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正文第八章:辯論大賽
正文第八章:辯論大賽
第八章辯論大賽
一
過完年回到學校後,大家照例很親熱,家裏帶來的好吃的都互相交換着吃了個遍:什麽南豐蜜桔呀,安福火腿呀,萍鄉蜜餞呀,贛南橙子呀,還有樂平桃酥呀等等,都很有地域特色又好吃,大家都覺得心滿意足。因為很多人都報了自學考試,所以班上的學風好了很多。我特別感激班主任,因為他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我覺得,其實一個人什麽境遇都沒太大關系:只要有希望,人有了奔頭,自然做事情就有幹勁。
我聽說有部電影,叫做什麽《肖申克的救贖》。那是講一個銀行家蒙受冤屈,入獄了二十多年,但他一直保有希望,最終在看透腐敗的司法制度後,決計越獄,最終獲得自由的故事。這個片子的主題我覺得很好,是一個關于希望的故事,有機會真應該去看看。我覺得,人活着,就得要有點希望,不然可太悲慘了。就好比我們班來說吧,大家的學歷提升有了希望,他們知道該朝哪裏使勁了,自然晚自習也會去找能提升自己的事情去做,而不是一直聊天發呆。對我來說,可以基本不需要操心紀律的問題,自然是大大地松了口氣。
現在我偶爾還是會去那個書店,看看棋書,看看小說。在那裏心情很悠閑,我很喜歡。當然,報了自學考試,自然得好好考。一月份報完名後,考試在四月份,還有時間。報考的兩門課,其實內容都學過一點。但畢竟我們是中專的課程上學的,而現在是要大學水平的考試,自然難度不同。除了自學考試的課程,我們自己的功課也不能落下。
這個學期,我們自己的課有兩門我也很喜歡:一個是美學,一個是公共關系學。我雖然不大明白為什麽我們專業要學美學,可能因為是公共課吧。美學的教材是朱光潛的,時間有點久遠了。裏面有關于美的讨論,裏面說到了世界上最美的是人。這話吧,我覺得得看是誰。要說最美的是那些好人,我肯定不會反對,可是要是說欺負老實人的那些惡棍詐騙犯和江洋大盜也美,那我肯定覺得那是在胡說八道。書裏又談到了人有外在美和內在美,我倒是很同意這個說法。一個人,光有外在美的話,不能長久。容顏會衰老,而心靈不會。一個有內在美的人,就算老了也是優雅的老去。我猜我們開這個課,也算是提升我們國家的整體國民素質的一部分吧。畢竟,要是大家都沒有美的眼光,什麽“五講四美三熱愛”自然也搞不下去。不過,雖然我覺得自己對美的認知還算可以,自己能不能算美,卻是毫無信心。我個子不高,穿着也很普通,五官也毫無特色,外在美是沒指望了;內在美倒也許還可以争取一下。不過內在美這個東西,誰也不能一眼看見,得日久見人心,可不是那麽好讓人感覺到。想想也是讓人頭疼,讓我不自信。
至于公共關系學,這個課程就太重要了,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分子,誰也不在真空,自然需要保持好的關系和形象了。我倒不覺得那些搞小團體的拉幫結派的那種庸俗關系有什麽好的,人為制造內部分裂,不算好事。但是,如果大家在一個班上互敬友愛的話,那倒可以算是挺美的一件事。對外要注意形象,這事不僅對一個組織是必要的,其實對一個人來說也很有必要。但是我的個人形象怎麽樣,我還真吃不準,沒人會直接告訴你大實話。那次的口琴事件雖然知道的人不多,但我估計還是要給我的個人形象大大得減分了,所以我得看能不能通過其他途徑來改善一下。我們班的形象,估計也有提升空間,不能老是讓人覺得我們班上亂哄哄的,學生沒有學生樣子。不過這個班級形象我可真只能盡力而為了。管我自己容易,管其他人我可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畢竟你也不能逼着人家什麽都聽你的。
新年晚會結束後,有一陣沒有看到金瑤了。因為沒有什麽新的活動,有一陣沒有開過團支部書記會了。這樣就不能名正言順地看到她。而因為上次佑仁搗亂的緣故,我擔心我自己的形象現在恐怕只會更糟糕,所以也不好意思再老去那個弧形護欄那裏了。這樣一來,就連偶遇她的機會也幾乎沒有了。就這樣,我想她的心又多了好幾分。
想得太厲害的時候,我忍不住開始在課本的空白處寫她的名字。不過我很快就覺得不妥,不能讓別人看到了,所以趕緊塗掉了。我改成了寫她名字的縮寫,“JY”,但是依然覺得這樣還是太明顯了。我又設計了一個标識,把一個倒三角形塗黑,然後在這個三角形的右邊斜斜地劃上一條平行的直線,尾巴上帶個彎鈎,代表着和“Y”重疊着的“J”。這樣我覺得很滿意,沒有人知道我寫的是她的名字的代號,我大可以自己拿這個來傾訴我的相思。我只恨自己不會畫畫,不然可以偷偷地給她畫像,那就更好寄托我的心意了。
我覺得,還是需要好好考慮下,要不要試探試探,看看她是否也喜歡文學。雖然我看了不少書了,但是自己還沒買過幾本放宿舍裏,要和她讨論書,至少得有書吧?我想,等自考完了我就去書店買兩本回來。我猜她應該也會喜歡經典作品,或者至少聽過這些作品,那麽和她有共同話題的希望就大的多了。這麽一想,我突然覺得這件事情上我也有了希望,生活變得很有意義,整個人也心情也好了很多。
