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章節

“媽的,被他跑了!”王四川罵道,“東西拿到了嗎?”

我揚了揚鐵盒子,他搖了搖頭,爬上皮筏子拉起馬在海:“功虧一篑,本來咱們肯定都是一等功。”說着爬起來。

我看着漆黑一片的水面,知道肯定有一雙眼睛在看着我們,再看馬在海的神情,顯然他很想離開了,他問:“現在怎麽辦,要麽直接上路?”

說實話,我看到這皮筏子,只剩下立即離開的欲望了,幾乎不容我思考,立即點頭。“不管了,為了膠卷的安全,我覺得我們應該馬上離開。”

馬在海大喜,開始解纜繩,我看向王四川,認為他肯定和我想法一致。

沒想到他沒有動。

我心中咯噔一下,看着他,問他幹嗎?難道還想等老唐他們,現在形勢有變,應該随機應變了。

當時我也知道,就這麽出去了對老唐他們是一種不負責任,但是由于有一個巨大的借口在手上,我完全管不了那麽多了,王四川的正義感非常強,我很怕他在這個時候鑽牛角尖。

他看着我,表情有點奇怪,猶豫了一下,才道:“不是,我想,我們是否應該先回放映廳。”

“放映廳?”馬在海也驚訝,“回那兒幹啥?”

王四川拍了拍鐵盒子:“如果把這東西就這麽交上去,我們這輩子都可能不知道,裏面拍的是什麽。”

他看着我,我看着他,立即明白了。

“你說,等我們三十年、四十年之後,會不會後悔當時沒有耽擱這幾個小時的時間?也許,幾個小時後,我們會看到人類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東西?”

尾聲

在那一年的那一個時刻,我點頭答應了王四川的想法。

我們兩個小時後回到了放映廳,在馬在海的幫助下,我們啓動了放映機。随着膠卷的轉動,屏幕上開始出現了圖像。

事實上,直到現在,我還不知道這個決定是否正确。我只知道,若幹年後,我想起當時看到的東西,還是感覺到毛骨悚然。

絕密飛行

引言

如果我在四十年前的當時,帶着那只膠卷盒,立即原路返回,順着水勢逐漸低落的地下河離開,那麽以後的一切事情,可能都不會發生。

然而,在黑暗的地下河上,我們卻作出了完全相反的決定。

到現在為止,我都不知道自己的那個決定是否正确,但是我相信,即使時光倒流到那一刻,我還是會作出相同的選擇。

性格決定着命運。

一、航拍

1962年與1963年的交彙,那個異常寒冷的冬天,想必很多人都有記憶,那是三年自然災害的尾聲,“大躍進”悄然結束,中印邊境的戰争局勢已經明朗,很多人都以為混亂的局面已經過去,國內會迎來一段相對穩定的時期。

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這些大事件上時,沒有人能夠想到,在中國邊境線的地下深處,我們正在面臨一個抉擇。

幾十年前,日本人在那條深埋在地下一千二百米處的地下河裏,建設了如此巨大的工程,只是為了在這條狹窄的河道裏飛起一架飛機,飛進那片好似無窮無盡的地底虛空中。并且,這一次飛行記錄下來的秘密,全部都在眼前這卷膠片裏,這份東西如果上繳,那麽,以我們的級別,我們這輩子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知道,日本人在這個巨大的深淵裏究竟看到了什麽。

而我們就算立即離開,最少也需要跋涉十多個小時,才能回到洞口。另一方面,能夠放映這卷膠片的機器就在身後的大壩裏,只需要耽誤一兩個小時,我們就能知道日本人在這裏活動的目的,甚至是了解到這個深淵裏隐藏的秘密。

那麽,在經歷了那麽多事情之後,是走是留,對于我們這些農村出來的孩子來說,并不是很難的選擇。

現在回想起來,這個決定無疑有點冒險,當時逃進水裏的家夥肯定還在附近潛伏着,如果繼續在這裏逗留,這家夥一定會是一個麻煩,但是,我們沒有考慮太多。

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個沒有考慮太多,成了整件事情的轉折點。

決定了以後,我們一邊防備着身後是否有人跟蹤,一邊走上了回途。

按照我們來時候的路線,我們很快就回到了大壩裏,一路走得小心翼翼,也許是因為路線熟悉,沒出現什麽意外,我們順利地回到放映室裏。

我們重新打量這間放映室,比起之前的走馬觀花,我發現這個放映室并沒有我想象中那麽小。可能是裏面局促的長木椅給出一種錯覺,所有的東西上都有一層極厚的灰塵,這讓我擔心放映機還能不能使用。

