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92章

十二月二十四日, 澧州府城謝家住宅門庭若市,熱鬧非凡。

今天是謝家三老爺的夫人,孫夫人的整四十歲生日。

謝家是世家, 在澧州是數得着的大戶人家,孫夫人的生日,又是整壽, 來的客人多在意料之中。

但來了這麽多客人, 還是讓謝家始料不及。

有些客人家裏離得甚遠, 幾年前三老爺四十歲生辰時也只是派了人來道賀, 如今卻不遠千裏, 家族中的主事之人親自前來。

站在大門口迎客的是謝大郎和謝五郎。

謝大郎是兩天前特意從臺州趕回的。

他有兩年沒回過家了,今年謝家大老爺讓他請假回家過年, 一來為嬸娘賀壽, 二來現在謝家處在一個特殊又關鍵的時刻, 他作為小輩中最大的, 有些事要和他商議。

謝大郎滿面笑容,把客人往裏面請。

“段長史, 您來了, 快請進快請進。”

“施從事, 您可越來越精神了, 請進。”

客人進來後,自有管事和下人把他們帶入宴席, 若是有那身份貴重的,謝五郎就負責把他們往裏面送一段,謝六郎接着後, 他再返回門口。

謝五郎來來回回地跑,也不覺得疲累, 看到來這麽多客人,他心裏高興。

快要到開宴時間,客人基本上到齊,門口好一會兒再沒客人來,謝家倆兄弟終于清閑下來。但他們還不能走開,澧州太守還沒到,估計就這會兒要來了。

兩人站在一起說話。

“大哥,今天的客人真多啊。”謝五郎眉眼間洋溢着喜氣,“王家、李家的家主都來了。”

這兩家都是一流的世家,只比謝家稍差一點,但他們家只是謝家的旁支,以前這些家主可從沒來過。

謝五郎繼續數着:“還有合州、豐州、業州的司馬都來了。”

太守不能離開地方,而司馬是州裏的第二號人物,親自前來,真是給足了面子。

謝大郎瞪他一眼:“收斂點,莫要得意忘了形。”

謝五郎心中一凜,連忙收起臉上的神色。

謝大郎警告過弟弟,自己心中卻翻起思緒。

由今日這番景象來看,他們家的風頭,已經壓過中州的謝家主支。

通過販賣七弟廠子裏的貨物,他們家獲取了數不清的財富,還有許多人也因此從中獲利,今天來的這些,都是他們的合作夥伴,或者是想和他們成為合作夥伴的。

七弟的名聲,現在是傳遍天下。天下許多百姓,用着七弟做出的農具和種田的法子,他們對七弟無限感激。

七弟已得民心,更有可敵國的財富,威勢驚人的飛雲軍,奪取天下只在早晚。

但愈是在這個時候,他們愈要謹慎,一步步走穩,不可掉以輕心。

正想着的時候,安排在外觀望的下人來報,澧州太守的車架來了,謝家倆兄弟趕緊打起滿腹精神,不一會兒迎着太守。

周太守滿面和悅,和兩兄弟寒暄幾句,謝家三老爺聽到消息,迎出門來,把周太守請了進去。

謝五郎心裏算了一下已經到的客人,“大哥,中州謝家人怎麽還沒來?”

謝大郎:“再等等。”

按照現今中州和他們的交往關系,是一定會來人的。

就是不知道中州會派誰來,從中州對他們表現出的親厚,謝大郎心中隐隐猜測,中州或許會派掌管族中事務的謝三爺前來。

正在這時,下人氣喘籲籲地跑來:“大少爺,中州來人了,是謝三爺!”

果然是他,謝家倆兄弟連忙準備迎客。

那下人接着道,“還有謝大爺的夫人。”

倆兄弟霍然一驚。

謝大爺就是他們謝家的家主,夫人姓尚。

尚夫人前來,他們萬萬沒想到。

路途遙遠,又接近年關,來了在年前肯定趕不及返回,尚夫人作為謝家的主母,過年時不在家裏主持,反而選擇來澧州,這份情誼實在是厚重。

“快去告訴大老爺、大夫人。”謝大郎吩咐下人。

尚夫人親至,必須要他父母來迎接。

大老爺夫婦趕來時,中州謝家的車架正好停在府門前,尚夫人和謝三爺下車來,和門口的諸人相見。

大老爺向着兩人拱手:“尚夫人和謝三爺親自前來,真是蓬荜生輝。”

尚夫人笑道:“大老爺客氣。”

夫君已經和她說了,他定下了謝七郎是下一任謝家的領頭人,以後謝家的資源,都要先盡着謝七郎。她這次來,一定要和謝七郎的親人處好關系。

謝三爺顯得十分親熱:“一家人何必這樣客氣,豈不生分,等會兒可要罰大老爺的酒,你可認罰?”

大老爺拱手賠禮:“是我失言,理當受罰。”

幾人正說着話往屋裏走,忽然聽得身後喧嘩,有人的聲音,還有馬車行駛的聲音。

衆人站住,回頭。

只見一隊馬車向府宅行來,因為這裏靠近府宅,馬車上的人都下了車,走在馬車的前後或旁邊。

帶隊的那人謝家人都認識,是謝家的人,跟着謝亦雲去平陽縣了的,前些次謝亦雲派人送東西回來,都是這人帶隊。

看這架勢,是謝亦雲送年禮回來了。

帶隊人看見站在門口的衆人,趕忙跑過來,彎腰施禮,先把謝家的四人喊了一通,然後回身指了指車隊:“這是二少爺、三少爺、四少爺、七少爺讓我送回家的年禮。”

車隊共有十輛馬車,前後兩輛馬車的車簾卷起,裏面是空的,顯然原先車裏裝的是人,現在都下了車,護在中間的八輛馬車的四周。

附近看到這一幕的人都不由得驚嘆,謝家四位少爺,竟是送了八大車年禮回家,真是闊氣。

不過轉念一想,而今天下最闊氣的,就是澧州謝家,而他們家最闊氣的,又是在平陽縣當縣太爺的謝七郎。

平陽縣送來八車禮,不稀奇。

尚夫人笑道:“謝家少爺真是孝順。”

大老爺:“孩子們別的不說,孝順倒是真孝順。”

說了兩句話,大老爺見那帶隊人站在旁邊沒有走,頻頻看他,像是有話要說,問:“還有什麽事?”

