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蛀蟲1

第38章 蛀蟲1

與你對望

九月十八日,魍魉暗衛死盡,崔琬公布了撫子內親王的身份,管城郡郡守和首領都尉親自趕赴摩笄縣,跪接聖旨。管城郡郡守和首領都尉先行回城,首領都尉回城後又特意往摩笄縣加派了一隊士兵,迎接崔琬和撫子內親王一行人。

九月十九日清早,朝露未幹,崔琬一行人在官兵和幽州管城兵的護送下,離開了摩笄縣,前往管城郡城。

管城郡郡守和首領都尉提前趕回管城郡郡城,是因為城中要舉行一場盛大的佛事,需要他們主持:

城管城郡是幽州佛法最盛的地方,郡城中有四座規模宏大的佛寺,九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的出家之日,在菩薩出家日前一日,除了瑤光寺,城中的三個佛寺皆把自己寺中的觀音菩薩像搬出了城,停在西城外搭起的理佛寮裏——瑤光寺不搬菩薩像,是因為寺中菩薩像太過高大了,那銅鑄菩薩像高達五丈,根本無法移動。

十九日,管城郡向所有人開城,城中佛寺向百姓施粥施餅。這天,為了防止過多的人進城,管城郡只開西城門,開城之後,僧人們盛飾菩薩塑像,将塑像安放在華幔寶幛中,以人力扛起巨大的塑像進城——這時郡守需要在城門樓上等待菩薩通過,在菩薩通過時上向下撒花,以示禮敬——随後僧人們扛着菩薩像周游全城,各寺“以像迎像”,擡出佛像将菩薩塑像迎回寺中。

管城郡郡守說迎送菩薩的隊伍很長,提議破例打開南城門,讓撫子內親王一行人從城南入城。日本國奉佛教為國教,撫子內親王的性命不再受到魍魉暗衛的威脅,不必再特殊行事,于是向郡守說,自己願意等待,不願意先于菩薩入城,婉拒了郡守的提議。

九月十九日中午,崔琬和撫子內親王一行人到達了管城郡西城門外,跟在迎送菩薩的隊伍末端,等待進城。

奉玄和佛子都是騎馬來的,崔琬不願意騎馬,自己坐了一輛馬車,撫子內親王的馬車跟在他的馬車後面。

崔琬沒有心情往馬車外面看,賀蘭奢多送了他一顆人頭,他欠了賀蘭奢一顆人頭——“崔琬,四”,三個被崔琬派去追殺賀蘭奢的士兵、對賀蘭奢動過手的魍魉暗衛……賀蘭奢殺了所有得罪過他的人,現在他用一顆多出來的人頭通知崔琬,他想要崔琬死。

隊伍緩緩向前行進,崔琬在自己的馬車裏考慮應對賀蘭奢的計策,氣氛稍顯凝重。內親王的馬車裏氣氛閑适。奉玄的馬走在撫子內親王的馬車左側。撫子內親王知道少年人喜歡熱鬧,要一直跟在自己身邊的婢女紫蟬下去走走。紫蟬戴上帷帽跳下了馬車,站在奉玄的馬旁邊往前看,由于個子太矮,什麽都沒看到。

奉玄叫了紫蟬一聲,對她說:“紫蟬姑娘,馬上看得遠,你來馬上看吧。”

紫蟬點了點頭,奉玄翻身下馬,教紫蟬坐到了馬上。

奉玄牽着馬,問她:“能看見前面嗎?”

“能,我看見紫色的幔子。”紫蟬十分興奮,對奉玄說了“謝謝郎君”,轉頭對馬車裏的撫子內親王說了幾句日本國語。撫子內親王隔簾回了她幾句話,話音裏也顯得很高興。

Advertisement

隔着簾子,撫子內親王與奉玄閑聊了幾句。在內傅母寺,崔琬講了《道成寺清姬變》的故事,《道成寺清姬變》琵琶曲演奏的就是這故事,可分為起、承、轉、變、破五支小曲和一段作為尾聲的亂曲。崔琬講故事那天,撫子內親王為他劃分了起、承、轉、變、破,唯獨沒有說尾聲。

奉玄問撫子內親王《道成寺清姬變》琵琶曲尾聲講的是什麽。

撫子內親王答他:“是要人長想身後之事、勤修佛法破除我癡我執的尾聲。道成寺僧人去河邊打水時,發現了清姬的屍體,清姬投河時因為執念變成了般若惡鬼,死前,頭上生出了犄角。僧人在河邊為清姬念佛超度,執念如冰釋的水,随聲流走,長角的屍體的消散在了風裏。清姬和安珍随後托夢,感謝僧人,說自己憑借佛經脫離地獄,往生在了極樂天國。”

“清姬不是變成巨蛇了嗎?”