放映機在整個放映室的後方,是一臺鐵皮的大概彈藥箱那麽大的機器,有兩個轉輪連接膠片的轉頭,上面全是灰。王四川拿着鐵棍守在門口,以防被偷襲。

我沒有擺弄放映機的經驗,幾乎是一身冷汗地研究着那只鐵皮機器,害怕一不小心弄壞。

其實,放映機的構造并不複雜,當時的機械大多是簡單的輪組結構,但是,不知道是因為緊張還是什麽,我無論如何也沒法把膠卷盒裝上去。忙了半天,手上全是汗也沒有什麽進展。最後還是馬在海幫我裝了上去。也許因為他是工程兵熟悉機械原理,他只是看了幾眼,就摸到了竅門,接着又找到了開關,啓動了機器。

前面滿是灰塵的白布上突然出現了黑白色的圖案,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航空攝像技術非常不成熟,模糊的黑白畫面有點抖,什麽都看不清楚。

然後,馬在海搖動着膠片輪軸,白布上開始出現活動的畫面,我突然興奮起來。日本人當年為什麽要在這裏建設這座大壩,以及他們在深淵裏帶回了什麽影像,很快就可以有答案了。

最早的畫面是白色的,帶着黑點,應該是膠卷上的廢片,好比照相機膠片最開始的部分總是黑色。馬在海緩緩地搖動輪軸,畫面上的黑點跳動着,讓我們知道膠片在往前走。

走了大概有一分鐘,屏幕上卻沒有任何變化,我有點着急,不知道是馬在海不敢加速還是放映機有問題。正在我擔心能不能放出影像時,幕布上有一行字一閃而過。

馬在海好像愣了一下,停住手慢慢往後退,把那行字倒了出來,那一行字定在了幕布上。

這是一行很潦草的“日文字”,摻雜着一些“漢字”,我雖然不懂是什麽意思,但還是能看出,這是一行非常嚴厲的警告。

二、特情絕密的內容

黑色的字在白色的底布上很清晰,那幾個“漢字”我認出是一個警告,署名的部分是“特情07 絕密築城工程部隊”。

“工程部隊”這幾個字,使得我一剎那間以為是我們自己的擡頭。日本人也用漢字,“築城工程部隊”這個雖然很像中文句式,但我們一般稱自己為建設兵團,或者“內蒙工程部隊”。“築城工程部隊”聽起來非常奇怪,可能是日本人在這裏建設要塞的部隊自稱。

讓我覺得有問題的是,這一行字并不是字幕那種工體字,而是手寫的,像是拍完之後用筆寫在了膠片上。

那行字很長,我猜想這警告會不會是說,這是一盒絕密膠片,你沒有權力觀看之類?這行字肯定蘊含了其他信息,因為它只是這麽寫在膠片上,在幕布上顯示的時間不會超過一秒,等別人意識到它,膠片早該看完了。

“絕密”兩個字讓我覺得呼吸困難,我想到了下來前發的誓言,想不到日本人也用相同的字眼。

我對馬在海打了個招呼,馬在海反應了過來,又開始轉動搖柄。幾秒鐘後,上面終于出現了畫面,我們再次屏住呼吸看起來。

有連續畫面的部分長短不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少,我們看完全部的膠片,只用了一個小時時間。但是播放完後,沒有人去理會靜止的屏幕,只是靜靜地坐着,心中的驚駭難以形容。

膠片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面是大概十分鐘的各種零散的資料片段,之後是整體的航拍片段。

整段膠片其實質量不高,解放前各種空中偵察中進行的所謂航拍,一般都使用航空照相機。當時的航空攝影機因為各種技術限制,在空中拍攝得到的畫面都抖得非常厲害,這從美國拍攝轟炸長崎的黑白膠片上就能了解。

慶幸的是,這份膠片還算可以基本表現出畫面的各種細節,我能分辨出白布上的圖像。只是沒有聲音,不知道它是不是本來就是默片,還是這裏沒有喇叭設備。

膠片本身的內容十分的少,感覺沒有去鋪陳氣氛,更注重于記錄一些信息。這份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