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啓明3

第13章 啓明3

我不入地獄

天色尚未大亮,一切都半籠在黑暗中,顯得模模糊糊。

陰影中一燈獨明。佛子提燈走在前面,手指如玉。燈籠只是一盞普通燈籠,糊着素白的燈紙。不算明亮的燭光照亮了他的身影,映得他衣袍上的金星熠熠生輝。

佛子和奉玄熟悉這條路,三雪街。三雪街下有一條溫熱地脈,所以街上從來不生積雪,“三雪”的名字起得別有意趣:回風舞雪之間,月白勝雪、梅白如雪,因此謂之“三雪”。

三雪街早已不複雪白,舊血之上,殺生劍又為長街增添新血。新的斷肢橫在街中間,早已死去的屍骸沒有積雪的遮掩,同樣殘忍地暴露着,地面潮濕,融化的雪水将血色暈開,将長街染成了一條血途。血水滲到土裏,使得道邊的梅花變了顏色,開成一片淺緋,遠遠看去像是一層紅雲。

梅花盛極轉頹,萬點飛紅随風亂落,有如下起一場紛紛揚揚的紅雪,落了行人一身。

隔着妖冶飛花,佛子走在奉玄前面,提燈照着前面的路。奉玄抱着一個不過三個月大的嬰兒,佛子提的燈籠是嬰兒家的燈籠,既然用了他家的東西,他們一定會把他送到安全的地方。

奉玄和佛子順着血途長街走出許久,飛花自落,飄在血水上。幾具身上插着羽箭的狂屍尚未死透,形貌可怖如地獄餓鬼,聽見腳步聲,用手指在地上扣出一道道血痕,艱難地向二人爬過來。

一道路障截斷前路,道旁梅樹掩映的房頂上埋伏着弓箭手。

佛子聽見弓弦繃緊的聲音,止了步子,說:“我們是活人。”

這話說得無趣也有趣,無趣在這是一句普普通通的實話,有趣在……此情此景中,他和奉玄似乎真的是從地獄走出來的活人,在血途飛花中顯得無比詭異。

沒有人答話。

佛子望向路障,一雙冷眼似乎直直看到了路障後的人,“将我們困死在這裏,沒有好處。”

片刻之後,路障後有一個男人站了起來,語氣兇惡,罵道:“城西六坊已經封坊,任何人不得入內!”

佛子問:“任何人嗎?”

Advertisement

“任何人!”

“是你不想放人,還是你們有令不許放人?”

“就算是我不想放,那又怎麽樣!”

“你會後悔。”

“哈哈,小子,你算個什麽東西,好大的口氣。”

“我是你應當道歉的人。”

“小子,大爺大人有大量,不和你計較,你和你的朋友另找地方避難去吧。再往前走,我讓你們兩個變刺猬。”

奉玄說:“我們從城南來,知道城內情況,你們不需要嗎?”

“城南……你們從城南來的,不可能!”

佛子拿出一條三寸黃紙,道:“城南修善坊,智門寺。”

他手中拿的是智門寺的香火券。智門寺有制作香火券的習慣,木雕底板上刻了智門寺的琉璃佛塔,每逢香客上香,掌筆僧人就會用黃紙在雕版上拓印一張,寫上日期贈送香客。佛子為智門寺上了今天的第一柱香,在摩尼殿中拓印了一張用作證明的香火券。

路障上的人一瞬間沒了聲音,暗自罵了一句“這他娘的是人是鬼”。

“來人,下梯!讓他們兩個人過來。”

佛子說:“三個人。”

“哪來的第三個!”

“在我友人懷中。”

“只有你們兩個能進!”

“我能走到這裏,就能進去。向你詢問,只是客氣罷了。”

路障上的人擡起了手,隐藏在房頂上的弓手瞄準了佛子和奉玄。

佛子看了他一眼,眼神冷得厲害,“一個孩子,你容不下嗎?”

