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章

第 27 章

進入塔樓,走廊左側有一個小隔間,隔間的窗口下方挂着一面刺繡絲絨三角旗幟,旗幟的底色是暗紅色,上面用黃色絲線繡着羽毛筆和紙卷的圖案。

通常城市裏一些比較高級的場所,比如市政大廳或者商人行會的大廳都有這樣的窗口,刺繡圖案的意思來訪登記。

不同之處在于,圖書塔的來訪窗口裏并沒有辦事員,喬羽低頭往窗口裏看了看,石頭砌成的窗臺內部是一個小房間,兩把燭臺擺在窗口兩側,十幾根蠟燭燃燒着,中間有一把椅子和一張長木桌,桌上有一本厚厚的書攤開着,書旁邊還有一只插在筆架上的羽毛筆。那羽毛筆從毛梗到毛色都是純黑的,讓喬羽不由得想起在外面道路上的那只烏鴉。

“有人嗎?”

喬羽問了一句,回應他的只有輕輕的風聲。

燭火搖動,桌上的書頁随風輕輕翻起。

“唰啦。”

“唰啦。”

前面的書頁上寫着一行一行的文字,其中有姓名、日期。

真的是訪客記錄?

喬羽仔細分辨,發現這些文字的字跡都不一樣,看起來是來訪者自己做的記錄。喬羽又看了一眼旁邊的墨水瓶子,墨水瓶子透過燭光,灰藍色的瓶身有一層黑色的液體平面,裏面還有不少墨水。

于是喬羽拿起羽毛筆,在書本的最新位置登記上了他的名字和來歷。

“喬,盾克大學……”

當他寫下最後一個字母,身後吹來一陣風,走廊深處傳來了一聲金屬咔嚓聲,有鎖被打開了。

喬羽看向走廊,走廊通往大廳的方向有一段比較黑暗,隐約之間好像有一座金屬栅欄門,栅欄門的後方才是一座座書架。

Advertisement

就在喬羽登記的時候,有什麽東西打開裏面的栅欄門。

喬羽沒有急着往走廊深處走,他再次把身子探進登記處的窗口,開始向前翻那本登記冊。

剛才就在微風吹動手冊的時候,喬羽覺得看到了熟悉的名字。

“塔爾·德魯夫,薩森克斯學會……”

往前翻了一頁喬羽果然找到了塔爾學士的名字。

另外還有幾個讓喬羽意外的名字。

“莫娜,盾克大學學會……”

“鄧肯·艾斯瑞德,薩森克斯學會……”

“戴爾蒙德·德布雷奇,莫洛克森學會……”

第一個莫娜學士,就是蒙奈學監說過的很久沒來學院的那位老師。

然後是第二位鄧肯學士,這是小伯爵原來的老師,出海失蹤的那位。

還有最讓喬羽意外的戴爾蒙德,喬羽名義上的老師,森林小屋的主人,他學士袍上“D”刺繡的人。

喬羽意識到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全都行蹤不明了。

喬羽再看最後自己簽下的名字,和這些失蹤者的名字放在一起,讓人不安。

要不把名字劃掉吧?

