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11.是非功過,後人來評

是非功過,後人來評

朝堂內又陷入了寂靜中,這幾天的朝廷,不複之前經常辯論争執鬧哄哄的樣子,反倒時不時安靜下來。

就在大家緊張系統接下來會揭露哪些貪腐情況時,張宣爾卻将話題引開了。

【統兒,河南水患之事目前如何了?】

【我看看……宿主,那洵季凡已經開展兩天了,将可能泛災的河口連夜巡查了一大半了,該安排的都安排了。

不過很多村民不肯搬,青天白日地說要發大水,讓人搬到高處去,很多人都不信他呢。】

【诶,也不知洵大人有沒有妙計。】

【宿主,我看他成天寫寫畫畫的,好像沒什麽辦法。築堤倒是在開展,但緊急情況只夠加築一些大河堤,不可能全部沿線築高,目前水利治理需要花費很多人力物力,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必須讓民衆撤離災區,不然洪澇、瘟疫、民亂,還是會發生的!】

張宣爾皺眉思考:【洵大人是新官上任,難以服衆,在朝廷中能指揮動的都不多,更何況百姓,此事看來,須由一位得民心者前去相助才可。】

系統突然出聲:【咦……我想到一人。】

【明仕宏!】

【明仕宏。】

系統和張宣爾異口同聲說道,想到一塊去了。

【宿主,這明仕宏可是大珏最後一位青天大老爺,也是五百年內,最後一位百姓之官了。

就連你爹,雖然他的政策改革對大珏有莫大功勞,但是他也算是大珏之官,只有明仕宏可以稱得上是百姓之官!

最重要的是,他可是門神隊伍裏的最後一位!流傳千古呢!

要知道能進入門神隊裏,之前的都是關羽、秦叔寶那一撥人,上千年來也就這麽幾個。】

震驚!

成仙了!!!

本朝竟有人成仙了!

但是那人不是我……!

皇帝:他居然成了神仙!我這兩年竟然把成仙之人棄之不用!

百官:那明仕宏那般做派惹人心煩,直來直去死抓不放,竟然真靠着‘為國為民’成仙了,那我們之前那些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方式是不是錯了?

莫不是要學着明大人的方式才能成仙。

張宣爾:明仕宏自從他爹張首輔去世之後,因作風不符合百官的利益,得罪不少官員,又因派系被陛下冷落,沒多久就被貶斥,現在一個小地方當縣令,如能趁此機會起複,也是大珏的益處。

思考周全後,張宣爾出列進言:“陛下,河南水災百姓遷移一事,洵大人新上任恐難調動百姓,若讓官兵強硬逼迫,又有造成民亂之危。

臣奏請,明仕宏大人為河南巡撫,前往河南協助洵大人共治水患,遷離百姓。

明大人深得民心,之前每到地方便會受到百姓們夾道相迎,被稱為明青天,曾有人走了上千裏路,穿壞了十多雙鞋,一個多月才到明大人所任地方,只為求得一見。

滿朝上下,倫清廉正直、深入民心,免起霍亂,唯有他一人能做到!”

張宣爾緩緩獻言,擡頭看向宏明帝懇求道,“陛下,請允許明大人前往河南。”

“臣附議。”

“臣附議……”

“……”

逐漸出列附議的官員們越來越多,而高臺之上的宏明帝一言不發。

自兩年前張首輔去世,徐砺檢親自掌權以來,張首輔留下的人手,他攆得攆,棄得棄,朝廷上除了張宣爾沒受到影響,其他人想晉升是不可能的了。

他就像是被嚴苛的父母管教掌控的孩子,一朝擺脫,就心急證明自己,并對嚴厲的父母老師所相關的人産生抵觸,不論好的壞的,一竿子打死。

他摸了摸鼻子,知道是自己以偏概全了,同意道:“準奏!傳令,命名仕宏為河南巡撫,協同洵季凡治理水患,并監督河南築堤、百姓安置等事宜。”

“退朝……”

禦書房,張宣爾與幾位農學師父一起研究那《東方神稻》,這些人是錦衣衛以最快速度找來的附近最善農業之人,有鄉長、農民、地主,但是沒有一個是學業有成之人,識字也在寥寥幾字。

張宣爾代為誦讀了兩頁,看他們雲裏霧裏,深感憂愁,空有寶物而不得其入門之法,可如何是好。

“愛卿莫急,此事非一日之功,眼下,識字之人不懂種地,種地之人不懂識字,要先将兩者合二為一,才能研究這《東方神稻》。”

“陛下,您已有計劃了吧,快說來聽聽,莫要看我着急了。”

徐砺檢撫掌一笑道:“我已新建一學堂,改君子六藝增設農科,并将這些擅長農業之子孫弟兄送進去讀書,讓兩者互相學習研究,在研究出頭緒之前,這個學堂,只進不出,以防洩露機密。

另派三隊人馬,前往兩廣與江南之地,尋找種苗,并将種苗的特質繪圖,由錦衣衛帶領善農學者一起尋找。

如此,等種苗尋到,學堂裏的學子們,也該學有所成,為國效命了。”

張宣爾若有所思道,“目前只能如此了,只是這時間,不知要多久。”

