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章
第 24 章
溫梓城自認為還有點骨氣,雖然家裏确實沒有太多底子了,但是從小父親就說人窮不能志短。
他不認為劉蔚的青白瓷沒辦法在長安重新掀起新的轟動。
如果不是劉蔚這次專門和他談了這種新樣式的陶瓷款式,他可能也就認了“人走茶涼”這四個字。
這次劉蔚給他的陶瓷茶罐并不是之前說好的素色茶罐,而是劉蔚新研發出來的釉下彩茶罐。
一個個溫潤冰涼的茶罐上繪有不規則的遠山形暈染色花紋,就像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收入了茶杯中。
劉蔚并不打算最近就開始研制青花瓷。青花瓷的顏料最開始為進口顏料,極為珍貴也極為難得。
長沙窯原本應該是第一個使用釉下彩的瓷窯,劉蔚借鑒了一些長沙窯的器物特征作為靈感。
劉蔚一共仿長沙窯做了四個不同的茶罐為樣式模板,這四個茶罐剛好為一組。
劉蔚以這四個茶罐為樣板,又燒制了一些一樣花紋的茶罐銷售。
這次溫梓城為了溫氏茶莊能夠翻身,特意把這四個茶罐的樣式買斷了,這種模具只能給溫氏茶莊的茶罐使用。
溫梓城這次來長安就是為了一鳴驚人,讓長安衆人皆知溫氏茶莊的名聲。
如果琳琅拍賣行老掌櫃并不是真心合作,還不如換一家拍賣行進行合作。
溫梓城帶着小賴就拐進了對面的萬佘拍賣行。
這個拍賣行的布局和琳琅拍賣行差不多,也是木質櫃臺,裏面站了一個夥計。
夥計看到兩人過來,熱情地招呼道:“客官,您是想拍賣什麽呀?”
Advertisement
溫梓城把自己帶來的禮盒放在櫃臺上,親自打開,讓夥計看清楚裏面的茶葉罐子。
“拍賣這個。”溫梓城說道。他現在已經被琳琅拍賣行的掌櫃氣昏了頭,只想着扳回一局。
夥計第一眼就看到茶葉罐子上深深淺淺的遠山圖景,這種在陶瓷上繪畫的技藝史無前例。
夥計情不自禁地拿出罐子,想仔細端詳研究這個茶罐。
茶罐白裏泛青,滋潤溫柔,細膩如少女肌膚。
遠山層層疊疊,在白色的茶罐上頗有意境。
白色的茶罐就像是國畫裏最精彩的留白,剛剛好的勾起觀看者對于這些遠山最美好幻想。
茶罐的另一面是寫了一首詩詞——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這首詩是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懷》。
劉蔚專門了解過,這個時代的人也都知道白居易其人和這首詩,只不過白居易生活的朝代并不是唐,而是大漢朝。
劉蔚因為感覺這首詩應景,所以專門讓人把這首詩題在了茶罐上并且标明了作者。
溫梓城現在對溫氏茶莊前途的擔心都化為了憤怒,他低沉地壓制着自己的怒火,再一次重複道:“拍賣這個!”
夥計剛剛看到溫梓城一進店的熟絡是出于一種職業本能的熱情。
當他看到禮盒裏面的陶瓷罐子,整個人都吓傻了,連忙道:“我去請我家掌櫃來跟你談,這個事情我沒辦法拍板。”
溫梓城點頭道:“好,我在樓下等你。”
夥計義正言辭地道:“怎麽能讓您這樣在樓下等呢?快上樓,我們樓上有空間可以讓貴客喝茶歇息。”
要多狗腿有多狗腿,要多熱情有多熱情。
溫梓城收拾好禮盒,正打算自己拿着禮盒和小二一起上樓。
夥計連忙制止了溫梓城的行為,專門給禮盒又包了幾層布料,才再讓溫梓城自己拎着。
“貴客您當心臺階!”夥計眼裏的溫梓城已經不是貌美客戶,已經升級為閃着金光的貴客。
如果把這種陶瓷作為他們拍賣行此次壓軸的拍賣品,這次他的抽成可能都夠他有錢娶媳婦了。
必須好好對待這樣的貴客,夥計現在都恨不得馬上飛上去和掌櫃報告這個事情。
溫梓城在樓上剛剛坐下來打算喝口茶,掌櫃就迫不及待地沖了過來。
“貴客,聽說您這邊有珍貴物品出手?”掌櫃的眼睛如同長在了禮盒上一樣,黏着得空氣都進不去。
溫梓城又把禮盒打開,将裏面的茶葉罐子出示給掌櫃看。
掌櫃看到這樣的茶葉罐子,似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天啊,這麽漂亮的瓷器居然也是我能看到的嗎?”掌櫃的小心把手伸向禮盒。
“貴客,您是來自于昌南縣是嗎?”掌櫃小心打探道。
