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塵累2
第57章 塵累2
“這恰恰是父親教給我的。”
對撫子內親王而言,太子荀崇恺是這樣一個人:穩重,然而冷漠,冷漠得近乎無情。從表面上看,太子禮數周到,然而一切禮數、體貼都不出自太子的本性,只出于後天的教養。
壽安皇太女去世後,陛下被迫避居深宮。撫子內親王是為數不多能見到陛下的外人——說是“見到”,其實撫子內親王并不能“見到”,因為她已經是一個盲人了。只有放棄了雙目,她才能得到再次與陛下交談的機會……只有先下手刺瞎雙眼,她才能堵住太子的懷疑。
陛下的活動沒有受到太子的限制。陛下可以去任何地方,只是去之前要考慮會不會讓太子不高興。陛下只有太子這一個能幹的兒子了,陛下了解自己和明德皇後的孩子:他的長女最有帝王姿态,有手段又有仁德;他的長子心冷,手腕強硬;他的幼子耳根子軟心軟,容易被人操控;他的幼女最有脾氣。陛下要為荀家考慮、要為天下考慮,他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繼承人,這個繼承人要能壓制住群臣,要将權力牢牢握在皇室手裏……他的長女去世,他的長子是最好的人選,可是諸親王的性命都被這個強有力的長子握在了手裏。
京畿飄雪,太子陪陛下去青龍寺為明德皇後祈福。群山負雪,美如瓊玉,山上的青龍寺高出塵寰,太子籠着袖子站在廊下,望着低處變成雪境的長安,說:“我是父皇和母後的長男,想要這天下,算不上是野心。”
齊王被太子軟禁。太子不能不防備陛下的另一位嫡子、自己的親弟弟。齊王被軟禁後,陛下不肯再見太子。撫子內親王陪陛下彈琵琶解悶,太子忽然來給陛下請安。太子說:“父親有興致見一個外人,應當更有興致見兒子。”陛下斥責太子,對太子說:“你身上流的不是荀家的熱血,是冰水!”撫子內親王聽見錦綢摩擦的聲音,太子似乎向陛下微微低頭行了一禮,說:“這恰恰是父親教給我的。”
陛下沉默良久,說:“你以為太極宮萬世永固,你要做它的主人。恺兒,有時候,風一吹,太極宮就要散成灰塵,連痕跡都留不下。”
此後太子依舊常常前來請安,似乎這對父子之間,依舊父慈子孝。
所有光影都停留在過去,很早之前的過去,撫子內親王的眼前只剩下了黑暗。撫子內親王抱起了鳴鸾琵琶,用手指撫摸過琵琶上鑲嵌的螺钿,借觸覺在心中還原出鳴鸾琵琶的樣貌。
隆正十八年,在右衛府任職的李延齡抓住了一個飛賊,從飛賊的藏身之處找到了一把異常貴重的螺钿琵琶,審問飛賊之後得知那是日本國撫子內親王的鳴鸾琵琶,于是親自将鳴鸾琵琶還給了內親王。
隆正十九年,壽安皇太女去世,淮王逼宮,成了太子,掌握了國玺。為了防止再次發生宮變,太子調整左、右衛府職事,李延齡在此次調整中被外放離京。李延齡在長安時,偶爾會來內親王府上聽琵琶,和衆人一起坐在垂簾外靜靜聽,并不說話。他離京後,撫子內親王再也沒有聽說過他的消息,也就漸漸忘了他。
原來李延齡還活着。
撫子內親王欠李延齡一個人情。隆正十九年,壽安皇太女去世後第三天,陛下被困宮中,曾寫下兩封加蓋了國玺的密诏,太子——那時還是淮王——随後就掌握了國玺,他一直以為密诏是被第五內相帶出宮的,實際上那密诏是由撫子內親王藏在頭發裏帶出宮的,那密诏由她帶出宮,交給了第五內相。
撫子內親王出宮時,宮人搜查內親王的衣袖和鞋子。撫子內親王剛剛走出安仁門,身後就追來了一隊侍衛,撫子內親王察覺到事出不妙,在這時遠遠看見了在安仁門外巡查的李延齡,于是急中生狠,橫下心将兩封封死的密诏交給了李延齡。追來的侍衛傳報:淮王替宮人向內親王賠罪,請內親王重新入宮小坐、梳洗整理。
