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三十五章

【人生經歷捋完,就該到讨論辛陸兩位大家成就的時候了。】

【陸游是南宋文學家、史學家。

在散文方面,陸游的《入蜀記》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游記,內容豐富、形式靈活、文字頗簡練。其随筆式散文《老學庵筆記》頗有史料價值,是南宋筆記的精品。同時,陸游還善于骈文,其文集中有不少四六文精品。

在史學上,陸游撰寫的《南唐書》辨前史之誤,補前史之失,其書卷數、人物雖不及馬令《南唐書》之多,但史料多經考證,“簡核有法”,在史料的增補保存方面有巨大價值。

此外,陸游在書法方面也頗具造詣。陸游擅長正、行、草三體書法,尤精于草書。其《自書詩卷》既保留着早年學習顏真卿、蘇轼書法的筆法風格和習慣用筆,又明顯地融會楊凝式行書、張旭草書的長處,無論是用筆、結字還是布白都與其詩渾然一體,明人程郇題跋為“詩甚流麗,字亦清勁”,是難得的書法佳作。】

衆人:還真是多才多藝啊。

“放翁的優秀大家有目共睹。”辛棄疾笑道。

【當然,作為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成就最高的還得數他的詩文。陸游現存詩九千三百餘首,是除了乾隆之外存詩最多的詩人。由于其夢境、幻境詩飄逸奔放,頗具李白之風,陸游也被譽為“小李白”。】

唐·玄宗時期

“能有這般優秀的後輩,也是人生一大樂事啊!”李白對着光幕痛飲了幾大杯酒。

唐·憲宗時期

“小李白?”白居易疑惑,“可觀陸游的經歷與目前後人對陸游的描述,他分明更似杜子美。”

“我也是這麽想的。”元稹十分贊同白居易的想法。

Advertisement

【而于仕途上,陸游對功名的熱望與當權者的阻力之間有着無法克服的矛盾,殘酷的現實給陸游的心靈壓上了無法擺脫的重負,所以陸游又崇尚杜甫,關懷現實,主張詩歌“工夫在詩外”。】

“這個杜甫說的不會是我吧?”在外游歷的杜甫心頭大感不妙。

仕途不順內心痛苦所以推崇杜甫……這不就是在說,自己以後的人生很可能苦難重重?

【因此,陸詩總體語言特點為平易曉暢、章法整饬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

“博采兩家之所長,大善!”韓愈拊掌贊嘆。

【李白和杜甫我們都知道,一個詩仙一個詩聖,教材上的常客,唐詩的兩大高峰,中國古代詩壇上最耀眼的“雙子星”。】

唐·太宗時期

“詩仙和詩聖,中國古代詩壇上最耀眼的‘雙子星’……”李世民驚喜不已,“我大唐的風水果然養人啊!”一仙一聖,還是最耀眼的。很好,不用羨慕明朝了。

然而,喜悅只是一時的,緊跟着切換出來的對李杜二人的介紹圖直接令李世民臉色大變。

“安史之亂?!”

唐·玄宗時期

看着光幕底部的“李白杜甫生平簡介”,不僅杜甫和李白本人陷入了沉默,整個大唐也瞬間鴉雀無聲。

詩仙詩聖都先放一邊吧,咱還是先想想該怎麽救救大唐。

【所以被譽為“小李白”,還兼具李杜二人詩風特點的陸游到底有沒有才華呢?答案想必已經很明顯了。】

“我兒的才華當然毋庸置疑!”陸宰十分自豪。“小李白”,那是多少文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陸游在南宋詩壇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亘古男兒一放翁”。南宋建立後,随着時間的推移,內部逐漸形成偏安的局面,士大夫漸趨消極,詩壇風氣也變得萎靡不振,吟風弄月的題材走向和瑣細卑弱的風格日益明顯。陸游對這種情形痛心疾首,他高舉前代屈、賈、李、杜和本朝歐、蘇、黃及南渡諸人的旗幟與之對抗,以高揚愛國主題的黃鐘大呂振作詩風,對南宋後期詩歌産生了積極的影響,江湖詩派中的戴複古和劉克莊都師承陸游。而到了宋末,國破家亡的時代背景更使陸游的愛國精神深入人心。】

陸游很開心:“能為後來人提供精神力量,也不枉我來這塵世走一遭了。”

【陸游的詩歌對後代的影響也是深遠的。特別是清末以來,每當國勢傾危時,人們往往懷念陸游的愛國主義精神,陸詩的愛國情懷也因此成為鼓舞人民反抗外來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陸游寫山水景物和書齋生活的詩篇,因描寫細膩生動、語言清新優美,也頗受明、清詩人的喜愛。陸詩中對仗工麗的聯句常被用作書齋或亭臺的楹聯,也說明陸游的這一類詩篇在後代擁有廣大的讀者。】

