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重生第二天

重生第二天

辯證唯物論

一、物質決定意識

1.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産物,而且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産物。

2.從意識的本質來看,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和屬性,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

二、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能動作用)

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2.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

3.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4.意識具有調控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三、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辯證統一

1.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确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2.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正确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

3.正确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條件。第一,從實際出發是正确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前提。第二,實踐是正确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根本途徑。第三,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還依賴于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4.在社會歷史領域,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辯證關系具體表現為社會歷史趨向與主體選擇的關系。

唯物辯證法

Advertisement

事物的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

一、聯系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觀點和總特征。

二、聯系是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

1.聯系具有客觀性。事物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2.聯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有內在的結構性,都同其他事物處于一定的相互聯系中,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世界的普遍聯系是通過中介來實現的,所謂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聯系的媒介環節和橋梁。

3.聯系具有多樣性。按照聯系的特點和性質,事物的聯系的主要方式可分為直接與間接聯系,內部與外部聯系,本質與非本質聯系,必然與偶然聯系等。事物內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決定着事物的性質和發展趨勢。

4.聯系具有條件性。人們可以創造出事物發展所需要的條件,可以化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但是改變和創造條件不是任意的,必須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三、聯系與運動是不可分割的,事物之間相互做的結果是事物的原有狀态和性質發生程度不同的變化。概括一切形式的變化就是運動,運動變化的基本趨勢是發展。發展的實質是新數的産生和舊事物的滅亡,發展始終是運動多向性中的主流。

四、新事物是不可戰勝的。新事物是指合乎歷史前進方向,具有遠大前途的東西。舊事物是指喪失歷史必然性,日趨滅亡的東西。新事物在本質上優越于舊事物。

1.就新事物與環境的關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為有新的要素、結構和功能,它已經适應了變化的環境和條件。舊事物之所以舊,是因為它的各種要素和功能已經不适應環境和客觀條件的變化,走向滅亡就成了不可避免的。

2.就新事物與舊事物的關系而言,新事物是在舊事物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舊事物中消極腐朽的東西,又保留了舊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條件的因素,并添加了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

五、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它不是線性的。所謂過程,是一切事物都有其産生、發展和轉化為其他事物的歷史,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

六、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這是因為:

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變化發展的內在動力,從根本上回答了事物為什麽會發展的問題。

2.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唯物辯證法基本範疇的中心線索。

3.對立統一規律提供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七、矛盾的同一性和鬥争性。

對立統一規律又稱矛盾規律,簡言之,矛盾即對立統一。

同一性和鬥争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是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對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鬥争性是指矛盾者的對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

八、矛盾的同一性和鬥争性的辯證關系:

1.矛盾的同一性和鬥争性是相互連結,相輔相成的。

2.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脫離鬥争性而存在,沒有鬥争性就沒有同一性,因為矛盾的同一是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是包含差別和對立的同一。

3.另一方面,鬥争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鬥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規定和制約着鬥争的形式,規模和範圍,沒有同一性也沒有鬥争性。

4.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鬥争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無條件的絕對的鬥争性和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相結合,構成了事物的矛盾運動,推動着事物的變化發展。

九、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質。

各個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一個矛盾的各個方面,在發展的不同階段上各有其特點。具體表現為,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三是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主要矛盾是矛盾體系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看問題,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勢、發展趨勢。

矛盾的解決形式主要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雙方同歸于盡,矛盾雙方形成協同運動的新形式。矛盾雙方融合成一個新事物。

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矛盾問題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2.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3.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

4.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道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也是正确理解矛盾學說的關鍵。

5.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的關系,既是客觀事物固有的辯證法,也是科學的認識方法。人的認識的一般規律就是由認識個別上升到認識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的辯證發展過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