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激起漣漪
第十二章激起漣漪
“我們的名字挨在了一起。”——陳述
校慶日的準備工作早些天就開始了。
校園主幹道沿路每隔幾米就插上一面定制彩旗,上面印着東成一中的校徽和“百年校慶”的字樣。
校門今日完全敞開,兩側升起巨大的氫氣球,拉着兩條紅幅,意思是共同慶祝母校百年誕辰,熱烈歡迎社會各界校友返校參觀。
大門入口處的大花壇前,放置了一面巨幅簽名海報,旁邊的長桌上除了擺放許多簽字筆和紀念品。還特地設置了一處镂空的合影臺,做成一個黑白膠片的形狀,供來客合影留念。
秋老虎來勢洶洶,今天仍然十分燥熱。
嚴希穿着白底黃邊的夏季校服,站在教學樓前的指示牌前,只見上面貼着一張紅色告示,寫着今天開交流分享會的校友名單,時間以及地點。
各種車輛漸漸擠滿道路,車來車往,人流湧動。
大概是因為她穿着校服的原因,有不少校外人士跟她問路,嚴希熱情地一一指出。對年長一些的校友而言,校區幾經變遷,早已經不是記憶中的樣子了。
“嚴希。”陳述不知什麽時候已經站在她身後了。
嚴希招招手,指着告示上一排交流會對陳述說:
“我打算先去聽林教授的講座,機會難得,秋楓已經老早占好座位了,你呢?”
陳述略一思索,問她,“是不是超有名的那位神經內科專家?”
嚴希點點頭。
林承前教授70年代在東成一中讀過書,當時還叫東成中學堂,後來趁着開放高考的機會考上了首都一所醫學院,一路深造,在神經內科方向深耕多年,逐漸成為該學科的領軍人物之一,桃李滿天下。
Advertisement
此次百年校慶,林承前教授可以說是最重磅的嘉賓,被安排在最大的報告廳展開講座,也有許多校友慕名而來,學生們都早有耳聞。
“我也去。”陳述決定做一天嚴希的跟屁蟲。他看了看手表,又說:
“10點鐘才開始,現在還有點早,不如我們先去校門口那邊看看有什麽好玩的。”
“小心被抓壯丁哦~”嚴希開玩笑道,校領導正愁志願者不夠用呢。
“不不不,才不抓我呢。老師一看就知道誰比較靠譜。”陳述嘻嘻笑着,看了一眼嚴希。
說說笑笑,兩人走到了簽名牆前。紅底海報上已經簽了許多龍飛鳳舞的名字,都是與東成一中短暫共行過的同路人。
這時兩個來客簽完名離開,簽名牆一時間空了出來,陳述腦子一轉,有了個主意。
陳述在桌上撈起兩根簽字筆,往嚴希手裏塞了一根,然後把嚴希往海報前推,邊推邊說:
“快快快,我們也簽一個。”
嚴希還在猶豫,“啊?我們又不是校友?”
“現在不是,以後不就是了?我們不但是校友,搞不好還是知名校友呢!”陳述就是這麽自信。
這麽說着,陳述先在右下角的角落裏寫上了自己的大名,擠眉弄眼地看着嚴希。
嚴希心動了,偶爾她也可以不用那麽講規矩。
于是嚴希也挨着陳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陳述更高興了。
他還沒完,又摸出手機,打開相機,對着海報的角落拍下了一張像素模糊的照片。
小小的屏幕上,緊緊挨着兩個名字,一個張揚,一個工整,從此安靜地在儲存卡裏封存。
時間差不多了,陳述和嚴希往大報告廳走去,沿路也有很多人朝同一個方向走。人潮中,兩人結伴而行,不自覺地靠近了一些。
這時對面走來兩個二十多歲成熟靓麗的大姐姐,揶揄地看了看陳述和嚴希,相視一笑,不無感慨地說:
“年輕真好啊!”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也許人家只是單純地懷念青春年少的自己,而陳述和嚴希卻不約而同地想起了幾天前的球賽,一個為脫口而出喊出的名字,一個為自己有意無意地隐瞞。
是的,陳述本來想等拿到冠軍,塵埃落定,再跟嚴希分享成績。
說不清原因,他就想要明确的,沒有意外的happy ending。
所以此刻,兩人都不好意思再說什麽,不着痕跡地稍微拉開了距離。
到達目的地時,偌大的報告廳已經坐得七七八八,餘秋楓果然老早占了兩個位置,坐在第三排中間,朝着嚴希招手示意。
嚴希側頭看了一眼陳述,陳述了然,先開口說道:
“你去找朋友吧,我看到同學了,去打個招呼。”說着拾級而上,往報告廳後排走去。
分享會開始了。
林承前教授頭發半白,看着和藹可親。他正坐在主席臺上,身邊還有兩位眼熟的校領導。
一番寒暄後,林承前教授先感謝了母校的邀請,直言自己萬分榮幸,然後回憶起了數十年前在東成求學的經歷,分享了幾個有趣的往事。
當讨論起行業前沿資訊,分析現代醫學發展和挑戰時,林承前教授的語氣又變得嚴謹和慎重,尤其是他提起計算機和人工智能對現代醫學的沖擊,應對之策唯有“求變”二字。
“同學們,你們現在的身份是學生。希望大家記住,你們永遠都是學生,在之後的每一天都不要停止學習,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未來千變萬化,唯變不變。同學們也要積極尋找自己的長處,相信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
一個多小時的分享會很快接近尾聲,林承前教授詢問同學們是否有問題,可以提出探讨。
這時餘秋楓舉起手來。
“林教授,人工智能的強勢介入如果是必然的,那我們作為主導者,能做些什麽呢?”
