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56
54-56
在入京之前, 貞娘收到了趙護的信。
還別說趙護估摸得挺準,收到信後,貞娘大概就要啓程了。
他這邊也在三月下旬開始找房子了, 争取在母子四人到了之後, 将一切安排好, 幾人便能拎包入住。
唯一擔心的便是年紀尚小的趙桐。
趙珠讀信給大家聽時,趙桐吓得了一個激靈。
這該不會是要撇下他不帶吧?
這可不行, 想到此趙桐立馬扒啦着他媽的衣襟,嗷嗷地叫了兩聲,表示自己可以, 自己愛媽媽, 離不開媽媽。
說完還摟着貞娘的脖子叭叽叭叽親了好幾口。
趙老太笑着伸手捏了他一下, “放心吧, 我可不留你。”
趙桐扭頭沖她嘿嘿直樂,他這奶奶可真給力。
讀完了信, 趙珠便将信裝好, 而後爬到母子身邊道:“娘,京都好不好玩, 咱們去了什麽時候回來?”
好不好玩貞娘不知道。
什麽時候她卻是知道的, 也許大概好幾年內回不來。
上次聽趙護說過,殿試過後要是成績好, 有可能留在京都翰林院。
成績不好基本上得謀個外放的官職,一般是連着兩任才能換地方,若真外放了,離老家近還好說, 離得遠好些年回不來也是常事。
如今老兩口不過五十上下,以後家裏有錢了, 兩人也不必像先前那樣省吃簡用,地現在又由趙大龍種着,只要日子過得舒心,長命百歲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此貞娘心有不舍地看向趙老慶。
不等她開口,趙老太笑道:“我和爹好着呢,你娘那邊你也別擔心,你只管照顧好孩子和二虎子便成。”
貞娘嗯了一聲,随後道:“咱們家的番茄和青瓜今年種的量大,一年最少也能有十兩銀子的收益,您和爹平日裏別省着。”
“你們身體健康,長命百歲,我們才能放心。”
趙老太笑道:“我曉得。”
原先她是挺瞧不上貞娘的,其實也不是瞧不上。
只是在趙護考上了秀才之後,她心思就大了,再被大兒媳文氏那麽撺掇幾句,便動了歪心思,這會兒想想當時真是鬼迷心竅了。
文氏什麽人啊,能有什麽好心。
貞娘這邊要走了,一家人都忙着張羅,趙老爺子抱着他的三孫子頗為舍,“你個臭小子,還不會叫一聲爺呢,就這麽走了,以後長大了還記不記得爺了。”
如今的趙桐已經十個多月了。
說小不小,說大不小,能站起來圍着床邊擺兩步。
有時候推着他的小推車也能走幾步,可你讓他張嘴,他就只會伊伊呀呀,前段時間還會喊爸爸,這會兒已經忘記這個技能了。
趙老爺子抱着三孫子,認真道:“看我口型,咱們喊‘爺爺’。”
“爺……爺……”
“對,就是這樣爺爺!”
趙桐張張嘴,“咩咩~”
趙老爺子:“……”
我倒成羊了。
趙老爺子也是倔種,一遍不行就教兩遍,到了晚上成功将自家小孫子的嗓子又給折騰啞了。
貞娘看着連啊啊呀呀都發不出來的小兒子,一時哭笑不得。
趙老太知道後,追着趙老爺子在院裏罵了好幾圈,簡直太氣人了,頭一次見面的時候就把孩子弄啞了,這會兒又将孩子弄啞了。
“你以後離我乖孫遠點,你幾次三番的把他弄得開不了口,指不定就是因為你,他到現在都不會喊人。”
趙老爺子吓得心頭一跳。
可別因為自個兒的問題,讓孩子以後變成啞巴了。
想到此,趙老爺子出門找大夫去了。
趙桐的嗓子倒是沒事,晚上被灌了兩勺子味道十分獨特的秋梨膏,第二天起來,便又能伊伊呀呀了。
趙老爺子一顆心也算放進肚子了。
只不過這次老太太絕對不讓他靠近孩子。
經過昨日一整天的訓練,趙桐這會看到他爺,咧嘴便道:“咩~咩咩~”
行叭,也算是學會了新詞。
老兩口在孩子走之前,想給孩子多打幾樣玩具。
到了趙三爺家裏,依舊有慕名來打小車,趙三爺每個月還能給貞娘幾百文錢,算起來這門生意還挺長久。
只不過他們這畢竟是小地方,再加這些手工東西,邊木匠瞧多了都會。
也有旁人搶他的生意,不過也沒辦法,你不能控制所有人不是。
對于這小推車給自己帶來的收益,趙三爺一家人都挺滿意,沒有一百,也有七八十了。
相等于他先前好幾年的收入。
見老兩口來了,趙三爺笑道:“二哥、二嫂今日怎麽來了?”
