第19章 ☆、榮翎之愛(四)
神熾大婚之後,兩個伴讀的婚事都需要認真考慮了。自創教以來,這一向不是什麽省心的事。而第一件麻煩事,就出在榮翎身上。
事情似乎一天天明朗起來,桓封勸桓佶:若是主上就此掌權,聯姻便不是什麽壞事,而且,流言蜚語都起來了,不是正好嗎?
桓佶聞言笑笑,道:“不過一場賭局,怎麽還當真了?”
他是這麽說,裔昉那邊卻是極為較真,着實生了好幾天悶氣,才慢慢纾解了,然後打起精神又去找了榮翎,好說歹說,半分不合,總算不至于全撕破臉了。
可婚姻大事,到底不是兒戲。榮翎家人那邊,猶猶豫豫,始終拿不定個主意,自然沒法逼榮翎做選擇,只是反複說着“以大局為重”。雖有幾個還算體貼的長輩,說什麽“幸福是自己的”、“幸福要自己争取”,到底不是能拿主意的人。
裔昉那邊口口聲聲說着白頭到老的話,甚至可以在某一時刻料到婚後的事,但上門提親卻一直做不出來。榮翎雖體諒他,久了自己也覺得無趣。
身為神尊伴讀便是如此,一人之事,牽動千萬家。這個時候,榮翎忽然羨慕起大祭司裔昭了。同樣是伴讀出身,大祭司終身未嫁,婚姻之事,自然不至于成為苦惱。有人因此同情大祭司,榮翎認為那些人是不懂大祭司,瞎操心呢。
最要緊的,還是神熾的态度。神熾的疏離,榮翎已經有很明顯的感受,她終于在某一天打聽到了這位從小一起長大的神尊的真實态度。
“你就那麽急着嫁出去嗎?”
神熾如是說,雖然後面還有別的話,那都不重要了。在榮翎的婚事上,神熾已經有些不耐煩。也許,神熾會很樂意榮翎效仿大祭司裔昭終身不嫁,那樣就可以游走于十八勳舊之間,從容不迫。
因此,榮翎的婚事就這麽耽擱下來,漸漸就變得無人問津。與此同時,翕教內部的危機卻一點一點爆發。
大祭司裔昭正緩慢而有序地交出手裏的權力,代行神尊之權數年的她,要如何安置可是個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洵都城內暗流湧動,就連神熾身邊那幾個人,雖然站在一條船上,卻從來想不到一塊兒。
在這種情況下,榮翎愈發覺得裔昉與自己隔着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她心裏想的不僅僅是兒女私情,她由衷羨慕着大祭司裔昭的功業,想要達到那樣的高度。而裔昉,這個裔氏嫡系出來的子孫,看上去卻是那麽不務正業,似乎永遠都不會關心這些事。
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打亂了一切。
出身巫族的崇穗鼓動神熾“請神”,宣玟附和,神熾心馳神往,只剩下個榮翎,也跟着了魔似的支持這一冒險舉動。然後,在舉行儀式的過程中,神熾突然陷入昏迷。對于處理這類事件毫無辦法的三個年輕人,也只有請出大祭司裔昭來收拾殘局。
榮翎終其一生都無法忘記,那一次面對大祭司裔昭的情形。後來,她同裔昉說了自己當時的感受,裔昉的表現令她意外。
Advertisement
只見裔昉溫和地說道:“這不怪你們,大祭司像你們這麽大的時候,就已經學會獨當一面了。”
他還說:“不是我危言聳聽,你們都不是大祭司的對手。神熺是如何英明,終究離不開大祭司,最後還得托付身後事。咱們,不必自尋煩惱。”
這時候的裔昉,仍是那個輕易便掉水裏的青年,只是他淡淡的笑着,便又是一個地地道道裔氏子孫的模樣。他突然變得這樣陌生,榮翎忽然感到無可抑制的恐懼。
折騰了幾天,神熾到底醒了過來,大祭司為此出了不少力,隐退的步子似一下子放慢了。接下來的日子,暴風驟雨,大祭司巋然不動。
從神熾醒來到最後的日子來臨,榮翎一直惶恐不安,她隐約知道原因,卻不願意主動求證。那段時間,沒有人可以安慰她,她只能靠閱讀教中典籍打發時間。
神熾又帶領浩浩蕩蕩的人馬離開了洵都,這次倒有些樂極生悲的味道。榮翎眼看着神熾就那麽從馬上摔下來,目瞪口呆,卻無能為力。也難怪,事情發生的太突然,誰能料到生龍活虎般的神熾能如此輕易墜馬?
