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041

第41章 041

“你是在逼迫朕嗎?”

康熙心力不濟,卻覺得弘晳一如既往的不省心,但也是頭一次這麽認真的聽他所言廢太子,他正面回應弘晳,“朕絕不會廢太子。”

“太子并無過錯。朕不會因為太子活不長了就把他廢掉。朕當初既然立了你阿瑪做太子,就絕不會廢掉。”

八旗勳舊逼他,孫兒也在逼他,都在逼着他做出一個選擇來。可眼下不是很好嗎,為什麽一定要選擇?

他們應該明白,只要他還活着,他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占上風的。

弘晳垂下眼眸:“那如果太子死了呢?”

“太子至死都是太子。”康熙說,“你阿瑪若注定死在朕前頭,那他也是朕的太子。後續承繼,朕另當打算。若朕先死了,那你阿瑪就登基為帝。這也是常理。”

弘晳的話問的太直白。

康熙不由自主想起自己最近聽到的傳言。

太子命不久矣,太子死後,皇長孫會被他立為皇太孫,子承父志,作為大清未來的繼承人。

這話不知從何處傳出來的。康熙聽到的時候,已是傳了一陣子了。

他派人暗中查過,找不到源頭,也不知道是從誰哪裏傳出來的。和弘晳沒有什麽牽連關系。

但實際上這話,卻于弘晳來說,是大大的好處。

會是他這個皇長孫傳出去的嗎?會是他這個孫兒真正的心思嗎?康熙心中不禁有些懷疑。

太子添弘晳的時候,是他的第一個孫輩,康熙是很高興的。

太皇太後當初瞧見胤礽出生時,就說胤礽極像小時候的他。

後來再看見弘晳出生,又說弘晳極像他。

要康熙自己說,康熙覺得還是弘晳更像他一些。

從弘晳小時候,康熙就很疼愛他,跟太子小時候似的,把他帶在身邊教養。

這孩子聰慧異常,和他簡直是一條心。

他喜歡什麽讨厭什麽,都很合康熙的心意。甚至連略大些後,對索額圖的不喜都很讓康熙高興。

康熙總希望太子與皇長孫最依賴他,這一點上,弘晳做的比太子好多了。

索額圖是很能幹,但是不能不給教訓,赫舍裏氏一族的人,都不能成為引領朝堂的重臣。

八旗勳舊與太子不睦,索額圖一黨自然也和這些人有距離。

為剪除太子的羽翼,弘晳十歲以前,八旗勳舊是占了上風的。

那會兒皇子阿哥們都還小,沒有什麽不能掌控的勢力出現,康熙可以很放心的護着太子與皇長孫,讓八旗勳舊的日子舒坦一些。

可弘晳十歲後,太子病弱,赫舍裏氏一族無人能支撐太子,弘晳也還小,康熙就用常泰一人,勉強能夠支撐太子門庭。

随着弘晳的長大,康熙幾乎是縱容甚至包容了弘晳的驕橫跋扈。

他還需要這個孫兒護着太子的。

太子本人若精明強悍,康熙或者就會想要個乖巧聽話的孫兒,偏偏太子病弱,那父子倆總要有一個能撐得住的。

這是他們祖孫的默契,康熙以為是不用明說的。

本朝第一個皇太子是胤礽。還從未有過皇太孫的說法。

康熙心裏一咯噔,他甚至在想,難道說太子病弱,與弘晳有什麽關系嗎?

難道說他這個孫兒為了想要謀奪太孫之位,連自己的阿瑪都——

康熙想的心驚,又覺得自己似乎是魔怔了。

都是被老八那個混賬給氣的。竟懷疑起弘晳的用心來。

太子病弱,太子病死了,弘晳就算做了皇太孫,又有什麽大好處呢?他天性又不是老八那樣鑽營的人。

天生貴胄,從小金尊玉貴養大的。跟老八那個暗地裏聯合大臣逼迫皇父的罪人是不一樣的。

“瑪法,若有一日,瑪法覺得阿瑪不堪為太子了,”

弘晳認認真真的看着康熙道,“瑪法廢太子也好,圈禁也好,孫兒想求瑪法給阿瑪預備個大一點的莊子,帶溫泉的,山清水秀的地方,讓阿瑪好好養着。高牆圈禁,還是太狠了。阿瑪的身子骨會受不了的。”

他嘴上這樣說,态度和緩溫柔下來,甚至用上了祈求商量的語氣。

可他心裏并不是這樣想的。

所有人都不知道,他每次所說廢太子的話都是認真的,包括這一次也一樣。

但他真的想要康熙廢太子嗎?并不是。

在這個大清,康熙還沒有因為索額圖對太子有太多的惡感。

又因為有他做對比,康熙對太子這個兒子還是很滿意的。

再加上太子病弱,康熙對太子深有憐惜,在這個時候,就不是有那麽強烈的要廢太子的誘因了。

他重生而來,多多少少帶了些執念執拗,和康熙相處,也帶了些惡意折磨的念頭。

就當他這些驕橫蠻幹,也有宣洩恨意的意圖吧。

八阿哥得到懲罰,直親王會因為此事和八阿哥疏遠,他們的利益集團會分裂。

這已經達到弘晳的目的了。

可八旗勳舊一個不動,至少現在的不動,讓弘晳很憤怒,才會質問康熙,和康熙對上。

他這話卻叫康熙失笑了:“高牆圈禁?你想什麽呢。”

“朕都說了不廢太子。又怎會圈禁太子?”

