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37章
北京,紫禁城。
同樣是春天,萬壽宮內的春卻比江南來得沉悶,殿內緊關着門窗,一絲風也無,紗幔一動不動地低垂着。
李芳站在精舍前,捧着本奏折讀,聲音帶了一絲小心翼翼:
“啓禀主子,戶部和工部上奏說,國庫的銀子都用作了收複河套的軍饷,修道觀的銀子……不夠了。”
李芳不敢擡頭,精舍裏是一陣陣沉默,好半天,才見道袍男子抿起了唇道:
“無妨,收複河套是軍國大事,朕自然可以把銀子分出來,為國分憂。”
李芳:“……”
結束了和嘉靖的談話,李芳回到了司禮監。
司禮監只有四位秉筆太監在房內,黃錦在一旁忙活,陳洪在閉目養神,向來不怎麽說話的石霖與孟涵,正在桌前喝茶閑聊。
陳洪聽到動靜便睜開眼睛,見看出李芳臉色的不對勁,偏頭問道:
“老祖宗,怎麽了?”
“主子生氣了。”李芳還是用那波瀾不驚的平緩語氣,只是其中略添了點埋怨的意味。
一旁的石霖問道:“這是為何?”
“……國庫空了。”
雖然只是不鹹不淡的四個字,四位秉筆太監們也都明白,國庫空虛,只能是因為夏言那邊收複河套的軍費開支,占用了原本定好給嘉靖修道觀的銀子。
石霖嘆道:“這也不賴夏大人,當初修道觀,本來說好得是外面用夯土,中途卻改成磚石,還要裏面一律用金砌,嚴大人那點的銀子,恐怕都不夠修的。”
李芳沉默半晌,道:
“備轎,我出去一趟。”
“老祖宗,您去哪?”
“……陸炳高明啊。”李芳嘆了一聲,“他看出了我們都沒看到的地步,讓嚴世蕃去了江南,為得就是避夏大人的銳氣,好擊其惰歸。”
四位秉筆太監全都不說話了,黃錦首先站起來,出去幫李芳備轎。
陳洪發洩似的道:“依着主子這道觀的修法,再修十年也不是個頭,上頭貪,下頭也貪,兩人一拍即合才好幹事。”
孟涵哼了一聲:“等吧,等把嚴大人叫回來,這朝廷又沒個安寧日了。”
李芳乘着轎子出了紫禁城,一路來到嚴府。門口的從人趕快迎了上來,施禮道:“李公公請。”
李芳跟着從人走進嚴嵩的書房。
嚴嵩一見是李芳,忙離了座行禮,笑道:“公公要來怎麽不提前派人告知一聲,我也好叫下人備些好酒菜,招待公公。”
李芳将嚴嵩攙回座位上:“不必閣老費心,閣老請坐。”
嚴嵩望着他道:“李公公,今日來此有什麽事嗎?”
