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042

第42章 042

赫舍裏氏學好了規矩解了禁足再出來,人就和先前大不一樣了。

搬到暢春園凝春堂去之前,弘晳找了個時間,見了一下赫舍裏氏和新進門的兩個格格。

主要是李佳氏送去的嬷嬷去和李佳氏複命了。

說側福晉的規矩不錯,等出來後,想要去福晉跟前給福晉道歉。

李佳氏當然樂見她們妻妾和睦的。赫舍裏氏不鬧了,李佳氏也不會為難她。

弘晳聽見赫舍裏氏要來道歉,就特意跟在蘇玳身邊給她撐腰的,倒也不是專門為了見這三個女人。

索額圖的福晉被他罵過一回後,已是老老實實的了。曾孫女這邊的事一個都不敢過問了。

甭管心裏如何憋屈難過痛恨,面上和格爾芬一樣,都不敢對弘晳,對太子說一個不字。

如今格爾芬還要仗着弘晳才有差事。

赫舍裏氏得意的是噶布喇一脈的,與他們,是索尼另外幾個兒子,是一點關系都沒有的。

太子倒是好說話,可皇長孫是個混不吝的性子,誰都惹不起,性子上來了在皇上面前都敢胡說八道的,他們哪裏敢招惹呢?

沒了娘家人撐腰的赫舍裏氏,進府後又連連被這些事吓到了,如今在蘇玳跟前十分謙卑,是一點架子都不敢有的。

她來道歉,規規矩矩磕頭,等到蘇玳叫起了,她才敢起來。

赫舍裏氏是心裏不服的,可是形勢比人強,在她還沒有足夠的底氣對上福晉的時候,她就只能低頭。

她來道歉,先前的側福晉董鄂氏,三個侍妾,與她一同進府的兩個格格都來了。

雖說格格們也同她一起下跪道歉,但赫舍裏氏仍覺得屈辱。

可能皇長孫的出現,讓她心裏好過了一些,進府這麽久了,終于見到他了。

可他卻是來看她笑話的。

表哥從前倒還好,怎麽進府後像是變了個性子似的,待她十分的惡劣。

赫舍裏氏委屈地想,難道是因為她的出身麽?可讓她進府,是皇上的旨意呀,表哥不該這麽冷落她的,她已經知錯了。

弘晳把女人們都叫來,就是為了殺雞儆猴的,現在都看到了冒犯福晉的下場,弘晳就叫她們都下去了。

董鄂氏頭一個就走了,三個侍妾也跟着去了。

兩個格格連忙跟上,生怕走慢了。

倒是赫舍裏氏,走慢了一點,還默默看了弘晳一眼,還是什麽都不敢說,自己走了。

那一眼欲說還休的模樣,蘇玳瞧見了,撐着下巴笑着看弘晳。

“爺要不要把赫舍裏氏帶去暢春園呢?”他們說好了,這回去住暢春園,府裏的側福晉侍妾格格一個都是不帶的。

弘晳不高興:“你不是跟爺說好了的?怎麽又變了?還跟爺說這樣的話?”

他懲罰他的小福晉,弄得她氣喘籲籲的。

“妾錯了錯了。”蘇玳讨饒,實在是招架不住,嬌着聲音道,“妾是以前說習慣了。冷不丁就忘了。下次再不說這個話了。爺饒了我吧。”

他明心曉意,蘇玳也不想惹了他的不高興。從蘇園裏回來,就再也不說叫他去別人屋裏的話了。也不再試圖撺掇他去這個女人屋裏去那個女人屋裏了。

也不再說要誰誰誰來伺候他這樣的話了。

弘晳舒坦了,把小福晉抱在懷裏愛惜的捏來捏去:“現在饒了你。晚上爺就不饒了。”