淮王沒能從撫子內親王身上發現密诏。
李延齡替撫子內親王收好了密诏。如同他曾經将鳴鸾琵琶完好地還給內親王,借聽琵琶的機會,他将密诏完好地還給了內親王。不久後,兩封密诏中的一封密诏被淮王截獲,淮王一直以為密诏是由第五內相帶出宮的——雖然他怎麽也想不出來第五內相到底是怎麽通過審查将密诏夾帶出來的。
淮王只截獲了一封密诏,那封密诏诏壽昌公主回京——壽昌公主沒得到诏書,她最後一次回了長安,此後再也沒進過長安城。淮王不知道到底有幾封密诏,只能派人繼續盯着第五內相。第五內相為了穩住淮王,既不承認淮王的懷疑,也不否認,淮王派人死守第五宅邸,禁止第五內相再次入宮,第五內相最終死在了一場大火裏。在第五內相以性命為賭注的拖延中,另一封密诏被順利送到了三朝老臣陳國公手中,密诏上寫着一件沒有發生的事:淮王殺害手足,廢為庶人。
南朝已成過去,南朝覆滅的命運并沒有成為過去,陛下不想看到自己的子女互相殘殺、敗壞國運。
父慈子不孝,淮王成了太子。太子說陛下老了、糊塗了,以為自己只是一位父親、一位兄長,忘了自己是一位皇帝。太子廢黜各位兄弟的王位,軟禁親弟、流放妹妹——不過,太子始終有所忌憚,不敢再進一步。密诏是一把懸在太子頭上的利劍,太子不敢讓自己的各位弟弟妹妹死了,如果他們要死,那不能和他有一點點關系,否則……他就要被老臣們捧着诏書廢黜了。
第五內相以自己的死保住了諸位親王的性命。第五內相死于一場火災。
太子不止懷疑第五內相,他也懷疑過撫子內親王。當太子暗暗傳達出自己的懷疑後,撫子內親王立刻刺瞎了自己的眼睛,她說自己只是來求琵琶道的,太子如果懷疑她,她可以只留下聽聲音的耳朵、學琵琶的手——太子不敢再懷疑了。
撫子內親王失去了眼睛,然而,如果那天沒有遇到李延齡,撫子內親王失去的将不是眼睛,她會像第五內相一般失去性命。
韋衡在寫給撫子內親王的信裏寫明了自己要殺李延齡。撫子內親王向韋衡回信,隐去密诏之事,将李延齡為自己找回鳴鸾琵琶之事如實相告,并言鳴鸾琵琶乃日本國一寶,希望韋衡能因為李延齡曾經找回這把琵琶而留下他的孩子的性命。韋衡答應留下李延齡五歲以下子女的性命——李延齡有八個子女,其中三人未滿五歲。
撫子內親王希望将欠下的人情還給故人,來到了範寧郡。
撥子撥動琵琶弦。撫子內親王從回憶中抽回思緒。
琵琶聲響了幾下,随後又停了。
撫子內親王說:“郎君既然來了,就坐着聽吧。”
屋中溫暖如春,屋門開着,門上垂着一道緋紅色氈簾。賀蘭奢早就進了屋子,一直只在屏風後站着,聽見撫子內親王說話,從屏風後繞過來。佛子和奉玄去找棱伽學折扇舞了,賀蘭奢不用學——賀蘭奢要裝作服侍在撫子內親王身側的人,而不是跟在她身後的人。
賀蘭奢問:“殿下何時知道我在的?”
“郎君站在門口的時候。”
“殿下如何知道是我?”
“紫蟬的步子停了一下。看見棱伽和其他人,紫蟬不會那樣停住步子。”
“您不怕我?”
“郎君只是來為我解悶罷了。郎君要殺我,入室之後自然會直接過來,而不是在門口站着。”
“殿下能不能為我再彈一遍我在管城聽過的琵琶曲?”賀蘭奢坐下之後,說:“那夜我不曾仔細聽。”
“我不會随意為人彈琵琶。如果我說‘不能’,郎君要怎麽做?”
“不怎麽做,只是覺得失落。”
撫子內親王微微笑了笑,放下琵琶。就在賀蘭奢以為撫子內親王不想彈琵琶時,內親王對賀蘭奢說:“我不舍得讓郎君失落。郎君想從哪裏聽起?”