李芳笑道:“沒什麽事。無非就是主子今日精氣神兒不太好,沒叫上朝,我們幾個奴才便也都閑了下來,咱家想着許久沒見閣老,想一同敘敘。”
嚴嵩笑着點了點頭,沒說什麽。
“東樓公子近來可好?”李芳挑了個話題問道。
“好,”嚴嵩連連颔首,渾濁的眼眸看不清是何意,“雖是在江南忙着遷祖墳的事,卻無時無刻不惦記着聖上呢。”
李芳笑道:
“當初主子還誇東樓公子的青詞寫得漂亮,依我看,主子身邊有這麽多善于青詞的官員、翰林院的文士,但還是東樓公子的青詞屬大明一絕。”李芳一邊說着,一邊拍了拍嚴嵩的膝蓋,以示親近,“閣老,我們可都想念着您們吶。”
“還記得當初主子祭天,叫翰林院那些文士每人寫一紙青詞呈上去,主子全都不滿意,可偏偏東樓公子的青詞一送上去,皇上就高興了。”李芳連眼角的皺紋都笑出來了。
嚴嵩笑道:“公公說得都是陳年舊事,現在,寫青詞也都是夏首輔的事了,我和東樓又怎好再摻合,只能祈禱夏首輔和皇上的關系越來越好,這樣,大明才能國泰民安吶。”
“話不能這麽說,這夏首輔權力再大,您也是個次輔不是,皇上只是讓您暫時歇息,也沒說不讓您幹活。”李芳笑笑。
李芳話都說到這份兒上,嚴嵩也終于不再裝了。
遂擺手笑道:“這裏畢竟是私邸,政事留到朝廷再讨論吧。我和東樓還是更惦記皇上的龍體吶。”
說着,嚴嵩顫顫起身,拿起了桌上的一個精致盒子:
“公公方才說皇上近期神兒不好,正好顧可學最近煉了些提神丹藥,我這裏有一些,就麻煩李公公給皇上帶去,讓皇上用用看。”
李芳自然也明白,嚴嵩已懂得了他的意思,接過那盒子,笑得更盛了:“一定、一定。”
李芳見完嚴嵩,下午便回到了紫禁城。他從司禮監領了大臣們上的折子後,便匆匆往萬壽宮趕。
那摞折子本是按次序摞好了的,李芳挑了挑,将其中一封放在了最上頭。
萬壽宮門外,一個小太監正在把門。
一見李芳,小太監上前陪笑道:“老祖宗,主子方才請了陶道士占蔔,這會子陶道士正在裏面給主子禀報祭祀結果呢,現在進去,可能不合适……”
李芳立即板了臉,冷笑:“你懂什麽,這折子裏有夏首輔議收複河套的奏疏,誤了軍國大事,你擔得起?”
別看李芳平時慈眉善目,發起火來還是很可怕的。小太監一個哆嗦,無奈,只得側過了身子。
“主子,今日大臣們上的奏折都在這兒了,其中還包括夏首輔議收複河套的方案,夏首輔請您盡早批閱。”
李芳一進萬壽宮,便高捧奏疏舉過頭頂。
大殿裏除了嘉靖仍在坐在精舍裏,還站着一個道士,那便是嘉靖最寵信的道士陶仲文。
嘉靖倚在精舍邊,沒看李芳,依然向着陶仲文:“陶仲文,可占出什麽來?”
“回皇上,占蔔顯示,邊疆将有警。”
陶仲文雙手相交舉到身前,恭敬說道。
“什麽?”嘉靖蹙了蹙眉,“可能占出是何處之警?”
“聽聞最近夏言大人準備收複河套,臣建議,立即叫停收複河套方案,讓曾銑回京待命。”
陶仲文不緊不慢地說出這句話來,面色沉靜猶如往常。
嘉靖沉默了,許久,他似才想起一旁的李芳,忽轉頭看向他:
“李芳,你怎麽看?”
李芳的聲音軟綿,面頰上帶着若有若無的笑:
“既然陶先生所說屬實,我等自然要加緊監管。”
“不過奴才要給皇上提個醒兒。”
李芳擡頭看着嘉靖,一字一句:
“凡漢朝出現災異,應賜三公死以應天變。”
江西。
“少爺,老爺來信了!”
嚴辛捧着一封加急的信走進大廳。
嚴世蕃接過信,讀完後,興奮地站起來:“李芳去嚴府了!”
聞言,一邊的蕭詩晴也是精神一振。
李芳是嘉靖的貼身太監,司禮監最高掌權者,他既然肯光臨嚴府,就說明皇上對嚴嵩還是有顧戀和傾向之心,也是給嚴嵩一個提醒。
這也說明,嚴世蕃可以回京了。
蕭詩晴也站起來:“那我們快走吧。”
嚴世蕃攔住她:“別急,這信上說,皇上還下了一道命令。”
“什麽?”
嚴世蕃的聲音有一點焦慮:“皇上傳令,同時提審趙文華。”
作者有話說:感謝【墨瞳涼薄】送出的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