所以說娶個自己喜歡的嫡福晉多好啊。

怎麽寵愛都不過分。想只寵她一個就只寵她一個。若是個側室,還要顧念着嫡妻的心裏,只是有些掣肘,不夠爽快。

若太過于偏寵側室,還要惹得人說三道四的。

他多有先見之明,可勁兒寵着小福晉,也沒有人敢說什麽。

太子府裏有他額娘在,太子的那麽多格格侍妾,還有側福晉,都叫他額娘管的服服帖帖的,他就這麽幾個女人,想必也不在話下的。

他正好和小福晉住到暢春園去自在幾天。

十三阿哥回京,西北異動,策妄阿拉布坦騷擾xizang。拉藏汗請求朝廷援助。

何焯的案子完了,孟光祖被劫走了。事情也不算不了了之,康熙怕弘晳抱負八旗勳貴,也沒再放幾個差事在他身上,倒是只管叫他追查孟光祖的下落。

弘晳倒是覺得好笑,叫他追查孟光祖。如果真的把人找到了,孟光祖再拿出些證據來,涉及江南織造府,涉及曹寅李煦,涉及江南鹽政的事,皇上能管麽?

現在就不是抓孟光祖的時候。

何況孟光祖是他的人。想找到是易如反掌的時候。但總得容人家歇一歇嘛。

弘晳很是不上心,倒是天天應卯,但人就是抓不到。

康熙看他太閑了,就把他叫去了,旁聽西邊的事。

在弘晳看來,這事其實簡單的很。

當初叫十四阿哥去,這事其實就處理的很妥當。十四阿哥還是有些魄力和手段的。

可正趕上康熙身體不好,因病去世了。這皇位繼承上不如十四阿哥當初的期望。

雍親王對十四阿哥又成見頗深。

廢了太子後,四爺黨和八爺黨鬥了個你死我活,結仇還是結的很深的。

那這西北的事就不能任由十四阿哥再去處置的。把十四阿哥的大将軍王也給撸了。

改派了雍正心腹年羹堯去。這年羹堯也不是個省心的,幾乎把西北青海看做他的私物,雍正也給了年羹堯太大的權力,以至于他雄心膨脹,将皇上也不放在眼裏了。

到底還是沒有整好。

雍正做皇帝的時候,大清像個樣子,主要都是十三阿哥得力。

弘晳看的很清楚,有那位怡親王在,朝廷與地方都還成,等到怡親王去後,這許多事就彈壓不住了,戶部的銀子也存不起來了,怡親王能力卓越。

這會兒兄弟倆都是鐵鐵的太子黨,怎麽能不用呢?

雍親王最擅長的就是指哪打哪,他做皇子的時候,先跟着太子,後來太子被廢了,他才有了雄心壯志,跟八阿哥争一争。

他韬光養晦的太久了,不是作為皇帝被培養長大的。他就适合做個忠誠的保皇黨。

若論帝王心術,雍親王還不太行。十三阿哥能文能武,去處置西北的事會比十四阿哥更妥帖。

雍親王在朝中坐鎮,再有他和太子在,十三阿哥在西邊就可以放手幹了。

但是這個人選,不能由弘晳提出來。

十三阿哥去西北的時候,還不大明白弘晳的用意。只想着大侄子叫他去了,那麽他去就是了。

等到在西北待上一陣子,策妄阿拉布坦的事情出了之後,十三阿哥就知曉弘晳的意思了。

這是要讓他自己争取去西北。西北之事,如今在皇子阿哥裏頭,沒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打是一定要打的,但是安撫也是一定要有的。這事兒不好幹,十三阿哥卻知道他能幹好。

