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廟會大賣

第006章 廟會大賣

兩刻鐘前。

攤位前空無一人,但秦夏已然開始有條不紊地煎豆腐。

熱鍋,倒油,将豆腐并排擺上,等時間一到,一鏟子下去盡數翻了面,半點不粘不焦。

醬汁一潑,香氣順着風兒刮出去,襯得斜對面大鍋汩汩炖着的羊湯都沒那麽有存在感了。

頭兩份出鍋,給了虞九闕和柳豆子。

後兩份則送給了左右挨着的兩個攤主,一個賣果子的漢子,以及一個賣熱醪糟的婦人。

四個人一起吃起來的情形,惹得周圍的攤販也罷,零星路過的行人也罷,全數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當不久之後,遠處的街口人流湧動,清晰瞥見有人四處打量後認準自家攤子的方向,直直走來時——

秦夏便知道自己的法子起效了。

“這吃食叫做鐵板豆腐,辣的不辣的都有,五文錢一份,郎君可要嘗嘗?”

“鐵板豆腐?”漢子聞言有些失望。

說實話,來前聞着這麽香,他還當是葷食。

哪怕這攤子用的“鐵板”別處少見,頗有特色,擋不住豆腐的鹵水味素來為他不喜。

但凡能做選擇,他是一萬個不樂意吃豆腐。

可真這麽拔腿就走,他也下不了決心。

畢竟在此處略站了一會兒,他已被這濃郁的醬香勾得口舌生津。

漢子咽了下口水,問道:“五文錢一份,有多少?”

秦夏見這樁開門紅的生意有戲,笑言:“五文錢可以得五大塊,郎君是今天小攤頭一位主顧,你若是要,便多給您搭一塊。”

漢子一聽,頓時來了精神。

切好的豆腐他抻頭看過了,蠻大的一塊,厚度也有,不是那等摳門的食攤。

“那便來上一份嘗嘗。”

說罷當即解開錢袋,數出五個銅板。

虞九闕那頭收了錢,這頭秦夏即以木筷夾起數塊豆腐再次放上鐵板,發出“刺啦”一聲響。

待單面金黃,又用事先準備的小刷子,蘸取醬汁,輕刷一層。

現下用的醬汁,是在之前簡易版的基礎上又添了适量的花椒粉與胡椒粉提味。

可惜現下沒有釀制蚝油的技術,不然若能再加點蚝汁定會更鮮。

“您要辣的還是不辣的?”

得到“不要辣”的答案後,秦夏遂沒朝辣椒罐伸手,轉而撒上翠綠蔥花,大功告成。

“您拿好,小心燙口。”

熱氣袅袅的一份鐵板豆腐入了漢子的掌心,顧慮秦夏的提醒,他好歹吹了兩下才張嘴去咬。

第一口先是嘗到外面一層醬汁,濃郁鹹香,再往裏吃一層,則是煎過的豆腐,外焦裏嫩。

加之有切得碎碎的蔥花中和,完全沒有膩口的感覺。

“和聞起來的滋味一樣,好吃!”

漢子直白地給出評價,正打算端着紙盒邊吃邊走,豈不美哉,結果一轉身駭了一跳。

分明來時這周圍一個人沒有,怎麽等一份豆腐的時間,就聚了這麽多人頭?

他哪裏知道,這些人都是聞香而來,又擔心花了冤枉錢,全都在等他這打頭陣的嘗鮮。

已有那耳朵靈的,聽見了秦夏多送漢子一塊豆腐的話,趕忙擠上來道:“我和他是一道來的,不過被他搶了先罷了,我也要一份,老板你也給一塊的搭頭呗。”

其實花五文錢買的鮮豆腐,大約能做三份鐵板豆腐,且秦夏是從柳家買豆腐,一板的價格比市價還要便宜兩成。

也就是說撇去醬料的成本,一份五塊的鐵板豆腐,五文錢中,秦夏能掙兩文多。

多送一塊,也無非是少掙個零頭。

眼看攤子前零零散散也圍了六七個人,秦夏想了想道:“我們也是小本生意,還望諸位體諒,不過既然這位郎君說了,從現在起往後九位,都多送一塊!”

他說話的聲音不大,但足夠正在等候的這群人聽見。

果然其中原本還在猶豫的,聽到這句都不由自主朝前走了一步。

送到手的便宜誰不占!

