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崔家
第17章 崔家
張棹歌沒有在昭平別業久留,喝完熱茶就揣着兩本新的字帖離開了。
臨走前,她打聽了崔筠啓程回鄧州的時間。
冬天有不少窮苦的百姓為了取暖會躲進山裏,難保不會有人在走投無路之下選擇落草為寇。
張棹歌可不希望崔筠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被劫掠兩次,準備安排人将她送出魯陽關。
考慮到自己不能再折損人手了,崔筠接受了張棹歌的安排。
客人已走,爐子裏也不再添加新炭,前堂的溫度逐漸降了下來。
夕岚提着臘兔和臘雞問:“小娘子,這些臘貨要如何處理?”
“作為節禮帶回鄧州吧。”
夕岚應下,又問:“小娘子當真不讓婢子跟着回去?”
“過完正旦我便回來,你同青溪替我在這裏看着些。”
如今遷墳的事還未有章程,炭窯也還在燒着,只有青溪一個人無法應付這麽多雜務。且青溪與夕岚夫妻二人聚少離多,若不經常團聚,這感情只會越來越淡。
“可小娘子身邊只有朝煙這個冒冒失失的小丫頭在,婢子不放心。”
“鄧州那邊還有宿雨呢,你不用擔心。”
崔筠身邊有三個婢女,最年長的是夕岚,她也是在崔家為奴婢時間最長的,因為被崔父指點過學問,因此成了崔筠身邊管印章和鑰匙的女使。
其次是一個叫宿雨的婢女,她年長崔筠兩歲,是崔家的家生子,不過李賊作亂崔父被殺時,她的父母也在混亂中被殺死。
Advertisement
崔筠的日常起居都是她負責的,這次崔筠回昭平別業祭拜父母沒有帶上她,因為崔筠還有一部分家業在鄧州,需要一個能力出衆的心腹幫忙看着點。
剩下那個就是朝煙了。朝煙膽小怕事,負責的是端茶倒水、洗衣做飯這一類雜務。
夕岚聞言,只能再去檢查一遍崔筠的行囊,确保不會遺漏什麽東西。
這天過後風雪便停了,啓程回鄧州那日更是一個大晴天,地上的雪融化後,道路泥濘難行。
崔家的車駕行至魯陽關的關口,關內已經有十名縣鎮兵在等候,他們按照張棹歌的吩咐将崔筠一行人護送出關。
崔筠沒看到張棹歌,客套地問那領隊的縣鎮兵夥長:“張副将可是在忙?”
夥長說:“正旦前有演武試藝,副将要帶兵操練。”
“那諸位護送我等,是否耽擱操練了?”
夥長自信張揚地說:“不妨事,我們這兩伍都是在之前演武試藝中得了甲等的,少一兩場操練正好給其餘人趕上來的機會。”
崔筠這次回去乘坐的是馬車,馬車的速度較快,才半日便将這八十餘裏長的古鴉路走完,順利出了關。
看到不遠處村莊的袅袅炊煙,夥長對崔筠道:“這裏是鄧州南陽縣地界,我們不好讓此地的鎮兵看到,就先回去了。”
“多謝諸位将士。”崔筠将糧草分出一些供他們喂飽自己的馬,又提供了熱水和一些幹糧,以便他們在回去的路上充饑。
十名鎮兵策馬往回趕,雖然匆忙,但隊形亂中有序。
崔筠見了,感慨張棹歌治軍嚴明,竟能将向來散漫的縣鎮兵訓練得如此有紀律。
她不知自己在別人那兒的風評也很不錯。
鎮兵們閑談時對她贊不絕口:“這崔七娘子同那些世家女當真不一樣。”
“是呀,別的世家女見了我們都避之唯恐不及或輕視怠慢我等,哪像崔七娘子這般和善周到。”
“我知道,崔七娘子這叫人美心善!”
夥長呲他:“你第一次見崔七娘子,她戴着幕籬,你咋知道她人美?”
那鎮兵憨笑:“心地善良的人長得都美。”
……
崔筠回鄧州要經過南陽縣,為顧全禮節,她先到了大伯父崔元峰家登門拜訪。
伯母韋燕娘與二堂兄崔铎、二堂嫂王翊皆提早回了祖宅準備祭祖事宜,崔元峰明日才休務,今日仍在衙門當值。
直到傍晚,崔筠才見到這位大伯父。
崔元峰年過半百,兩鬓已經生出了一些白發。他戴着幞頭,身穿常服,披着一件貂皮大氅,半垂着眼簾,神情不怒自威。
他問:“這一趟可還順利?”
是否順利,杜媪和林長風早已告知,他這不過是明知故問。
崔筠回答:“雖有些許波折,但還算順利。”
崔元峰心底一聲冷哼,這是迫不及待地告訴他,她一個人也能立起來,不再需要仰仗他呢!
他沒再說什麽,讓崔筠早些去歇息,明日他們一起回鄧州。
崔筠知道,今日不過是小小試探,明日回到祖宅見了崔家其他人,那才是真正的戰場。
翌日,崔筠同崔元峰返回了鄧州祖宅。
素日裏冷冷清清的祖宅此時門庭若市,崔筠只進了第一道門,便能聽見前堂傳來的對話聲。
崔元峰一進去就成了焦點,閑談聲停,所有人都起身相迎:“是阿耶/大哥/大伯父回來了呀!”
崔筠的目光從每個人的臉上掃過,很快便确定了這次回來祭祖的都有哪些人。
崔溫之這一脈共有三房,長房本有四子,但崔筠的父親被過繼給了三房,因此只剩三子。
崔元峰就是長房的長子。
喊他“阿耶”的自然是他的兒子。長子崔鎮去襄州赴任會途徑鄧州,故而他昨日就拖家帶口回來了。在崔元峰出現前,他是崔氏族人主要的攀談對象。
至于次子崔铎,估計這會兒在忙準備祭品的事,沒有在場。
崔元峰的二弟崔元翎是前山南東道節度使梁賊的從事,因梁賊起兵造反被前淮西節度使李賊所殺,他也被牽連、坐罪罷官,沒多久就憂思成疾去世了。
崔元翎有兩子一女,兩子皆因他被剝奪了參加科舉的資格,身為白丁的他們今日也都到場了。
崔元峰的三弟則是鄧州醫博士崔元陟。他是崔家的異類,因為他不好功名只沉醉醫道,其師從孟餘堂開山鼻祖孟诜的孫子。
說起來,汝州的孟甲歲跟他也算沾親帶故了。
這會兒崔元陟不在,只有他兩個年少的兒子過來湊熱鬧。
二房的家主是崔游,年至古稀,致仕前曾是長安萬年縣的縣尉。
他有兩子,長子崔元義,為華州主簿。次子崔元禮則在國子監任律學博士。
二人因路途遙遠,皆沒有回來,因此只有崔游帶着幾個孫子參加祭祖。
三房則是崔筠這一脈,因其祖父崔浩無所出,這才過繼了她的父親。
如今她父親也逝去,這一房的子嗣就剩她了。
可她是女兒,注定上不得宗譜,所以族內一直都有人想再過繼一人給她父親,只是都被崔元峰給擋了回來。
此番祭祖,崔氏族人難得團聚,有人按捺不住越過了崔筠,直接跟崔元峰重提過繼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