只是八阿哥出事後,這直親王這邊就有點着急了,生怕康熙嘴上不說,心裏頭對他有想法。

瞧着如今康熙更加的擡舉弘晳,生怕這事兒讓弘晳給搶了去。

索額圖死後,明珠這邊的人有恃無恐,明珠是不參與了,可幕後策劃少不了他的。

八旗勳舊的人不敢随意出頭,但是出征西北這件事非直親王莫屬。

自然朝中提舉直親王的人是最多的。直親王也想用這件事來試探一下康熙的心意,看看康熙還肯不肯用他。

八旗勳舊裏有些人還是跟八爺黨的人藕斷絲連的。

八阿哥是不成了,還有九阿哥十四阿哥。

為了孟光祖的事,康熙對九阿哥也不大待見了。倒是待十四阿哥還行。

畢竟十四阿哥的年紀還是小一些的。于是,也有人提十四阿哥,十四阿哥能文能武的,只是缺乏歷練,并不比直親王差些什麽。

且直親王羽翼已成,若再添了這等軍功,怕是就不好應付了,皇上未必肯願意。

讓一個光頭的十四阿哥去,比讓直親王去會使康熙放心很多。

唯一一點便是,就是十四阿哥太年輕了,怕壓不住場面,得選個老成的人跟着一道去才成。

那邊為了這事鬧的沸沸揚揚的。

十三阿哥卻在這裏着急忙慌的進了凝春堂,找弘晳說話來了。

弘晳這兒正納涼呢,見十三阿哥來了,也懶得起身迎他,懶洋洋地笑:“十三叔怎麽來了?這會兒不在皇上跟前争差事,怎麽到我這兒來了?”

“聽說西北的事大得很,連誠親王都想去一趟。十三叔怎麽還不抓緊啊?”

蘇玳和他一塊兒納涼,見十三阿哥來了,忙起身招呼行禮。

他們叔侄說話,蘇玳就要避出去。

弘晳牽着人坐下了:“自家親叔叔,躲什麽呢?十三叔與爺說的話,你都能聽,不用特意躲出去。”

他笑嘻嘻地看向十三阿哥,“十三叔知道的,這是我的心肝福晉。咱們說話,她就不必回避了。我的事,她都知道。”

十三阿哥還能說什麽呢?

大阿哥的嫡福晉倒也确實是個好的。十三阿哥要來說一件大事,他們小夫妻一體,回不回避的也就那麽回事了。

十三阿哥說:“西北的事,不止誠親王參與了,連恒親王都想跟着去一趟。你十三叔我身上沒什麽爵位,也懶得和他們争。我這會兒更放心不下的是你。所以到你這兒來瞧瞧。”

弘晳含笑道:“有時候不争,也是一種争。”

見十三阿哥瞪他,弘晳忙道,“我有什麽叫十三叔不放心的呢?我好得很。”

十三阿哥道:“四哥和太子都未回京,不知還要耽擱多久。我這邊要是走了,京城可就只剩下你一個人了。你說我不放心什麽?”

弘晳漫不經心地道:“先前四叔和阿瑪出去,十三叔也還沒回京。我不是也一個人在京城麽,這有什麽。”

“這有什麽?”十三阿哥咬牙道,“這就有了他們誣陷你的事!”

“何況如今,也不是什麽事都沒有的。”

十三阿哥低聲道,“我剛回京就聽說了,京中已經傳開了,若太子身死,皇上尚在,就該立你為皇太孫,以使大清後繼有人。這話要不是你傳出來的,就是有人要蓄意害你。”

“我若是離京去了西北,他們想法子絆住四哥,再用這個法子弄你,一害一個準,你唯一就是個皇長孫的名頭,又不跟老八似的,還有個貝勒的爵位可以撸掉,你要是真的惹怒了皇上,将你圈禁在府裏,你怎麽辦?”

“到時候我們想救你,都是鞭長莫及!”

而那個時候,太子若為了弘晳得罪皇上,又有病弱的名頭,那些人再暗中做個什麽手腳,他們父子又要怎麽辦呢?

想到這些,十三阿哥這西北就是一點都不想去了。

弘晳很感動。

重來一次,還是被他十三叔給感動到了。

想當初太子被廢的時候,能為了他阿瑪出頭的,不就是一個四叔一個十三叔麽。

也就是他十三叔,還會真心實意的擔心他若是被圈禁起來怎麽辦。

“圈禁怕什麽呢?皇上又不會真的殺了我。我的性命尚可以保全。倒是十三叔和四叔,真要是到了那個時候,你們該保全自身才對。”

弘晳低低笑了笑,很是不在意什麽圈禁不圈禁。

十三阿哥卻惱了:“這是什麽話!圈禁怎麽不怕!你還要不要你的前程了!”