趙老太道:“有什麽适合這麽大孩子玩的玩具。”
除了給小孫子準備,老兩口也想給大丫和二丫打兩幅箱子做為陪嫁,先前是沒條件,現在家裏條件好了,該給孩子準備的一樣不會少。
趙三爺道:“就這些,你們看看有瞧得上得沒,選幾件我送給孩子了。”
趙老爺子道:“該多少錢你別客氣,親兄弟還明算賬呢。”
趙三爺道:“可我這是送給我小孫子的,二哥你們別客氣。”
當時若不是趙護要給小兒子做小推車找到他,他如今哪能賺得了這些錢,說起來趙桐還算是他的小福星呢。
趙三爺這麽一說,老兩口也沒客氣。
拿着幾樣玩具讓趙桐自己選,趙桐對于小毛頭喜歡的東西不怎麽感興趣,可瞧着爺爺、奶奶那期盼的眼神,便順手選了一套七巧板。
趙三爺笑道:“瞧瞧咱們桐哥兒就是聰明。”
趙桐尴尬又不失禮貌地笑了笑,嗯,只要不誇他是神童就成。
祖孫三人從趙三爺家出來,就瞧見馮媒婆在自家門口徘徊。
見老兩口回來,馮媒婆笑着迎了上來,大聲道:“嫂子,恭喜呀,賀喜呀!”
趙老太道:“同喜,同喜。”
把人讓進了家裏,趙老太知道,馮媒婆是來給趙大龍說親的。
原先文氏剛下葬,便有人來探口風,趙老太把人給打發走了,這才剛入土,棺材還新着呢,你就上門來說親,這不止打他們家的臉,還敗壞他們家的名聲。
這會兒馮媒婆上門,大概是算着文氏早過了百日。
再加上趙護又過了會試,再不來這門親事怕被別人搶了去了。
趙老太道:“那你說來聽聽,是哪一家的姑娘?”
“上桃村金家。”
馮媒婆說完,笑呵呵地看着趙家老兩口。
兩人臉上的表情與她猜得一樣。
足足驚訝了好一會兒,兩人對視了一眼,趙老太有些不可置信地開口:“可是金家那位三姑奶奶?”
話音未落,趙老太已經琢磨開了。
現t在的媒婆真是越來越不靠譜了,怎麽什麽人都介紹。
馮媒婆笑道:“正是金家三姑奶奶,這三姑奶奶的情況在咱們千河縣也不是什麽秘密,她是金老太爺五十五歲才生的老姑娘。”
她娘是金老太爺的繼室,饒是如此,當年生她時金老太也四十有二了。
後來金向雲十歲那年父親去世,母親也沒熬幾年,不待女兒及笄也撒手人寰了。
金向雲的親事就這麽給誤了下來,以金家在本地的影響想給她找個婆家也不算難事,守完孝金向雲也才十八歲。
外頭人都說,金家這姑娘嬌生慣養,父母均沒了,金家就算是有錢,在哥哥嫂嫂手底下讨生活,她的日子也不好過。
娶了她,以後并未能得到多少助力。
更何況這哥哥也并非一母同胞。
還有人說這姑娘天生克父母,那些原先想與金家結親的,到了此刻也得真慎重一些吧。
又過了一陣子,那些想與金家結親的都沒了影兒,後來才有人說是有人不知道從哪裏得了金向雲的生辰八字,找人一合這姑娘天生六親緣薄,還是個孤寡無依的命格。
如今的金向雲已經二十有五了。
要說想嫁吧,還是能嫁出去的,只不過想找門當戶對的那是難上加難。
金家衆位親戚也熱心地給她找了。
像死了老婆,家裏孩子極大的,甚至還有那等四十來歲無兒無女的,她嫁過去就是為了讓她生孩子的。
別說金向雲樂不樂意,馮媒婆若有女兒,也絕計不會給女兒找這樣的。
趙老太道:“這麽說年前您過來,就是為了這事?”
