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蔡家村
蔡家村
那王柱回家之後,徹夜難眠。待天色漸明,還是決定到山崖上看看孩子。他心裏打定主意,如果孩子還在,說明是天意如此。自己便将她抱回來,好好撫養,也算全了這一世的父女情誼。
若是不在……王柱苦笑,那可真算是解脫了。家中阿娘昨晚便同他商量,要再娶一位女子來開枝散葉。他素來怯懦,不敢忤逆母親的意思,可又不願續弦。加之心中悔恨将女兒丢棄山野,一層一層的苦悶和酸楚快要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待王柱拄着竹杖到達山崖的時候,那地方只剩下一堆松枝,他翻開地上的堆積的枯葉,并沒有發現血跡。王柱松了一口氣,想來她已經被好心的過路人帶走了。
四顧茫茫,他竟不知自己于人世還有何期待。家中母親強勢,自他幼時起便總是逼迫他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好在娶妻之後,妻子溫柔體貼,時常給他帶來許多慰藉。
想起妻子紮着圍裙在門口等他回來的場景,王柱涕淚橫流。只是,一切過往皆不可追,他所能做的,唯有守住這份至死不渝的感情。
站在青石崖上,他回頭望望村落,有縷縷炊煙,那是村長家在生火做飯了。他突然覺得前所未來的輕松,與這煙火人間道別,再次踏上旁的歸途。
縱身一躍時,有山風劃破他的臉。他想起那年娶親,正是冬日,他在門口站了整整一夜,那時也是這樣的刺痛。只是,彼時的他是因為羞于洞房;如今的他,卻是為心愛的妻殉情……
再說那日帶走初九的道士,此人名為墨春秋,倒也稱不上道士。只是一直以來避走四方,為了躲避仇家糾纏,便時常以道袍掩蓋。墨春秋帶走初九之後,先是沿路采了些草藥,酌量煎湯,給她服下。再輔之他傳承下的順氣手法,過了幾日,小初九的身體便也漸漸康複。只是孩子尚未斷奶,再往後走恐怕非常艱難。墨春秋左思右想,決心先找一處村落暫住,也好讓小初九得幾口奶喝。
往東行了大約三十裏地,是一處名為蔡家村的地方。這個村落親緣密切,多是蔡家族人,對于外來的人也非常排斥。好在墨春秋穿着一身道袍,向村人訴說了自己撿到孩子的經歷。一些年青婦人看着初九的可憐樣兒心生恻隐,也幫忙勸族長留他們住一段時間。既是暫居,到了時候自然會走;若是不走,這一村的人總有辦法能将人趕走。
族長略做思索,便答應了墨春秋的請求。墨春秋趕忙道了謝,随着族長分配,住進村口一處茅屋內。這茅屋原是一位孤寡的老人家居住,自他離世之後,廢棄至今。
屋頂上盡是破漏,恐怕一到下雨天,屋子裏便要“發大水”。墨春秋特意去別家求了些不用的稻草,用漁線紮成一垛一垛的,順次搭在房頂上,這才有了個遮風避雨的去處。
日子久了,村裏人才發現,這墨春秋做木工也是一把好手。才半天功夫,就給初九制好了一張搖床。墨春秋也不掩飾,他正想做木工活朝村人交換些東西好維持二人的生活。
墨春秋手巧,做出來的物件上還有些精致的雕花,很受村裏的新媳婦們喜歡。其中有一個是村東蔡老七的媳婦,剛剛生了孩子,奶水充足。墨春秋同曹老七打了商量,把孩子抱到老七家喂奶,他平時則幫幫工、做點木活。蔡老七自然樂意,兩個眼睛快要眯成一條縫,撥浪鼓似的點頭。不過是叫婆娘多喂個孩子,便能得這樣的好處,實在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墨春秋見他滿意,也不多說什麽,只是起身告辭。待回了茅屋,孩子躺在搖床裏,眨着眼睛四處瞧,也不哭鬧。墨春秋見她乖巧得很,伸出手逗弄她,“小初九,今日起,我們便在蔡家村安家了。”初九咯咯地笑起來,逗得墨春秋也忍不住彎了眉毛。
初九漸漸大些了,嘴裏開始咿咿呀呀個不停。天氣晴朗的時候,墨春秋就抱着孩子出去曬太陽,路過的農人看了總忍不住要逗她兩下。
最初還好,時間久了,她像是也知道別人在逗她,不高興起來,嘟嘟囔囔個不停。墨春秋就把一頂草帽蓋在她臉上,“初九,你看太陽沒啦。”
