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岳飛是何人?忠義兩全的民族英雄,南宋中興四将之首。他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亦被金人評價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然而,就是這樣的忠臣良将,被趙構親手毀了。且趙構這一手操作,不僅打擊了南宋抗擊金軍的有生力量,還造成了孝宗一朝有恢複之君卻無恢複之臣的尴尬。】

“又殺忠臣又坑兒子,這個趙構跟朱祁鎮也挺像啊,怪不得之前說明堡宗是宋朝徽欽高仨皇帝缺點的集合體。”劉徹覺得這個描述實在太恰如其分了,“不過金人的評價仔細想想也挺有意思的。”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如果皇帝多疑的話,這句話便既能證明岳飛的厲害,又能起到微妙的挑撥離間的效果。而事實證明,趙構沒有太廣闊的心胸。

【岳飛死後,獄卒隗順冒險将岳飛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直到他臨終前,才将這件事告知自己的兒子。】

“我竟然因為這樣一件小事被後人記住了嗎?”隗順受寵若驚,“不過這次岳将軍應該會有個好結局了,我也不會再有用武之地了,真好!”

【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趙昚即位,為岳飛平反冤獄。隗順之子将岳飛的安葬之所告知宋廷,宋廷乃将岳飛以禮改葬在西湖栖霞嶺。

淳熙四年,孝宗令太常寺為岳飛拟定谥號,初拟“忠愍”,次年最終确定為“武穆”。

宋寧宗嘉泰四年,岳飛被追封為鄂王,追贈太師。

宋理宗寶慶元年,改谥“忠武”。】

“是建國公最先為我平反的?”岳飛想起這段時間總來自己家裏蹭吃蹭喝的少年,莫名覺得這個歷史走向似乎并不令人意外,“孝宗嗎……”

【這裏比較有意思的是,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将岳飛列為歷代三十七名臣之一,“從祀歷代王廟,配宋太祖享”。咱不得不說朱八八是真的幹得漂亮,雖然南宋的臣子配享北宋的皇帝聽起來是有那麽點奇怪,但咱畢竟統稱兩宋為宋朝嘛,岳飛這樣的英雄人物就該配宋朝第一猛男趙匡胤!】

明·洪武時期

“是吧?咱也覺得宋朝皇帝裏就一個趙匡胤比較合岳飛的氣質!”朱元璋對阿藜的誇贊十分受用,頗有幾分英雄所見略同之感。

Advertisement

北宋·太祖時期

“雖然朕很遺憾有生之年無法得見岳将軍,但死後能與其在王廟相聚,也不失為一件幸事。”朱元璋的做法非常合趙匡胤的意,讓趙匡胤對他除了敬佩之外又多了幾分好感。

南宋·高宗時期

韓世忠:配享太祖的廟,這優越的待遇真是令人羨慕。

岳飛:真沒想到會變成這樣……不過也不錯,那樣的結局之後,去見太祖比見官家好太多了。

【而且托金人的福,他們先是一網打盡了太宗一脈的皇室子弟,又在追捕過程中把趙構的生育能力被吓沒了,使趙構不得不選擇過繼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昚。于是,兩宋呈現出了一種莫名詭異但合理的格局,即北宋除了太祖趙匡胤之外全是趙光義一脈,南宋除了宋高宗趙構之外全是趙匡胤一脈。這樣一盤,岳飛配享宋太祖廟好像也沒毛病?畢竟南宋基本可以認為是宋太祖一系了嘛!

家人們,這就叫做天道好輪回啊!】

趙光義:什麽!我絕後了?

趙匡胤:這屬實是我想不到的發展。

趙構的臣子們:雖然大家都隐約猜到了吧,但真的被告知官家不孕不育,還是因為這種理由,任誰都會受到不小沖擊的。

趙構:……

其他朝的吃瓜群衆:所以之前強調照着冊子在民間找人不是為了突出趙構的唯一性,而是為了印證現在的天道好輪回?