……

轉瞬間,十餘日過去,衆人紛紛等着河南最新的消息傳來,朝廷豢養的信鴿,除了邊防戰事的防禦,其餘皆派去河南傳信了,每隔一時辰便有一只信鴿來報。

河南的雨已經接連下了三日,從第一天起,就是傾盆大雨。每一滴雨都像豆子般大小,狠狠地砸在地上,濺起一片片水花。

随着時間的推移,降雨量絲毫沒有減少,反而一日比一日更多,如同天空破了一個大洞,無盡的水流傾瀉而下。

很快,城內地面上就開始積水,低窪的地方更是被淹沒在一片汪洋之中。原本熟悉的街道變成了湍急的河流,難以通行。

然而農村的情況更為嚴峻。由于農田地勢較低,雨水無法及時排出,農田裏積滿了水,甚至可以淹沒成年人的膝蓋。

眼看即将到手的莊稼就要毀于一旦,農民們心急如焚。幸好,在明大人到來後,讓他們提前進行了搶收,雖然部分莊稼還不夠成熟,但已經顧不了那麽多了。否則,這一季的收成就真的要顆粒無收了。

這三天裏,雷聲陣陣,震耳欲聾。閃電劃破天際,将整個天空映照得如同白晝。雨滴大如拳頭,一團團地砸下來,讓人無法看清前方。

百姓們紛紛躲在高地避雨,他們蜷縮在一起,祈求平安。由于提前撤離,他們的貴重物品都得以保存完好,沒有受到任何損失。衆人紛紛磕頭跪拜皇帝和明青天,還有洵季凡。

另一頭,洵季凡站在河道口,帶領着衆多官兵守衛着。他們目不轉睛地盯着水位,看着它距離河堤越來越近。

一旦河水沖破河堤,整片大地都将面臨滅頂之災。因此,他們必須全力以赴,守護着這裏的安全。

……

“報,河南降水三日不絕,水位線距離河堤僅3米。”

“報,河南水位線逼近,距離河堤僅1.5米!”

“報,洵大人不顧明大人阻攔,執意洩洪,預計淹沒良田兩千餘畝,未遷移村莊13個,造成3千餘人受災。”

“報,洩洪後,水位降至2米,降水不斷,仍在上漲。”

“報!洵大人帶領官兵堆砌沙袋,親自下水構築人牆,抵禦洪水。”

“報,明大人安撫百姓後前往河道指揮,百姓追随而去,一起搬運沙袋,共抗洪水!”

“報,雨停了,退了!水位距離河堤0.3米,正在緩緩下降!”

一天一夜過去,洵季凡、明仕宏與百姓們生死一線,抵禦洪水,皇帝和百官們也在議政殿等候一夜,守着訊息傳來。

在這緊張的時刻,皇帝緊鎖眉頭,百官們也憂心忡忡。他們知道,這場突如其來的洪水給大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皇帝在等待着消息,等待着奇跡的出現。

當聽到洪水越來越猛時,暗中慶幸有系統仙人相助,否則這麽大的雨,只一天便能絕了今年的秋收;

當連綿不絕下了三日夜時,遠超之前堤壩,幾近逼近新築堤壩時,衆人面色蒼白,知道若不是系統提醒,只怕早已沖毀城鎮,慘絕人寰了。

當聽到洵季凡不顧阻攔洩洪時,更有言官大聲斥責,痛罵其不顧下游百姓死活,此舉造成死傷三千餘人,定要将其按罪論處。

再到後面洩洪及時,依舊難以抵擋這百年難遇的大水時,不再多言,若是沒有洵季凡的果斷,只怕按這速度,也來不及搶險築人牆了。,屆時,堤壩這邊河南數萬百姓的生命,便會深陷洪水之中。

等聽到百姓們紛紛跟随明大人,不懼生死搶險救災,共譜官民情誼,不禁熱淚盈眶,哽咽感嘆:“有海青天,乃我大珏之大幸,更是我大珏百姓之福啊!”

就連徐砺檢也面色蒼白地肯定道:“此事定能流芳百世,明仕宏有大功、洵季凡亦有救世之功。”

系統沉默大半夜,直到最後維護住堤壩的消息傳來,才感慨道:

【真好,歷史改變了。】

河南。

雨勢如狂風驟雨般連綿不絕,洪水咆哮着,像野獸一樣撲向堤壩。堤壩在洪水的沖擊下顯得岌岌可危,仿佛随時都會崩潰。

衆人面色蒼白。

面對着肆虐的洪水,人們不再言語,他們知道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措施,堤壩将會破裂,河南數萬百姓将會陷入洪水之中。此時此刻,他們需要行動,跟随明大人一起,搬運沙袋,共築人牆。

為了這牆後面的家園,更為了牆後面的父母、妻子、孩子。

他們不能貪生怕死!

萬幸,最後,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堤壩維護住了。

這個消息傳開,讓所有人欣喜若狂,也讓人們堅定了對洵季凡和明仕宏的信任和敬仰。

渾身濕透的洵季凡,滿身泥濘,對明仕宏鄭重地道:“明兄,雨停了,我們得趕緊派人去洩洪之處救援,也許還有生還者。至于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判吧。”

在見識到後期更猛烈的暴雨後,他才理解洵季凡為什麽非要洩洪,不顧下游百姓死活的決策。他為自己當時痛罵洵季凡“罔顧百姓死活、辜負陛下期望、麻木不仁”等惡言感到羞愧:“洵弟,是我當時短視,誤會你了。”

“在我入仕的這些年,我只當滿朝都是些為了大珏的官員,只有我是為了百姓的官員。沒想到這次幸能與洵弟相遇,洵弟在水利上的專業和堅決,讓我欽佩,請受我一拜。”

周圍圍坐休息着的百姓,看到兩位受人敬仰的官員互相拜,明白他們的為民之心,感動之下紛紛起身又跪倒,大聲叩拜:“兩位大人請受我們一拜!”

“請受我們一拜!”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