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韶光
韶光
人是何時變老的?
每個人或許都有不同的答案,母親說,孩子長大了自己就變老了;父親說,自己根本沒老,還是那麽年輕。
而父親可以保持青春的方法之一就是不面對長成的孩子和衰老的妻子,不同年邁的親友團聚也不照鏡子。
十幾年的歲月也不過彈指一揮間,快到什麽都沒來得及留下,就悄然流逝了。
這段時光雖然長,卻平靜地甚至有點無聊,劉據自己都記不清許多,外人就更不知了,于是最後,一切的一切都變成了一片空白。
但他還依稀記的自己是送別了不少人的,一開始是他的姨母們。
他大姨衛君孺死在春日的正月裏,她出生的時候只是兩個奴隸生出的小奴,死時卻已經是相夫人了。
她的一生先苦而後甜,皇帝做媒的婚姻也一直是相敬如賓琴瑟和鳴,沒什麽不滿足的了。
只是,衛君孺有些擔心兒子敬聲,他被寵愛的過于恣意了,于是死前,她囑咐丈夫一定要看顧好他們唯一的孩子。
公孫賀鄭重的答應了下來。
二姨衛少兒呢,她的生與死都極幽默,劉據聽過長輩講二姨母的出生。
當時,有好幾次外祖母都感覺要發動了,但都不是真的,直到一個夜晚,她打了外祖父母一個措手不及。
長大後,她的愛情也不順,身邊走走過過的都是情人,直到皇帝發了好心情,替她做媒,她才有了一個丈夫。
可事實上,如果不是有利可圖,陳掌不會娶她,同樣的,陳掌先離開,衛少兒也并不如何難過。
但兩個風流多情的人遇見後,就一直都是在過只有兩個人的日子,一個先走了,剩下的那個就過一個人的日子。
Advertisement
那麽愛情究竟存不存在呢?不知道,也沒那麽重要。
最後,她的死也滑稽,躺在病床的時候,她囑托婢女,聽她說自己要不行了的時候,就快跑去通知,這樣的烏龍鬧了好幾次。
于是大家都不信她了,直到最後一次,親人依然以為是個玩笑,可這次卻是真的。
有人趕上了這最後一面,但也有許多人沒趕上,劉據就是沒趕上的那位。
而姨母一生究竟做了什麽大事呢?劉據想,只是生了個好兒子嗎。
或許是的,但又不是,因為她也有自己的一生,據她自己說,這一生是常常感到快樂的。
接着,劉據送別的是姑姑平陽長公主,皇帝的大姐,長平侯的妻子,或許應該叫他陽信公主,因為平陽是從前夫那兒繼承而來的。
有人說她慧眼獨到,又了解兄弟的心意,所以經她見到皇上的人都得到了愛幸,有人說她逐利貪權,想做她姑姑第二,不然為什麽總要送美人讨好皇帝。
還有人說她有福氣,身份尊貴,與主上親厚,嫁的丈夫也是一個比一個富貴優秀。
相對的,也有人說她也無運,因為丈夫兒子都先她而去。
她最後的交待,是入弟弟的陵墓,同衛青合葬。
有人認為,公主是真的愛重衛青,另一些人則覺得,女子改嫁就是同前夫義絕,死後同後夫在一起也是合情合理的。
而在她死後,皇後也再沒有什麽可以說知心話的姊妹了,這些姐姐們都遠走了,小妹活着,卻也一日更比一日衰老。
偶爾念起公主的時候,皇後會對劉據說:“你姑母她是一個懂生活也會生活的人。”
最後,劉據送別的是自己的大姐,衛長公主,皇帝的長女,也是衛家子輩中第一個女孩。
在栾大死後,昔日父慈女孝的關系就破裂了,哪怕是默許了公主在封地上建了一座豪華的陵墓給犯罪的丈夫,都沒有緩和,她始終憋着一股氣。
可現在她要死了,按照慣例,她依然要在父親的陵墓中找一塊地方埋葬。
劉據問她,你真的願意嗎?
公主說,為什麽不願意呢?
可你明明還怨恨皇上。
是的,但我也不否認他帶給我的快樂更多,如果我能活的更久一點,或許會選擇進你的陵墓。
她的聲音越來越小,直到完全消失,衛長公主永遠的閉上了她的雙眼。
她活着時,親姐妹無論是愛她還是嫉妒她,此刻都只有悲傷,皇後也支撐不住,昏倒了。
公主死後,是同前夫曹襄葬在一起的,和她姑姑不同,都說男人重後婦,女人重前夫,這也是道理。
生死果真自然啊。
又是一日清晨,劉據端坐着,史良娣在一旁為他束發。
突然,她發現了什麽,有些驚奇地說:“殿下,您頭上有一根白發。”
“是嗎。”劉據有些惶然,“拔下來給我看看。”
史良娣覺得不好,但還是照做了,她小心翼翼的把白發拔了下來。
劉據沒感到一絲的痛,那白發就遞到了他手上,他拿起來,對着太陽透進屋內的光線,仔細端詳着。
我是何時變老的?他想。
劉據此刻才意識到,父母已經年逾六十,自己也快四十歲了。
原來韶光早已匆匆而過。
最後,他留下一句話,“劉進也大了,是時候該考慮娶親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