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歸秦的方法
第11章 歸秦的方法
一大一小采購回家。
柴房裏面有石磨,範雎先前收拾的時候就看到了,正好用得上。
石磨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但興起卻是好幾百年後了。
因為這個時代消息傳遞的困難性,再好的東西想要推廣其實并非那麽容易。
範雎又看了看庖廚,竈臺鍋具什麽的都在,不過都髒兮兮的,得燒好滾水消毒後才能用。
範雎忙活了起來,一邊燒上滾水,一邊用石磨将買來的豆子磨成漿水。
趙政搭了個板凳,踩在凳子上,一勺一勺的将豆子灌進石磨裏。
他現在覺得幹什麽都特別的有勁,比起以前每天都只能躲在房間內,現在外面的空氣陽光都讓他特別的舒服,最好的是,他院子裏有仙人。
用石磨磨出來的漿水和機械研磨出來的有很大的差別,豆渣非常的粗,磨得也不夠徹底,很大一部分營養價值依舊留在豆渣中。
這樣也好,豆渣可以用來做大醬和醬油,範雎在購買醬油的時候,看到那價格時就有了這想法。
比較麻煩的是,豆渣和漿水的分離,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過濾的過程。
範雎找到一塊不要的布料,沸水煮了一番,消毒,然後用于過濾。
這個時代的布料沒那面多工業染料,消毒之後,即可作為天然過濾工具。
等過濾好漿水,将漿水倒進溫水中緩慢熬煮。
一邊煮一邊将買到的那塊鹵鹽用溫水侵泡起來。
古時候的鹽又叫鹵鹽,通過熬制鹵水而浠出能食用的鹽,像這樣一塊還沒有處理的鹵鹽其實是不能多食的,會中毒,但便宜。
範雎要的正好是浠鹽時別人不要的鹵水,早些時候大部分鹵制品所使用的鹵料都是這麽來的。
等鍋裏的白色漿水熬制得開始翻滾,範雎将手上的鹵水一點一點的倒進鍋裏,邊倒邊在鍋裏攪拌,這一過程被稱為“點鹵”。
煮沸的漿水慢慢的在點鹵的過程中凝結,這時就不能那麽大的火了,也不能再攪拌,而是慢火等它凝固凝實。
一鍋白色的漿水,原本如同滾動的雪花,現在卻神奇的變成了玉膏一樣。
晶瑩剔透,玉之骨髓,食之長壽,這就是“長壽玉膏”名字的由來。
食之長壽,還真不是在亂說,我國長久以來的飲食習慣偏向于碳水化合物,而少蛋白質。
人的生長生存所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是需要均衡的,但在古代普通百姓要吃夠肉,實在太困難。
而豆類制品卻是最好的植物蛋白。
所以在蛋白質大量不足的情況下,多食用這“長壽玉膏”,的确有益。
還有一方面,古時食物粗糙,人到老年牙口不好,難以下咽和消化,吃不下飯自然人的身體就不會健康到哪裏去,而“長壽玉膏”則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我就有了老年人常食則長壽的說法廣為流傳,這也是“長壽玉膏”名字由來的另外一個說法。
趙政墊着腳,看得一愣一愣的,伸手擦了擦嘴角的口水。
似乎比豆飯更加的吸引人。
範雎盛了兩碗,然後弄好調料碟子。
醬油,鹽,茱萸切碎。
茱萸,在辣椒還未傳入國內時,一直是辣椒的代替品。
它和辣椒的味道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沒那麽辣,味道帶着一點苦,怎麽形容呢,就像味道淡一些的芥末。
趙政正捧着自己的碗,向門口走去。
仙人說,他得讓趙國人知道,他有多受重視。
這長壽玉膏,可不就是別人吃不到的。
不多時,趙政煙熏火燎的跑了回來,範雎都看得一愣,怎麽衣服跟快着火了一樣?
範雎也探出頭看了看外面,隔壁大門,一個頭頂一奇怪青銅冠的高冷孩子正怒目而視。
說那孩子戴的“冠”奇怪,因為它是青銅所制,上面纏着大紅色的帛絹,像兩條大辮子垂在小臉兩側,跟個小二郎神一樣。
更奇特的是,那青銅紅冠向外噴射着火柱,看得範雎都愣了好半響。
難怪趙政眉毛差點都被燒了。
趙政可憐巴巴地跑到範雎身邊,還不忘回頭喊道:“燕國子丹,我就是……我就是路過……,你居然用地母器皿燒我。”
對面那高冷孩子拂了拂頭上冠,冷哼了一聲。
跑到他面前,碗都湊他臉上了,炫耀得都快上天了。
說什麽神仙才能吃到的長壽玉膏,一般人沒得吃。
範雎其實也沒想到,趙政這小孩是真能炫,都不用教。
範雎有些詫異地看了看對面那孩子,燕國公子丹?
歷史上記載,公子丹的确在這段時間,被質于趙國。
七八歲的小正太一個,範雎心道,可惜他的相機沒電了,不然非得拍上一張,将這個時期能遇到的歷史人物拍個遍,搞一個人物集出來,多有意義。
範雎對對方頭上那戴着的冠也頗為感興趣,對趙政問道:“地母器皿?”