要想讓她明白我的心思,不是什麽書都可以,最好得帶一點點暗示色彩的。上次她唱了《紅雨》後,我猜她應該也是能欣賞得來悲劇的人。哪部作品又有點暗示色彩又是悲劇呢?小仲馬的《茶花女》就該很不錯!《紅與黑》好像也可以。這兩部書都大名鼎鼎,又都是悲劇,加上都有愛情故事,和她讨論的話,都有可以帶點暗示色彩。我上次在書店的時候已經把兩本書都看過了,內容比較熟悉,和她聊也不會接不上話。不過比起《紅與黑》,我覺得《茶花女》會更勝一籌。畢竟《紅與黑》講一個婚外情的故事,在法國是不是被譴責我不知道,在中國的話,肯定不行的。因為破壞別人家庭,很不道德,她肯定也不喜歡。再說了,就算她萬一有男朋友,讓她看這本書能說明什麽呢?難道讓她離開她男朋友嗎?《茶花女》就要好多了,裏面的那個女主角,雖然是妓女身份低微,但是她有了心上人後的表現,表明她還是知道什麽是對錯,比《紅與黑》的女主角可要正面多了。他倆最後沒成,那也是因為家庭的緣故,他們的感情還是很真摯而美好的。我覺得和她談這本書該比較保險,要是她沒看過,那就更好了,我有書的話就可以借給她看,等她還書就又可以和她接觸了,這叫“書非借不能讀也”。這麽一想,我覺得自己得先去買一本來準備上。
另外一個她肯定感興趣的話題,應該就是音樂了。她的嗓子這麽好,歌也唱得那麽好聽,每天播音的時候選擇的音樂也都很不錯,和她談談這個話題,她肯定有興趣。只是,這個話題,只能她教我,我好像是沒有辦法提供任何有價值的交流的,因為我對音樂了解得實在不算多。但是,萬一,我是說萬一,她願意教我呢,那豈不是很好?下午她們廣播站播放的那些音樂,都挺不錯的。除了那些我知道的流行的中國音樂和什麽奧斯卡金獎電影的音樂,她們總是會放很多古典的音樂,聽上去又高雅又悅耳。其中有兩首樂曲,一個特別的柔和低沉而優美,還有點兒思念和淡淡地憂傷,另一個給人感覺生機勃勃,帶着歡快和活潑,好像讓人心情好得想跳舞。也許,我可以拿這些來請教她,她一定不會拒絕告訴我的。這肯定是個好主意!
二
準備自學考試和上課的時候,我也沒閑着。因為團委又開了一次會,我們學校要搞第一屆辯論賽了。
我們第一年入學的時候,據說學校內部就讨論過這件事,要不要學習那些著名大學一樣,也搞個辯論賽,活躍下學校氣氛。那個時候的複旦大學,真是風光無限,他們指導老師帶的辯論隊,拿了冠軍,電視上看着就讓人羨慕不已。裏面的有一個叫姜豐的大姐姐,真是既漂亮又厲害,哪個男的能娶到她的話,那得有多大福氣呀。
這事兒去年不知道為什麽,後來沒了下文。不過,要是第一年辦的話,我們剛入學,有機會肯定也不敢上。現在我們熟悉情況,自然大不相同了。
一去團委開會我心情就好。只要可以和她在一起,就算是周圍還有一大遭人我也不介意。她那天穿的是有點水紅色的襯衫,你如果讓我描述什麽是青春靓麗的話,我得告訴你,我腦子裏能想到的形象就是那天的她,她就是花海中最美的那一朵。接着她宣布了這個要舉辦辯論賽的消息,我就決定怎麽着我也要參加。這是個好機會,我得把握住。
上次吹口琴這個事,我本來就不很擅長,搞砸了也情有可原,本來就希望不大的嘛。但辯論講邏輯條理,我覺得這是我的強項,何況還有班主任的課加持。要是在這個辯論賽裏露個臉,就算拿不到名次,我也有機會提升點積極正面形象。這次辯論賽歸團委管,正好可以和她多接觸些,然後我再感謝下她,和她可以談話的機會可就多了。機不可失,我得想法子把它搞好。
這次的規則呢,倒是可以自由組織辯論隊伍,不用按一個個班來,這對我來說是個好消息。我們班雖然人才濟濟,但是他們聊天吹牛宿舍卧談那是個個積極,要他們上場抛頭露面,他們是不幹的。不然的話,也不至于上次晚會我們班連四個備選節目都湊不齊。他們我是指望不上了,就連紅玫和水良也不肯摻和。只有紅玫對門寝室的一個女生,她叫崔雯,也有興趣參加辯論,正好可以和我組隊。她個子也不太高,但是思維敏捷,嘴皮子厲害,辯論有她幫忙肯定不錯。再說了,我還有強援在手:程玮,我的老鄉,我對他有信心。他能力出衆,控場氣氛超強,絕對是一個強力存在。我告訴他,我想讓他幫忙組建一個辯論隊,他很仗義,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程玮告訴我,他和紅玫能談戀愛,他覺得欠我一個很大的人情。所以正好有這個機會把它還了,他也安心。我其實根本不覺得我有多大功勞:他們自己看對眼的,我最多只算是遞了個條而已。甚至這事都不需要我來辦,他們自己都在文學社,機會大把大把的,不差我這小小幫忙。不管怎麽說,他願意幫忙讓我放松不少:有他在,我有底氣。他還給我拉來了他們班的另外一個女孩子,這下我甚至不用去費勁再來額外張羅其他隊員了。這家夥真棒!真不愧是我們宜春的。
自學考試在四月份,辯論賽在五六月份,時間還來得及。我得先搞定自學考試,再好好準備辯論賽。那兩門自考的課程不久就考完了,不過我也不知道考得好不好,反正考完了就相當于完成一樁任務。因為考點在市區,那天考完後我和水良就又去書店了。在那裏的經典名著區找啊找,找到了好幾個不同的茶花女版本。我最後選中了一個淺淺的粉紅色封面帶着有深紅色腰封的那一版。我覺得很符合這個小說的悲劇定位:紅色象征着熱烈,也代表着流血和犧牲。英雄紀念碑上的那個紅色旗幟的雕塑,不就是因為這個含義嗎?不管怎麽說,就算這是個悲劇,這個版式的這本書也給我很漂亮很美的感覺。封面上的正中間是一個女主角的形象:身穿露肩的裙子,戴着寬邊的花帽,兩頰微紅,讓我有點聯想到那天金瑤登臺獻歌的那次身穿露肩深藍色禮服的樣子了。這個女主角眼神有點憂郁,又有點不舍,倒是有點兒悲劇的色彩。金瑤如果沒看過這部小說的話,我猜她也會很喜歡這個版本的。