賀蘭奢說:“從頭聽。”
撫子內親王說:“從頭彈起,要彈許久。郎君如果想從頭聽起,需要答應我一件事。”
賀蘭奢說:“殿下請講。”
“郎君必須從開始聽到結束,如果此次沒有聽完,下次還要來找我,直到郎君從頭聽完。”
賀蘭奢說:“好。”
撫子內親王說:“郎君覺得自己會聽完?”
“為什麽不會?”
“因為火可能會燒起來。”撫子內親王摸到在抱起琵琶前放在身側的手爐,将手爐交給紫蟬,對紫蟬說:“紫蟬,麻煩你将裏面的炭倒在毯子下面。”
賀蘭奢問:“這是做什麽?”
“詢問天意。”撫子內親王說:“如果炭火能夠點燃毯子,火燒起來,人們要進來滅火,我就無法繼續彈琵琶了,郎君當然就聽不完曲子了。”
賀蘭奢說:“您不想彈就不彈,不必這樣戲弄我。”
撫子內親王抱起琵琶,說:“我希望郎君珍重自己。此去妫州,不是易事。人死萬事皆空,郎君千萬保重性命,此次聽不完,留有性命,下次就還能有機會聽完。”
“殿下要我保重性命,您不怕自己沒了性命?”
“我與郎君有緣。郎君說過:‘我會護着您的’。”
賀蘭奢被撫子內親王的一句話說得臉上發燙——撫子內親王和他說話時總是這樣,內親王看着溫柔無害,卻總是占着上風。撫子內親王好像從來不會害怕,她不害怕他從房頂上扔下的頭、不計較他把劍橫在她的脖子上。賀蘭奢說:“我的命好像被您抓在了手裏。我不喜歡被人抓着,早知道我就不來找您了。”
撫子內親王撥弦試音,說:“郎君希望我抓住嗎?不過,我不一定能抓住,一切只是天意。”
紫蟬将手爐中的炭火倒在地上,用地毯蓋住了炭火。誰也不知道地毯下面的木炭裏到底還沒有火星,不知道火會不會燒起來。
一場火最終還是燒了起來。奉玄和佛子聽到了琵琶聲,琵琶奏的是《道成寺清姬變》的《變》,以癡求愛、鑽冰求火,清姬怨氣化蛇,大河之中,巨蛇身上猛烈燃起三毒之火,琵琶聲裏的大火忽然沒了後續——凄厲的琵琶聲戛然而止——緋紅色的氈簾被人撩起,撫子內親王所在屋中竟然也生出了火焰,透出因過分明亮而顯得刺目的金色。
人聲嘈雜,侍衛大叫:“快、快,水!”
氈簾撩起後,火焰在紗屏之前更加劇烈地燃燒起來。火光照室,紗屏上似乎生出紅光,紗屏之後,賀蘭奢扶起了內親王。火光跳躍,撫子內親王的眼上縛着輕紗,似乎看不見眼前的大火,賀蘭奢的神色被火光和紗屏遮住,讓人看不清晰。
如果就這樣死在火裏。
作者有話說:
我聽見了風聲,聽見宮牆上的青草随風顫栗,突然想起多年前僧人覺空說過的話,他說你千萬別以為大燮宮永恒而堅固,八面來風在頃刻之間可以把它卷成滿天碎片,他說假如有一天你登基為王,有一天你擁有滿宮佳麗和萬千錢財,必然也會有那麽一天,你發現自己空空蕩蕩,像一片樹葉在風中飄蕩。——蘇童《我的帝王生涯》
————
有需要的讀者可以看作話,作話就像扶手,不需要的讀者可以直接跳過~
撫子內親王在回憶裏還原了一部分真相——當年淮王發動了宮變。太女監國就只是監國,國玺一直在陛下手裏,太子監國是把國玺拿在自己手裏“監國”。皇太女出事後,淮王崇恺絕不只是溫和地去見了父親,然後憑借感人的父子情成了太子。
崇恺懷疑過撫子內親王,礙于撫子內親王是外賓,沒做什麽。撫子內親王選擇自刺雙眼,讓太子愧疚、暫時不敢再懷疑自己。太子後來完全把懷疑移到第五內相身上了。
賀蘭奢說佛子的父親第五璋是佛子殺的,他父親因為不想洩露密诏的事情所以選擇了死,這個理由現在看有點站不住腳——撫子內親王親自帶出了密诏,密诏就兩封,太子全都知道(一份被他截了,一份他被通知了),後來國玺被太子沒收了也沒別人能蓋章了。第五璋可能還沒太子了解密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