馮媒婆道:“年前是我老婆子唐突了,如今想來沒被你們打出去,也算是主家寬宏大量。”
趙老太有點意外,馮媒婆那張嘴能說得白骨生肉。
這會兒居然還不好意思起來了。
趙老太沒再繼續糾纏這事,反而問道:“那金家這姑娘如今可是想嫁了?”
馮媒婆苦笑道:“此事說來話長,其實并非金家請我來做媒的。”
馮媒婆與金向雲生母是親姐妹,當年給金老太爺找繼室時,金老太爺只遠遠瞧了一眼她家五妹,便決議要娶。
那年馮五不過才十四,金老太爺已經快三十歲了。
前頭有一妻一妾,可惜均無一兒半女,如今發妻去世,他要另娶能生兒育女的自然是上上之選,馮家知道自家閨女打小身子便弱,拒絕了幾次,可惜對方一點也不氣餒,就這麽硬是等了馮五兩年,最後才抱得美人歸。
馮五成親後十來年都未曾有孕。
金老太爺是一點都沒嫌棄,反而是從族裏過繼了一兒一女在家裏養着。
誰知道在馮五四十二歲這一年生了金向雲。
老兩口自打這個孩子到來,便開始給孩子準備東西,雖說生出來是個閨女,金老太爺卻是半點也沒遺憾。
完全是有女萬事足,甚至開始将家裏的生意讓繼子打理。
有了自己的孩子,但金老太爺對過繼來的兩個孩子也是半點不差。
當年繼女出嫁時,也是金向雲出生之際,金老太爺更是給足了她嫁妝,別說整個千河縣了,就算是整個賓州府也沒人比得上她。
甚至為了給女兒積福,還開辦了族學。
帶着女兒給善堂捐錢捐物,将孩子教養的極好,可惜沒能等到孩子長大。
說到這兒,馮媒婆眼眶一紅,忍不住眼淚直落,“旁的我也不說了,我這外甥女絕對是個好孩子。”
馮媒婆穩了穩神,還是忍不住說了一句:“外頭的傳言您也別信,這自古以為引狼入室的事情也不是沒有。”
“話已至此,我也只能說,你們家自己商量一二,若是覺得這親事可以,便找人去金家提親,想來趙二郎這樣的人物,金家也是想搭上關系的。”
趙老太聽得有點不對味兒,“您這是?”
馮媒婆嘆息,說了這些年來,自己與金家的大概過往。
妹妹、妹夫沒了之後,她這些年來給金向雲找了不知多少家,讀書人有之,商賈也有之,都是些才貌雙全的晚輩。
無論人品還是家世也是沒得挑的。
可到了金家那裏,金家那位當家太太卻總能找出理由來把這事給推了,馮媒婆哪裏品不出這其中的緣由來,可她與金家比簡直是以卵擊石。
再後來,她再上門便入不了門了。
當家太太還吩咐門房,若是她再來便直接攆出去。
馮媒婆後來就學乖了,既然她上不了門,那她便只當個牽線人。
馮媒婆知道趙護中了舉人。
趙大龍沒了媳婦,也了解趙家的情況,雖說與金家的富貴比不上,可确實是目前能找到最好的一戶人家。
當時便迫不及待的找上門來。
哪料被趙老太給攆了出來,馮媒婆雖然被落了面子,可她卻對趙家這樣的行徑十分欣賞,越發覺得這是一門極好的親事了。
這不算着日子到了,便再次登門。
馮媒婆怕老兩口有顧忌,把金向雲的生辰給了兩人,讓兩人可以找人合算一下,若是覺得八字沒問題自可上門去找人說合。
送走了馮媒婆,趙老太看向老伴兒,無奈道:“你說咱們找人合不合?”