紅玫自己雖然不參加辯論賽,但她對我和程玮搭檔很滿意,覺得我們一定行。我沒她那麽有信心,因為除了程玮和崔雯外,我跟程玮的那個女同學我不熟,再說,我的口才沒有公開歷練過,宿舍吹牛說得再好也不算數。平常鬥嘴再厲害,沒見過真章總是底氣不足,不知道我們到底行不行。
我突然想起來了,上個學期我們還上過演講與口才的課程呢。不知道為什麽,那個課程的期末考核居然是讓我們做題目,而不是真的讓每個人發表演講。我覺得這種考核真可笑,一個實踐的課程,不讓去實踐,光是做題目有什麽用?考試考得好,一到實際操作就抓瞎的,這樣的例子還少嗎?我現在真要用上口才了,結果還得自己繼續摸索,想想就覺得荒唐。我也覺得有點好笑,自己上個學期上過的課,居然差點沒想起來。十幾歲的人,居然像老人一樣的健忘,等我老了還不知道會記性多糟糕呢。我又覺得這些記性差的老人其實也很可憐,科學家就該發明些管用的藥,這樣不管老不老,都不用擔心記性變差了。
三
這次辯論賽,最終有八支隊伍參加,采用單淘汰制。先一對一淘汰四支,然後四強再捉對厮殺淘汰兩支,最終闖入決賽的兩隊來一場終極對決來産生最後的冠亞軍。每場比賽,是通過五位評委來打分決定哪一隊獲勝。辯論賽的地點,就在那個舉行新年晚會的大廳。
我們辯論隊組建完畢後,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圖書館裏來來回回跑了好多趟。第一場的辯題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我們運氣不錯,抽到的論點是“失敗是成功之母”。之所以覺得運氣不錯,那是因為我們四個人都一致同意,這個簡直太容易了:只要定義失敗是一個總和概念,那麽基本每個有價值的成功或者是成果的取得,都必然會有千百次的失敗走在前面,所謂的“沒有人會随随便便成功”。要我說,就算那些神仙,甚至是玉皇大帝,還需要千百年修煉經過漫長的考驗呢,何況我們都是肉身凡胎?每個人生下來起就要經歷各種各樣的失敗。就拿走路來說,誰在小時候學走路時不摔跤呢?所以這個問題顯而易見嘛:任何人活到現在都是一種成功,也必然經歷過失敗,而且越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越快越多,他們/她們獲得成功和成果的機會就越大。其實我心裏在想,抽到這個立場我還很喜歡,因為我真的贊同這個立場,不用去玩文字游戲去違心支持我不喜歡的立場。要我說,失敗也沒什麽可怕的:摔倒了,哭一哭,大人安慰一下,那大家不都是遲早會學會走路嘛!所以,我覺得失敗沒什麽太大關系。我的看法呢,其實去試了,你就有些許希望成功;就算失敗了難受也比不去試要強:你要是因為害怕失敗,連試都不敢去試,那希望不就是零嘛?
第一輪辯論,五個評委我一個都不認識,但主持人是我們班的老書記,因為她是校團委副書記。看到她,我很高興,好像連主持人都會幫我們一樣,可真是太開心了。
對手對于我們的思路毫無招架之力,都沒法組織合理的應對,被我們壓着氣勢根本無法還手。我第一次上場,開初還挺緊張的,不大敢搶話。後來就漸漸放開了,加上我們隊局面有利,也就敢大膽地和對手來回交鋒。他們其中一個有威脅的比喻就是:不是所有的失敗都會帶來成功。不過好在程玮的女同學,我們的那個隊友立即機敏地反駁道:母親有時候會順利生産,有時候會難産甚至會可能死掉;難道哪些懷孕難産不幸去世的那些孕婦就毫無價值或者說不能被稱為母親了嗎?這個反駁帶來了一陣陣掌聲,可能一是贊揚她的機敏,二是鼓勵她話裏的對那些受苦的母親的悲憫吧。我也有點後怕,要得到成功可真不容易,真需要經歷一些像孕婦生産一樣的痛苦呢。辯論結束時,我們果然以巨大的壓倒性優勢取得勝利。順利戰勝對手後,我們信心大增,也不那麽擔心後面的賽程了。
第二輪的辯題就比較棘手了,“科學技術使世界更危險/科學技術使世界更安全”。我們抽到的論點是“科學技術使世界更危險”。看上去這個很不好辦,因為大家都公認世界需要科技發展,但是如果使世界更危險的話,我們還為什麽需要科技呢?我們花了一個下午在空教室讨論策略,最後找到一點頭緒,還是從定義入手:如何定義科學技術,如何定義危險/安全。不過這次就有一個話語權的争奪了,我們和對手關于科學技術的定義肯定不會一樣,也難說有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面。
科學好說,那是對真理的探索過程和範式;技術,那也是對機器等人造物的使用以及方法。看上去這個東西本身是中性的。世界,自然是指人類世界。畢竟,就算離太陽最近的恒星半人馬座alpha被毀滅了,我們也不覺得都危險,宇宙中每天的毀滅還少嗎?這點自然不用多考慮。關鍵是如何把科技和危險聯系在一起呢?
