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

第 1 章

《中外美術史A》複習綱要新石器時期中原文化區的仰韶文化最為繁榮,可分為兩個類型,即半坡類型和廟底溝類型。

商文丁時代的“後母戊”方鼎是當時國家最重要的禮器之一,屬“國之重器”。

目前可知最早的獨幅帛畫發現于先秦墓葬中,這兩幅保存完整的帛畫是戰國時期的《人物龍鳳圖》和《人物禦龍圖》。

畫像磚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出現,西漢中期增多,東漢時期達到鼎盛,畫像有陰線刻、陽線刻、淺浮雕等表現形式。

出土于湖南馬王堆漢墓中的帛畫被認為是漢代帛畫保存最高、藝術水平最高的作品,多數學者認為此帛畫的主題是引魂升天。

山東畫像石以武梁祠最具代表性,風格渾厚古樸,題材以歷史故事、人物與宣傳儒家禮教為主。

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的雕塑作品,運用象征手法,展現了大漢王朝的強盛以及霍去病抗擊匈奴、捍衛大漢王朝的英雄氣概這一主題。

東漢時期不再流行陣容壯觀的兵馬俑群,取而代之的是将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伎樂說唱俑、農夫傭、庖廚傭、家禽家畜等置于墓葬中,例如擊鼓說唱俑。

顧恺之對中國繪畫的發展影響深遠,傳為顧恺之的作品有《洛神賦圖》《女史箴圖》《列女傳仁智圖》。

魏晉南北朝先後出現了兩種對後世畫史影響深遠的畫風,稱“疏體”“密體”,“密體”精至陸探微達到極盛,“疏體”由張僧繇開派。

曹仲達是畫梵像著稱的北齊宮廷畫家,時有“北齊最精工”之譽,其風格樣式被稱為“曹家樣”。

謝赫在《畫品》中提出繪畫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随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宗炳的《畫山水敘》和王微的《敘畫》是山水畫論的開端。

王羲之在楷書上擺脫了隸書的影響,行、草書也成就卓著,自成風貌,代表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獻之的書法婉轉遒麗,逸氣飄然,尤以草書著稱,代表作《鴨頭丸貼》。

Advertisement

南朝的畫像磚壁畫《竹林七賢與榮啓期》整個畫面不但明快醒目。而且隔而不斷,氣脈連貫,于統一之中又見變化。

雲岡石窟中最早、也最著名的是北魏文成帝時期由昙曜主持開鑿的五座石窟,即今天第16-20窟,稱“昙曜五窟”。

《游春圖》是傳為隋代展子虔的作品,其改變了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山水畫“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萌芽狀态,體現出山水畫在藝術表現上趨向于成熟。

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将青綠山水畫的創作提高到新的階段,被後人稱為“大小李将軍”,現存的《江帆樓閣圖》傳為李思訓所作。

王維善畫道釋人物、歷史人物肖像,尤其精于山水,其采用“破墨“的技法,大大發展了山水畫的筆墨意境。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