十三阿哥真是被弘晳氣死了,惱的要走,弘晳忙将人給拉住了。

先看向旁邊目瞪口呆的小福晉:“爺說笑的,福晉別當真。”

然後才給十三阿哥賠罪:“我年輕,年紀又小,十三叔別和我計較。”

這位叔叔當初可是為了阿瑪斷送了自己前程的人。他是打心眼裏感佩尊敬的。

太子被廢後,有那麽十來年,十三阿哥在記載裏都不曾出現過。他做過些什麽事情,做了些什麽事情,在後來都被抹掉了。

就和噶布喇的長子常泰一樣。常泰是永遠的空白下去了。

而十三阿哥,是有那麽一段時間的空白。甚至因為廢太子時期的事情太過于敏感,後來便是四叔即位了,這方面的記載也沒有恢複過一個字。

十三阿哥面色稍霁,坐下來喝了一口茶,就聽弘晳道:“這傳言自然與我無關。大約還是他們的把戲。查是查不出源頭的,我也懶得費這個心思,橫豎我有法子應付就是了。”

“十三叔還是要去西北的。這鹬蚌相争漁翁得利,十三叔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等十三叔啓程的時候,四叔和阿瑪就回來了。我不會有事的。”

十三阿哥問弘晳:“四哥和太子,真的能順利回京嗎?”

弘晳給了他肯定的回答:“十三叔放心。”

十三阿哥放了些心:“去西北的事,我這兒也有些眉目了。湊熱鬧的皇子阿哥們不少,但真正能拿出章程來的沒幾個。除了我是有心準備的,能夠讓皇上一顧的,便只有直親王了。”

弘晳微微一笑:“十三叔既說了,那我也就說了吧。皇上怕是不會單獨放十三叔去西北的,總要有個人和十三叔一起去。若可成,十三叔就和直親王一道去吧。”

“直親王名頭太響了,留在京城他不會甘心的。要搞事不如去西北搞事。在京城犯的錯,總會被皇上包容,可在軍前犯錯,那就是法不容情了。十三叔降不住直親王,一起去了也有。這仗暫時打不完的,還有好多事要做,總能用些事情,讓直親王出點血。”

“就是十三叔前期可能要受點委屈,後面就好了。”

弘晳是想讓直親王在西北出錯。西北戰事,不僅僅是一人一城一地的得失,這裏頭牽連廣大。

如若不然,雍親王當初也不會給年羹堯十三省節略的權力。

大家通力協作,才有好的成果。直親王猛猛沖慣了的,他也不是真的就缺乏謀略,但這個人好大喜功,把他放到西北去,他很難謹慎小心的。

西北戰事,放了直親王去,或許能一舉三得,一箭雙雕。

十三阿哥笑道:“你這麽一說,我這心裏就更有底了。”

“原本想着,若我一個人去,怕是皇上那裏要費些心思了。如今你說要直親王一道去,那這事兒就容易多了,剩下的事,我知曉要怎麽做。”

他這一去,若幹得好,在西北得到的東西,就足以讓他在朝中立足。太子這邊支撐更多,對皇長孫來說,也是一大助力。

實際上十三阿哥大膽的想,就算太子沒死,便直接冊封了弘晳為皇太孫,又能如何呢?

将來太子即位,弘晳肯定是承繼太子最好的人選。弘晉才幹不如弘晳。

弘旸年紀還小些,看樣子也不如弘晳這般有謀略,至于弘暎,太小了什麽都瞧不出來。

他又是太子側妃的長子,太子如今就一個側妃,這還有什麽不明顯的呢?

送走十三阿哥,弘晳回來,就對上了小福晉清澈的目光。

他的小福晉亭亭玉立的站在葡萄架底下,月色清輝,落在她頭發上的釵環裏。

仁孝皇後還有好些尋常的首飾,不那樣華麗顯眼的家常款式。

弘晳送給蘇玳,蘇玳都戴上了。

弘晳喜歡她将他的心意帶在發間,走過去擁住月色下的小美人,弘晳貼着她的耳尖,輕聲問:“爺在大舅哥書房裏留下的玩意兒,福晉見過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