程玮提出,我們可以完善一下這個命題,将它轉換為科技(的進步發展)使(人類)世界更危險。只要論證科技的進步給人帶來巨大的力量,也就是破壞力,那樣自然就更容易論證了。因為,顯而易見,人類的科技進步給人帶來更大的力量,可有更有力地來改造自然,就如同小獅子逐漸長大,會變得更有攻擊性了。只是,科技對人類社會的攻擊性一般體現是幾個分裂陣營之間打仗的時候,在同一陣營內部來說,科學技術的進步還是更有利的。要說科技發展的破壞性,體現得最為明顯的,那就是軍事科技的破壞性了。現代的核武器已經足夠把人類毀滅好多次了,不是比遠古時代危險多了?就這各個大國還在孜孜以求獲得威力更大毀滅力更強的武器呢。要我說,人類對機器的改造和發展,總是給予機器更大的能力,當然也意味着我們人類要更小心,因為這個和玩火也差不多:要是哪天一個小失誤,說不定就把人類自己滅了。這種事情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不過,話說回來,這種破壞性的增加,不全是壞事,有時候,破壞是為了更好的建設。不把威脅地球安全的小行星打掉的話,怎麽可以安心在地球上發展建設呢。所以,為了科技能帶來的更大的回報,人類社會得權衡利弊,不得不接受這個更大的危險。
思路一打開,我們覺得豁然開朗,覺得這是一個有力的策略。然後按照這個策略,準備了好多輪的模拟攻防,效果奇好,我們變得信心更強了。我對程玮的能力又多了一層仰慕,他真是太厲害!
第二輪辯論賽開始,我們的策略果然有效。對手雖然質問我們既然危險增加,為什麽人類社會還要發展科技,我們輕松應對:科技的發展是人類力量的展示。對人類社會內部來說,只要人類社會還存在分裂陣營,那麽必然會存在危險性更強的科技來威脅敵對方,這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個現實雖然冷酷,但比我們一般設想的人類社會所謂美好共存的理想狀态來得更貼近真實的狀态。另一方面,對人類社會的外部來說,更大的力量能夠讓我們更有力地改造自然,帶來巨大回報。所以,出于對巨大回報的渴求,人類社會也會選擇擁抱巨大的危險。我們甚至引用了“富貴險中求”等等俗語來支持我們的觀點。對手雖然開初試圖和我們争搶定義制高點,最後還是在氣勢上還是比我們略遜一籌。最後五位評委的評分上我們以微弱的差距再下一城。
第二場比賽雖然我們辯贏了,我卻沒有那麽高興,因為我曾經夢想過要當一個科學家,可是要是自己的科技要是被用來殺戮的話,我覺得自己當了科學家好像也不是那麽的有成就感。人類社會總這麽分裂,打了一次又一次大大小小的戰争,死傷人數估計累計加起來就有以億來計吧,真正的血流成河,有時候讓我覺得很煩。這些戰争科技據說也是科技進步的動力,可是我一點兒也不想歌頌這種進步,覺得好像是說鴉片也有鎮痛作用,所以要歌頌鴉片一樣。話雖然這麽說,怎麽着也是我們贏得了半決賽的勝利,順利闖入決賽,還是該可喜可賀。想到我還寄希望于借這個辯論賽來讓改善自己的形象,我覺得還是先不去想這麽多,好好準備決賽吧。
第二輪辯論賽的主持人仍然不是金瑤。她會是決勝場的主持人嗎?我真心希望是她。這次決勝場的辯題是“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這個辯題以前在其他大專辯論賽上出現過一回,當時獲勝的一方應該是“時勢造英雄”。這次抽簽是我代表我們隊去的。我閉上眼睛,凝住神,深吸一口氣,緩緩從那個盒子裏抽出一張紙條,把它打開,上面寫着:“英雄造時勢”。那一瞬間,我喉嚨發幹,這下麻煩了,我們看起來要沒戲了!
拿回隊裏後,大家都有點沉默,因為都知道其他學校上一次類似辯題的辯論結果。一時間大家都在沉思。我們決定,先分頭找找資料,個人醞釀醞釀,第二天再碰頭,來集思廣益,商量最佳策略。
回到寝室後,我還是有點頭疼。英雄,多麽讓人激動的名字!我從小就羨慕那些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大豪傑。三國裏的英雄好漢和水浒傳裏的衆多好漢更是很多耳熟能詳。誰是英雄誰是狗熊似乎一目了然,而他們都是在亂世中湧現出來的。怎麽才能扭轉這個大衆的印象呢?
頭兩輪的辯論,紅玫全程都在觀戰。這是自然的,畢竟程玮在。水良第一場沒來,第二場和我的一些同學來助威了。現在我為這個題目頭疼,他正好也在寝室裏看書。我問他:“水良,你說,誰是英雄,誰不是英雄?怎麽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英雄?”
他擡起頭來,瞟了我一眼:“哦,你是說你的下一場辯論吧?要我說,能戰勝恐懼,有勇氣來保護自己和大多數人利益的,都可以算英雄。”
“那不是太寬泛了嗎?我們說亂世出英雄,那要你這麽說,那不是很多很多人都可以算英雄?”
“那你以為呢?現在國家不打仗了,全國每年那麽多英模表彰怎麽來的?要我說,就算你,也有英雄氣概的時候啊!”
我想,他指的是我那天和李XX打架的事。這件事情,其實我一直都當成是自己輸了,是很丢臉的一件事情。但是,按照水良的說法,我敢和李XX打架,本身也有戰勝恐懼、展現勇氣的成分,說有英雄氣概倒也不能算錯。這麽想想也有點兒道理。
順着他的思路,我覺得好像有眉目:只要足夠多的人都能展現勇氣,不怕犧牲,那麽改變局勢,不也是很自然的嗎?當然,這些人,和我們一般意義上理解的大英雄大豪傑還是不一樣的,我們得把他們定義為普通的英雄,或者,大衆英雄。對,人民英雄!這麽一定義,我就想起了人民英雄紀念碑,那個天安門廣場上的雕塑。我們城裏的八一起義紀念碑也是一樣的意義,都是紀念不怕犧牲的衆多勇士和英雄的。想到這一層,我突然覺得這次決賽,我們有戲!在英雄城進行這次辯論賽真是再好不過了!