喬羽拿起羽毛筆去蘸墨水,卻發現桌上的墨水瓶子已經空了。明明剛才還有一半。

這是不讓他修改嗎。

不過作為一個學士,喬羽是随身帶墨水的。

他從皮帶上取下墨水袋子,将其中的玻璃瓶拿出,在登記處的燭光前照了照,墨水在瓶子裏搖晃,像一片深色海面。

喬羽蘸起自己的墨水,将手冊上他的名字塗掉了。

這樣做的人不止他一個,在他前面也有一些塗黑的名字。

做好這些,喬羽放下手冊,開始向走廊深處探索。

他逐漸走近鐵栅欄門,栅欄後方書架羅列,燈光将影子投射在他腳下。

又一陣微風從走廊深處吹來,火盆和燭臺的光晃動,鐵栅欄門的門軸發出吱呀呀的響聲,栅欄門緩緩被吹開,大廳向喬羽敞開。

走進大廳,喬羽能感到身邊的氣流持續着,從方向去判斷,大廳的上層應該有通風口。

喬羽繼續向前,他來到正面第一座書架。按照一般圖書館的結構這裏會是一個索引書架或者目錄書架,在這裏翻書可以幫他确定要查的書目。

和後世的書架不同,這古老的書架上全部都是鐵鏈子,古書像犯人一樣被鐵鏈拴在書架上,下方還有長長的抄經臺,方便人取閱抄錄。

喬羽從書架上摘下一本書,鐵鏈嘩啦啦作響,書的木頭外殼左上角被打了一個孔洞,帶動書架上的鐵鏈。

喬羽捧着書,有一種自己也被鐵鏈束縛在書架上的錯覺。

他把書冊放上抄經臺,順手再把書架上的一盞白色油燈取了下來,放在臺面的油燈凹槽上。

翻開書冊,書頁上的字跡非常整齊,各種書本信息排列得滿滿當當。

喬羽翻了兩頁,發現所有數目都做了抄本标記,他才明白自己拿的是一本抄本目錄,裏面每一條記錄都詳細列出了抄寫者、裝飾者、捐贈者以及抄寫日期,有一些書籍還額外寫出了書籍簡介。

可惜這些記錄都是按日期先後順序排列的,所以對于想找特定類目的喬羽來說并不方便。

喬羽沒繼續翻,又從書架上取下幾本,想看看是不是都這個結構。

嘩啦嘩啦,又一鎖鏈聲,喬羽從另外兩個格子取了書。

這兩本不再是抄本目錄,而是藏書清單了,其中一本清單還是按照類目來分類編纂的。

于是喬羽就按着這本書的格子往前找,尋找書架上日期最靠前的同類目錄書。很快他就找到了最早期的游記歷史神話的書本集合。

書目非常多,連翻好幾十頁都看不到頭。

喬羽不可能把這些書都翻一遍,他決定先挑揀那些标題上跟“異世界”或者“斯太克人神話”有關的書籍。

就按這個思路,喬羽左手翻閱目錄書,右手提筆,将一本又一本相關的書籍信息抄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

等湊夠了十本,喬羽就去對應的書架上尋找這些書。

按照目錄樹和書架側面标記的指引,他很快找到了這些書籍。大概翻閱了一下,喬羽找到了不少有趣的信息。

比如斯太克人的早期風俗,狂歡節是由大災後的集體婚禮演變而來,而節後的齋戒不吃肉則是為了避開動物繁衍期,用來保證社群掌握的禽畜數量以及來年的幼崽收獲量。

可惜,有趣是有趣,卻沒有用。十本書都沒有提到異世界,對大災遷徙過程的描寫也很簡略。

返回目錄書架,喬羽又抄了十本書目。

找書、翻書,收獲了了,同樣是只寫災後建設,略寫災難和遷徙。

第三次查書喬羽不再按順序翻,而是在目錄書架跳過了幾十年。

他懷疑前面那二十本之所以內容相似,是因為它們處在差不多的時代,類似的時期總愛研究類似的主題。

湊夠了十本書,喬羽再次直奔書架。

翻翻翻,嘩啦嘩啦嘩啦,這次喬羽翻了三本就沒再看了。

他跳過了幾十年,書籍作者對創世神話的描述的确發生了變化,他們開始極其否認神話中水災的存在,認為斯太克人的遷徙是神的獎勵,并不是什麽迫于災難的轉移,他們否定了災難,轉而稱之為斯克太人的勝利進步。

好吧,變是變了,但仍舊沒有喬羽想要的信息。

喬羽再次查找,繼續跳過幾十年,不過這次他換了方向,改往前跳。他要查更早的書籍。

怎麽找比第一期圖書更早期的書籍呢?