一小會兒工夫,虞九闕腰間拴着的錢袋裏便進了五十個銅板。

他手碰過錢後都會快速用手巾擦一下,再去拿紙盒和竹簽。

拿的時候也會注意着不碰會接觸到吃食的部分,排隊的人裏有的瞧見這一點,便對這巴掌大的小食攤多了些好感。

開頭那漢子見這麽多人買,問後得知自己再買一份還是給六塊,于是又拿了五文錢買了一份,這回要的是辣的。

一下子湊出十份,足足六十塊豆腐,最開始秦夏備好的已經不夠,柳豆子遂用木桶裏的水舀着洗了手,站在案板前切豆腐。

“老板,給我多刷點醬!”

“少來點辣,可千萬別多了!”

“老板,能再給我加些蔥花嗎?”

一群人在攤子前擠擠挨挨,選口味時更是七嘴八舌。

秦夏大方,有求必應,記性也好,一遭忙亂下來,半點差錯皆無。

有些人拿到自己那份便繼續朝前去了,也有和最開始的漢子一樣留在原地直接吃。

能吃辣的人還是少數,點名要“微辣”的照樣辣得“嘶哈”個沒完,卻也擋不住他飛快把下一塊炫在嘴裏。

這辣椒也是奇了,不似他在別處吃的那等單純火燒舌頭的辣,竟是教人吃了還想吃!

漢子舔舔嘴唇,還沒吃完,就開始惦記起下頓了。

柳豆子埋頭咣咣切豆腐,秦夏不叫停,他也就沒停手。

等到再度裝好一大盤子,本以為夠賣一陣子了,哪知一擡頭,好家夥,什麽時候隊伍又排出十好幾個人去。

再擡頭看看天色,這才過去多久,有半個時辰麽?

柳豆子感到一陣恍惚。

他如此,虞九闕也如此。

錢袋沉甸甸的,已進了近百枚銅錢。

疊好的油紙盒本來壘得高高的,竹簽滿滿一筷筒,現在再看,都明顯少了一部分。

除去最初的十人享有“買五送一”的實惠,後面再來的想要講價,秦夏也不拒絕,只是把數量翻倍。

“小攤今日開張大吉,若買兩份,多送一塊,買三份,多送兩塊,以此類推。”

豆腐不占肚子,成年漢子吃一份也就是嘗個味兒,不少人見這邊熱鬧,吃過的人都說好,聞言便會沖着添頭多要一份。

也有結伴而來的姐兒或是哥兒,一人想吃,便拉着另一人也買,如此一人便能多得半塊。

半塊也不小,一口都是吃不完的。

甚至已經有人琢磨出了新吃法,在秦夏這裏買兩份鐵板豆腐,再去對面的羊湯攤子打一碗羊湯,要兩個燒餅。

把豆腐夾在燙手的燒餅瓤裏,這麽一咬,再喝一口多加胡椒的羊湯,滋味,絕了!

一上午過去,第一板豆腐已經賣空,第二板也缺了個角。

加在一起,大約賣了五十幾份,得了二百多文。

左右的攤位因為他們的熱鬧,也連帶沾了光,多做了不少生意,加上吃了秦夏的豆腐承了情,都送了回禮來。

賣果子幹的漢子送的是一包五個帶白霜的胖嘟嘟的柿餅。

用手一掰開,裏面橙紅流心。

賣米酒的嬸子打了三杯熱米酒,還給虞九闕那份單獨加了一點花蜜。

三人忙裏偷閑,就着這兩樣東西,加上賣的豆腐和家裏帶來的幹糧饅頭,草草用了午食。

期間攤子前的來客也沒斷過,至申時左右,餘下的豆腐只夠做五六份的了。

本以為還要在靠上一時半刻的才能賣完,沒成想竟是趕上了一個上午的回頭客,想幫着熟人捎帶,張口就是四份。

秦夏數了數剩下的豆腐,“大哥,我這一共就剩下六份豆腐,您要是能買五份,多的一份就直接送您。”

按理說是買五送四,這樣就是買五送五。

不過多五文錢罷了,漢子想了想,多的一整份他正好可以自己吃。

“那就依你說的,這六份你做三份辣的,三份不辣的,其中一份多多放辣椒。”

“好嘞。”