第二天,我們辯論隊碰頭的時候,我把這個新思路和隊友們都說了一下。他們大為贊賞。程玮很興奮:“這個思路對頭!我們肯定能行!”然後我們就分頭去圖書館尋找相關的資料,來做周全準備。賽前我們做了分工,調整了一下順序,因為思路是我提出來的,我來負責一辯提出論點。程玮最會臨場應變又會總攬全局,他作為四辯手來針對對手的組織和立論來現場準備總結陳詞。崔雯和另一個隊友就主要負責中間的質詢和自由辯論環節,她倆反應快,這種自由辯論再拿手不過了。
四
決賽終于要開始了!那天晚上我們一進入大廳,就發現這次來觀戰的同學們來得比上兩次多太多了。我們班的很多同學,自然包括紅玫和水良,還有很多程玮班上的同學,都來了。尤其讓我感到又緊張又激動的是,果然,決賽的主持人真的是金瑤!我既高興能看到她,又擔心自己發揮失常,讓她再看個笑話。不管怎麽說,這次得豁出去了,就算贏不了也得給她留下個拼勁,加點正面形象分。
這次她穿的是件深紅色的襯衣,配上深灰色西褲,整個人顯得很幹練。黑亮的披肩直發和紅色的上衣襯托得她的白皙的臉蛋更加動人。和大家致意的時候我感覺到了她的眼睛裏流光溢彩,充滿了溫柔而堅定的力量,讓人聯想起一手持秤一手執劍的正義女神。不過相比那個正義女神,我更喜歡她的樣子。正義女神蒙着眼,給人感覺是冷峻;她沒有蒙上眼睛,而她的眼睛中的眼神,給人感覺是關切,是期待,是愛而不是懲罰。她自然也會不偏不倚,我對這點深信不疑,只是我感覺我被她的眼神而鼓舞,增加了更多的信心。
臺下的評委裏面,這次我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教授我們法學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曾老師。很慚愧的是,我在他的課上并不拔尖。我心想,這次要好好表現,也好讓他刮目相看。
開場之後,我首先做立論陳詞。我環顧四周,發現金瑤也饒有興趣地看着我,感覺受到了莫大的激勵,開始發表早已精心準備好的陳詞: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朋友們:
很高興今天能和大家在這裏相會,來辯論一個對我們大家都很有意義的辯題,到底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我方的觀點很明确,那就是英雄造時勢。
首先,我們需要界定,什麽是時勢,什麽是英雄。
我方認為:時勢,是當下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或者一個群體中的總體态勢。這種态勢,是一個動态的狀态,有時候是團結一致、衆志成城、砥砺奮進的積極進取的好局勢。同樣地,有時候也可能是民生凋敝、百業艱難、戰亂頻仍的壞局勢。
至于英雄,我們可以先拆分為英和雄再合起來看看。英,意味着英勇,有勇氣為了自身和大多數人的利益去不怕流血犧牲。雄,指的是強悍雄壯的氣勢。英雄合起來,可以定義為有強悍雄壯氣勢的,為了包括自己在內的更廣大利益去抗争而不怕流血犧牲的人們。英雄,不僅指那些歷史上的傑出人物,更是指他們所鼓舞的身後衆多同樣有英雄氣概的普通人。
我方認為,英雄,一個擁有決定性數量的包括普通民衆在內的英雄群體,一定能引導達成團結一致的積極進取的好局勢,也即,英雄造時勢。”
現場鴉雀無聲,都在等着我接着的展開。我定定神,繼續開始了我的立論:
“壞時勢常有,而好時勢不常有。同樣地,數量巨大的普通英雄不常有,而單個的孤膽英雄或者數量不足的少數英雄常有。如果我們單把英雄狹隘地理解為那些單一的個體,那就是忽略了歷史的真正力量。我們認為:壞的時勢可能造就孤膽英雄,個人英雄,但是不會必然帶來群體的英雄。也就是說:時勢,不一定造就真正的英雄力量。反而是,被喚起的廣大人民在內的衆多群體英雄,一定會帶來積極的社會變革,營造一個進取的向上的好時刻。
古今中外的衆多歷史表明,王朝興廢常有。民衆積極進取,那麽這個王朝這個國家就能有好的局勢,像我們經常在課本裏提到的漢唐氣象。而壞的分崩離析的局勢,往往不是靠偶然産生的單個英雄或者少數一些英雄能夠帶來必然改變的。那麽多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國家民族,難道他們就沒有過危急的局勢催生他們可能的英雄嗎?但是,一個官員們文恬武嬉、民衆們驕奢淫逸、整個社會麻木不仁的的那種總體局面,想要發生積極改變,那是千難萬難,伴随着中局面而進展的,往往是最後一個政權的分崩離析、一個國家的滅亡、一個民族的消失,甚至是整個文明的悲歌。
所以,我方的觀點很明确:數量巨大的有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的人民英雄能夠挽大廈于将傾、挽狂瀾于既倒,從而扭轉乾坤,創造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好局勢。我方立論完畢。”
我估計這個擴大的新定義對我們的對手是個措手不及。金瑤也對我的立論顯然很感興趣,甚至連曾老師都在臺下頻頻點頭。這些贊許好像給我提供了額外的力量,臺子下自己的雙手都不由得給自己攥了下拳頭。
對方的一辯,還是集中在個人英雄主義的思路,強調什麽“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英雄” 、“吹盡狂沙始到金”等等。這次衆人皆知的東西,在我們看來,顯得了無新意。後來的自由辯論環節,我們從三國英雄人物,一直辯論到現當代中國歷史人物。又從中國開始向外國歷史人物擴散開去。我們辯論隊堅持英雄的廣泛定義,而不應該是單個代表人物的做法。崔雯更是小嘴不饒人,看到對方關注大人物而忽略更大的推動力量,揪住他們的弱點窮追猛打。