趙老爺子道:“合吧,就怕這八字并非那金姑娘的。”
“貞娘她們去求的簽我瞧着每回都挺好,不如我與貞娘去那邊瞧瞧,也好讓人算一下這八字到底是誰的。”
趙老爺子挺無語。
為了一個來歷不明的八字,你可真是勞心勞力啊。
不過既然要辦,就得在貞娘走之前,趙老太當即就去找了貞娘,說好了第二天出門。
旁觀了全程的趙桐,倒是覺得馮媒婆的話是真的。
那金向雲能活到現在也算是個奇跡了,自古以為鸠占鵲巢的也不是沒有。
貞娘第二日,便與趙老太一道出了門。
趙老太尋這麽遠的寺廟算個八字,也有自己的考量。
媒婆和神婆之間,往往有點聯系的,馮媒婆又是金向雲的親姨母,一心想讓金向雲嫁到趙家來,自然要擺點門道的。
到時候,她若拿着八字找上門來,十個八個肯定說是上上婚。
趙老太這才起了遠行的心思。
兩人緊趕慢趕,當天晚飯前回到了家。
趙桐這一日被趙老爺子帶着去地裏鋤草了,頭一次上地裏的趙桐別提多開心了。
看啥都新奇,十個多月的他勉強能扶着東西走幾步,到了地裏便吵吵着要自己下來走,趙老爺子也是膽子忒大,将他放下來,在地頭鋪了稻草,讓他坐上頭玩。
趙桐愣是蹲在地頭挖了一大半天的草根、蟲子。
還好這會兒天氣沒多暖和,地裏的草和莊稼都長不是太大,并沒有蛇蟲鼠蟻出沒。
在地裏玩了一上午,中午不等回到家,就在小推車裏睡着了。
再次醒來他娘就回來了。
趙桐睡得腦子發懵,頂着勝兮兮地小臉,聽着耳邊傳來熟悉又悠遠的聲音。
“老頭子,我覺得這馮媒婆挺靠譜。”
這八字她特意讓大師算了一下,與金向雲的處境有七八分的相似。
自幼無父無母,其餘親人與她也不算親厚,在婚姻一事上更是難纏。
至于出生地,家居方向,那大師也說得八九不離十。
趙大龍的八字人家也給看了一下,大至是三十歲前人生不太順當,媳婦有外心,不能白頭偕老。
好家夥,對方并未算出他是鳏夫,反而算出他被綠了。
趙老太也是一言難盡。
虧得她多了個心眼,跑到外縣來合八字了,萬一是本縣的,文氏這事就被突突了出去。
大師一合兩人八字,雖說不是上上婚,卻也是白頭偕老,相互扶持之相。
算是一個吉利的婚配。
趙老爺子道:“你就不怕這是馮媒婆與人串通好了?”
