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萬裏晴空
萬裏晴空
木夕已經接受了命運,況且坐在焦陽的斜後方,可以随時看到他蹙眉思考的側臉、奮筆疾書的姿态,還可以随時聽到他背誦課文的聲音,也算一種慰藉了。她通過每日近距離的觀察發覺,焦陽比她以為的還要刻苦勤奮得多:進入高三,老師們開始了題海戰術,每天的練習卷、習題冊多得根本做不完,大家都會根據自己的喜惡或優劣勢選擇性地完成,可焦陽會充分利用所有的時間,做完所有作業。不管是課上還是課下,他似乎不需要休息,随時都可以調整狀态,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
當然,還有一件事可以讓焦陽如此投入——籃球。
進入高三的第一節體育課。
“全體都有!立正,向右看齊,向前看,稍息。啊,跟大家說一下,你們高三呢,下學期就要全力備戰高考,到時候就取消體育課了,所以,這學期是最後一個還有體育課的學期,希望大家好好珍惜,努力運動,提升我們的身體素質,為下半年的高考沖刺提前做好準備!“随着體育老師洪亮有力的聲音,漸漸出現同學們惋惜的低語:“啊,下學期也需要鍛煉身體啊。”“高三下學期太恐怖了,連體育課都取消了。”“音樂課和美術課剛沒,沒想到就連體育課也快保不住了。”
體育老師一聲清嗓,大家安靜下來,聽老師繼續說下去:“所以,這學期的籃球賽也是你們高中階段的最後一次籃球賽了,焦陽、王峰、劉小林你們幾個,好好訓練。找替補的事兒也上上心,別以為打得好就不需要替補了。啊,那個,願意做籃球賽替補的同學可以找我,或者找焦陽報名,一起訓練啊。還有,女生們,你們也動動,不是湊一窩聊天就是站球場邊看男生打球踢球,一群花季少女像一群中年大媽,要不要給你們準備點兒瓜子兒啊?!“
女生們有的哈哈大笑,有的漲紅了臉,木夕是一邊紅了臉,一邊大聲笑。
解散後,大家各自選了運動器材,走向不同的運動場地。
安小雨推推木夕說:“咱們玩兒什麽?”木夕想了想說:“你不是喜歡乒乓球嘛,咱倆打乒乓球呗!”“行。”小雨是真的喜歡打乒乓球,不過她也知道,木夕選乒乓球的另一個原因,是乒乓球臺子都擺在籃球場旁邊,所以兩人拿了球拍選好乒乓球臺之後,小雨提前站在背對籃球場的一側,将“觀衆席”讓給了木夕。
徐風拿了個籃球,找了個最裏面的球架,一個人練習三步上籃。焦陽看了看,對其他幾個隊友使了個眼色,大家也都看過去,邊看邊點頭,焦陽見大家沒意見,就上前對徐風說:“咱們一起玩兒吧。”徐風雖然立住了,但手上依舊拍打着籃球,“要我當你們的替補?”焦陽笑笑說:“如果你打得好,我可以做替補。”徐風沒想到焦陽會如此豁達,停下了手上的動作,抱住球說:“我是新加入的,當然我是替補。”然後兩人“啪”一聲擊掌,一起跑到班隊的球架下,大家一起開始練球。
每一次的體育課,木夕總會在小雨撿球的時候看焦陽他們練球,無論是烈日當空,還是陰風習習,焦陽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跑得一頭汗,可是木夕口袋裏的手帕一次都沒有遞出過。漸漸地,木夕發現徐風的球也打得很好,尤其是搶籃板球,是他的強項,一半是因為身高的優勢,一半是因為較好的彈跳力。
“陳木夕!”小雨已經發了球,而木夕站在那邊一臉花癡地看着籃球場而根本沒注意,“你能不能稍微專心一點!”木夕則是聳一聳肩,攤一攤手,表示“無能為力”,因為在小雨面前,她根本不需要絲毫掩飾。