然後話題轉移到了蘇聯衛國戰争的巨大勝利,對方試圖強調戰場的嚴峻局勢推動了朱可夫的軍事統帥力量的顯現。這就把我給逗笑了:談歷史和軍事,我還比較拿手。
我輕松反駁道:“沒有朱可夫,還有崔可夫、華西列夫、甚至是羅科索夫呢。”場下一場哄堂大笑。他們蘇聯人什麽夫可真多,就像波蘭人很多斯基一樣。
我接着繼續發揮:“再說了,光有他們這些名将能成嗎?不能光看到他們,而看不到他們身後衆多的同樣英勇的指揮官和政委們。決定戰場态勢的最終力量還得是那千百萬不怕犧牲的紅軍戰士們。他們中甚至有剛在紅場閱兵,就馬上奔赴前線的那些和現在的你我一樣年輕的戰士們。是這個偉大的英雄群體的共同力量,才帶來蘇聯衛國戰争的偉大勝利!再說了,被德國納粹滅國的法國,他們滅國之時,又催生了哪些英雄?倒是貝當元帥搞了個維希政府,讓自己從民族英雄變得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觀衆席中來了好幾聲叫好,給我們增添了更多的信心。辯論最後,對方做完總結陳詞後,輪到程玮壓軸登場了。他來發表我方的總結陳詞。
“各位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
我很高興我們雙方都能在這裏進行一場重要的辯論,到底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我認為,真理越辯越明。這場辯論尤其有巨大的意義,因為我們的學校,就坐落在這英雄的城市。
我們說到英雄,我方并不同意對方辯友的狹義定義。那種認為只有領導人物或者将領才能被當成英雄的說法,并不準确。如果對方辯友前去八一起義紀念碑,或者人民英雄紀念碑,你們就能清楚地了解:它們,并不單單是紀念革命力量裏的領袖人物,而是整個英雄群體。傑出領袖和單個英雄固然重要,更重要是他們身後的廣大被先進思想武裝起來的一個巨大的人民群體。是這些領袖人物和普通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勇于犧牲,才形成了改變崩壞局勢的巨大力量。我們的偉人說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必須承認,這句話,固然體現了他的謙卑,但也很好地說明了英雄的人民才是創造時局的決定性的力量。”
他的話語引來了很多在座的同學的鼓掌,評委們也面帶笑容,看來他們也贊同程玮的話語。
“對方辯友認為,戰亂的局勢,能夠讓個人英雄脫穎而出。固然歷史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像對方辯友提出的中唐郭子儀、南宋岳飛、三國時期的張遼、關羽等等。我們承認,這些英雄起到了一些領導作用,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沒有背後的衆多将士,他們孤掌難鳴,他們的宏圖根本就不能實現,連脫穎而出的機會都不會有。個人的武勇往往只能逞一時,而衆人的力量才能讓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美洲印第安人的危急存亡之刻,那些個人的英雄能有多大作用?印加帝國的覆滅之時,又有哪些英雄青史留名?南宋的孟珙和文天祥的英勇壯舉,又能起到什麽長久作用?一個未經先進理論洗禮的、民心渙散的民衆群體,就算是天降偉人也難挽頹勢。但是,一旦廣大民衆開始覺醒,成為英雄的民衆,他們将超越單個領袖的個人存亡,而對歷史的走向産生決定性的影響。即使是和平年代,也需要我們各條戰線上湧現出來的衆多英雄模範代表的全體勞動人民的共同努力,才可以讓我們保持偉大的祖國建設事業繼續向前。
綜合我方的觀點和對對方辯友的辯駁,我們堅定地認為,覺醒的、有歷史自覺性的、廣大的人民英雄一定能創造出一個積極進取的局勢。也即,英雄造時勢。謝謝大家!”
程玮的總結陳詞語铿锵有力,他的肢體語言也極大強化了文字內容的力量,深深地感染了下面的聽衆。他的話音剛落,下面傳來雷鳴般的掌聲。連評委們都難得地鼓掌。我偷偷看了一眼金瑤,我看到了她也在微笑。評委們打完分後,金瑤用她的美妙的嗓音宣布,我們隊以95:85的大分差獲勝!
五
拿到辯論賽的冠軍,給了我莫大的勇氣。趁着快散場的時候,我悄悄地走到金瑤身邊,低聲說:“書記,能耽誤您一會兒嗎?”
她擡起頭,看到是我,笑了:“啊,是你呀。怎麽了?”
“要是不忙的話,我可以請教您兩個問題嗎?”
“沒事啊,等這裏收拾一下,我們可以一起走。”
她輕松答應了我的請教問題,讓我大喜過望,心裏樂開了花。其實要請教她的問題我上次就已經準備好了:我要向她請教廣播站上午和下午放的那幾首古典樂曲的名字。這種問題完全不用擔心她會懷疑我的動機:好奇心誰不會有呢,雖然其實我更好奇的是她這個人。
等大家都收拾完了,其他人陸續散去,我和她成了最後的兩個。我們開始肩并肩朝宿舍方向往回走。夜幕下的校園,這會兒已經不如傍晚那麽熱鬧了。柔和的路燈下,人群稀少,這條平時熱鬧的馬路好像只剩下了我倆。能和她并肩而行讓我心裏既開心又緊張,還好一路沒有看到我們的熟人,要不然我真不知道第二天該怎麽回應他們的探詢打趣。我和她保持着比較近的距離,看着她腳步輕盈,她心情應該也和我一樣不錯吧。她的幽香傳到鼻子裏,就像春天的山坡上的栀子花香,沁人心脾,讓我心蕩神馳,彷佛回到了童年的快樂時光。
一路上,她大加稱贊我們隊表現很棒。我覺得挺開心的,但是不想表現得太驕傲了,就告訴她,程玮是我們隊最棒的那個。她說:“你也不錯!你們今天的決賽的氣勢讓我想起了我最喜歡的前兩年的複旦對臺大的決賽了,都是一樣的激烈和精彩紛呈呢。”
我笑了,原來她也喜歡複旦大學辯論隊呀!我說:“裏面的隊員我最喜歡姜豐了。其他也都挺不錯的。”
“嗯!姜豐是一辯。和你一樣很有邏輯條理,很嚴密。不過我最喜歡的是蔣昌建,歸納總結的現場發揮很棒!”