趙老太白了他一眼,“若真串通好了,能算不出老大是死了媳婦和兒子的。”
趙老爺子:“……”
行吧,是他犯二了。
趙桐聽完全程才算是清醒了過來。
大概是他家大伯這親事定了。
趙老太也不磨叽,第二天,便找人上金家提親去了。
貞娘道:“娘,大哥這親事定了,是不是很快就能辦婚禮,要不我等着大哥成親後再走吧。”
趙老太道:“你只管帶着孩子去便是了。”
趙老太默了一會道:“這世上的男人有許多并不可靠,而且自律性極差,你有時候不盯着點兒,他可能就t犯錯了。”
好吧,這也是貞娘擔心的。
她好不容易等着相公高中了,以後的生活會越來越好,但若是蹦出個來摘桃子的,她不得氣死。
趙家去提親,金家是愣了好一會才反應過來。
原先各種挑剔的金太太這會兒也找不出什麽好反對的了。
趙大龍和金向雲年紀差不了幾歲。
雖說本人不出衆,甚至還死了老婆,可他弟弟很牛逼啊。
家裏目前是窮了些,但人家有個好弟弟,會試第二名,殿試不出意外,二甲是穩穩當當的,也極有可能挑戰一甲。
有這樣一門親戚,金家以後還不得橫着走。
金向雲聽說後,只輕輕嘆了口氣,這些年來好的嫂子不允許,怕她以後在婆家站穩了,回過來争父親留下的東西。
太差的金太太又怕外人說閑話。
不管好歹,她這對哥嫂都能找出理由來拒絕。
甚至她的貼身侍女金蓮還偷偷打聽到,金太太是希望她永遠也別嫁出去,這樣的話,先前金老爺子留在她名下的那些東西,便一直能在金家。
金向雲現在聽說金太太居然同意了趙家的親事。
也只是一愣,便想通了其中關竅,趙家有比她那些東西更值錢的東西。
金蓮小聲道:“姑娘,剛才啞婆婆送來的東西裏頭夾了張紙。”
啞婆婆是家裏廚下打雜的下人,因為不會說話,金太太便點了她給金向雲送吃食。
也因為她不會說話。
金太太倒是一直沒怎麽防着她。
馮媒婆不能上門後,便是通過啞婆婆時不時給金向雲傳點消息。
金向雲把紙條打開,雖然簡單幾個字,卻已知道趙家是馮媒婆給她選的。
金向雲只覺得鼻子發酸,将紙丢進了一旁的香爐裏不一會就燒得一幹二淨。
金蓮着實沒想到,已經兩年沒人上門提親了,馮媒婆那邊也沒任何消息,這會兒卻突然來了這麽一下,好一會才道:“大姨母這些年來還沒放棄。”
金向雲點頭,咧了咧嘴角道:“晚上吃讓廚房做份雞汁面吧,咱們慶賀慶賀。”
金蓮唉了一聲,快速去了廚房。
趙大龍和金向雲的親事從馮媒婆上門開始,不過五六天的時間,就已經定下來了,金家傳話,因着兩人年紀都不小了,也不用講究那麽多,能盡快成親便盡快成親。
趙老太望着手裏訂親的日子,暗暗咂舌,“這怎麽比咱們還着急?”
趙老爺子一瞧嘴角抽了抽。
對方給了三個日子,全是三月的。
也就是說最後一個也是三月二十九,滿打滿算不過半個月了。
趙大龍擰眉道:“莫不是這金姑娘有什麽說道吧?哪有這樣辦事的。”
趙老太白了他一眼,“沒什麽說道,那姑娘是個長壽富貴之命。”
趙大龍:“……”
得嘞,我娘已經對那位大師深信不疑了。
貞娘看着這日子,着實有點拿不定主意,她與董氏三人定好了,三月十四出發,也是想着趙大龍的親事不能這麽快。
哪知道女方比他們還着急?
趙老太怕她為難,笑道:“沒事,你走你的,家裏你別擔心,到了京都你只管告訴老二咱們與金家的事便成。”
趙老太一再讓她不必在意趙大龍成親一事。
貞娘還是在臨走之前,給趙大龍留了十兩銀子,她現在手頭共有六十兩,除了先前兩大單之外,又接了點小活和趙三爺家裏送來的,陸陸續續夠家裏花銷,又存了五兩銀子。
趙大龍又把銀子給她推了回去,“你們在京都做什麽都需要銀子,我沒能力幫你們已經很過意不去了,哪能再要你的。”
貞娘笑道:“若是大哥這親事不着急,我還想找三爺打套家具,再把咱們家翻修一下,可如今事情匆忙,我目前也只能拿出這麽些給您了。”
兩人拉扯了一會,最後還是趙老太開口讓趙大龍把銀子收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