“對,劉蔚大人是我們的縣令。”溫梓城把這句話說出來的時候努力想把心裏的驕傲按下去。
現在整個長安都在傳頌劉蔚的故事,這些故事讓他作為昌南人也與有榮焉。
掌櫃聽到這句話,看他的眼神馬上不一樣了。
“原來劉蔚世子是你的縣令,之前真的失禮了。”
掌櫃自然知道劉蔚現在的熱度,也知道這種陶瓷一旦上了拍賣會又會是讓多少人瘋狂。
“您打算怎麽賣這些禮盒呢?”掌櫃絲毫不敢擺架子,依然是十分謙卑地問道。
溫梓城說道:“我此次來帶有十套禮盒,主要是為了打響我昌南溫氏茶莊的名氣。”
掌櫃仔細聽溫梓城講完後反而勸溫梓城道:“您此次不如只拍賣一盒禮盒,其餘禮盒您不如送入皇宮。
宮中聖人用之,民間卻僅此一盒,這樣才是利益最大化的手法。”
溫梓城聽到這個方案也是眼前一亮,在仔細思索後,他提出了自己遇到的困難——
“宮內我毫無門路,并沒有辦法做到面見聖人。”
溫梓城也僅僅是一個茶商,他的人脈如果能夠讓他面見聖人,他也不至于行此險棋了。
掌櫃的看着他道:“此事不用你操心,你現在只需要靜下心來等機會,其他的我這邊盡量處理。”
無巧不成書。很少有人知道萬佘拍賣行的掌櫃的是皇商,他可是奉聖人之命做買賣的商人。
不然掌櫃也不會輕易提出面見聖人送出禮盒的方案,這個方案本就是結合現在的資源專門設計的。
掌櫃的正好不久之後要去面見聖人,到時候打算帶着溫梓城一起去宮裏。
正好之前聖人跟他打聽過劉蔚的近況,有個了解劉蔚世子的人一起過去,聖人也會開心一些。
“你和劉蔚世子熟嗎?如果你知道劉蔚世子的事情會好辦很多。”
溫梓城點點頭,基本上每個昌南人都對于劉蔚在昌南的行為如數家珍。
劉蔚确實是個愛護百姓的好官,和很多官員都不一樣。
溫梓城把劉蔚的一些故事講給了掌櫃聽,掌櫃時不時的點頭稱許。
在溫梓城不可置信的情緒中,溫梓城面見聖人的行程就這樣确定了。
溫梓城從萬佘拍賣行告辭後,感覺自己的前途一片開闊。之前的陰霾就好像被風吹走一樣,一掃而空。
溫氏茶莊估計不會砸在自己手裏了,他放寬心地安慰自己道。
希望這一切都能順利解決,他盤算着自己這次決策可能帶來的風險和利益,和小賴一起慢慢走回客棧。
他聽掌櫃講完這次計劃之後,也才知道他借助了多少劉蔚的光芒。
陶瓷是劉小縣令賣給他的,人脈是依靠劉小縣令搭建的。
就連面見聖人也是因為他正好在昌南,知道劉縣令的事情。
這次回去可要好好感謝劉小縣令了,他邊走邊想着。
劉蔚培養出來的五百個工匠現在處于逐步适應陶瓷行業的工作中。
溫梓城拿走的茶罐是劉蔚為溫氏定制的試驗品,以現在瓷窯的技術還沒辦法成熟地量産這些陶瓷罐子。
溫梓城并不擔心将來會有更多的人找劉蔚合作定制茶葉禮盒,畢竟昌南第一個投誠的茶商就是他。
劉蔚小縣令一定會看在他這麽乖的表現上,多照顧他一些的。
此時的劉蔚遠在昌南,哪裏知道溫梓城的想法。他正和謝修文看着面前的這50個後土娘娘的小造像發愁。
之前跟聖人說要斥巨資建造後土娘娘廟,現在确實也該建造至少一座寺廟來供奉後土娘娘。
但是現在有一個巨大的問題放在他們面前,寺廟建在哪裏,都要供奉哪些神仙,以及要招多少道士過來。
劉蔚看着面前的後土娘娘像道:“既然要建寺廟,就不妨做得大一些。把和陶瓷相關的神仙,都請過來。”
謝修文道:“現還有一個和陶瓷相關的神仙——華光,人人稱其為陶瓷行業神。”
華光大帝是道教護法四帥之一,擅長用火,很多人稱呼他為“火神”。
傳聞其有三只眼,因此民間又稱“三眼華光”。
陶瓷業的匠人大都希望華光大帝多種變化,降妖伏魔的能力可以保護到自己和家人。
劉蔚敲了敲桌子道:“沒事,我們就往大了建。大廟的香火錢和過來趕集上香的人都能給我們帶來生意。”
劉蔚巴不得把所有神仙都塞進寺廟裏,這樣哪裏還需要擔心将來沒有旅游資源。
現在多出一些基建費用,将來只要寺廟在,還發愁錢不能十倍百倍地回來嗎?
上香的信衆本來大多要捐香火錢。寺廟裏可以結緣神仙的瓷像回家供奉,這個錢信衆也要花。
過來一趟不容易,順便買些吃的回去,這些也要花錢。
中國人嘛,主打一個“來都來了”。
“支線任務:建造後土娘娘廟,獎勵八大山人碎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