她又在誇我了,不過我聽了挺受用的。和她說了一句謝謝。然後我們話題換成了廣播站了。我誇她每天起來去廣播站要早起:“一定很辛苦吧?”
“你怎麽知道?!”她好像有點詫異,但看上去還是很輕松愉快。
“上次送稿子去廣播站,好像見到過你,知道你在廣播站。”這個解釋倒也不算太刻意,畢竟送稿子的人肯定很多,一定很多人知道她。要是告訴她我每天早起跑步喜歡聽她的聲音的話,那可就把自己直接給出賣了,那就太笨了。
“其實沒什麽大不了的,習慣了就好。”她輕松地回答,她接着補充道:“早起能讓我頭腦保持清醒。”
我接着先問她,每天早操播放的那兩支曲子叫什麽名字。她說:“哦,一個是理查德克萊德曼的彈的《藍色狂想曲》,另一個是貝多芬的《命運》。你喜歡他們嗎?”
“很喜歡啊!每天早上跑步的時候聽到它們總是特別帶勁!”我說呢,那個“當當當當”為什麽這麽熟悉,原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貝多芬的《命運》!以前光知道有這麽一首,現在總算和曲子聯系上了。
我告訴她:“不知道為什麽,我每次聽到《命運》的時候就感覺怎麽說呢,就是特悲壯,特激烈的感覺。不過那個《藍色狂想曲》就只是感覺很激動,很狂野的感覺,沒那麽悲壯了。”
“嗯,我也很喜歡他們,能給人很振奮很想抗争的感覺。”
“對了,還有兩首經常在下午播放的古典音樂,一首特別柔和,溫柔得不行,還帶一點淡淡的傷感和思念的感覺;一首又很生機勃勃,給人感覺好像心情好得能讓人跳舞,你也能告訴我它們的名字嗎?”我提出了另外那個也準備了很久的問題來。我已經知道,她肯定會知道答案,也會樂意告訴我答案的。
“我猜,你指的是莫紮特的《單簧管協奏曲》第二樂章,還有小約翰施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吧?下午我們放的音樂應該是這兩首最像你描述的樣子了。不過你對音樂的理解倒也蠻有見地的,我也很喜歡這兩首曲子。明天下午我再放一下這兩首曲子,你聽一下看,是不是你想找的那兩個?”
難怪!我說呢,那首曲子讓人心情好得想要跳舞,它還真是為跳舞寫的。我趕緊告訴她:“好啊!我一定留心!”
說到音樂,我突然記起來她唱的那首《紅雨》,我誇獎她說:“你不僅知道得多,你上次新年晚會唱的那首《紅雨》,真好聽!”
她這次倒是好像有點兒不好意思了:“嗨,其實那也是我第一次登臺唱歌呢,我自己也不知道好還是不好。其他幾個評委覺得不錯那就自己試試看了。”
我覺得她肯定是謙虛,要不,就是她在這個上面有天分而自己并不清楚。所以我說:“那你以後有機會還是該多唱唱,讓大家能繼續欣賞到你的演唱,該多好!”接着,我不小心問了一個讓我有點後悔的問題:“你們這麽忙,上課還輕松不?”
她有點猶豫:“怎麽說呢,其實我不太喜歡我的資源勘探專業。不過既然錄取到這個專業,那自然還是需要勉力而為了,盡自己最大努力吧!你呢?”
“我其實還好,我對什麽都比較有興趣,尤其是課程學習。”我雖然說的是大實話,不過我覺得不能再在這個她好像比較勉強的話題上再浪費時間了,于是,我小心地轉換到下一個話題:“對了,除了音樂外,平常你還喜歡什麽活動?”
“不忙的時候,我喜歡看書,你呢?”她回答道。
聽到她這個回答,我非常激動開心:“太巧了!我也喜歡看書!我最近看了不少經典名著什麽的。有些悲劇,讓人感覺也很有力量。像《茶花女》啊,什麽的,你看過嗎?”
“嗯,我聽說過,但是沒有看過。”
“你要看嗎?我正好有,可以借給你看?”我趕緊熱切地提出我的建議,生怕她拒絕。
她輕松地回答道:“好啊!”這個回答讓我松了一口氣,又暗暗慶幸自己之前的精心準備沒有白費力氣。
說話間,我們已經走到了女生宿舍門口。道過再見後,她就進了宿管阿姨的門衛室,然後在宿舍樓口消失不見了。我不好意思在門衛室那裏傻呆呆地看着她進去,所以她進去後我就也戀戀不舍地往回挪步。雖然表面上我不動聲色,但是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雖然想象過怎麽和她溝通,但從來沒有想到過會這麽順利。她可真是沒架子,這麽平易近人,一點兒也沒有生分和距離感。我估計,辯論賽的冠軍還真是給我加分不少。但是我也知道,就算我們不是冠軍,她也不會就瞧不起我。那幾個我不熟悉的音樂家,也許是時候讓我好好地了解他們了,不然下次和她繼續說話地時候就要顯得自己沒什麽進步了。
第一步進展順利後,我已經在籌劃怎麽繼續加深對她的了解了:她對我來說,有太多我想知道的地方了,而我還得好好利用下一次機會能夠給她留下更好的印象。
六
我們在準備辯論賽的時候,我們班其他人也沒有閑着:男籃和女籃的校內比賽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他們的比賽在下午,我備戰辯論賽的間隙也去籃球場給他們加油助威。
這個賽季開始前,班上還讨論要定制一套班服,可惜沒有優秀的設計師出頭承擔這個任務。我只好又勉為其難地發揮我的拙劣的美學眼光,選了個紅色網紋的T恤衫做底,然後在左胸前設計了個半弧形的“資源管理”四個大字,然後底下一排小字是我們班級的數字代號。不過,想象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套衣服洗了幾次後掉色得一塌糊塗,大家最後都怨聲載道,不願意穿出來了,算是又一次作為班級領導的失敗。不過,我已經習慣了這種經歷了,愛迪生這麽知名的發明家,去改進個燈泡,都可以經歷失敗九百九十九次,只要最後成功一次就好,我這才失敗多少次呢?
