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八回
第八回
因着侍疾,弘曉并未帶來太多随從,一時路義去了,把芷菸交給誰他似都不放心,而自己又着實走不開,思度一陣,方叫來一個小厮,讓他跑着去給路義送話,攔下太醫後先去備車,再來接上林姑娘一同回城。
這一回,比來的時候更快,天剛擦黑,芷菸便帶着太醫進了他們落腳的院子,有怡親王親托,太醫自然不敢怠慢,極為仔細地為曹頫望聞問切了一番,開好藥方,又着跟班的小太監去藥鋪抓了藥回來,交代清楚如何煎服,方才離去。
曹霑送客回來,屋內不見芷菸,便往廚房走去,還未進門,已聞到一股嗆鼻的煙火味,不由得既覺好笑又覺心疼,憋足一口氣闖進濃煙密霧裏,把竈前的人兒拉起來讓她出去,自己學着曹安的做法忙活了一陣,總算将火生起,把藥罐坐上爐竈。
“我……我在這兒看着便可,你累了一天了,早點歇着吧。”因昨夜裏絆了幾句嘴,曹霑有些懊惱,此時霧散煙消,他看清芷菸那張塵灰覆蓋下的倦容,更有愧意萦上心頭,不覺放軟語氣,一句話也說得小心翼翼。
芷菸輕輕一笑,拉了拉表哥的衣袖,示意他坐下,曹霑會意,挨着芷菸,也在廚房門口臺階上坐了下來。
“表哥,我今兒跟弘曉說了,等他回來,舅舅的身體也好些了,便請他來家裏坐坐,咱們三個像從前那樣喝茶聯詩,好不好?”
聽她毫不避諱地直呼“弘曉”之名,曹霑剛要糾正,又把話咽了回去,也笑着點點頭,道:“只要你們喜歡,自然是好的,王爺送來那麽多東西,我也理當道謝。”他想,既要守禮,便由他來守吧,對于芷菸,他現在唯一能給的,唯自由爾。
芷菸見曹霑欣然應允,頓覺心胸開朗,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仰頭看着冰雹過後如洗的夜空,星子不多,卻都像被擦拭過的琉璃珠子一般,熠熠閃爍。表哥與弘曉,在她心裏的分量從無半分差別,她不願見他二人疏遠,無論為何緣故,尤其……尤其不能因她而生嫌隙。
一夜未眠,一日奔波,加之心頭壓着舅舅的病情和表哥的那些話,十幾個時辰熬下來,芷菸确實困乏得很,她慢慢合上眼睛,聽着秋風扶葉的“沙沙”聲,和爐上藥罐的“咕嚕”聲,酣然入夢。
曹霑不忍喚醒沉澱在他肩頭的美夢,看看爐火還穩,便輕輕将芷菸抱起,送回東跨院。
回說弘曉才送走芷菸,在牡丹亭外,遠遠就見一個小太監小跑着匆匆而來,到前一打千兒,道:“給怡親王請安,寶親王請怡親王移步清輝閣,有要事商議。”
聞有“要事”,弘曉分毫不敢耽擱,立即整理衣冠,往清輝閣去了。
雖是打定了主意做個富貴散人,然身在廟堂,不免多生出幾路耳目來,口可不言,心卻不能不明。聖上慣住九州清晏,此次将西側毗鄰的清輝閣分給皇四子弘歷,出入不離左右,病後又頻頻召其榻前侍疾,晝夜陪伴時候最多,聖心所向,不能不品咂一二。是以弘曉再見弘歷,皆不同于少時,也有別于其他兄弟,必是整衣斂容,絕無随性之舉、随口之言。
待到了清輝閣,又叫守門侍衛傳話,裏頭應了,方才進去。
弘歷正用麂皮絹子擦拭佩刀,見弘曉進來,随手将刀遞給一旁侍立的太監,起身相迎,弘曉照常打千行禮,口道請安。
弘歷上前虛扶一把,和悅道:“你我兄弟,不必如此。”說着,又命人傳膳。晚膳簡單而精致,很快擺滿炕桌,弘歷招呼弘曉一同用飯,見弘曉拘禮,便先一步脫靴上炕,盤腿而坐。
弘曉不明所以,弘歷為何只字不提所謂“要事”,反而連平素的氣派也卸去,端然一副友兄姿态?然而“長者尊者賜,幼者賤者不敢辭”,雖同為親王,但弘歷既是皇子,又長他十餘歲,賜予膳食,自然是不可推辭的。于是依言落座,只是未如弘歷般随意,仍着靴,側身而坐。
二人坐定,太監李玉上來添酒布菜,卻被弘歷擺手止住,退到外間侍奉。李玉跟着寶親王時日不長,但因手腳麻利人又機靈,頗得管家太監吳書來青眼,常派他些近前伺候的活兒,久之,也算在自家主子身邊站穩了腳跟,白日裏芷菸眼中那只假威之狐,便是他了。
李玉退下,弘歷親自将酒嗉子裏溫好的酒斟了兩杯,自己端起一杯,與另一杯碰了一碰,仰頭喝下。弘曉趕忙端起留給他的那杯,也一飲而盡。
弘歷又要倒酒,弘曉忙拿起酒嗉,添滿兩杯。弘歷将杯子拿起,又放下,輕嘆一聲,道:“小時候我與弘暾一同開蒙讀書,下學後常去你們府上玩耍,弘暾偶也來宮裏小住,先帝爺常道‘弘歷與弘暾像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此言所提弘暾,乃是先賢王胤祥的第三子,很得其父喜愛,與當時的雍親王第四子弘歷同年而生,作為伴讀,一道入宮上學,年少兩人時同來同往,又因父輩本就要好,親密之度更與旁人不同。怎奈弘暾在十九歲上因病早逝,未及冠齡,生前又不曾正式冊封世子,故而僅追封為多羅貝勒。
弘暾在世時,常應诏入宮,一住就是三五時日,在府裏的時候并不多;他殁時,弘曉還不滿八歲,因此對這個三哥,弘曉并無甚深印象,只記得彼時雙親皆悲恸難抑,阿瑪因此腿疾複發,額涅強打精神照顧阿瑪,夜裏卻常常來到他的房中,撫摸着他的臉龐默默垂淚。如今倏忽六載,怡親王府由王府井大街遷至朝陽門內大街,老阿瑪已故,額涅偏居王府一隅,修身養性,禮佛持齋,其餘兄弟姊妹分府的分府、遠嫁的遠嫁,不再有誰輕易提及過去,今日弘歷乍然憶起,不免也令得弘曉黯然傷懷,思及幼年時光,心緒亦是難平。弘歷見他眼中隐隐有淚,便舉杯邀飲,兄弟倆邊飲酒,邊講些小時候的趣事,不覺七八兩落腹,弘曉有些頭暈,臉色倒還如常,弘歷酒氣上臉,頭腦卻也清明。
一壇見底,弘歷招來李玉命其再去取酒,趁房中無人,忽然将話題引到弘曉腰間的荷包上,借着酒勁,随意問道:“你這荷包上的纓絡甚是精巧,是哪個巧手的繡娘所做?可比我府上那些粗手笨腳的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