帶隊人:“七少爺給三夫人送了一件生日禮物,交代我要當面交給三夫人。”

七少爺還說,最好是在三夫人的生日宴上,當着大家的面,把這件禮物展示給三夫人看,讓大家都看到。

七少爺說,這樣打廣告的效果最好。

所以他算好了時間,恰好在今日趕到。

大老爺不知道這裏面的因由,擺手道:“那你把東西帶進去,交給三夫人。”

帶隊人跑到馬車旁,喊着人小心翼翼地從馬車上擡下一物,嘴裏還不停地念叨着:“小心點,別撞着了。”

尚夫人往屋裏走時,回頭看了一眼,想看看謝七郎給他娘送了什麽禮物。

可惜那物用布包裹得嚴嚴實實,看不着。

那物是一個長方塊形狀,四個人各擡着一角,還有兩個人在邊上跟着,随時關注。

這禮物挺大的,尚夫人腦海裏閃過一個念頭,從這物的輪廓來看,倒像是一塊門板。

那些人小心翼翼的态度和舉止,無一不在說明,此物珍貴萬分。

尚夫人心裏好奇,但她不着急。

剛剛那人說了,要把此物當面交給三夫人,她現在就要去見三夫人,那人呈上此物時她一定在三夫人的身邊,肯定可以見到這東西到底是何物。

=

宴客廳裏,這裏坐着的都是女客,謝家三位夫人、尚夫人、太守夫人、幾位世家的夫人都在座。

話題圍繞着今天的壽星。

“孫夫人今日穿的衣裳真好看,是京城傳來的樣式吧?”

“孫夫人的氣質向來出衆,這衣裳只是錦上添花。”

“孫夫人看上去好年輕。”

孫夫人佯怒道:“這是在笑話我呢,都四十歲了,哪裏還能年輕呢。”

那人回道:“可真看不出四十歲。”

旁人附和:“是啊,孫夫人一點都不顯老,福氣還在後頭呢。”

有那樣一位神仙兒子,以後可是享不完的福,真是讓人羨慕。

那位謝七郎還未娶妻,在座的不少夫人都在暗中謀劃。

“孫夫人,令郎今年二十一了吧,可定親了?”

“……還未。”

“二十一不小了,該考慮成親了。”

“……不着急,七郎在這上面不開竅,再等等看。”

“哎呀孫夫人,年輕人只顧着做事,想不到這上頭去,你可要為他做好打算。俗話說父母之命,孫夫人你給他挑一門好親事,等成了親,他自然就開竅了。”

孫夫人有點坐立不安。

正在這時,丫鬟來報,七少爺從平陽縣給孫夫人送來生日禮物,就在門外。

孫夫人如蒙大赦,趕緊喚人進來。

先前尚夫人看到的那個像門板的東西被豎起在房屋的正中央。

這一豎起,尚夫人就發現,這東西比門板寬,比櫃子又要窄,穩穩當當地立在地上。

蒙着的布拿開,果然是個櫃子模樣的東西,一面是雕着花紋的木板,另一面……

對着那一面的人都驚叫起來。

“鏡子!”

“看得好清楚!”

“好大,把全身都照出來了。”

“這是什麽鏡子?不是銅鏡。”

吵嚷了好一會才停下來,那個帶隊人向孫夫人解釋:“三夫人,這是七少爺做出來的穿衣鏡,比銅鏡清晰。”

孫夫人走近那面鏡子,她的全身都映在鏡子裏,果真十分清晰,連衣角上的折痕都看得一清二楚。

尚夫人贊嘆:“這東西真好。”

又是一個聚寶盆。

起碼她看見這東西就升起一股沖動,不管要多少錢,她都想買下來。

在座的和她都是同樣的想法,而且都是不缺錢的人,直接就問那帶隊人這種鏡子可有賣的,聽說暫時只做出這一面時,都很是失望。

當然後面謝七郎還會做出鏡子來,但可想而知這東西的搶手程度,不等出徐州就會被搶光,輪不到她們。

帶隊人:“我們七少爺說,若是謝家的親朋,可以先訂貨,按訂貨的順序拿貨,先訂先拿。只是我們七少爺的規矩,訂貨要付全款,而且因為這種鏡子非常難做,所以價格定得很高。”

衆人大喜,只要東西合心意,她們可不在乎價格的高低。

一時之間,衆人紛紛踴躍報名。

=

晚上,謝家府宅,一間房子裏,謝家三位老爺,還有大、五、六郎,聽一人向他們講敘平陽縣各事,以及謝亦雲後面的打算。

這人是謝亦雲身邊的護衛,這回跟着送年禮的車隊回來的。

護衛講完後,又回答了謝家諸人的一些問題,然後出去了。

房子裏謝家諸人面面相顧。

最後大老爺低聲道:“快了。”

快了,七郎新招的兩萬人跨過年就要去實戰,最多三個月,五萬飛雲軍就将成為一支威力無比的雄師,一旦找準時機,就将征伐天下。

即使大老爺一向擅于掩飾情緒,讓人看不出所想,說這兩個字時,也忍不住帶上了一點顫音。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