焦陽在每周僅剩的一節體育課上盡情釋放,也盡情享受。從盛夏到深冬,只要上了籃球場,焦陽總會打到渾身大汗,體育課後回到宿舍,沖個涼,卻從不會因此感冒。木夕總會隐約聞到焦陽那邊傳來的皂香,于是去學校小賣鋪裏把香皂聞了個遍,沒找到;周末回家,在家附近超市裏的香皂貨架前,像個警犬一樣聞來聞去,還是沒找到;最後,去鄉下看望外婆的時候,在外婆家用到了一樣味道的香皂,然後拉着外婆去集市上終于找到了她心心念念的氣味來源——一種綠色散裝香皂,一個透明塑料袋子裏幾十塊,袋上只印着“泰國黃瓜皂”,除此之外,無生産廠家、無生産日期、無質量合格證。攤位老板問:“你來幾塊兒?”“我要10塊兒。”“10塊兒7塊錢。“木夕樂颠颠兒地接過香皂。
宿舍裏,木夕用這種黃瓜皂洗手洗澡洗內衣褲,讓自己渾身都散發着這種味道。小雨看了看木夕的香皂盒,問:”你不是一直都用舒膚佳嗎?什麽時候換這個了?好用嗎?“
木夕得意地說:“當然好用了,很香,你聞聞。”說着把皂盒遞到小雨鼻尖。
小雨聞了聞,小聲嘀咕着:“什麽味兒啊,怎麽好像在哪裏聞到過。”
Advertisement
“你天天聞的,就在你旁邊。“木夕說着,莞爾一笑。
小雨這才反應過來,指着木夕:“你變态啊。”說完厭惡地撇撇嘴,翻了個白眼。
人們總會無意間從這種小事上找到所謂“緣分”的感覺。當焦陽一次次無意間從木夕身旁走過時聞到自己熟悉的皂香,他不會想到“女生怎麽也用這種地攤兒上的廉價貨”,他只會想到“怎麽會這麽巧“。更巧的是,當同學們談論起喜歡的NBA球星時,大家會說自己喜歡喬丹、科比、奧尼爾、艾弗森,可是會有一個平日裏不打籃球的女生和他一樣喜歡凱文·加內特。焦陽一旦發現一次巧合,他就會像一個從地上抓起一把沙子的人,發現自己竟然面對着一片沙漠,因為接着就出現了太多次無意間的四目相對、異口同聲。而巧合,常常就代表着“緣分”。
焦陽發現這個女孩總找他問問題,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甚至是歷史、語文這種可以在書本上找到答案或者幹脆就沒有辦法解釋答案的科目。可明明這個女孩的好朋友,也就是他的同桌,學習也很好,很多題目她難道不應該請教又是同性好友又是距離更近的前桌?!而且這個女孩的同桌數學和英語也不錯,難道不應該他們之間互相探讨嗎?!更何況,這個女孩自己的語文已經是全班數一數二的了,還需要請教別人?!
所以焦陽一開始只是不耐煩但盡量得體地把正确答案給她,後來卻不自覺地熱心起來,除了提供答案,也提供解題步驟和解題思路,有時是課後面對面的直接解答,有時是自習課上互傳紙條。曾有一次,紙條被班主任“無意間截獲”,當老楊打開紙條發現上面寫的居然不是情窦初開的小秘密,而是一道數學題的多個演算方法時,就對青春期的“小紙條”刮目相看。
高三的第一個月過去,月考的成績出來,焦陽穩坐第一,小雨和木夕還是老樣子,沒有更好,也沒有更糟,高三的狀态估計就是這樣,除非突然加力或徹底卸力,否則成績的排名變化不大。雖然木夕問了同桌徐風,可他随手收起所有試卷,依舊一字不答。木夕一邊露出無所謂的表情,一邊忍不住好奇走到教室前面,看黑板旁邊貼出的成績單,徐風的英語全班第二,僅次于焦陽,數學也不賴,語文勉勉強強,剩餘的理化生政史地——哈哈,木夕差點兒笑出聲——全班墊底。這時小雨從旁邊飄來,順着木夕的目光看過去,“啧啧啧,英語這麽好,其他科這麽爛,家裏又有錢,bingo,以後出國混學歷!”
