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個朋友
第一個朋友
因為南回二中的離譜要求,林建明天都要重複“垂死病中驚坐起,老媽我要遲到了”的循環。
郭鳳英是數學老師,不用上早讀課。南回小學的早讀課時間分布是一天晨會、兩天語文、兩天英語。
之前想着順路送孩子上學,郭鳳英就接了一些當天請假老師的早讀代課,又能賺代課費,又能送小孩,一箭雙雕。
本來以為兒子上了初中,自己能輕松些。
沒想到南回二中的課程安排如此癫狂,以至于郭鳳英要先早起送兒子上學,然後回來做飯,再和女兒一起去學校。
郭鳳英很快挺不住了。
眼見媽媽如此疲憊,林簡主動提出不用媽媽送。
這樣的話,郭鳳英沒有早讀,可以補覺到八點半。要是沒有第一節課,她能補覺到九點十分再出門。
南回小學和南回二中相比,離林簡家近了很多,這也是郭鳳英敢放她一個人上學的原因。
“所以,你媽媽要給你買自行車?”陳茵茵的運動天賦已經初見雛形,籃球在她指間和掌上來回轉。
林簡點點頭:“老媽還在研究是要買普通自行車還是買山地自行車,她說現在比較流行山地自行車。”
“我覺得山地自行車沒必要啦!”,陳茵茵大咧咧地席地而坐,把籃球往邊上一放,“你又不是參加什麽自行車比賽,山地山地,人家就是翻山越嶺用的。”
“我也這麽覺得。這個星期六下午,我們要去嘉裕車行看自行車。”,林簡從旁邊的書包裏掏出一個黑棕色的本子,上面印着“南回小學”的标記。
這是她的随身計劃本,每天睡覺前她會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對應時間和截止時間都記下來,以免因為各種突發情況把要做的事給忘了。
陳茵茵一邊拍手上的灰,一邊思索:“嗯——要不你別買了?”
Advertisement
“啊?”,林簡不明白她為什麽這麽說。
陳茵茵打了個響指,滿臉沉浸在想象中的開心:“你想啊,我家在雅苑那邊,我上學路上就會路過你家,那我帶你一程不就好了!我有自行車,我的自行車有後座!”
林簡心想,你說的倒也不是不行,但:“有沒有一種可能,你是坐家裏的小車上學的?而不是騎自行車。”
“沒關系,我可以騎自行車!我跟你說,你必須相信我,我騎自行車技術可好了,巴拉巴拉巴拉......”
陳茵茵一講起來就滔滔不絕,讓林簡都不知道怎麽打斷。
林簡本來是想提醒陳茵茵,如果陳茵茵想帶她,為什麽要費勁吧啦地騎自行車,降低自己的出行水平?
可是陳茵茵已經沉浸在可以帶林簡上學的想象中了,她的計劃已經安排到要給林簡帶早飯了。大小姐滔滔不絕地報菜名,一三五吃什麽,二四吃什麽,沒有留給林簡一點發揮的餘地。
相信如果不是星期六日不用上學,陳茵茵會給她把星期六日也安排上。
于是事情就演變成這樣了,林簡坐在大小姐的自行車後座吹風,手裏提着大小姐家的早飯。
別人的青春是坐在竹馬和初戀的後座,她的青春是坐在未來國家特級運動員的後座。
嗯,怎麽不算一種別致呢?
上學坐陳茵茵後座,放學和陳茵茵去南回公園打球。
在林簡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那一次籃球邀請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
本來林簡爸媽以為女兒跳級會影響她的人際關系,沒想到是影響了,就是這個影響不太一樣,她終于有了關系足夠好的朋友。
跳級并沒有打亂林簡的學習計劃,她仍然按照之前的規劃穩步推進自己的學習進程。
在開學一個半月後,林簡啃完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倒不是這本書有多難看懂,除了她還有其他的東西要花時間學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馬愛新和馬愛農在這本書裏的水平足夠高。
翻譯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同樣都是中文譯本,不同出版社不同譯者翻譯出來的作品都有很大的差距。
林簡大學時有同學大力推薦她看一本書,她就随便上網搜了開始看。兩章看完,林簡仍摸不着頭腦:這些人在幹什麽啊?
看都看不懂,林簡怎麽可能看得下去?
在同學問她閱讀體驗的時候,林簡只能委婉地表示,這不是她的菜。
直到幾年後,林簡參加活動時得到的贈品也是這本書。秉承着來都來了原則,她又一次嘗試看這本書。
別說,竟然還真有點東西!林簡看得那叫一個津津有味。
兩次閱讀體驗差距這麽大,讓林簡都有點自我懷疑了:我的口味變化就這麽大嗎?