重新回到目錄書架,喬羽把目光轉向了抄本目錄。

第一次翻看目錄書的時候,喬羽記得有一些抄寫記錄的日期好像比第一批館藏書籍的日期要早。

喬羽在抄本目錄一頓翻找,終于在書架靠中間的位置,找到了最古老的一批抄本記錄。

這本目錄書裏的記錄後邊全都标注了“古書”标簽。

由于記錄數量不多,喬羽索性全都抄到了筆記本上。

“斯太克尼亞的毀滅與新生”

“泰克達爾贊美詩”

“泰克達爾法典”

“……”

其中“泰克達爾”和“斯太克人”一詞非常相近,只是書寫時首字母上的注音號不太一樣,喬羽并沒有在其他的書本中見過這樣的書寫習慣,他推測這是古籍中斯太克人的書寫方式。抄本只是原封不動的挪了過來。

果然,當喬羽找到書名對應的手抄本,抄本裏通篇的古文寫法證明了他的猜想。

不只是斯太克尼亞,斯太克,泰克達爾這些詞,古籍中所有的句子語法和詞語都和喬羽學過的斯太克人的語言不同。

喬羽讀起來費勁,但也不是完全讀不懂。

他耐着性子看完幾本古書抄本,很有收獲。

其中神奇的一本是《泰克達爾贊美詩》,這是一本詩歌集,抄寫者标注了書籍的別名為《我婆婆之歌》,抄寫者自稱是原作者的孫女,她聲明詩集原作者是真正的末日災難親歷者。

按抄寫者的說法,她家的祖婆婆見過洪水、坐過大船,還參加過衆神的大船競賽,并且在新世界早期的營地建設中做出了重大貢獻。

喬羽認真閱讀了這本贊美詩。

這雖然是一本詩歌集,但是裏面關于船上生活的細節遠比其他歷史書抄本更豐富。

比如這位婆婆說,船上有一種叫做維拉的東西,只要對着維拉講話,就可以把聲音傳遞給其他人。另外還有一種叫做多拉拉的鞋子,穿上去就可以在大船的運動場上飛來飛去。

這些聽起來就像某種神術,或者說,科技。

贊美詩的一半篇幅都在描繪船上的奇妙生活,口吻像一個老人在回憶幸福童年。

老人提到的神奇物品,它們的名字都沒有繼承到斯太克人的現代語言中,維拉和多拉拉只有古文詞彙。

喬羽推測是這些物品在斯太克人遷徙後已經無法生産,一場災難讓這個族群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改變。

在最後作者和婆婆的問答對話中,記錄了許多關于舊世界的問題,但可惜婆婆的回答很模糊,她說自己生下來就在船上,關于舊世界也只在傳說故事裏聽聞過,她第一次踏出地面就已經是新世界了。

雖然缺失了舊世界的生活細節,但是這裏卻有一條很有價值的內容。

婆婆說大船遷徙并不是單程航行,新世界也不是斯太克人的終點,當返航的時刻來臨,族人還要回到神的大船,乘船返回舊世界。

這是喬羽第一次找到“去往另一個世界”的直接內容,其他所有提到創世神話的書籍,根本就沒有返航這一說。

而婆婆的說法,證明大船是一種能在不同世界間航行的工具。

這讓喬羽想到了一種離開異世界的方法。

他可以去弄一艘神靈的大船,船上一定有關于跨世界旅行的線索。

可惜這個思路實現的可能性太低。

喬羽只是記錄下來,沒有繼續往這個方向搜索。

他覺得在創世神話方面的挖掘已經夠多了。

既然效果不佳,他就應該換個線索方向。

比如從神術發展入手,查找關于時間空間的神術研究。

喬羽又一次回到目錄書架,這一次他要查的清單就多了,因為斯太克人自從有歷史開始,對神術的研究就經久不衰,除了真正想做出成績的人,為了各種名譽水文章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從目錄來看,幾乎每過一百年左右,這類水文章的現象就會爆發一次。

整頁書名都大同小異,全是時代熱門詞排列組合。

喬羽看一眼就頭大。

就在他幾乎要睡着的時候,圖書館的深處突然發出聲音。

咣當一下,随後是鐵鏈嘩啦、嘩啦的搖晃聲,聽起來像是有什麽東西撞到了書架。

喬羽探頭觀察了一下,走廊沒人。

他抽出長劍,向聲音的方向靠近。

當喬羽走到第六條橫向走廊,他轉過頭,目光随着燈光延伸到走廊深處,在最靠牆的位置,有一臺書架上的鐵鏈在輕輕搖晃。

剛才發出聲音的就是那臺書架。

喬羽眯眼觀察,發現錯亂的鎖鏈中間有一條鎖鏈是完全垂下來的,一本書挂着鐵鏈,懸在半空中搖晃。

“諾姆,馬納,皮埃。”