陸佃盯着屏幕久久不能回神,王安石擡手拍了拍他的肩,道:“你有一個很優秀的孫子。”

【在現代,陸游是語文教材上的老熟人,也是主播背詩背得比較多的詩人之一。

小時候遇到困難,總喜歡用“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安慰自己;少年時性情未定,既喜歡“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閑适,又向往“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的豪情;後來懂事了,便開始被“位卑未敢忘憂國”鼓舞、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而振奮、更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而痛惜,同時,也漸漸明白了為什麽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阿藜每念一句,都會同步放出相應的完整的詩篇供大家欣賞觀看。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被困難打擊的人們重新振作起來。

“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無數将軍士兵擡起了頭,眼裏閃爍着光芒。

“位卑未敢忘憂國!”萬千仕子精神為之一振,“說得好!這才是我們該有的追求!”

“不愧是‘亘古男兒一放翁’的陸游,如此才華的确是常人所不能及。”真正看到陸游的作品後,韓愈對這個後輩更加欣賞了。

【兩宋的詩人,主播最喜歡陸游和王安石。一開始主播以為他倆沒什麽聯系,後來深入了解了時代背景,才知道陸游的祖父陸佃是王安石的學生,陸佃還對王安石十分維護。】

陸佃:我的老師我當然要維護,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舊黨們:王安石那厮有什麽好喜歡的?

【大概是家學淵源吧,陸游本人也挺推崇王安石的詩詞,對王安石頗為尊重。在沒有多少人敢明目張膽推崇王安石,甚至大多數士大夫還對王安石譏諷貶損的南宋,陸游卻說“王荊公于富貴聲色,略不動心”,“先左丞言:荊公有《詩正義》一部,朝夕不離手,字大半不可辨。世謂荊公忽先儒之說,蓋不然也”。

對此,同為荊公推的主播表示,這樣的陸游主播更喜歡了呢!】

北宋·神宗時期

趙顼心情沉了下來:“為何後世不敢推崇介卿,還對介卿多有貶損?”

王安石似是早有預料,此刻也不覺氣憤,反而還安慰趙顼道:“許是傳聞謬誤,導致後人多有誤解。”

變法失敗,總得有人去承擔責任的。

南宋

“王安石難道不該是千古罪人嗎?”許多人不理解阿藜的想法,在他們心中王安石就是導致北宋變得烏煙瘴氣的害群之馬,“為什麽後世人要為王安石說話?”

【說來也怪,主播喜歡的人身上似乎都充滿腥風血雨,王安石是這樣的,陸游也是這樣的。雖然我們稱贊陸游的愛國情懷,但陸游現在的輿論風評着實稱不上好,主播時常在各個消息平臺看到“陸游是個渣男”之類的話。】

“渣男?”衆人都疑惑了,“這個詞是什麽意思?”

【“陸游是渣男”的結論基于他和前妻唐琬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情故事。

陸游婚變的記載最初來源于宋人筆記《耆舊續聞》和《後村詩話續集》,前者點明《釵頭鳳》乃陸游所作題壁詞,後者提及陸游為懷念與前妻的感情寫下《沈園》二首,并未提及《釵頭鳳》。兩者版本雖略有不同,但均表明陸游确實遭遇婚變,且此時并未确定陸游前妻的姓名。

直到宋末元初,《齊東野語》才給出了陸游前妻姓唐,是唐闳之女,與陸母為姑侄關系的信息,這版故事也是現如今廣為流傳的版本。然而據《寶慶會稽續志》記載,唐闳是唐翊之子,山陰人,而陸游的母親是江陵唐介的孫女,籍貫明顯對不上。再者,據《唐質肅公介墓志銘》 所載,唐介有孫男六人,取名皆從“心”字,陸游的舅父輩中并無唐闳其人,可見陸母與陸游前妻并非姑侄這層關系。

到了清朝,唐氏對陸游《釵頭鳳》的和詞才有了完整版,《香東漫筆》給出了陸游前妻的全名:“放翁出妻姓唐名琬”。

總的來說,陸游與其前妻的經歷大多來源于後人撰寫的野史故事,正史并未有确切記錄。我們能夠肯定的是陸游有詞作《釵頭鳳》,曾有個感情不錯的前妻,還寫過沈園二首懷念這段感情。至于陸游前妻是否如後人所言姓唐名琬,陸游與其的情感糾葛到底是什麽樣的?答案我們不得而知。

依主播個人觀點來看,陸游和唐琬大概也只是個故事。】

“所以,到底是真相還是故事呢?”辛棄疾看向神情怔忡的陸游。

陸游被他喚回了神,轉過頭調整表情笑道:“千人千解,你相信是故事它就是故事,若你相信它是真相……那它大概就是真相吧。”

“我相信陸放翁。”辛棄疾道。

集中十九從軍樂,亘古男兒一放翁。這就是辛棄疾認識的陸務觀。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