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功名

小小自單獨有了老師,對于讀書是越發上心勤奮了。池塘裏的魚兒也不喂了,花園裏的花兒也不澆了,閑下來的沈墨也不理了。

無法,沈墨只好陪着小小一起上課,一起練字,一起背書。

當然,他也有自己的考慮,他想要考個秀才。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大雍朝對于讀書人是極為愛護的,若你考取了秀才,那麽你名下的田地,商鋪等都是可以免除50%的稅的,而且有功名在身也意味着你不再是平民百姓,見官都是可以不跪的,平時自是無人會輕易與你為難。這簡直是發家致富奔小康,一朝翻身做地主的超級外挂啊。沈墨怎麽可能不動心。

當然了,若你考取了舉人,那稅錢是一分不要,連當官都是有可能滴。但是,但是沈墨考不上。不要笑,不要笑,就連考個秀才,那沈墨也是把自己往撐死了算的。你以為,考個秀才很簡單嗎?不,不,不,讓我先帶你來看看考科舉的流程吧。

大雍的考試分為三級,第一級是縣試,考試者統稱為童生,注意童生也是需要考取的,縣試可不是是個人都能考的,故而,七八十歲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試範圍是縣府,在這個考試中合格的人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秀才”,你可別以為考過了就是秀才了,考試成績有六等,只有在這個考試中,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稱號,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資格去參加更高一級的考試。

若你當上了秀才,從此就可以合理地偷稅漏稅了。

下一級的考試叫郡試,是由郡府統考的。而且郡試不是你說考就考的,三年才有一次,由郡守帶人出題,而且有名額限制。

在這一級別考試中過關的人就叫舉人,不用再被查稅的官吏煩擾了。

看到這裏沈墨已經完全了解原來天朝的書本中範進中舉時發瘋的心情了。光是參加縣試的起碼有幾百上千人,那考中秀才就是百裏挑一,甚至是千裏挑一。更惶論,還有那在精英中百裏挑一的中舉。

夫子就斷言,光看沈墨這手爛字,就連考取童生的資格都沒有。至于那需要仰望的中進士的會試和中頭甲的殿試,沈墨覺得自己還是把頭低下來的好。

唯一值得慶幸和高興的是,大雍朝所考的知識并不單一,除一般教科書外還有算術,策論之類的,沈墨自問,在天朝學了多年的知識終于有了用武之地了啊,在正經科目上拼不過人家,在其他科目上還是有優勢的。

其實就正統的眼光而言,小小考取秀才乃至舉人的潛力和機會比沈墨更大,可惜雌兒這個身份已将小小的人生死死地釘在了一條死胡同裏,無路可走也無路可退。不知道小小對着讀書之事如此歡喜,日後卻發現自己毫無用武之地會不會難過?應該,會的吧。

不過考取功名之事可急不得也急不來,單單考取童生,沈墨就需要花上個一兩年,只得徐徐圖之。

這邊廂,沈墨與小小學得起勁,那邊,整個大洋郡人的眼都盯着沈府呢。這段時間,沈墨請人來為雌兒坐館講授詩書禮儀,習得琴棋書畫,這簡直就是樁奇聞異事,你說培養一兩個雌兒哄得自己開心便罷了,可他一訓訓練一群,還是要把他們放在店裏工作的。自從這消息漏出時開始,人們就開始期盼店鋪開張了,大家都想看看這由雌兒們工作的店鋪到底是哪樣的到底。

可是沈墨自從放出這消息後便悠哉悠哉地過自己的小日子,琢磨着正式偷稅那一天的到來,對于店鋪的開張,沈墨不急,真的是一點兒都不急。可是,盯着沈府的衆人急啊,快點開張吧,都等得忘眼欲穿了。

Advertisement

葉徹和陳熙等知道內情的,都笑着沈墨的壞心眼,不過同時他們也不得不承認,沈墨此舉為着他的生意做了一次很好的宣傳。大洋郡現在不知多少人憋着要去一探究竟呢。

日子他者它自己的足跡,不緊不慢的悠悠過去。終于在衆人的目光中,沈墨的店鋪在一片爆竹聲中,開張了。

作者有話要說:科舉制借鑒了明朝那些事兒。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