秦夏半點不耽擱地将豆腐下鍋,因為漢子要得多,負責打包的虞九闕想了想,将一個紙盒套在另一個上面,遂成了簡易的紙蓋。

繼而三份摞在一起,用草繩系上,拎着就走,格外方便。

等漢子走了,秦夏不禁感慨道:“我都沒想過可以這樣。”

反派的腦子轉得就是快。

虞九闕淺淺一笑,“一些小聰明罷了,比不得相公疊盒子的巧思。”

秦夏慚愧地撓撓臉頰。

這可不是他琢磨出來的,真算起來,好似還是以前上學時在手工課上學的。

柳豆子在一旁聽着夫夫兩個一唱一和,寂寞地搓了搓胳膊,只覺得寒風愈發凜冽了些。

天涼了,他也想要夫郎了。

“走了,收攤回家。”

比預想中更早地賣完,秦夏心情大好。

收拾完東西,臨走前,秦夏從虞九闕那裏拿了一把銅板,在鄰居的攤位上買了一包幹果和一筒米酒,給了幫一天忙的柳豆子。

“替我拿回家給幹娘。”

柳豆子第一反應就是不要,秦夏哪裏會聽他的,執意塞進他懷裏道:“一來我孝敬幹娘是應該的,二來我也不能讓你在這裏白受一天凍。”

柳豆子哪裏推得過秦夏,沒兩下就被成功打發走了,走時還一步三回頭。

秦夏朝他擺擺手,推起車子和虞九闕一道走了另一個方向。

轉過街角,這邊多是賣新鮮果蔬菜肉的。

下午的東西自是趕不上一早新鮮,好處是價格也會便宜些。

秦夏走了兩步,看見了一個賣魚的小攤。

他往大盆裏一看,見裏面的大烏頭還算活泛,便稱了一條。

烏頭就是俗稱的黑魚,冬日是吃它好時節,物美價廉,比豬肉便宜多了。

“一共是四斤一兩,我賣六文錢一斤的,快收攤了給您算五文,您就給二十文吧。”

秦夏接過用草繩穿起的大魚,看向虞九闕。

虞九闕這才反應過來錢都在自己這裏,趕緊數了二十文遞出去。

離開魚攤後,虞九闕向秦夏道:“以後錢還是放在你身上的好。”

秦夏最不耐地就是算賬管錢,上輩子他自己開私房菜館的時候,每次看賬都頭皮發麻。

“不用,你管着就好,我沒什麽不放心的。”

反正等虞九闕恢複了記憶,也是看不上自己這仨瓜倆棗的錢的。

虞九闕聞言,摸了摸腰間的錢袋,心裏因此踏實了些。

“那我就幫你先管着。”

為了做魚,秦夏特地在菜攤上挑了幾個番茄。

其它像是菘菜、土豆、蘿蔔、冬筍等也買了不少。

虞九闕飯量大,別的兩口之家買一次吃三天的量,他們家一天就吃完了。

秦夏暗道,幸好自己還算是有一技之長,不然當真會被吃窮。

今日的出攤可謂是大獲成功。

回到家兩人把車上的鍋臺清理幹淨,調料罐擦拭一新後,就迫不及待地進屋數錢。

好半天後,秦夏擡起頭活動了一下脖子。

“我這邊是二百零五文,你那邊呢?”

虞九闕認真地數完最後幾枚才擡起頭。

“我這邊是一百五十五文。”

秦夏一算。

“一共三百六十文,加上剛剛買菜的四十文,就是四百文,折算成八十份……差不多。”

他本就算着兩板豆腐能有個九十多份,撇去今天送除去,倒是估量得不錯。

“只算毛利,一日就賺了兩錢。”

要是一個月下來生意都這麽好,月末就能賺足六兩銀子。

如今在城裏做活,能找到月錢二兩的,就算是不錯的差事,所以說有些時候,可別以為街頭的小商小販賺得少。

秦夏記得以前中學門口風雨無阻賣炸串的大叔,可是靠炸串小車給兒子買了房。

當然這只是秦夏暢想中的最佳情況。

廟會上的人多,假如平常在街上擺攤,怕是達不成這個收益。

但也無妨,他會做的小吃有的是,做鐵板豆腐也是為了試水,既然有賺頭,接下來盡可以多加幾個品類。

把錢倒回錢罐,秦夏長長地打了個哈欠。

雖說平常也早起,今天卻是太早了一點。

他看了看時辰,不忙着做晚食,遂抻了個懶腰,問虞九闕道:“我想打個盹,你要不要也歇一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