更要命的是神熾墜馬之後,立刻陷入昏迷,無法處理教務,大祭司必須出來穩住局面。
局勢一下子緊張起來,榮翎在神宮裏遇到了桓佶,他這次是作為護衛武士入值神宮。看到他的時候,榮翎主動避讓了。
無論怎麽努力施救,神熾到底是英年早逝了,她死後留下一堆的麻煩,全丢給了還活着的人。
“榮翎,跟我們一起吧。”
宣玟按着佩劍,這樣勸說榮翎。
神熾生前沒有指定繼承人,按照翕教不成文的規矩,神尊之位是無人可繼承。但是,大祭司根據神熾遺訓,拿出了“靈前掣簽”的法子,立了新的神尊,這不是崇穗等人可以接受的。
榮翎當然知道崇穗等人要幹什麽,她記得裔昉那令人後怕的話。身為伴讀,理應為神熾之死負責。當年神女濋留的伴讀源靜選擇離開洵都,到那種窮鄉僻壤去擔任巫女,便是在贖罪,翕教之人才沒有因此為難她的家人。現在,宣玟不想着如何贖罪,卻要铤而走險,這當然是莫大的諷刺。
“巫女源靜,是我的榜樣,你們回去吧。”
榮翎淡淡的,目光決絕,她拒絕了。她當然知道這樣的最壞結果是什麽。
崇穗那邊摸了佩劍,宣玟把他的手按下去。
“榮翎,我不勉強你,你好自為之。”
宣玟把崇穗推了出去,榮翎現在明白神熾的愁容為何了。宣玟為她說話,到底還是有幾分情義的。
這次的事被日後稱為“叛亂”,其結果可想而知。消息傳來之時,榮翎在宮外的家中。
“翎兒,你可怎麽辦哪!”
榮母看着愛女,止不住地流淚。
神熾已死,崇穗與宣玟發動叛亂,榮翎如何能全身而退?上一次血流成河,洵都的勳舊子弟還記得。
“母親,別擔心,女兒并未參與此事。”
榮翎安慰母親幾句,便把母親送了出去。她現在需要單獨呆一會兒,也許以後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搜查的武士由桓佶率領,氣勢洶洶地踢開了榮翎的房間,那時,榮翎的屍體還有些溫度。搜查的人在房間裏發現了三封遺書,一封給搜查之人,說明死者對神熾之死的愧疚,唯有以死謝罪。一封給父母,拜謝十幾年來的養育之恩。
“還有一封,是給你的。”
桓佶将遺書拿了出來,遞到裔昉面前。
裔昉雙手顫抖地接過那封遺書,一看,果然是榮翎的筆跡。遺書用信封套着,沒有封口,想來已經準備好被不相幹的人查閱。
“告辭了。”
桓佶轉身便離去,他此行只是送遺書而已,這是大祭司的吩咐。
裔昉立刻打開遺書,然後癱坐在地上。
那精心準備的遺書上,只有四個娟秀的字——“見字如面”。
榮翎就這麽死了,她自然不會料到自己會是翕教最後一任伴讀。她那份矛盾的感情,倒是在裔昉那兒澆灌了一片癡情。
據說,裔昉本來準備尋一根繩子随榮翎而去,是大祭司裔昭阻止了他。大祭司還親自開導這個後輩,總算把裔昉的心揪了回來。
桓佶聽說後,不予置評。
榮翎的故事,就這麽寫到了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