“阿拉,馬納,迪歐夫沃。”

喬羽釋放了護體石膚和驅除邪靈,他用發光的雙眼觀察書架方向,提着劍小心靠近。

等他走到書架前,鎖鏈已經完全平靜下來。

無事發生,無人出現。

喬羽拿起挂在半空的那本書,将它放在抄經臺閱讀。

“關于增加時空之門神術成功率的研究……”

時空之門?

繼續往下讀,這本書全篇都圍繞這個神術。

它首先介紹了什麽是時空之門,接着講述時空之門的演變歷史,然後是作者所處時代面臨的時空之門成功率低的現狀。

根據書中記載,這是一種可以将人和物進行遠距離傳送的神術。

由于它經歷過兩次失傳和修複,在作者那個時代已經非常不穩定。

為此,各路學士提出過諸多假設,其中材料滅絕假說和神力衰弱假說最為主流。

這本書的作者是材料滅絕假說的支持者,後續內容均以此假說為前提進行讨論。

他們認為許多遠古神術在進入新世界後,效率都發生了改變,其根本原因是新世界的環境和舊世界的環境不同,就導致了舊世界的許多神術材料無法在新世界延續,類似的改變不止在神術,就連斯太克人的飲食習慣也在這種影響下發生了多次變遷。

所以這部分學士認為,神術的施展也可以像飲食菜譜一樣,只要根據新世界的環境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一樣可以恢複神術的效果。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作者對各種調整方法的研究。

全書記載了作者嘗試過的十五種改良方法,記錄了其中的辛苦和努力,并致謝了家人和同事以及學徒。

喬羽跳過這些內容,去看各種改良方法的最終效果。

在十五種方法之中,十四種都幾乎沒有效果,但是其中最後一種竟然大大提高了神術的成功率。

文章裏還記錄了使用草原野兔進行的活體實驗,在單批次測試中,改良後的時空之門成功率可以達到百分之百。

作者詳細記載了最成功的一批測試,他們在城堡和農田之間分二十次轉移了一百六十八只野兔,每次轉移的數量為五到十只不等,二十次轉移全部成功,轉移後野兔的身體機能和行為方式都沒有明顯改變。

作者宣稱時空之門神術已經被他完全修複。

喬羽往前翻,查看具體改良方法和測試操作流程。

時空之門的施展過程和常用神術不太一樣,它屬于儀式神術,除了普通神術的信仰、姿态和口訣三部分外,還增加了一個儀式布置部分。

喬羽把施展過程和改良方法都抄錄到了筆記本上。

改良方法主要在儀式布置環節,這位作者将原來的雙元素儀式改變成了四元素儀式,他在起點和終點這兩個元素之外額外增加了起點時間和終點時間。

作者認為儀式的不穩定,正是缺乏了時間設計導致的。

在具體測試案例中,作者如下設置了儀式四元素:一捧土用來标記農田起點,一塊牆磚用來标記城堡終點,一張石子點陣圖标記起點時間,一張石子點陣圖标記終點時間。

而關于時間設置方法,作者也列了出來。

他先是測量了從農田到城堡的距離,接着用一個速度和這個距離進行計算,得出時間差,最後在起點時間的基礎上加上時間差,算出終點時間。

這位學士認為時間和速度是這個神術成功的關鍵。

“……時空之門并不是單純跨越空間的法術,他還跨越了時間,我們不是将一個東西送到遠處,而是将一個東西送到未來……”

