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11章

齊景雲沒想到皇帝竟如此等不及,怕是剛得着他進城的信便派人過來傳旨了。

不過他倒也并不以為意,入京見皇帝是必然的,不過是早與晚的區別而已。既然宮裏來了人,他便跟着去就是了。想罷,他朝陳公公點了點頭,說了句,“公公稍候,本王先換身衣裳。”

陳公公笑眯眯的應下。

齊景雲招呼管家伺候着,自己拉着沈沅卿進屋換衣,借機又叮囑了些入宮的注意事項,覺着差不多了,這才領着人出去。

入得皇宮,陳公公便一路将人引至皇帝的書房,笑着說了聲“景王、世子稍候”,便進去通報。

然而齊景雲二人在外頭站了足有兩盞茶的功夫也沒見人出來通傳。

臘月的天正是寒冷時候,加之剛下過一場大雪,外頭更是天寒地凍。

二人站在凜冽寒風中,不一會兒便感覺到四肢被凍的僵硬,牙齒都得緊繃着才能防止上下打顫。正逢一陣風吹來,齊景雲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他強忍着冷意跺了跺腳,邁步往沈沅卿旁邊靠了靠,低聲問,“阿沅可還受得住?”

沈沅卿擡頭看他一眼,點了點頭,勉強應了一聲,“還好。老師冷嗎?”

“也還好。你往我身上靠着點,挨在一起要暖和些。”齊景雲說着擡頭看了一眼書房門,“應該也等不了太久了。”

沈沅卿抿着唇往他身邊挪了挪,沒說話。

果然如齊景雲所料,又過了約摸一刻,裏頭便出來人宣他們進去。皇帝向來懂得拿捏分寸,就算有意試探也不會太過。

不過也不會太輕易放過便是了。

齊景雲二人進了書房,暖騰騰的熱氣瞬間撲面而來,與外面的寒冷形成強烈的對比。二人在外頭站得久了,甫一到了熱乎的地方都忍不住打了個激靈。

進去書房裏,裏頭竟有好幾個人。不僅皇帝,太子、三皇子和丞相也都在,他進去時卻并未聽見說話聲,像是剛好議完事的樣子。

齊景雲二人上前給皇帝見禮,太子三人也朝他們略一司禮。皇帝笑看着齊景雲道,“景雲來了啊。瞧朕這記性,方才與丞相商議政事竟一時忘了時辰。等久了吧?”

“并未多久。再說與臣敘舊可以稍緩,皇上自當該以國事為重。”

皇帝盯着他打量,許久後輕笑一聲,“還是景雲懂得體諒朕,不像這群人。”皇帝作勢生氣的冷睨了一眼站在一邊的三人,像是當真氣惱他們過來叨擾他一般。

太子久在他身邊做事自然深知他的脾性,見狀趕忙上前請罪,皇帝便笑着擺了擺手,“罷罷,朕懶得同你們計較。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與景雲好生敘敘舊。”

說着,他看向齊景雲,“說起來這都近一年未見着了吧?在錦州一切可還好?”

“承蒙皇上惦記,臣一切都好。”

皇帝朗笑幾聲,就此與齊景雲說起話來。仿佛堆積了太多的話要說,聊的甚是投入,甚至連二人依舊跪着的姿勢都忽略了。

然而齊景雲對此卻是心如明鏡。皇帝多疑且自負,自認為将所有一切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容不得絲毫抵觸,很顯然自己在錦州的那些動作已經觸及到他容忍的底線。

是以故作這般除了想要給自己下馬威外,無外乎也是在提醒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己即便再顯赫也只能是附庸于他之下,更為了彰顯皇族沈氏淩駕一切之上的顯赫與尊貴。

齊景雲面上不動聲色,假作忘了自己還跪着,就這麽擡頭笑盈盈的與皇帝說話,與對方談天說地,又回憶往昔二人經常聚在一起把酒言歡以及皇帝打仗時英武不凡的才能。

畢竟是相處了近十年的情意,能聊的話實在太多了。而齊景雲也一如既往的在話裏話外都表現出對皇帝極度的崇敬與贊賞,仿佛一直将此銘記于心,任誰看着都能感受到他的情義深厚。

皇帝自然也是高興的,尤其上了年紀過後便尤為喜歡追憶年輕時候的英勇。漸漸的,似乎是真被勾起了那些過往,看向齊景雲的眼神也越來越有溫度,連着心頭先前的懷疑都沖淡了許多。

氣氛逐漸溫和起來。

這時,就見太子突然笑着道,“一直知道景王與父皇情誼深厚,沒成想竟還有這許多的舊事。也難怪父皇等不及除夕便書信給景王盼着早些進京敘舊。”

說着,他似無奈的一挑眉,“只是仍不敵路途遙遠,這一等便是近一月,可是讓父皇好盼。”

太子這話一落,書房裏的氣氛頓時一滞,原來的溫馨蕩然無存。

錦州離着京城說遠不遠,左不過十天半月的路程,可偏偏齊景雲就走了一月有餘。

太子這話看似在稱頌皇帝與景王之間情深義重,實則意指他故意拖延入京時日,于皇室不誠。而這話恰恰戳在了皇帝的敏感處,當即臉上的笑容就有些挂不住了。

齊景雲聞言卻只是無奈的笑了笑,“錦州就是離着再遠又哪裏抵得過臣思念皇上的心。只是世子實在身子骨太弱受不得長時間的折騰,這一路本就是一直強撐着,加之暴雪驟起,行路更是艱難,世子又因此鬧得大病了一場,這才不得不耽擱了些時日。”

