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第94章

何大将軍沒答兒子的話, 他站在牆頭凝望。

漆黑的夜裏,京城之內卻亮起了無數燈火,何府的圍牆之下, 不時地馳過一隊兵馬,全副武裝,舉着火把, 往皇宮的方向直奔而去。

此時, 皇宮是整個京城內最耀眼的地方, 火光沖天, 每個人都能一眼看出, 皇宮內正在發生什麽重大事件。

再結合往皇宮裏去的兵馬,人們的腦中都蹦出一個詞——政變。

京城裏家家戶戶都把門戶閉緊, 不敢出門, 但在門後、牆頭, 無數人在關注外面的動靜。

天下早已生出亂相, 如今連京城都亂起來了。

他們的日子可怎麽過啊。

何大将軍俯瞰着牆下的一隊兵馬經過,握緊雙拳。

十九年, 他已有十九年未上戰場, 在京城安閑度日, 拿慣刀槍的手學着執起棋子, 提起鳥籠。十九年,為了外孫和女兒, 他困居京城,只能聽着邊疆時常被敵兵騷擾的消息卻無能為力。

可是最終,他的女兒還是沒保住。

三年前, 他那可憐的女兒,在一次發病後, 跳到了她寝殿外的湖裏。

京城皇宮裏,已經沒有他牽挂的人,還有一個他牽挂的人,遠在徐州。

“爹,怎麽辦?”何勝看他爹沒答話,側頭望着他爹,又問了一句。

外頭的火把照在他爹的臉上,兵士手中的刀劍閃着幽幽寒光,映入他爹的眼中,不知為什麽,一瞬間,他竟覺得驚心動魄。

院子裏跑來幾個人,對着牆頭小聲喊:“大将軍,大公子,老袁來了!”

何勝喜道:“爹,老袁來了。”

這幾個人和老袁都是何大将軍的老部下,十九年前随着何大将軍來京城,他們說的老袁原先是軍中的斥候。

自從收到何凱和何涵的信後,何大将軍就交代老袁随時注意京城內外的動靜。

這人兩天沒見蹤影了,衆人正擔心着,這會兒他忽然回來了。

“下去。”何大将軍轉身,順着牆邊搭着的梯子走下去,何勝跟着。

“大将軍……”老袁站在何大将軍的面前,喘着氣,“京城外藏着一隊兵馬,有十來萬人,說話是徐州口音。”

他探到消息,趕着關城門前進來,心裏還慶幸,幸虧今天是除夕,城門關得晚,他才趕得及,不然就要等到明天早晨再進城告訴大将軍這個消息了。

誰知進到城裏,街道上陡然戒備森嚴,不許人走動,他躲躲藏藏好不容易才回到府裏。

“易大将軍!”何勝驚道,徐州的兵是易大将軍帶着,不想他未得皇上命令,偷偷來了京城,還帶着那麽多兵馬。

何勝喊出易大将軍,馬上聯想到此時的情勢,“太子逼宮!”

“大将軍?”衆人都望向何大将軍,等着他下決定。

何大将軍問兒子:“家中的田地、鋪子都賣完了?銀錢都收攏了?馬車都備好了?所有人都準備好了随時走嗎?”

何勝:“準備好了!”

何大将軍:“好!等城門一開,我們立刻離開京城,去往徐州。”

不管皇帝和太子誰輸誰贏,他們都不摻和進去,趁亂離開,離開這困了他十九年的京城。

現在不比以前,以前天下還算太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管藏到哪兒,皇帝都能找到人,但現在天下大亂,許多地方皇帝都已經管不到了,也沒精力去管。

他離開京城,就像鳥飛入了林子,皇帝再也拿他沒辦法。

選擇去徐州,一是外孫在那兒,二是易大将軍來了京城,他擔心徐州有失,三是他想賭一賭,賭謝知縣養有私兵,賭謝知縣将是結束這亂世的人。

衆人聽到何大将軍的話都很高興,答應道:“是!”

何勝尤其高興,他和這京城格格不入,十九年來,時常想起當年在戰場上殺敵的日子,如今終于有望重上戰場。

到了徐州,他就是和二弟一樣,給謝知縣當一個民兵也好啊。

更不用說,他現在很懷疑,謝知縣的那支民兵隊不簡單。

=

平陽縣,謝亦雲還不知道京城除夕夜的變故,更加不知道,她以前垂涎過的兩位大将即将來投奔她。

正月初一,她到學堂看望留在學堂裏的先生們,又把自己看過課程後整理的關于熱氣球的筆記交給柯先生。

柯先生拿到筆記後,翻看了一下,再看她時眼神奇異,又是困惑,又是敬畏。

謝亦雲管不了她怎麽想,對她有疑問的人,柯先生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她已經對這種情況很坦然了,該拿出來的東西還是要拿出來。

正月初二,吃過早飯,她和何涵商議初十帶兩萬兵到金石縣實戰的事。

兵士已經放假,初八集合,初十出發正好。

下午,她和俞縣丞一起商榷需要制定的律法內容,他們先把大的條條框框定下來,建立律法隊伍後,再由那些人去仔細琢磨具體的條陳。

下午五點鐘的時候,在縣衙裏的幾人聚在一塊兒吃晚飯。

平日裏他們都很忙,各自吃飯的時間不定,地點不定,很難湊到一塊兒,現在過年,工廠、學堂、縣衙都放假了,他們比較清閑,謝亦雲就讓人都一起吃飯,也顯得熱鬧點。

坐下後,謝亦雲左右看看,齊大夫、和玉、江護衛、俞縣丞、大堂兄、二堂兄、何涵、何凱都在,差了三堂兄。

想是有事出去了,謝亦雲也沒多問,衆人開飯。

吃到半途,謝三郎匆匆進來,面色凝重。

謝亦雲早就放下筷子,望着他:“怎麽了?”