林承前看着眼前年輕的學子,回憶起多年前恩師看他的神情,想到他多年以來一以貫之的理念,他鄭重回複:
“人工智能的到來會使碳基生命向數基生命轉換,數字孿生或極大促進醫學發展,而醫療的溫度是數基回歸碳基的關鍵。我們要做的就是——看向遠方,本心不變。”
嚴希雖然聽不太懂,但內心仍然為之撼動。她看向身旁的餘秋楓,秋楓眼神出奇地明亮,堅定地望着臺上。
秋楓似乎已經找到了她的熱愛。
嚴希既欣慰又惆悵,她的熱愛又在哪裏呢?
上午的分享會結束後,陳述和嚴希約好,下午去聽一位複旦大學學姐的學習分享。嚴希想,去聽聽過來人的學習心得,可能會有新的啓發吧。
學姐的分享會安排在階梯教室裏,因為來得早,陳述和嚴希這回坐在了一起。
學姐其實沒有比嚴希他們大幾歲,目前正在複旦大學讀大二。也許是年齡相仿,交流起來更像是身邊的朋友。
除了分享她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備考心得,學姐也講了一些她在大學的感受。
嚴希聽得入神,時不時低頭記下幾句重點。
“到大學以後你會發現,這裏是你打碎重組的地方。”
“剛開始你會深受打擊,你身邊的大神太多了!有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有人輕輕松松拿下高分,有人發文章就跟吃飯喝水一樣平常。”
“我一度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再怎麽努力也只能望其項背。我甚至想,考大學是為了什麽呢?”
學姐說到這裏頓了頓,又笑起來。
“但現在我為什麽會坐在這裏?我後來想清楚了,我陷入了自己畫的怪圈。人,本來就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長周期。品種,土壤,濕度,溫度,光照,每一項都決定着你會開出不同的花。”
“我想分享一句話,是複旦大學的民間校訓——自由而無用。”
學姐眼神輕掃臺下,繼續說道。
“遵從內心,不帶功利性地做喜歡的事,就算這件事看起來毫無意義。世界上本來就沒有那麽多有意義的事,無非都是人為賦予的。”
“當你不再把人生精确到秒,不再計較一時得失,當你從随手栽下的花圃裏摘下一朵海棠,反而常常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
思緒在心中激蕩,嚴希反複咀嚼。
這是第一次,有人告訴她,可以做“無用”的事。
她一直以來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她做的事都有目的,為了成績,為了榮譽,或是為了讓父母驕傲。
她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麽,想要做什麽,成為什麽樣的人,她無暇思考。
想到這裏,嚴希別扭地低下頭,假裝揉了揉眼睛,抹去潮濕的淚意。
陳述默默看着嚴希,沒有開口詢問。
過了一會兒,分享會結束前,學姐說有問題可以上來面對面交流,她的身邊很快圍上了一圈熱心同學,好不熱鬧。
嚴希本來也想去的,慢了一步,被擠在人群外圍,拿着筆記本張望。
陳述不知道哪裏鑽出來的,一把将她的筆記本抽走,舉在手裏,狡黠地問:
“想不想要to簽?”
嚴希驚奇,“你有什麽辦法?”
“反正我可以。”
陳述笑着一頭紮進人群,不多久又志得意滿地從人堆裏鑽出來,衣服都擠皺了。他将筆記本放進嚴希手中。
“打開看看。”
嚴希翻開幾頁,只見上面用簽字筆赫然寫着兩行字。
To 嚴希:敬自由而無用的青春。
嚴希一時楞住,擡頭看向陳述,眼中一汪深潭。
“你一定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陳述只是這樣說。
注:林教授部分言論來自作者朋友圈的同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