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第一天
重生第一天
導論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三個基本組成部分。
二、馬克思主義産生的社會淵源,階級基礎和思想淵源
1.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産生提供了經濟、社會歷史條件。
2.無産階級在反抗資産階級的鬥争中逐步走向自覺,對科學的理論指導提出了強烈的需求。(馬克思主義産生的階級基礎和實踐基礎。法國裏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裏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标志着無産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3.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實踐和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繼承與創新。(主觀條件)(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為馬克思主義的創立提供了直接理論來源。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為馬克思主義提供了自然科學前提。)
三、
《德法年鑒》标志着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産主義的轉變,為馬克思主義奠定了思想前提。
《德意志意識形态》第一次比較系統的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
《共産黨宣言》的發表标志着馬克思主義的公開問世。
《反杜林論》全面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被稱為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
四、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特征
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發展性
五、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
1.觀察當代世界變化的認識工具,2.指引當代中國發展的行動指南,3.引領人類社會進步的科學真理。
Advertisement
辯證唯物論
世界的多樣性與物質統一性
一、唯物主義的三種形态: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現代辯證唯物主義。
二、馬克思主義物質觀:
1.物質的概念是一種抽象的共同屬性。
2.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所謂物質就是不依賴于人類的意識而存在,并能為人類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3.人類的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而實踐活動本質上是客觀的,物質生産實踐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三、物質的存在方式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運動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範疇。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
四、運動和靜止
運動是普遍的,永恒的,無條件的。靜止是暫時的,有條件的,相對的。靜止本質上是不明顯的變化,是特殊的運動。運動和靜止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包含。靜止是運動的衡量尺度。
五、物質與時空
1.時空具有客觀實在性(不是一種觀念形式)
2.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基本存在形式。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不可分割,證明了時間和空間的客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