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總有人要先走

總有人要先走

阿慢緊鑼密鼓的工作暫時告一段落,閑着沒事聽了會歌。

恰巧聽到張惠妹版本的《趁早》,阿慢聽着歌詞突然有種從夢裏驚醒的感覺,想起這個歌詞是分手的時候王盡分享過的歌詞。

那會王盡還寫過一句話,對自己好一點。如夢驚醒。其實在那個時刻裏,其實王盡是知道阿慢是因為他複讀的吧。但是那個時刻裏,可能想要掙脫的心思大于感動了。

阿慢一下子想到了那一句。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阿慢想到最後冷戰又争吵的日子,大概在王盡看來是相互折磨。王盡想到的可能是自己的一次次忍讓和妥協背後的無盡疲累。阿慢想到的是自己沒有說出口的矯情原因,在阿慢看來,吵架是表達和溝通的方式。真真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只是阿慢自己在過程中默認過濾了那些互相折磨,只記下了些快樂和美好罷了。

因為年少吧,還沒有人教過他們。要怎麽去向自己喜歡的人表達自己的喜歡。以為冷戰時對方會感覺到自己的不開心,便以這樣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殊不知,對方只能感覺到你的不開心,并不知道你不開心是為了什麽。放在現在,阿慢會嗤之以鼻,一句話就能說通的事情,為什麽要放在心裏很多天,甚至很多年。但,那是少年啊,在互相摸索和碰撞中,互相拿自己的棱角去試探和戳傷別人。但也是因為少年時我們的無畏,懵懂,所以想起那時候,覺得,美好又遺憾。

葉宋也這樣說過,少年時我們都以為,所有人表達喜歡的方式都是一樣的。你沒有像我一樣方式的表達,那你就是不喜歡。

只是年少時,男孩子一開始想要朝朝暮暮,後來渴求自由,不願被束縛。王盡是這樣,葉宋是這樣,方約也是這樣。

而女生,一開始想要朝朝暮暮,後來還是想要朝朝暮暮。于是會有分歧。因為年少時太想要擁有,又因為年少時,不懂得用對的方式表達喜歡。所以少年們最後,都各自走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