謝三郎看了看座上,都是心腹之人,又回頭朝門口看一眼,江護衛當即起身,站到門外守着,他這才說話。

“前天晚上,太子在皇宮內驟然發難,率着三千來個兵士,殺盡十二個兄弟,又欲殺皇帝,皇帝有所防備,太子不敵,率兵返身往京城外殺去。”

他先說出事情經過,再解釋,“太子率着逼宮的兵馬是易大将軍偷偷帶到京城的徐州邊兵。”

衆人都是大驚:“易大将軍把邊兵帶到京城去了?”

謝亦雲:“帶去了多少?”

肯定不止三千。

謝三郎:“目前還沒消息傳回。”

這樣緊急重大的事件,不能等着事情全部結束再回報,按照他的布置,都是在每一階段,不斷地把事情進展的消息傳回來。

目前得到的消息只到太子想要殺出京城。

接着謝三郎又說了當時太子和皇帝對峙的場面,太子當衆說出九年前皇帝拖延徐州邊兵的糧草,還派人到厲國,許以重金,讓他們殺掉雲大将軍。

俞縣丞劍眉豎起,猛地拍桌:“如此之人,怎配為君!”

拖延糧草的事他知道,但再也想不到,皇帝竟還通敵。

何涵只氣得牙齒緊咬,轉向謝亦雲,直接道:“縣太爺,這樣的君主,你還要認他?縣太爺手中有錢有兵,何不反了他,自己做皇帝?”

謝亦雲側目,小姑娘挺大膽,造反的話,直接就說了出來。

這是第二個和她說要反皇帝,要她當皇帝的人。

雲婉是第一個。

俞縣丞:“縣太爺,皇帝所作之事傳出後,天下人不會再認他為君,太子殘暴,也不配為君,俞某願竭盡所能,助縣太爺登上帝位。”

嗯,第三個來了。

座上其他人:“我願助縣太爺(少爺)登上帝位。”

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

謝亦雲也不假惺惺地推辭,幹脆道:“好!我先多謝諸位。”

這一夜,衆人都沒睡覺,坐等消息。

七點鐘的時候,傳回消息,太子和易大将軍殺出京城,和京城外的大軍會合,有十來萬人。

八點多鐘的時候,傳回消息,京城周圍皇帝的兵馬趕到,十幾萬人,追上太子,兩軍厮殺。皇帝的兵馬多些,但邊兵悍勇,戰況十分激烈。

十一點多鐘的時候,傳回消息,邊兵擺脫皇帝的兵馬,向京州外而去。

天下十二州,京城所在的州就是京州,也是皇帝掌控最牢的一州。出了京州,皇帝想要殺掉太子,要困難許多。

初三上午,傳回消息,京州聚集十六萬兵馬,追擊太子。

=

太子于除夕發動宮變,晚上殺出京城,初四殺出京州。

初四,皇帝下诏,稱太子殘暴不仁,廢掉他的太子之位,命各州共誅之。

初五,太子昭告天下,皇帝殺害功臣,叛國通敵,愧對列祖列宗,愧對天下人,自己雖為人子,也不敢包庇他如此大的罪過。

在告示上,他自立為帝,言終有一日,要讓皇帝給天下人謝罪。

太子率着兵馬往徐州而來,沿途各州都按兵不動,觀望着情勢的發展。

初七,皇帝召回追趕太子的兵馬,這些兵馬出去以後,京中空虛,他不安心,只覺得個個朝中大臣、皇族子弟都像在計謀着造反。

至此,太子終于松了口氣。

徐州是他大舅的大本營,那裏還有十萬兵。只要到了徐州,以後慢慢籌劃,總有東山再起的一日。

=

初八,厲國聚齊十八萬兵,往徐州邊境而來。

他們這個冬天比以前難過很多。

幾隊兵士想要由金石縣進入徐州,卻有去無回,他們至今都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卻再不敢輕易地侵擾金石縣那邊的邊線。

而別的地方的邊線,地形比金石縣利于防守,非得聚集數萬兵馬才能拿下。

可他們厲國不像吳朝,有統一的軍隊,他們要聚集數萬兵馬需要幾個部族聯合,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所以這個冬天,他們從徐州搶到的物質少了許多,一些老人孩子因此凍餓而死。

老人倒罷了,孩子卻是以後族裏的希望和力量,死了實在可惜。

若是再不采取措施,将有更多的老人孩子凍死餓死。

經過一番努力,他們終于聚攏了十八萬勇士。

正好又聽到消息說,徐州兵有十萬去了京城,這裏只留下一半邊兵,真是天賜良機。

十萬邊兵,哪守得住所有的邊線,他們找個防守的空襲潛入徐州,那裏面的物資就随他們搶了。

就是正面撞上邊兵,他們也不怕。

十八萬對十萬,差不多是兩個勇士對一個邊兵,直接碾壓過去都不是問題。

不過他們還是謹慎地避開金石縣,選擇了從其它地方進入徐州。

領隊的一個族長喊道:“勇士們,我們去搶走他們的稻米、布匹,搶走他們的女人!”

厲國兵轟然叫好。

=

在厲國兵往徐州來的前一天,初七的早晨,謝三郎告訴謝亦雲,太子和易大将軍正向徐州而來。

謝亦雲挑眉:“他既已出去,怎還能想着回來?哪有這樣好的事?”

因為京城的突變,初三兩萬飛雲軍就提前集合了。

初七上午,謝亦雲和何涵帶着飛雲軍往徐州邊境而去。

易大将軍留下的十萬兵,她要了。

易大将軍,再也別想回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