奉玄打破了僵局,說:“我與友人能提燈走過來,你已知道我們是活人。屍群很快就會來,你現在放箭射殺活人,等一下可就沒箭射殺屍群了。”

猶豫之後,對方放下手,喊了一聲:“放行。”

路障後放出了一道軟梯,佛子接過嬰兒順梯上到路障上,奉玄随後跟了上來。路障上有三個披甲的兵士,其中一個是剛才呵斥佛子和奉玄的人,應當是一位長官。佛子和奉玄下到路障之後,路障下的守衛随即逼近,瞬間将兩把刀架在了他們的頸上。

站在路障上的長官回身對他們說:“解下配劍,士兵會送你們去永安坊寺子巷暫時安置。”

佛子看也不看脖子前的刀,似乎那把刀不存在,他說:“劍如性命,不可輕解。”

“你偏要為難我?”長官喝問道。他不知道,如果佛子有意為難他,他和敢向佛子動刀的人已經沒命了,然而佛子不曾出劍。

奉玄說:“大人,我與友人沒有惡意。我師姐就在軍中,今日軍隊會去軒轅臺點燃烽火。”

那長官突然問:“你叫什麽?”

“奉玄。”

“原來是你,穿得不像修士。隐微藥師只說她有一位師弟,你要是一個人來,我不會為難你。”

奉玄說:“沒有友人相助,只我一人,恐怕回不來。”

或許是因為隐微藥師的緣故,長官轉了态度,不情願地說:“我不知道你會和別人同行,二位,暫時得罪了。”随後只對奉玄說:“你師姐已經和軍隊出發,她留了話,要你不必擔心,回來後先去休息。”說完轉頭看向守衛,“他們劍不必解了,叫馬車來,送他們去寺子巷觀察三個時辰。”

“是。”

“我奉公辦事,不知道你們身上有沒有異樣,不能讓人收刀。”

奉玄說:“不必。”

“去吧。”

守衛帶奉玄和佛子上了馬車,将他們帶去了光華坊寺子巷。路上奉玄簡單問清了城中的情況:宣德郡駐軍的大部隊駐紮在宣德城西北處,屍疫爆發前一夜,首領都尉到府衙赴宴,從此失蹤。警鐘敲響後,左副都尉緊急集合駐軍,派人聯系府衙,發現府衙已經燒成灰燼,于是帶了十人前去查看情況,不幸遇到屍潮,十一人無一生還。奉玄的師姐隐微藥師孤身一人從城心殺到西北,聯絡上了駐軍。左副都尉身死,右副都尉不願出兵,扣押了隐微藥師,僵持之中,昭武校尉李道訓捆了長官右副都尉,排除異議強行出了兵。

軍隊出兵太晚,出兵時城心屍潮已經擴散到了城北。宣德城西地勢較高,易守難攻,于是李道訓和隐微藥師帶兵趕往城西,守住城西五坊,一日苦戰後,收複了城西的光華坊,随後設立路障封住六坊,派士兵在路障後輪流值守,擊退了幾次千人屍潮。

城北光華坊經過一場屍疫後,已經沒有多少活人,李道訓派軍隊将大部分傷民和逃難的人暫時遷移到光華坊中,又将其中的寺子巷設為屍疫觀察巷,令軍人駐守在巷口,巷中一旦出現屍疫,軍人會就地殺死染疫之人,将危險封閉在寺子巷中。

天色已經大亮,奉玄和佛子被安全送到了光華坊寺子巷。在巷中幫人看病的女郎中為奉玄懷裏的嬰兒找到了一個願意收養他的婦人,替軍隊向他們仔細詢問了城南的情況。

女郎中見駐軍忘了給奉玄和佛子分口糧,特意去找駐軍,給奉玄和佛子送來水桶和一個麥餅。奉玄和佛子排隊打了井水,清洗之後分食了麥餅,在巷中一戶無主宅邸裏休息過三個時辰,被點名放了出來,于是一起回了靈風觀。

在奉玄和佛子休息時,隐微藥師和軍隊點燃了城西軒轅臺上的烽火。

封閉的六坊中,一切似乎已經恢複正常。往靈風觀走的路上,光華坊焚燒起了屍體,冒出一陣陣青煙,煙氣随風直上,飄搖入雲,仿佛一條升天之路。西邊軒轅臺的烽煙也燃着,滾滾煙塵向四面八方發出求援的信號。

回雪天本來應該過去了,然而或許是由于起了太多煙塵,天色又變得陰沉起來。冷風吹起,似乎要把冷意吹進人的骨頭裏,逼得人不得不低下頭。到處都灰蒙蒙的,只有遠處鳥發山的山巅顯出一層微亮的白色。

宣德之亂似乎已經出現轉機,變亂平定之後……

奉玄問佛子:“佛子友人,離開宣德之後,你要去哪裏?”

