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秦始皇焚書坑儒1
第24章 秦始皇焚書坑儒1
這一日, 當天幕出現《大秦系列:秦始皇焚書“坑儒”》數個流光溢彩的篆體大字之時——
無數人仰首,向穹宇望去。
他們是位于春秋戰國時代的先人,是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是諸侯國的君主、是各國的名臣将相……
【“焚書坑儒”一詞, 歷來為人們所知。】
天穹之上傳來幾聲熟悉的音色,而如今這些時空的人們已經見怪不怪, 習慣了碧空之中、時不時地便會顯露出這樣如同神跡一般的玄詭異象。
孔子的身邊,圍着一群弟子。
在天幕述說完《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之後, 他們就在迫切地,等候着下一段視頻的到來。
因為之前的視頻已經向他們預示過——
這一次的主題, 将會是秦始皇“焚書坑儒”。
焚書?焚的是什麽書?
坑儒?為何要坑儒?
在此之前, 孔子曾經數次在彈幕裏呼喚秦始皇嬴政,希望他能出來給出一個解釋。
畢竟等待天幕出現, 時間實在是太漫長了。
誰也不知道, 那種宛若神造的天幕異象會在幾時降臨, 他們儒家都已經等不及了!
倘若,結局注定是“焚書坑儒”,思想無法傳承下去, 那這麽多年的周游列國、修訂六經——
Advertisement
又有什麽意義呢?
然而秦始皇本人, 終究還是沒有給出一個明确的答複。這讓他們十分焦灼。
顏回:“夫子的學說, 越是擡頭仰望, 越是覺得其崇高。越是去鑽研, 越是覺得其堅固。”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這樣的學問, 又如何能丢失後世的傳承呢!
子貢:“夫子之文章,可得聞也。夫子言天道與性命, 弗可得聞也已。”
如今的情況, 尚且如此。
倘或将來一炬而焚之, 這些文章也不可得了。又當如何理解“天道”與“性命”呢……?
孔子與衆弟子,身邊的氣壓頗低。
他們環繞着坐在一起,一絲不茍地望向天幕之上的畫面,聆聽着那仿佛來自天外的聲音。
孔子唉聲嘆氣:“不行啊不行啊,君子擔憂的就是,死後的名聲與自己不相稱。
我的主張不能施行,我要憑借什麽在後世顯現自己呢?”
——弗乎弗乎,君子病沒世而名不稱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於後世哉?
在天幕的視頻,剛開始放映的階段裏。
諸子百家之中也有一些安慰孔子的,他們有的還在彈幕裏,幫忙指責秦始皇——
诶嘿,反正秦始皇在他們的後世!!
嬴政:“……”
不乏有一些排斥孔子學說的人,私下裏幸災樂禍,也有的公然在彈幕上添油加醋。
孔子:一把辛酸淚。
【焚書坑儒,又稱為“焚詩書,坑術士”。也有說是“述士”,即儒生。】
天幕之上,顯露出兩行大字。
“焚詩書,坑術士。
焚詩書,坑述士。”
——分別展示了“術士”與“述士”的字形。
孔子:?什麽意思。
【在西漢以後,稱為“焚書坑儒”。或雲為秦始皇焚燒書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
孔子一聽“四百六十餘人”。
他先是呼吸一滞,緊接着長長地嘆出一口氣,內心開始有些煩悶不已。
那可是四百多條人命!!
[孔子:苛政猛于虎!嬴政給我出來!]
雖說不清楚“犯禁者”是何含義,但孔子最近在彈幕上發言發得多了,也就沒那麽拘束了。
如果有想說的話,大家都會直接發言。
某一時空的嬴政正在與李斯、韓非一起看天幕的視頻,這時候的他還是一名秦王。
嬴政:“……”孔子好激動啊。
這一年是公元前233年,韓非出使秦國。他與韓非、李斯,之前還在說儒家的事情。
韓非表示:“孔子學說為五蠹之首。”
“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
他們法家并不贊成儒家。
作為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在《五蠹》中表示學者、言談者、帶劍者、患禦者、商工之民,是社會上的五種蠹蟲。
這五種,各自代表了儒家、縱橫家、游俠、國君左右親近的人、商工之百姓等等。
韓非:孔子學說是蠹蟲!!