初九疑惑地看了看頭頂,似乎真是在思考太陽怎麽突然就沒了。過了一會兒,才伸出腦袋瓜不停地蹭,直到把草帽蹭到地上,才開心地笑起來。
“咱們初九真機靈”,墨春秋笑着從地上撿起草帽又蓋在自己頭上,“初九,一會兒我要去七叔家幹活。請玉翠嬸嬸照看你好不好”初九扭扭身子,又靠着搖床上的軟墊睡熟了。墨春秋見狀無奈道:“這小家夥。”
到玉翠家的時候,他們才吃過中飯,墨春秋敲了敲門,“玉翠嫂子,我帶初九過來了。”
藍黑衫子的婦人趕忙開了門,從墨春秋手裏将孩子接了過來,“春秋兄弟,你說說你們家初九多讨人喜歡。這村子裏的人吶,是争着帶她哩。”
墨春秋不好意思道:“農忙這段時間,全靠鄉親們幫忙。等初九滿了歲,一定請大家吃席。”
玉翠一邊托着孩子,一邊輕聲道,“就你瞎客氣,都一個村的,計較這些做什麽?快去忙吧,初九在我這兒你放心。”墨春秋解下背在背上的搖床,擡到裏間,這才道謝離開。
行了沒多久,便到了蔡老七家。一家人正張羅着收稻,褲腳綁得高高的,在田裏埋頭收割。看到墨春秋來,蔡老七忙喊道,“春秋兄弟,你怎麽來了?我不是說了嘛,這段時間辛苦你了,你就在家多歇歇。”
墨春秋一邊挽着袖子,一邊笑道,“七大哥,我這人就是歇不住。咱們早些收完,大家也好早些休息。”
蔡老七心裏卻很是過意不去,這個月總是麻煩墨春秋幫忙。剛開始,确實想着多個勞力能輕松些。可日子久了,也有了感情,這段時間墨春秋的言談舉止大家都看在眼裏。
他斯斯文文的,出世前恐怕也是個握筆杆子的讀書人,叫他來做這些莊稼活兒,實在過意不去。
再說了,那初九瘦猴似的,能吃得了多少奶。
怎麽算,也是自己虧了這位兄弟。
蔡家村到處都是自家親戚,叫別人看見自己這樣占墨春秋的便宜,往後一傳十十傳百也怕風評不好。可看着他這副熱心幫忙的樣子,蔡老七又将這些話咽進肚子裏。
罷了,往後初九有什麽困難,自己也能幫則幫便是了。
開了春,一天比一天暖和。墨春秋想着,等村裏的姑娘們裁春衣的時候,找人幫初九也裁一身。
最好是桃花一樣的顏色,等初九能走路了,跑跑跳跳,能像個粉團子似的。
雖然收養初九還不足一年,也不知道她真正的生辰。可墨春秋想着,既然是初九相遇,往後初九便是她的生辰。
遇見初九之前,墨春秋本想四海為家,無所牽挂。可是真正和初九相處起來,他才發現,能有個這樣的牽挂似乎也不是什麽壞事。
其實剛剛帶走初九的時候,墨春秋心裏有很多的困惑。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對這個孩子負責,更不知道自己所為到最後是不是害人害己。
可初九真的太乖巧懂事了,她實在不像個不滿一歲的孩子。
墨春秋雖然沒帶過孩子,可也聽婦人說起過,夜間哭鬧,動辄起身四五次。可自打帶着初九到茅屋住下,她從來都是安安靜靜地睡着,極少哭鬧。
墨春秋本想帶她到一歲,就找個合适的鄉鄰送養。所以這段時間,他總是将初九托付給別家照料,以物色合适的人家。
可真正快到日子的時候,他卻舍不得了。
想起這段時間的點點滴滴,想起初九每一次朝着他笑。
墨春秋自私地做了一個決定:讓初九跟着自己,往後再教她些拳腳功夫防身,在外行走多見些世面。
下定決心之後,墨春秋算是松了口氣。
這些日子總想着如何與初九道別,日日夜夜地想,怕她記得自己,又怕她忘得幹幹淨淨。
墨春秋輕輕地嘆了一口氣,“阿九,往後的路,我們要一起走了。”
初九眨了眨眼睛,緩緩地吐出一個字,“秋……秋……”
墨春秋怔住了,他從未想過從初九的嘴裏聽到自己的名字。那是怎樣的感覺呢就像是,被天雷擊中一般。
稚嫩的童音還在繼續重複着剛剛的那個字,墨春秋卻什麽也聽不見了。
“阿九,我的小阿九會說話了。往後,就叫秋師父好不好”
墨春秋揉揉她的臉蛋,“秋師父背着好重好重的擔子,可我要阿九開開心心地活。往後我的阿九,說不定能成為這江湖裏最威風的存在吶。”
夕陽下,道士抱着孩子緩緩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