他記得在邯鄲城外遇到過一個剛從地底出來的隊伍,他們拖出來一青銅大球,其他人也稱為地母器皿。
範雎原本以為,地母器皿就是從地底挖掘出來的器物,但現在看那公子丹頭頂能噴火的火冠,似乎并沒有這麽簡單,更像是一種無法理解無法解釋的未知文明的科技。
趙政迷迷糊糊地點點頭,就像他被質于趙國,同時還抵押上了秦國地母器皿中秦國八鏡子中的透骨鏡一樣,燕國派遣子丹來趙,同樣也帶來了他頭上的火冠。
“他這件地母器皿十分出名,名地母金霞冠,曾出現在商周之戰的戰場。”
不像他的透骨鏡,趙國人說,他的透骨鏡什麽用都沒有,一點誠意都沒有。
什麽啊,他的透骨鏡裏面有神仙!比別人的都厲害。
趙政的三言兩語也只是說了點他能理解的皮毛,也沒能将地母器皿到底是什麽說清楚。
範雎心思一動,想了想,回屋盛了一碗豆花,打好調料端了出去。
遞給旁邊門口的高冷小孩:“多有叨擾,以一碗“長壽玉膏”以示歉意。”
公子丹都愣了一些,七八歲的小孩,卻皺着眉,在深思什麽。
這人就是市井所傳的,秦國來的仙人?
他燕國和秦國也不和睦,兩質子府雖然臨近,但從未有過多交集。
對方突然莫名其妙地來招惹自己燕國,這是為何?有何目的?
無論如何,那碗裏如同玉砌的柔軟的塊狀食物從未見過的剔透漂亮,真的是用玉熬制出來的玉膏?食之能長壽?
只有仙人才吃過?
公子丹反響了半天,這才接過,旁邊的仆人一個勁使眼色也沒管。
雖然同為質子,但這燕國公子明顯日子好過得多,旁邊仆人都好幾個,當然看上去像仆人,實則可能是幕僚護衛之類,不然一個仆人可不敢亂作幹涉。
範雎心道,這小少年還挺有趣,小小年齡心思忒多,比他想着送這一碗豆花時的心思還多。
這時,燕國子丹開口,獨特的這個年齡的公鴨嗓子:“作為回禮,我可以告訴你一個消息。”
“我燕國刺客聞名天下,你如今帶着養馬和強民之法觐見趙王,無論真假,我燕國刺客必在你見趙王前殺你。”
說完掉頭進院,關了門。
範雎:“……”
這消息着實驚人。
但立馬範雎就反應過來,這小少年吓唬人,這裏是邯鄲,趙國邯鄲,燕國刺客再厲害,也不可能肆無忌憚。
燕國人都知道自己的重要性想要行刺殺之舉,趙國人會不知道?
不要以為趙國最終被秦國滅了,趙國上下就全是草包。
這是一個政治家軍事家輩出的年代,那些響絕歷史的人物,一大半都出自這個時代,這是一個冰冷但璀璨的時代,大智慧者不知道凡幾,面面俱到的聰明人比想象的還要多,而這其中一大部分,就養在趙國的宮廷之中。
至少,在自己面見趙王前,趙國人絕不會讓他國刺客殺了自己。
至于觐見趙王,估計需要一點時間,趙國人得查清楚自己的來歷,但這世上應該沒有人能查到範雎的來歷。
範雎看了看緊閉的大門,這大門此時就跟六國的關系一樣。
聳聳肩,回去。
燕國質子院,幾人正圍着那碗“玉膏”。
無論從質地,顏色,品相,着實太像想象中的玉髓了。
有人拿出了試毒的工具,并親自試毒。
一會兒後,公子丹用箸,也就是筷子,夾着一塊白嫩的玉膏,沾了一點調料放進嘴裏。
細嫩,爽口,加上醬油茱萸等的味道。
能不能讓人長壽他不知道,他這麽小年齡試不出來,但肯定是一道從未見過的美食。
恩,仙人才能吃到的玉膏。
一碗豆花,還得幾個人試毒,剩下的就沒多少了。
公子丹幾筷子就沒了,獨剩下一空碗,然後……
然後院子中架起了鍋,公子丹将一塊玉丢進了鍋裏,不就是玉膏,他也能熬。
範雎那裏,趙政的整張小臉都差點捂進了碗裏,比豆飯好吃多了。
又香又嫩,入口即化,加上調料的刺激,味蕾完全被打開。
其實,一道家喻戶曉的美食,能夠流傳至今并廣受好評,肯定有它的道理。
範雎沉思着,現在一窮二白,以後的生活得想辦法打點好,更重要的是,他怎麽帶着趙政返秦。
有趙政他爹逃回秦國的先例,他要偷偷帶着趙政離開邯鄲,估計比登天還難,更何況古代的路況如何,不用想都知道,沒有任何金錢和人脈,還帶着一個孩子,餐風露宿,即便能逃出邯鄲,也多半會餓死或者病死在回秦的路上,這可時代,哪怕是傷風感冒,都是有可能要人命的,當然更大的可能是半路被抓回來,那下場估計就有些不妙了。
範雎嘀咕了一句:“進城難,想要出城更難。”
“既然自己帶一個孩子回秦萬難,那麽……”
“就讓秦不得不來接自己和趙政回去。”
但怎樣才能讓秦國上下,馬不停蹄地,迫不及待地來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