“奉玄,”佛子忽然叫了奉玄一聲,說:“我出生在岐山佛門,佛子是我的小名。我還有一個名字,叫第五岐。”

第五岐。佛子随身帶着過所,離開寺子巷之前,士兵按照過所上登記的名字點名,奉玄聽見士兵叫佛子“揚焰”,原來那是假名字。揚焰……原來是佛語中水、沫、泡、焰四幻之一的揚焰,《楞伽經》曰:一鹿渴水,見揚焰浮動,以為是水,迷亂驅馳,不知非水。

奉玄又怎麽知道佛子到底是誰。佛子說自己叫第五岐,其實奉玄并不在乎,他只當佛子是佛子。奉玄說:“我應當叫你五岐兄。”

奉玄并非不知道第五是一個複姓,佛子大概只單名一個岐字。五岐,他只是很想那麽叫罷了。對着舊姓,思念故人。從前奉玄住在太極宮中時,遇到過姓第五的人,那時他的母親監管國政,阿翁不大過問政事,需要寫诏書時,只告訴五瓊娘子大意,讓五瓊娘子和母親草拟聖旨。

五瓊娘子複姓第五,本名第五瓊,是宮中的內相。宮中有一位掌事名叫瓊娘,為了區別瓊娘掌事與第五瓊內相,阿翁向來稱呼第五內相為“五瓊”。

佛子說:“吾友想如何叫,就如何叫。”

“我叫奉玄,只是叫奉玄,沒有別的名字。”奉玄說。他不想記得自己本來叫什麽,他的母親對他說“忘了罷”,不只忘了名字,也要忘了母親,忘掉阿翁、五瓊娘子、舅舅……

短短一個名字,他忘記了,仿佛他從來沒有過那個名字。

雪不知為何又下了起來,雪粒細碎微小,随着風擦過臉上,微微有些疼。

奉玄對佛子說:“名字皆有來歷,五岐兄‘佛子’的小名有什麽來歷嗎?”

佛子解釋道:“這是我的母親為我取的,取自‘一切衆生,皆為佛子’這句善語。”

奉玄粗略修習過佛門學說。他曾經聽師父與法相上師論闡提成佛之道,法相上師說,這世間并非人人皆能成佛:身負無性闡提命格的人天生沒有成佛之機,大惡之人不得菩薩度脫沒有成佛之機,自願度脫衆生的菩薩放棄了成佛之機。

因此,奉玄問:“佛子友人,不知與你結緣的是佛門哪一宗派?”

或許是佛心宗,主張見性成佛、人人成佛。

沒想到佛子回答說:“法相宗。我修的是闡提劍術。”

隔着冷風小雪,奉玄直直看向佛子,靈心一點之間,忽然明白了為什麽佛子的劍術格外适合殺人。

身皈三官府,命離九幽地,奉玄修道是為了超出污濁世間,然而這世間偏偏有人自願去下泥犁地獄——佛門武道三十宗,唯有闡提劍術舉世無雙,但是這世間敢修闡提劍術的人不過三人,一劍斬斷佛果,殺孽由我負下、無間由我前去,闡提劍術的劍道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願掃平人間,淪落地獄,世世代代,永不超生。

作者有話說:

文裏寫到宗教更偏向宗教信仰,故事發生在一個現實世界,沒有神仙,人要自救。

對佛子影響最大的是佛門法相宗,故事設定裏的法相宗是不主張人人都能成佛的,所以佛子對劍道的選擇是一種在面對命運時主動做出的舍棄。佛子的母親為他取名“佛子”,這個名字帶着美好的祝願,但是也只是一個祝願。

“揚焰”指曠野中飛動的風塵,“于日光下視之,如見水,如見野馬,如見男女相,皆系不牢非真之物相”。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