作者通過大量試驗,最終确定了成功率最高的速度值。

這是一個固定值,只要測量距離後,用這個速度去計算時間差,就能讓神術百分百成功。

喬羽将那個速度值翻譯成阿拉伯數字,寫在筆記本上。

然後他就迷糊了。

作為上過物理課的人,喬羽對這個數值非常眼熟。

尤其是它和速度一詞關聯起來的時候,尤其讓人印象深刻。

光速。

數值很接近,不到三,但也很相似。

喬羽懷疑這就是異世界宇宙的光速。

文章作者将這個數值命名為時空臨界速度,他認為凡是偏離這個數值的時間設置方式,都會導致時空之門失敗。

關于失敗的具體原理,文章作者也做出了假說。

“……如果我們沒有使用正确的速度,我們的時間就會出現偏差,由此神術的目的地也會産生偏差。這種偏差并不是說偏城堡的前面或者後面,而是偏差到另外一座城堡,它就像是我們城堡的影子和城堡重疊在一起,它非常相似卻又絕不是同一座城堡……”

“我認為那是另外一個世界的城堡。”

喬羽看着這個假說,久久無法動彈。

偏差的時空之門,把兔子送到偏差的世界。

這不就是穿越嗎。

喬羽的腦子飛速運轉,他大膽假設,他的穿越可能也是錯誤的時空之門導致的。某個學士設置錯了時間,結果把地球上的他弄過來了。

如果是這樣,那喬羽再使用這個偏差,不就可以把自己送回地球了嗎。

完全能行啊。

喬羽激動,挺起身子。

“咚!”

喬羽的膝蓋頂在抄經臺的下方,由于力氣太大,連帶整個書架都跟着晃蕩,書籍從臺面滑落,吊在書架前,鐵鏈嘩啦嘩啦搖晃。

這一串聲音有點耳熟。

喬羽過來時聽到的那聲怪響就和它差不多。

看着懸在半空輕輕搖晃的書本,喬羽有種怪異的感覺。

他隐約覺得大廳的微風之中有什麽輕輕的腳步聲,再向走廊靠近。

他拔出長劍,回到書架之間的過道。

過道裏燭光輕輕搖晃,并沒有什麽異常。

順着來時的方向看,喬羽發現大廳栅欄門的情況好像有些變化,原本那邊是不反光的,現在他卻能看到一些金屬光澤。

門被關上了,不知什麽時候關上的。

喬羽好奇走了過去,他用拐杖推了推栅欄門,發現鎖扣已經鎖死。

這倒沒什麽難的,因為目錄書架的側面就挂着圖書館的鑰匙串,喬羽将鑰匙串取下找到标記廳門的鑰匙,很輕易就将鐵栅欄門打開了。

咔嚓咔嚓鎖扣聲響,門開以後一切正常。

也許他不該在這裏待太久。

喬羽摸了摸腰間的拐杖,他突然很想出去透透氣。

在這個想法之後,喬羽的記憶就有些模糊。

他回過神來的時候,身子已經騎在了馬背上,重新走在那條回莊園的小路。

眼前還是夕陽、深藍天空,一位好心的農婦好心呼喊他,提醒他睡在馬背上會掉下來。

喬羽努力回憶自己是怎麽離開圖書塔的,但他只能想起一些走廊的片段,連那些片段是進去的時候還是出來的時候他都分不清,就像他無法回憶起昨天早餐是先吃的面包還是先吃的奶酪一樣。

喬羽使勁拍了拍臉頰,讓自己恢複清醒。

他向路上那位農婦道了謝,并且買了一些燈芯草和蘋果酒。

他多付了六便士當做謝禮。

現在的時間仍是傍晚,夜空還未熄滅夕陽,乘着落日餘晖,喬羽回到了莊園。

他回到卧房,整理筆記本上抄下的資料。

有了時空之門的線索,喬羽覺得他可以做一些實驗了。

比如模仿那文章的作者傳送一些兔子,他也可以在田園和城堡之間做測試,甚至還可以試一試把兔子送到另外的世界。

用地球宇宙的光速進行計算的話,是不是就能把兔子送到地球了呢。

可惜要計算時間,光有速度還不夠,他還得知道距離。

兩個宇宙之間的距離,要怎麽測量呢?

還是說只要使用這個世界的距離,就能對應到地球上?

那對應地球的位置萬一是大西洋或者北冰洋怎麽辦?萬一在半空中呢?

一整個晚上,關于時空之門的種種問題盤旋在喬羽的腦海。

他在各種古怪想法中進入了夢鄉。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