“命數,真是個奇妙的東西。”聽完趙宋皇室狗血的帝系傳承故事,劉徹不禁如是感慨道。

【其實主播對南宋的觀感還行,不同于亡得恥辱的北宋,南宋的落幕是很悲壯的。明朝有君王死社稷的剛烈,南宋亦有“十萬軍民齊赴死”的氣節。“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被俘後寧死不屈、從容就義的右相文天祥,為南宋奮戰到最後一刻的将軍張世傑和左相陸秀夫,還有那個被陸秀夫背着跳海殉國的小皇帝,他死的時候也才八歲……啊,不好意思扯遠了,南宋末年的事咱這裏就不多說了,說多了心痛。】

“跳海殉國……”

幾句簡簡單單的話,便足以窺見背後的腥風血雨,趙匡胤和趙昚不禁呼吸一滞,內心泛起密密麻麻的如針刺般的疼痛。

崖山海戰、窮途末路……

“南宋的結局确實令人痛心。”此刻,每一個明朝人都為之嘆息。

【岳飛得到了平反,那誣陷他的那些人呢?事實證明,報應早晚要來的。

雖然,秦桧在高宗時期得到了壽終正寝,并被追贈申王,谥號“忠獻”,但後世并沒有忘記他的罪惡。

南宋年間,岳飛被秦桧害死的消息傳開,百姓為了表達心中的憤懑,用刀切斷面人後丢進油鍋中油炸,并将其命名為“油炸桧”。開禧二年,宋寧宗下诏追奪秦桧王爵,改谥謬醜,追究秦桧誤國之罪。寶祐二年,宋理宗又召“太常厘正秦桧谥”,最終定谥“缪狠”。】

“什麽!”秦桧本是對光幕之言絲毫不在意的,但在聽到自己被後世皇帝定惡谥,還被定性為誤國後,他是真的坐不住了。

他不懼口頭上的道德譴責,但他害怕在史冊上留惡名,害怕遺臭萬年。

“該!惡人就該遭報應!”

百姓對秦桧這樣的奸臣十分唾棄。

【明朝,明人馬偉把一根桧木折成兩段種在岳飛墓前,将其命名為“分屍桧”。成化年間,為了表達對岳飛的敬仰以及對奸臣秦桧的憎恨,時任浙江布政使的周木下令重修岳飛墓,并首次用鐵鑄造了害死岳飛的秦桧夫婦二人的跪像立于岳飛墓前。但令人想不到的是,短短幾十年,秦桧夫婦二人的跪像就因為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打以及人們對他們的憎恨,被破壞成了一堆爛鐵。正德年間,浙江都指揮李隆讓工匠用銅重新打造了秦桧夫婦的跪像,這一次,萬俟卨也被加了進去。得知跪像重修,不少老百姓紛紛從各地趕來,對這些跪像進行打砸,以表達他們對于奸臣的痛恨!這些跪像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就因百姓的捶打而損壞,到了萬歷年間,進士範涞參拜岳飛墓,自掏腰包重鑄了秦桧夫婦、萬俟卨的跪像。為了增加耐用性,範涞特意讓工匠用鐵重鑄,并增添了一個謀害岳飛的幫兇,張俊的跪像。】

秦桧氣得吐血。

“跪像?”萬俟卨和張俊大受打擊,身體搖搖欲墜。他們習慣了自私妒忌和排除異己,從不認為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也從來想不到,做錯了事要付出那麽重的代價。

除了當事人之外,各大時空都在對奸臣死後的境遇議論紛紛,并且在某些岳飛已經逝世的南宋世界,不少工匠都開始琢磨着效仿明朝人,也給那些陷害岳飛将軍的奸臣鑄幾個跪像了。

【清朝,秦桧後人來到岳王廟,看到自家老祖宗的跪像,不由心生感慨并寫下對聯:“人從宋後少名桧,我到墳前愧姓秦。”】

愧姓秦……來自後代的暴擊使秦桧直接氣暈了過去。

“做人差勁到連後代都覺得自己的祖宗不行,也是世間罕見了!”

大家都覺得稀奇,但沒有人同情秦桧的遭遇,他不值得同情。

【從成化十一年到現在的五百多年間,秦桧夫婦二人的跪像經過了十二次重鑄,平均算下來幾乎是每隔四十二年就要重新鑄造一次,可見,老百姓對于奸臣是多麽的厭惡憎恨。】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厭惡憎恨了,這是直接恨到骨子裏了!

無人不為這樣的現實震撼。

為善者才能流芳千古,為惡者終将遺臭萬年,一個人的一舉一動,不僅天在看,世間萬民也都在看,再如何粉飾太平,都堵不住悠悠衆口。屏幕前的上位者們再次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個樸實的道理。

【善惡到頭終有報,惡人或許曾經花團錦簇、顯赫一時,但能被時間和世人景仰的,永遠只會是岳飛這樣的英雄。】

是的,岳飛值得大家景仰。

大家都發自內心地贊同阿藜的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