進入高三之後,周末從之前的六日休兩天減到周日休一天,周六下午三節課後回家,周日要來上晚自習,許多離家遠的或學習刻苦的學生,并不是每個周末都回去,比如焦陽和徐風,一個月才回家一次,回去取生活費和足夠的換洗衣物。當然,木夕和小雨是每個周末都回家的。
這天,木夕回到家,媽媽還沒下班,她放下書包,從冰箱裏取了水果、雪糕,又從櫥櫃裏拿些瓜子、點心,斜倚在沙發上,一邊吃着,一邊看電視,或是被逗樂得哈哈笑,或是被感動得哭鼻子。但即使電視的聲音開得再大,她依舊能聽到鑰匙轉動鎖頭的聲音,因為小時候寒暑假總因為看電視不寫作業被爸媽唠叨,所以練就了一雙警犬耳朵,可是如今卻不是怕爸媽回家而要急着關電視、裝作寫作業,而是盼着媽媽回來,母女兩人熱烈地擁抱,分享學校裏、單位裏的趣事,然後給媽媽打下手,做豐盛的晚飯。
自從爸爸急病去世,媽媽便把木夕原本該得的父愛一起,加倍再加倍地給予木夕,使得木夕并不因失去爸爸而留下陰影,有所缺失,依舊熱愛人生、陽光燦爛。母女倆因這種相互理解和關愛,變得更加親密,也因着相互尊重和體諒,變得如忘年交一般無話不談。
晚上,媽媽從冰箱裏取出西瓜,小小的,兩三斤,拿刀從中間切開,兩只勺子分別插好,拿到客廳,和木夕一人捧半個西瓜,挖着大口大口吃起來。
“媽媽,”木夕突然開口,“我喜歡一個人。”
“哦?!同學嗎?”媽媽一聽,兩眼放光,湊得更近些。
“是我們班的。可是,現在是高三啊,我又怕影響學習,又怕自己控制不了去喜歡他。”
“他也喜歡你?”
“他,不知道,我只是暗戀他。“
“嗯……你為什麽喜歡他?“
“他,他長得很帥,學習很好,籃球打得也好,謙和有禮,文質彬彬……”木夕還想說下去,但回頭一看媽媽八卦的臉,突然害羞起來,說不下去了。
“那很值得暗戀啊!”
“啊?!”
“這麽好的男孩子,當然值得喜歡了。談戀愛影響學習那一套說辭,對那些戀愛方式不對的學生們來說是成立的,可是對于健康的、正常的戀愛,我覺得并不影響學習,而且如果能強化成動力,彼此鼓勵,相互支持,手不定還能促進學習勁頭,提升學習成績呢。“
“真的呀?!”這回換成木夕兩眼放光了,嘴裏含着的一口西瓜汁還沒來得及咽,順着嘴角流下來。
“當然了,你這個情況嘛,既然是暗戀,就接着暗戀,等高考完了再表白,因為你不确定對方的反應,現在就是最好狀态。哦,對了,既然人家學習好,你就加把勁兒,把你的成績提一提,這樣,說不定将來考一所大學,就省得異地戀了。”媽媽越說越興奮。
“媽,你想得可真遠,他是我們班第一名,将來可是要上清華北大的,我是不可能跟他上同一所大學了。”木夕說着,洩下氣來,拿勺子把西瓜戳得亂七八糟。
“這有什麽?!北京的大學多了。”
“那倒是……可是,我多想離他近點兒,更近點兒……“
媽媽見木夕胡思亂想着,就開口将話題轉移到自己身上:“跟你說個秘密,我跟你爸爸,就是在高三開始談戀愛的。”
“真的呀?!”木夕八卦的心被高高提起,“可是,怎麽爸爸考上大學了,你就……”
“我就是個反面教材啊,看着人家努力學習,自己不知道跟上,留在原地傻樂,這就是典型的戀愛方式不對,你可千萬別學我。”
“哈哈,放心,我會努力追上,不會留在原地傻樂的,我的傻媽媽。”木夕說着,抱住媽媽,手在媽媽後背上摩挲着,她一面感謝媽媽踩低自己來鼓勵她的用心,一面欣慰着媽媽在爸爸去世多年後可以輕松談起往事的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