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爆炒
爆炒
幾個月以來一直都思考了一個問題。
如何讓人物“圓”起來,“立”起來。
人物,可以說是除了劇情之外讓整個故事都連接起來的重要紐帶,少了這一環,故事也就不成章,劇情也就變得荒涼。
某年的課程裏我還記得那老師讓我們描寫一個人,“如何讓聽衆從你的描寫裏瞬間識別出這是誰,他怎麽怎麽樣”成了熱點問題。
你想問,啊,很難做到嗎?
我想說的是,挺難的。
大部分人在寫作之初都不能将人物寫得各式各樣,而是幾個人物最後都歸為了同個模樣,我遇到這種文章太多,而這樣的文章,通常就是寫作之初會犯的毛病。
只有少數天賦型作者可以首開就讓自己的角色在衆人眼前一亮(當然也不排除已經練習很多年的可能)。
無圓形,不立體。
高中語文到底教了我們個啥呢?
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人物刻畫方面,以及古詩文。
當然了,空講屁話是毛用沒有的,我想說,人物如果立不起來,讀來就難免乏味。
判斷一個人物是否立起來了,就要先去找他和書裏其它人物的不同點。
可以是性格,口頭禪等等。
長相這個就有點兒牽強了啊哈哈哈哈哈畢竟你不可能一說個什麽就去寫他/她的長相,除非是什麽僞裝失敗啊或者是什麽什麽重生的現場描寫。
外貌,适用面窄。
一個作者,我把她的文從頭到尾都溜了個遍。
一共三十來篇。
從最初看到最後,寫作風格有變只是其中一點,更讓我在意的是主角的“臉”。
那些不曾有過的臉,在我腦海裏逐漸清晰的過程。
你要問這是個啥樣的過程,嗯……我想想,大概就類似于你剛來到一個新班級看誰誰都仿佛一個樣,再到後面兩三個月裏你們混熟了以後你可以在人群裏一秒鎖定誰是你們班的人這種。
你為什麽能認出來他?
因為他在你心中的印象,有了明确定位,有了具象化。
而不是簡簡單單一個“名字”。
就像書裏的每個角色一樣。
最近一兩個月翻了翻我前面寫過的一個大篇,感覺病竈出在這兒了。
寫了十萬有餘,到頭來卻說不出一句可以讓人一眼明确是哪個角色的臺詞。
失敗嗎?
有點兒。
不過能明白症結出在哪裏,就是比較令人欣慰的一點。
最近也是一直在修改這些個文章,但有些東西就像覆水難收一樣,開了篇再去回頭,你會得到滿目狼藉。
所以反省嘛,自己寫的差就要整改,一味嚷嚷着哇哇這個不對喂你寫的不好,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是永遠不可取的。
最近也是在改了,前兩個我放過你,我們之間的恩恩怨怨我不會再提(咳畢竟卡文了),但最後這個得支楞起來。
不得不說我是投了點兒心血在這些個文章上的,因為夢想之大大不過如此。
起步之初爛是正常的,這些個玩意兒以後不知道擱哪再拽出來又是個大雷。
想罵就罵千萬不要緘口不言。
人有得以成長的契機,而我要站在這裏告訴我,害怕失敗總會停滞不前的。
而一味往前粗溜也會忽略很多成功的契機。
寫作手法的精進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着異曲同工的道理,寫一寫,看一看,整點兒感悟,也許就會更明晰些。
看東西是在學習和長見識,寫東西是在練筆和找不足,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串臺了串臺了),記住這麽個理兒,心要穩,手要準。
停段兒時間吧,我得反省一下,正好趕上考試了,真不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