她于是在網上再一次找到了當初看的版本,兩相對比,這才找到了原因。
一個好的譯者,對于非本國語作品如同再造啊!
HP的中英互譯學習,讓她書面上的英語學習進度開啓了1.25倍速,中譯英和英譯中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後續她又借了馬家姐妹的其他譯本和原本,想要重複之前的學習方法。
這二位的翻譯,專業性那肯定是比林簡強的。但因為是兒童文學,得兼顧趣味性,以至于在其他方面有所欠缺。
因此她也會在圖書館對比多個譯本,挑選出讓她主觀感覺更好的版本來輔助學習。
看的書多了,南回小學的圖書館在林簡面前到底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比如有些她想看的書只有中文版,沒有英文版。
于是她開發了自己的第二個“圖書館”——市舊書市場。
舊書市場由兩種經營模式構成,一種是路邊鋪塊布就開擺的,一種是有自己的店面的。
這裏各種年份、各種類型的書都有,只是實在不好找。
比起找書更難的,是林簡沒錢。
郭鳳英女士繼承了華夏老母親的優良傳統,在每年大年初五就能把女兒的壓歲錢忽悠到手,美其名曰保管。
于是林簡成功體驗到了她八百年前是一家的前輩林海音女士的感覺。
林簡帶着一本草稿紙和一只鉛筆就開始打游擊。
打游擊是有策略的,要先試探敵情。
首先,不能選地攤,地攤目标太明顯了。
先選一家人多的書店,再觀察裏面試看的人多不多,再觀察老板的摸魚程度高不高。以上條件都滿足,就可以嘗試混進去看看有沒有想看的書了。
比市舊書市場更好的,是新華書店。環境優美,光照足,提供座位,免費試看,不趕人。但有一些很好的書都包裝嚴實,沒有試看本,林簡只能望洋興嘆。
工作日要上課,林簡只會在星期六日去“打游擊”,也當出門透透氣放放松了。
又一次“打游擊”回來,林簡在門外拍拍自己身上的灰塵,想着得趕緊去洗澡。
“妹妹!”,郭鳳英在擦她的電動車車座,最近林簡家附近多了很多野貓,把郭鳳英的車座踩出了一堆梅花印。
郭鳳英不是沒事叫着玩的,她說:“有個包裹寄到學校,寫的你的名,看看是什麽?”
包裹?
林簡摸不着頭腦,只好先跑到客廳去看。
“少年出版社!”
林簡趕緊拆開包裹看,裏面果然是她投稿的那一期雜志的樣刊!
但她都忘記給看有沒有回信了,出版社怎麽知道她的地址呢?
林簡三步并作兩步走到電腦前,打開林志鵬的郵箱,她竟然真的回了!編輯表示樣刊先到,稿費會通過彙款單寄達。
高中林簡那會兒都基本沒雜志社會用彙款單,稿費都是通過銀行轉賬。
“媽!”,林簡抱着雜志跑到郭鳳英面前,“你看,我寫的文章被雜志社刊登了!”
林簡說完就靈光一閃:“是不是你們幫我填的地址啊?”
郭鳳英笑了:“不然呢?就你這記性,等到想起來這件事,黃花菜都涼了!”
《少年第二課堂》出手闊綽,林簡這八百字竟也給了幾十塊。有了稿酬,她也能考慮着買一兩本實在找不到的書。
但畢竟這是一次性買賣,花完了也就沒了,想要更多還是得寫。
林簡并沒有打算花多少精力在這上面,長久的成長比眼前的錢更重要。把寶貴的時間花在賺錢上,對于才六年級的林簡來說是沒必要的。
大部分書籍具有可替代性,沒有這本,還能用那本。如果實在有需求,她也會向郭鳳英伸手要錢。
林簡的大學室友就是不喜歡向父母伸手要求的人,她會覺得沒有自尊。林簡很能理解她這種心理,但并不贊同。
如果伸手要一次錢,能夠用在對自己的未來受益無窮的事情上,倒也不必覺得有什麽。
更何況郭鳳英只是沒有意識到女兒需要用錢,以林簡的經驗,她跟郭鳳英要錢,百分百能要到,只是有沒有這個必要而已。
雖說林簡現在沒打算花太多時間在寫作上,但她仍會繼續寫作。
寫作是一個非常好的完善自我的過程。有些事情想不明白,寫作的過程中就逐漸明白了。有些情緒無法排解,寫着寫着就把自己的情緒轉移出去了。
思考是向內的過程,寫作是向外的過程。雙方合力,是完善自我人格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