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天玑立國慶典已畢,公孫钤與仲堃儀便服出行,邊走邊聊。因是混跡市井,言辭稱呼亦有遮掩。
三言兩語交換了重要意見,忍不住就要說一說自己的新主子。
仲堃儀近來頗得重用,對自家王上感恩戴德:我家主子頗有雄心壯志。
公孫钤嘆口氣道:我家那個曾經也是。
仲堃儀道:我家主子,年紀雖輕,卻很有主見。
公孫钤道:我家那個也是。
仲堃儀:不過我家主子遇事還是會告訴我,聽我的意見。
公孫钤心道:我家那個也是,不過總提心事,說得我都學會三句話不離裘将軍了。
仲堃儀:我家主子知人善用,我才有機會與公孫兄在這裏對坐喝茶。
公孫钤心道:我家那個也對我委以重任,因為他最近一直在當甩手掌櫃。
仲堃儀:不過衆所周知,老臣權傾朝野,朝中痼疾仍在,我家主子最近很是煩惱。
公孫钤道:我家那個痛失左膀右臂,最近也很是郁悶。
仲堃儀:不過我家主子還能頂着壓力奮發圖強,真是好樣的。
……
完全比不過。公孫钤好心累。
Advertisement
2.
和丞相大人相處日久,才知自己還不是最心累的。
丞相是兩朝元老,将陵光一生看在眼裏。
看着他與伴讀的裘振一同長大。
看着他鋒芒漸露,志在天下。
看着他凄然憤然,卻赤紅着雙目親手蓋下大印,下旨抄了裘家。
看着他揮手嘲道,瑤光王室愛死死去。
看着他為裘振之死傷心欲絕,頹然避世。
王上不該不仁。逼死他國王室,擔上暴虐之名。
但王上又不該多情。為裘家一門之事,愧疚兩年,不曾釋懷。
兩年後,又随裘振的永訣徹底垮了。
那兩年裏的某天,王上也喝醉過。
他問,你說裘振,他會回來嗎。
丞相還能說什麽。當然是裘大人武功高強忠心耿耿一定會不辱使命。
可是本王欠着他滿門性命。陵光仰頭,将壇中的酒一飲而盡。聽說他在鈞天已有了高官厚祿。…我原來說,如果啟昆帝沒有戰意,讓他回來便好…但有時又想,他如果不願回來…不回來了…也沒關系。
丞相大人當然要說王上萬萬不可如此想,您這樣将裘大人的忠心和天璇百姓安危置于何地。
陵光半闔着眼,笑了笑。他當然忠心…所以我到現在,都不知道他恨不恨我。
王上不能不察人心。
但體察歸體察,卻又不能過分在乎。
權術之道本在制衡,許多事情無關對錯,不過是為了長久之計要有所取舍。裘老将軍自願如此,裘振自願如此,陵光非要将愛憎計較通透。
過剛則折,傷人傷己。
3.
公孫钤去偏殿請安。
從市井到宮城,被千頃稻田、萬家煙火填滿的視野和心,漸漸空了,流瀉進幽幽碧水,嘤嘤鳥鳴。
柳條花枝疏于修剪,趁勢長得蓬勃,遮住了碧瓦飛檐隐隐暗去的舊色。
王上坐在偏殿榻上,眉眼低垂,心不在焉。懷中仍是那柄劍,劍鞘在他柔軟的紫色紗袖上壓出幾道紋路。
旁邊已經有丞相大人在哄。
丞相說河東進貢了幾車特産瓜果,甜美多汁,堪比瓊漿玉液。委婉表示王上近來飲酒太多,也該換換口味。
特産?王上撫着劍問。
是啊。王上若是有興趣,老臣命人取來?
取吧,王上道,挑些蔫得慢的,都取來,給公孫。
公孫钤不解擡頭。
半天不見他反應過來,王上擡眼道:你不是要通商?
于是出宮的路上,丞相大人高興地說,看來王上其實還是挂心國事的嘛。
是啊。公孫跟着笑笑。心道,明明還在難過,卻能分神理政,王上果然有過人之處。
不過,這不正是自己所願嗎。
4.
不知什麽時候起,王上再也沒有主動提起過裘将軍。
也不再在人前表現得很頹。
丞相大人去偏殿哄人的次數也少了。
至于他仍然劍不離身,大家就當沒看見。
公孫钤也漸漸摸清上朝的套路。王上會先把所有人的意見聽一遍,然後有傾向性地挑幾個人重點發言,然後表示同意,最後布置任務。
滿朝文武都比他更早熟悉王上的脾氣。每日看着那人居高臨下地聽他們争,冷着表情,眉目清亮,眼神銳利。
争完了等着那人發話,聲線柔和,不吵不躁,悠然遠傳。
等到事情拍板,也就不再多言,各自領命做事。
列班等上朝的時候,大家都高興地議論,最近上朝效率恢複到了從前。王上在戰事上收斂了鋒芒,民心安定許多。
一些向來主戰的大臣也受影響,主張不那麽激烈了。
有人說,當日我天璇痛失裘将軍一員大将,如今看來,是我國之幸,也未可知。
結果當日上朝,沒有一件事是給了定論的,王上回了偏殿還拒絕見客。
敬業的公孫钤耐不住性子,逗留在皇宮裏盼偶遇。
還真看到王上攬劍站在水邊。
朝服已經換下,只有紫紗袍罩在白衣外,透出淺光。
園中草木正盛,獨他一人冷然。衣袖無風微動,整個人安安靜靜。
他的眼圈又是紅的,正垂目輕撫手中的劍。
這是公孫钤曾經一度看到膩味的情景。如今突然上演,驚鴻一瞥間,仿若久別重逢。
他們覺得,你離開我,是件好事呢。那人對着劍輕聲說。
原來,放不下的,仍然沒放下。
但只要王上盡了為君之責,他的心事,其實有誰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