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51章
我注意到他們這些人中一個稍年長一些的莊稼漢,穿着一件洗得發白的薄棉服,上面打着許多補丁,邊邊角角磨得漏了棉絮。他卷着袖子,漏出的手臂精壯黝黑,新傷疊着舊痕。他穿着雖然殘破,卻把發髻梳得一絲不茍,臉上的胡須也都清理得很幹淨,不似身邊幾個人頭發散亂胡子拉碴。
他聽了年輕人的話,長嘆一聲,微微搖了搖頭。
說話間幾人圍坐到我和妝成隔壁的桌前。
“這雨再這麽下下去,這日子怕是難熬……”
這幾個人臉上愁雲慘淡,紛紛低頭喝茶不再說話。妝成見狀,寬慰道:“幾位大哥,近年來朝廷變法改革,聽聞每年二、五月青黃不接之時,可向官府貸糧貸款,每半年只取利二分或三分随夏秋兩稅歸還。今年若是年景不好,大哥們何不去試試?”(這裏是參考了王安石青苗法)
幾位莊稼漢聽了妝成的話紛紛搖頭,那名稍年長一些的苦笑道:“一看二位姑娘就是大戶人家的女婢,哪裏曉得農戶的苦啊。若是只看這政策,那都是見多識廣的官老爺們定的,自然是極好。遇上了收成好的年頭,這兩分利三分利勉強倒也能還上。可若是不幸遇上災年旱年,便是本金也不一定能還得上啊。”
我和妝成本以為這變法是最為讓利惠民之策,聽了他的話才知二分利三分利對農戶來說竟也難以承擔。震驚之餘也為這些農戶而心痛。
另一桌的一個劍客冷哼一聲,道:“肉食者鄙。上頭哪裏會知道老百姓的難處。“
李陟遐喂完馬回來,聽到我們與農戶的對話,向茶博士要了一碗茶,道:“這哪裏是肉食者鄙。自前朝末年,戰亂不斷。到了如今這一朝,積貧積弱已深。所謂是‘百年之積,唯存空簿’。這變法聽着是于農之利有限,真正為的是打壓民間高利貸和填補國庫。”
這茶寮設在村莊附近,遠離官道。來往除了我們這樣的路人,多是村中的農戶。這一席話說得在座所有人都沉默不語,只低頭喝茶。
我用手指蘸着滴落在桌上的茶水,在桌上随意寫着字: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李陟遐不動聲色地把桌上的字跡擦掉,小聲提醒:“這裏便是男子都少有識字的,阿姊小心別暴露了身份。”
經他提醒我感覺背脊一陣發涼,是我太大意了。這不比在應京,當真要處處留心才是。倒是李陟遐,心思細膩,比我還要小心幾分。
妝成遞給李陟遐一方帕子讓他擦手,笑道:“李大人年紀還不及我,竟懂得如此之多。朝堂上的事也能說個一二。”
李陟遐邊擦手邊道:“從前家中也還算有些家底,略微讀過些書罷了。況且在軍中沒點眼色只知埋頭苦幹,也難成事。”
Advertisement
我本也疑惑,按說陟遐在軍中也沒有幾年,即便是張念有心提拔,沒有點手段也不會升遷如此之快。現在看來,他對朝政之事分析的也頭頭是道,着實是讓我有些意外。不過聽他如此說,倒也有幾分道理。我便沒有放在心上。
剛才那個幹淨整潔的莊稼人端着茶碗過來搭話。
“幾位,可否一敘?”他端着茶碗站在我們桌前,語調平和,有理有節。
與他同行的幾人笑他:“老孟,還是這麽文鄒鄒的呵。”被叫老孟的人也不惱,朝那一桌舉了舉茶碗。
李陟遐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讓老孟坐下。
“看幾位不像是本地人。”老孟放下碗,“能否多嘴問一句幾位是何處來,要往何處去?”
“哎……”李陟遐重重的嘆了一口氣,“原先也是苦命人家,兩位姐姐繡花漿洗,給大戶人家差遣把我養育大。前些年好不容易到處托人打點得了個差事,不成想過了沒幾年好日子,我因為些瑣事得罪了上司,只得另尋出路。如今還不曾找到去處。”
“不如意事常八九,兄弟也無需擔心。看兄弟你一表人才,今後必定還會大有作為的。幾位既沒有去處,不妨在我們村裏落腳。若是喜歡多住些日子,待不習慣了再做打算如何。”老孟問。
妝成看向我,我看向李陟遐,李陟遐看向老孟。一時之間我們都不知道老孟的意圖,沒有人說話。
隔壁桌與老孟同行的人看出我們的顧慮,笑道:“哈哈哈三位別怕,我們都是本本分分的莊稼人,世代就住在這座山後的吳家村。這老孟啊,是十來年前逃難來的,肚子裏有些墨水,同我們莊稼人說不上話,就喜歡你們這樣讀過書的。但凡路過個識字的,甭管是人還是別的啥,都得拉到家中坐坐。這不,年前還從山裏撿了個斯斯文文的公子哥兒養在家中。”
說到養了個斯斯文文的公子哥兒,茶寮裏的人都哄笑起來。
李陟遐和我對視一眼,詢問我的意見。我覺得這老孟有點意思,也想看看是養了怎麽樣一個斯斯文文的公子哥兒,于是以眼神示意,算是同意了。
“那便有勞孟大哥帶路了。”李陟遐朝老孟一拱手道。
老孟見我們同意了他的提議,咧嘴一笑,露出一顆虎牙,笑容中帶着樸實和憨厚:“在下姓孟,叫孟源。請問兄弟和兩位姑娘如何稱呼?”
“在下姓楊,單名遐,這二位是我的兩位阿姊,長姊閨名楊嬌兒,次姊閨名楊妝兒。”李陟遐道。
如此,我同妝成有了新的名字——楊嬌兒、楊妝兒。
茶喝完後許久,天總算是放晴了。
李陟遐套好了馬車,跟着孟源一行人上了路。
要去吳家村,須得翻過前面的山,山路崎岖不适宜馬車通行,幾人提議我們可以繞道而行。于是分道而行,我們同孟源繞道回村,其餘幾人家中還有活計,沿着山路離開。
一路上李陟遐同孟源坐在車前趕車,孟源問了許多孔孟之道,李陟遐一一解答。解釋之透徹讓我咂舌。剛才他說略微讀過些書,看來是自謙之言。
“李大人果真學識不淺,想必家道落敗之前必是大戶吧。”妝成小聲在我耳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