這邊秦王政與法家的韓非、李斯在一起,另一個時空的秦孝公,身邊則是法家的商鞅。
商鞅是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覺得孔子的學說,與法家的“農戰”思想相對立,将會導致國家“必貧而削”。
實際上,商鞅輔佐秦孝公變法——
已經提出過焚書的建議。
韓非作為法家的集大成者,也知道這一點,故此他在《韓非子·和氏》裏寫道:
“商君教秦孝公以連什伍,設告坐之過,燔詩書而明法令……”
秦國長期奉行的是法家的路線,“焚書”這項政策,也自有其思想的淵源。
至于法家與儒家以外的人——
諸子百家之中,除了對孔子及儒家稍稍抱有些許的同情以外,他們還在擔憂自己的學說。
雖說“焚書”後面跟着的是“坑儒”。
但是,會不會跟他們也有關系呢?比如焚書所焚的,非惟儒家一家之言?
墨家巨子隐隐有些擔憂。
縱橫家、陰陽家,隐隐有些擔憂。
莊子漫無目的地行于山中,雖然看見了天幕之上的異象,眼中卻也看見了枝葉盛茂的大樹。
伐木之人,停在樹的旁邊。
然而卻并不砍伐這棵樹。
問之則說:“無所可用。”
——沒什麽用處啊。
莊子感慨:“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這棵樹,憑借着它的不成材而可以終享天年。而他莊周,将會處于材與不材之間。
莊子一邊行走,一邊施施然看向天幕。
“一龍一蛇,與時俱化,
而無肯專為。”
“一上一下,以和為量,
浮游乎萬物之祖。”
【據考證,“焚書”應是可靠的史實,其史料來源于《奏事》。《漢書·藝文志》裏,春秋類有“《奏事》二十篇”,班固自注為:“秦時大臣奏事,及石刻名山文也。”】
【因此《奏事》這部書,乃是有關秦王朝的可靠的官方史料。它是一部紀錄秦王朝大臣奏事與名山刻石文的史料集。西漢的劉向,也曾将《奏事》著錄于《七略》。】
【司馬遷在擔任太史令與中書令之時,應當仔細閱讀過這部書,并将其作為編撰《史記·秦始皇本紀》的基本材料之一。其中關于“焚書”記事的史料來源,應當便是這一部《奏事》。】
【至于在《史記·秦始皇本紀》當中——】
天幕列舉出各類文獻記載的佐證之後,畫面倏然一轉,成了先前的卡通動畫風格。
動畫裏的這一天,秦始皇在鹹陽宮擺酒設宴,博士們紛紛上前敬酒祝壽。
一個卡通小人,旁邊寫着“仆射周青臣”。
此人在秦始皇面前頌揚說:
“他時秦地不過千裏。”
“賴陛下神靈明聖,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
“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争之患,傳之萬世。”
“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嬴政聽了十分高興。
随後,又有一個卡通小人,旁邊寫着“博士齊人淳于越”。他上前進谏說:
“臣聞,殷周稱王于天下,有千餘年。”
“殷周分封子弟功臣,作為自己的旁枝輔助。”
“如今陛下擁有天下,而子弟卻是匹夫百姓。”
“要是突然出現田常、六卿那樣的臣子——”
“沒有人輔助,何以相救呢?”
畫面裏,秦始皇思考了一下。
博士齊人淳于越,繼續說道:“如今青臣當面阿谀,加重陛下的過錯,非忠臣啊。”
他的意思,是要效法古代。
——事師古,而能長久。
秦始皇點點頭,将這些建議交下去讨論。
既而,又有一名卡通小人出現,旁邊寫着“丞相李斯”。時任丞相的李斯,表示:
“五帝的制度,并不相重複。三代的制度,并不相因襲。而是各自都得到治理。”
“不是說後世一定要與前代相反,而是時代變化了的緣故。”
“如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本來就不是那些愚蠢的讀書人可以理解的。”
——固非愚儒所知。
李斯認為,淳于越所說的那些,沒什麽可效法的。他又繼續向始皇帝說道:
“以前諸侯并争,用十分優厚的待遇,來招攬那些游學之士。而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
——陛下,時代變了。
“百姓在家,則致力于從事農業生産、家庭手工業。士人則學習法律禁令。”
“如今這些讀書人不師今而學古,不向現在學習,而去效仿古代——”
“以此來非議當世、惑亂黔首。”
李斯頓了頓,堅定地往下說道:
“臣李斯,冒着死罪說:古代天下散亂,不能統一,因此諸侯并起——”
“那時候的人們都稱道古代、而損害當下的政策,文飾空話而攪亂實際。”
“他們都覺得自己的學說是最完善的,又以此非議君主所建立的制度。”
李斯列舉當今的現象:
“如今陛下兼并了天下,分辨黑白是非,又确立了至高無上的尊崇地位。”
“然而那些人依然在私自傳授學問、甚至一起非議國家的法令教化……”
“他們聽見法令下達,就各自用自己的學說來議論。入朝的時候在心裏非議,出朝的時候在街巷非議,在陛下面前吹噓、以此來沽名釣譽……”
“他們标新立異,以為自己高人一等,甚至還率領群下,編造诽言謗語……”
李斯誠懇地表示:
“像是這種情況,如果不禁止的話,上則陛下的權威降低、下則黨徒相互勾結。”
——因此,禁之為好!!