到底還是憐惜弘晳,康熙說,“罷了,你今兒就別出宮了。就在朕這裏安寝。好好養養神,這些日子你也累着了。”

“那些聯名想要朕廢太子,想要另推拒太子的人,朕也不會放過他們的。只是要慢慢來,如今不宜大動了。”

康熙拍拍弘晳的手臂,示意他去弄點水來喝,“老十三不是要從西北回來了麽?西北有異動,這時候朝廷不能亂。你要信朕。”

“是。孫兒知道了。”這是隔代人的觀念沖擊,弘晳還是不能指望康熙明白他的心意。

他看到了乾隆朝,知道了八旗阻礙了太多的發展,但在康熙朝,在這個時候,為了天下承平,八旗不能動。

可這時候不動,後面還有時間動嗎?

雍親王登基後的改革,還是太慢了。到了弘歷那小子登基,又都退回去了。

就只有這十年時間了。這十年若是不動,将來再動,就一切都晚了。

瑪法這麽注重西方科技文化知識,甚至讓所有的皇子阿哥皇孫們都是去學習,怎麽就不明白這一點呢?

說到底,還是不能從下到上都改革。

國惟一主,帝王至上,都是太看重這個皇權了。

活過一回,死過一回,又活過來的弘晳,心中溪流已成萬川江海,心中丘陵更壘成了萬丈高山。

短短數十年經歷三朝,弘晳看見了太多。

他既在乎他自己,又并不在乎他自己。

但為了大清的發展,他還是要融入他自己。

良妃降位,回到最初的起點。并且數年之內再無起複的可能。

直親王罰俸,不痛不癢的懲罰。

八阿哥一蹶不振,朝中勳舊惴惴不安,皇上看似溫和,卻不知後頭有什麽事等着對付他們。反而比平日裏要乖巧安靜許多,朝堂上竟慢慢平靜下來。康熙倒是趁機幹了許多先前幹的不太順暢的事。

弘晳在宮中侍疾,等到康熙身體完全康複後,他才回了太子府。

太子與雍親王還未回京。十三阿哥已快回京了。

弘晳看見小福晉,這心裏頭輕輕舒了一口氣,還是深深覺得在自己府上才舒坦。

如今入了夏,宮裏頭預備着要去暢春園消暑了。康熙要弘晳也搬過去,府裏也是預備着的。

太子未回來,太子妃和側妃定了今年不去暢春園了。因此便只有弘晳的東院過去。

敏珠爾拉布坦兄妹三個原本跟着端靜公主要在京城裏住上些時日的,結果這才剛入夏,夫妻兩個就帶着三個孩子匆匆回喀喇沁的。

走的時候是巴勒多爾濟去送的,蘇玳連面都沒見上一面,甚至都是人走了之後她才知道的。

蘇玳都不知道怎麽了,弘晳就告訴她:“你那個妹妹,和郡主相處的不好。在府裏作威作福的,總說這是公主府,不是額驸府,叫郡主心裏不痛快了。”

“她太添亂,京城裏八旗貴女的圈子她融不進去。蒙古王女裏頭,似乎也不大喜歡她。你父王和公主替她收拾了幾回爛攤子,實在是怕她闖禍,正好部族有事,就帶着他們一道走了。”

“你若想你父王,就下回吧。下回去草原,總能見到的。”喀喇沁部算是離京城很近的蒙古部族了,不然也不會讓喀喇沁負責木蘭行圍和秋狝的準備和維護工作了。

蘇玳聽着都有些一言難盡:“迪雅她小時候不這樣的。”

弘晳嗤笑道:“她年紀小,進了京城被繁華迷了眼,怎麽就不這樣了?”

“爺聽說,自你出嫁,你哥哥來了京城後,公主很是溺愛這個小女兒,比之你從前的寵愛都不算什麽了。她仗着公主嫡出的身份,在部族裏就不如你讨人喜歡。你那兩個弟弟倒是還成,有你父王管着,不至于養歪了。”

這中間還有些事,弘晳懶得說與蘇玳聽了,怕髒了他小福晉的耳朵。

總之事兒解決了。人也送走了。

噶爾臧往後嚴加管束迪雅,他也就不出手了。橫豎以後再有機會,想個法子阻迪雅進京也就失了。

不然的話,任由迪雅這樣任性下去,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喀喇沁嫡出的小公主,非得闖出天大的禍事不可。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