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重生第六天
重生第六天
一、認識的本質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對認識本質的科學回答: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唯物主義反映論與唯心主義先驗論
辯證唯物主義能動反映論與舊唯物主義直觀反映論
能動反映:
1.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應,是在思維中再現或摹寫客觀事物的狀态、屬性和本質。
2.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是一個能動的創造性的過程。
3.在人的認識活動中反映的特性與能動的創造特性,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堅持反映性和創造性的辯證統一,才能真正揭示認識的本質和發展規律
二、從實踐到認識(認識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
1.感性認識,是指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感性認識是認識的第一級階段,突出特點是直接性,具體性。
2.理性認識,是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理性認識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三種形式,具有抽象性,間接性的特點。
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在內容和形式上有質的區別,熟知并不等于真知,感覺到的東西不能立刻理解它。
4.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之間的聯系。第一,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第二,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和深化為理性認識。第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相互包含。
5.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統一關系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也需要在實踐中發展。
三、從認識到實踐(認識過程中的第二次飛躍,也是更為重要的一次飛躍)
Advertisement
1.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兩個方面。一是認識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二是認識的真理性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和發展。
2.實現飛躍的條件:需要經過一定的中間環節。
3.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由于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總是要經歷在實踐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到實踐,多次反複才能完成。
認識運動不斷反複和無限發展,這是人類認識運動的辯證發展過程,也是人類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往往充滿了曲折以至于反複,是一個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四、真理的客觀性
1.真理的含義:真理是标志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哲學範疇,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2.真理是客觀的,凡真理都是客觀真理。真理的客觀性或客觀真理是指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客觀性是真理的本質屬性。
3.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客觀性決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在同一條件下,對于特定的認識客體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它不因主體認識的差別和變化而改變。在同一條件下,對于特定實踐活動中特定的認識對象來說,只有一種認識與特定的認識客體的狀态、本質和規律相一致,這種認識就是真理。
五、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1.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觀性,同時又具有絕對性和相對性。
2.真理的絕對性是指真理主客觀統一的确定性和發展的無限性。它有兩層含義。
一是指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觀與客觀相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賴于人和人的意識的客觀內容,都同謬誤有原則的界限。
二是人類認識按其本性來說,能夠正确認識無限發展着的物體世界,認識每前進一步都是對無限發展着的世界的接近,這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在這個意義上,承認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認了真理的絕對性。
3.真理的相對性是指人們在一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及其本質和發展規律的正确認識,總是有限度的,不完善的。它也有兩層含義。
一是從客觀世界的整體來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對客觀世界的某一階段某一部分的正确認識,有待擴展。
二是就特定事物而言,任何真理都只是對客觀對象一定方面,一定層次和一定程度的正确認識,有待深化。
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觀對客觀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對正确的反映。
六、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一
1.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二者相互依存。任何真理都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
2.二者相互包含。一是真理的絕對性寓于真理的相對性之中。二是真理的相對性必然包含并表現着真理的絕對性。
3.從真理的發展上看,任何真理性的認識都是由真理的相對性向絕對性轉化過程中的一個環節。真理永遠處在由相對向絕對的轉化和發展中。無數相對的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
4.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根源于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的無限性與有限性、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矛盾。
5.承認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一,就必須以科學的态度對待一切真理,反對割裂二者辯證關系的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