“蛇不是清姬,是由清姬的執念化生出的怪物。有時候人會無法控制自己的執念。”*

“內親王殿下覺得這尾聲不重要麽?那夜未曾聽您提起。”

“在那樣的夜裏,我無論如何也說不出‘超度’這樣的話來。或許那夜,我随着清姬入了魔障,我有一瞬間竟然認為……在這世界上,正是因為存在執念,所以才存在震撼之事。我那時忽然覺得,何必長想身後之事,不能往生極樂又如何呢,讓故事停在火中的死亡就最好了吧。度過此世,地獄苦惡,可是,總是有人心甘情願墜下地獄。”

奉玄隔着車看向佛子的方向,隔着人群和車馬,他看見他的好友騎在馬上,單手松松拽着缰繩,背上背着兩把劍。無論何時,他看向佛子,都覺得佛子的身影很寂寞。他曾經說佛子孤傲,這孤與傲一定是連在一起的。

奉玄問撫子內親王:“殿下聽過法相宗嗎?”他說:“內傅母寺的僧人念的是《陀羅尼經》……傳說不論是什麽樣的人,只要能背誦《陀羅尼經》,來世就能往生淨土,人人都有成佛的機緣。北地很流行印《陀羅尼經》,可我不信這個,這倒不是因為我是修士,而是因為,我不信人人都能被超度、人人都能成佛。佛門的法相宗也不信這個。”

“我是聽過法相宗的。”撫子內親王帶着日本國口音回答奉玄:“我們日本國也念《陀羅尼經》,人人都那麽念罷了,想着假使念一念就能得救,那念一念也不虧——随着他人一起念就好了,如果有效,那很好,如果沒有效果,自己也不虧本。其實這些事很少有人細想。我來許朝之後,身邊無人念《陀羅尼經》,自己也就漸漸不念了。我在許朝後才開始想這件事,我想,念佛不是為了和佛做交易,不是為了讓自己不墜入地獄,而是為了真正成就善心。”

頓了一頓,她說:“人們跪拜菩薩,或許是因為菩薩有法力,而自己正好對菩薩有所祈求。我希望菩薩先入城,但我對菩薩并無所求,只是敬佩菩薩為了救人讓出了成佛的機緣。菩薩生有渡人的執念,發誓人間苦難不消除誓不成佛,因此和佛相比,菩薩不能徹悟,我以為這不能徹悟恰恰是菩薩具有人情味的地方。”

奉玄說:“多謝殿下的解答。”

風吹起前面的寶幢,各種顏色的輕紗飄了起來,璎珞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從城樓上撒下的香花花瓣随着風被吹過來,奉玄伸手掃落了落在自己肩上的菊花花瓣。

城樓上撒下的花前一夜都浸在香水中,花瓣被吹來時,奉玄聞到了冰片的香氣。

奉玄看着前面擡菩薩像的僧人和跟随在後面禮拜菩薩的人們,人群挨挨擠擠,他卻忽然感受到了一絲苦味。人們要向菩薩祈求圓滿,正是因為活得不圓滿……他前面的所有人、身後的所有人,都過得不圓滿。這所有活在世上的人,何曾有過圓滿的時候呢?

似乎存在一種名為欲望的無形絲線,一端綁在人的身上,一端連在那木像上,所有人都被線牽引着,為了眼目的欲望、為了心裏的欲望,仰望一尊徒有其表的木像。

聲香色味觸。色、受、想、行、識,五陰熾盛。

騎在馬上的佛子回頭尋找奉玄,隔着人群,奉玄也看向他。

作者有話說:

*化生:四生之一。佛教區分了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四種三界六道有情的産生方式。化生的有情不須要父母外緣,憑自己的生存意欲與業力就會忽然産生出來,如諸天和地獄的衆生。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