幸好這個小波折沒有影響大家給班級籃球隊加油的心情,大家當起啦啦隊來還是熱情不減。這次男籃女籃都有巨大的進步,分別取得了全校第三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績,紅玫還成為兩場比賽的最佳球員!
我們辯論賽的決賽也在校內掀起了關于英雄的讨論,廣播站也播報了我們奪冠的消息。又一次聽到我的名字出現在廣播站,我心裏開心不已。雖然不是金瑤的聲音播報出來的,但也還是讓我激動了好一陣。
新寝室的夜間卧談會依然熱火朝天。不過由于這次辯論賽的緣故,我們讨論起了各個英雄豪傑,讨論最多的還是三國人物。很多人喜歡劉備,也不少喜歡曹操,關羽和張遼也被人提起。談到呂布,倒是沒什麽人喜歡,可能因為他武勇有餘,頭腦不足吧。這些讨論我自然也樂于參加,但是我告訴他們,我最喜歡的三國英雄人物,不是別人,而是趙雲。他們雖然贊同趙雲武勇卓越,但是覺得他還是建功立業不夠。
我反駁他們說,趙雲不僅武勇非常優秀,而且他政治頭腦清醒:會擇明主,也識大義。劉備攻取西川時,他一起入駐成都,就建議劉備不要先享受而是先安撫民心;而劉備進攻東吳時,他也從大局出發反對伐吳。這些政治見解無不體現出了他有大智慧,而不僅是為了自身利益。更不消說,他還是主要武将中沒有明顯個性缺陷,活得最長的。非要挑刺的話,無非是不夠圓滑,在我看來,這根本就不是錯誤。我甚至宣布,我實在太喜歡趙雲了,以後我的孩子們,不管男女,他們的名字裏都會有雲字,被他們好一頓取笑。他們覺得我想的可真遠。其實我一點兒也不覺得有什麽可笑的,畢竟,只要她想法和我一樣,那不就行了?
讨論完武将,大家又開始讨論起三方勢力的君主。孫權自然沒什麽人喜歡,這倒也不奇怪:他在對魏國的時候老打敗仗,對盟友捅刀子倒是好手。争論集中在曹操和劉備兩個哪個更是大英雄上。支持曹操的自然說他魏武揮鞭,文韬武略都相當不錯;再加上三方中曹操勢力兵多将廣,曹操自己也少有敗仗,最後有統一天下潛力的也就是他們了,所謂“成王敗寇”。支持劉備的則也旗幟鮮明:玄德胸有仁義,念及天下蒼生,雖然最後在夷陵功虧一篑,但“不以成敗論英雄”。我因為喜歡趙雲,自然是支持劉備。我也覺得,一個人為自己打天下,就算自己後代世世代代都是皇帝,那也沒什麽可驕傲的。就算第一代格局能大,只要還是天下為一人之天下,那些繼任者也多半不顧蒼生,不會得到百姓支持的:始皇帝之後,不就二世而亡了嗎?
說歸這麽說,劉備最後沒統一天下,“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總是給人感覺很悲壯,就像斯巴達克思最後的那場戰鬥而死,總是不夠讓人心安。悲劇,悲壯,往往和犧牲在一起。我想起了那個要送出去的那本《茶花女》,為什麽不叫這個故事悲壯?我很快就發現,那是因為她的悲,是個人的悲劇,格局還是小了;而劉備和斯巴達克思,他們雖然壯志未酬而身先死,但那也給民衆帶來了一些希望,那是為了大衆而死的。就算事業最終失敗了,那也是一次為了成功的勇敢嘗試,值得得到更多的褒揚。嘿,摳字眼有時候還蠻有意思的!嗯,我覺得我要是以後在這種悲壯的英雄犧牲的時候放音樂的話,我希望是放那個莫紮特的《單簧管協奏曲》第二樂章,算是給他們一些追思和安慰吧。
放假前幾天的一個下午,我和水良還有幾個同學在校門口外面的江北街上的臺球室打臺球玩。大家水平都半斤八兩,半天也打不完一局。玩夠了以後大家在街上閑逛,路過旁邊的幾個農民的水果筐,像是自家種的一些西瓜和桃子。我對這些農民感覺很親切,像是看到鄉下的鄰居和親戚一般。我們幾個人你幾毛我一塊地湊些錢買了個農民的西瓜來分着吃,又買了些種桃農民筐裏最後剩下的一些桃子。吃着吃着,有一個家夥叫起來:“太澀了!”原來他拿到了一個小點兒的青色的桃子,還沒熟呢。
小時候,我們上學的馬路旁邊有棵桃樹。每年我都可以看到桃樹開着帶點粉紅色的小白花,花謝後,小小的桃子漸漸長大。因為人來人往的緣故,每次它們都還等不及熟透,就已經被頑皮的家夥們摘光了。我一般都不去湊熱鬧,直到有一天,忍不住了也摘了個青綠的嘗嘗。咬了一口,又酸又澀,牙齒都覺得受不了,比酸楊梅還難吃。我想,這些桃子也真可憐,沒有等到成熟的時候就已經沒了。此後我再也沒有摘過這些半生的桃子,哪怕最後連一個桃子都沒有機會成熟,我也不摘了。
室友的這個青桃,讓我想起了我們現在的年紀,不也像那些青桃一樣嗎?将熟而未熟,還需要耐心。我對金瑤的感情呢,是不是也差不多?能有機會成熟嗎?
放假前一天的晚上,我在女生宿舍樓讓宿管阿姨找到金瑤,把那本精心挑選的已經被我故意翻皺了的《茶花女》借給了她。她很高興,告訴我,暑假她會好好看看,這個故事該很動人。我很小心地不去碰她的手,也不敢多問她的個人情況,怕驚動她的戒備心理。閑聊兩句後,我們就分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