“再說,臣就是慢了行程也心心念念着皇上的,這一路全靠着皇上的書信緬懷一二。臣盼着皇上的心可是一點也不少呢。”

齊景雲一番情真意切的話适時剖白了自己的忠心,加之他的确一路上都沒少給皇帝書信,是以皇帝在聽聞後臉色又漸漸緩和下來。氣氛雖不如先前那般熱切,但到底也沒再緊繃着。

而皇帝聽過這番話後也總算注意起一旁一直跪着沒吭聲的世子,——那個從來都被他忽略掉的兒子。

他先是暗自打量了一陣,便見這孩子一身錦衣華服,小臉白皙清瘦,卻較先前紅潤健康許多,顯露出原本清俊的面目來。仔細看去,連身量都拔高不少,看來這半年來在景王府被養的不錯。

——他可記得被景王帶走的那天,這孩子看起來又瘦又小,還總是一副怯弱的模樣。

怯弱......

皇帝眯起眼睛又一陣打量。怯弱這點倒是并沒有改變太多,就是這樣跪着也能看出小孩渾身的緊繃。

不過他倒并未覺着不喜,相反他還滿意極了。他的子女衆多,聰慧英勇的實在不缺,反倒是這樣怯弱膽小的并不多見。更何況——

會怯弱的人就會有弱點,而往往有弱點的人就不怕拿捏不住。

心裏思緒萬千,面上卻依舊一片淡然。皇帝的視線久久停留在這個被自己忽略多年的兒子身上,許久後才笑着問,“世子在景王府過的如何?一切還習慣?”

底下的小孩像是被他突然的問話驚着了,一臉受寵若驚的回道,“回皇上話,臣在景王府一切皆好。景王待臣很好,一切用度也都皆與景王相等。”

面對上小孩誠惶誠恐又有些自喜的模樣,皇帝滿意一笑。雖然他對對方并未有多少感情,可他卻很是享受對方因為自己幾句關懷便感恩戴德的驚喜神情。

再看向小孩時,眼神也終于柔和了些,“景雲向來是個仁善的,能承歡于他膝下也是你的福氣。不過朕怎麽聽說你好似稱呼他為老師?是覺着這世子的名頭辱沒你了?”

皇帝這話雖說的溫和,可字裏行間盡是淩厲。這回不等沈沅卿回答,齊景雲便拱手道,“臣惶恐。”

見皇帝看來,他忙道,“臣以為皇上賜封世子是對臣的看重與愛護,但世子到底是皇子出身,皇上厚愛與臣,臣卻不能逾越。是以臣讓世子以老師相稱,也算全了皇上對臣的愛護。”

“你說說你,讓朕說你點什麽的好!”皇帝假作責怪的說了一聲,便沒再說話,但臉上的笑意明顯對此是極滿意的。

齊景雲又借勢告罪一番,二人來回客套一陣,皇帝這才像是終于瞧見了他們還跪着似的,一臉驚訝的道,“瞧朕,光顧着說話竟忘了讓你二人平身。你也真是的,怎麽也不說自己起來!快快平身!”說着,他又吩咐人趕緊賜座,那熱切的模樣仿佛當真只是一時疏忽。

“父皇也是見着景王太高興了,一時聊得興起忘了那些繁文缛節。”太子又适時出來給他遞臺階,笑道,“再說景王也不是那等拘小節之人,哪裏會怪罪。”

皇帝暗自贊賞的看了太子一眼,對于他的上道很是滿意。

齊景雲拉着沈沅卿起身,也只是笑,“的确是說的太高興了,皇上不提,臣自己都快忘了。”

皇帝被他捧得高興,又笑着打趣他幾句,此事便揭過不提了。

坐下後,一群人又說話好一陣,丞相和三皇子更是提了幾處政務詢問,都被齊景雲三兩撥千斤給擋了回去。

又過了近一個時辰,皇帝似乎終于滿意,這才以體恤二人一路奔波勞累為由放人回去歇息。

齊景雲二人自又是一番謝恩拜別。

而等人走後,皇帝又斂了表情,問餘下衆人,“爾等對此怎麽看?”

這說的自然便是齊景雲了。

錦州傳回的消息幾人都有所耳聞,今日皇帝也是故意将人留下試探的。

三人聞言并未立即表态,先是互相看了一眼。而後三皇子猶豫一番,出列道,“依兒臣愚見。景王依舊忠心,并無不臣之心。”

丞相也附和道,“臣也以為如是。且景王對世子極為看重,臣猜測接攬政務或許是為了交接給世子?”

太子對此卻嗤之以鼻,“看人哪能光看表面。世子才多大?且哪有剛入府便交接政務的道理?依兒臣之見,只怕是景王來京前便有所準備,至于是否忠心還有待觀察。”

皇帝聞言先是一默,許久後才點頭道,“朕也是此意。只是若他當真有備而來,諸多試探必然都會被他妥善應對。還是得另想他法,最好能出其不意逼得他露出馬腳。”

太子眼睛咕嚕一轉,忽而道,“兒臣倒是有個提議,若是順利,定能讓他原形畢露,就是方法太過冒險...”

見皇帝朝他示意,太子快步上前,湊近在他耳邊一陣低語。末了,就見皇帝一拍桌面,“如此甚好,朕命你即刻着人去辦。”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