秦始皇點點頭,認為他說得有道理。
“丞相覺得,應當怎麽做呢?”
李斯當即提出:
“臣請允許史官将秦國之外的典籍全部燒掉。除了博士官所職以外,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的,全都送到郡守、郡尉那裏燒掉。”
“如果有敢在私下裏說詩、書的,棄市。”
——棄市,死刑的一種。
刑人于市,與衆棄之。在鬧市之中,對犯人處以死刑,以示為大衆所棄。
李斯還說:“以古非今的,要殺死全族。”
“官吏知情,卻不揭示出來的,同罪。”
“命令下達三十天還不燒掉的,黥為城旦。”
——黥為城旦,刑罰名。
黥,墨刑在面也,在臉上刺字并塗墨。
城旦也是一種刑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四歲刑也。築城四年的勞役。
黥為城旦,即黥面後發配修城。
除了這些之外,李斯還表示:
“醫藥、蔔筮、種樹之書,不燒毀。”
“如果有想要學習法令的,可以以官吏為師,到官吏那裏去學習。”
随後,秦始皇下達命令說:“可以。”
——于是便照此辦理。
【這一事件,發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記事的時間十分明确。事件發生的地點也十分清楚,是在秦的朝宮——鹹陽宮。】
【事件的相關人物也有名有姓,仆射周青臣、博士齊人淳于越、丞相李斯,其中官職與稱號也逐一交代。事件的發展,同樣也是脈絡分明——】
【在鹹陽宮的宴會上出現争論,秦始皇将其交由廷議讨論,丞相李斯進言,秦始皇裁決。這些符合秦漢之時廷議奏事、法令産生并頒行的程序。】
【例如,“丞相臣斯昧死言”、“制曰:可”,便是秦漢诏書的一種,制書的标準用語。】
【因此,結合內容與形式可知,這是一段可信度很高的、典型的秦漢之時的上奏文。】
【綜上所述,秦始皇“焚書”一事,思想源流清楚、多種證據齊全,應當是确鑿無疑的史實。】
諸子百家,聽到這裏。
他們紛紛一怔。
其中很多人,原先以為“焚書”與“坑儒”都是跟孔子、孟子他們儒家相關的——
他們甚至還在慶幸,自己的學說傳承下去了。
曾經:為孔子默哀一秒。
如今:為自己瘋狂默哀!!!
嬴政!!你全燒了嗎?全燒了嗎?!
只有少部分細心的人才聽見,天幕所言之中,有一個關鍵詞——
“除了博士官所職以外”。
意思是,官方應該是有收錄的。
只是天下間,不能再藏有詩、書、百家語了。
但是不能傳聞于世——
這,跟全部燒掉了有什麽分別!!!
諸子百家:痛心疾首.jpg
含恨!!!!
不行,他們必須得想個辦法,将這些精華的著作與學說傳承下去。要不把書藏在屋壁裏??
孔子:我也是這麽想的。:)
與此同時——
各時空的嬴政,紛紛收到了無數條來自諸子百家的私信,未讀小紅點已經達到了99+。
嬴政:“。”
他都已經習慣了,沒打算搭理。
要是只有那麽一個兩個,或許他還有心情理會一下。但是這人數未免也太多了。
這麽着急幹嘛,聽下去不就完了嗎?
嬴政:^_^
他無視了諸子百家的私信,點開與歷史視頻up主“宮商羽”的對話框——
之前他在這裏詢問了不死與煉丹之事,得知後世并無“不死之法”,所謂“長生”應當是杜撰的,而煉丹之事,似乎也是子虛烏有……
除此之外,嬴政還從後世之人那裏得知:
煉丹術在偶然之中催生了火藥,那是一種極具殺傷力與破壞力的東西。
還有,後世所用來承載文字的是“紙”。
趁着天幕在播放《大秦系列:秦始皇焚書“坑儒”》,嬴政再次通過系統與後世溝通。
至于儒家的諸位——
焚書知道了。
坑儒又是怎麽回事???
作者有話說:
本章參考文獻:
李開元.焚書坑儒的真僞虛實——半樁僞造的歷史[J].史學集刊,2010(6):1-12.
《史記·孔子世家》《史記·秦始皇本紀》《韓非子·和氏》《莊子·外篇·山木》《禮記》《中國歷代國家管理辭典》等
-
感謝營養液:Serein綏 5瓶;小小曉蕭 2瓶;流沙、昭奚舊草 1瓶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