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搭建草棚

第29章 搭建草棚

趁着回去趕牛羊的間隙, 熊氏帶着孩子們回西屋收拾了他們的東西一起搬過來,可憐一大家子在向家住了這麽多年,每人身上不過兩套破破爛爛的衣裳就再無其他, 收拾起來不過一個小包袱,丢在背簍裏被大牛輕輕松松地挂在背上。

想到過去要露宿外頭, 熊氏又讓孩子們把各自席子被褥卷起來一起打包過去。

大根順手拿了一把斧頭和鐮刀塞到大牛的背簍裏。

見母子幾人出來,圍觀人群中一婦人看着大牛背着的小背簍,不禁發問:“大根媳婦你們大房就這點家當?”

熊氏苦笑道:“我倒想能多收拾出幾大包袱來, 可連席子被褥卷起來也就這些了。”

婦人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熊氏也不在意, 帶着孩子們趕着牛羊去了村尾山腳下。

剛到地方放下東西, 秦老太後腳也到了。

梨花姐弟笑眯眯地叫着秦大娘。

“秋嬸, 你怎麽來了,”熊氏笑了,“這些東西破破爛爛的,讓你看笑話了。”

秦老太擺擺手道:“還跟我說這些作甚,老婆子又不是專來看你這些破爛東西,是想問大根啥時候要蓋房子, 老頭子說離農忙就剩一個月,趕緊先把房子建了, 到時候他和大山過來搭把手,不然等到收稻谷時節就忙不過來了。”

大根聽到這話,和熊氏對視了一眼, 臉上皆露出喜色。

“昨晚上剛和秀芳商量呢,正想着等會兒稍微拾掇一下, 晚上各家各戶走一趟,看看能不能請到人來幫忙, 沒想到您卻幫咱想在前頭了。”大根殷勤道。

秦老太:“這不你這些年都不着家,老頭子怕你心裏沒個章程的,就讓我來問問,不過既然你們都有打算了,那我就放心了。”

熊氏笑道:“建房子的事,我們确實心裏也沒什麽數,要是秦叔能幫忙,那就再好不過了。”

“這些年村裏建房子,沒少找他去幫忙,這個倒是不難,”秦老太道,“就怕村裏人見你們這個情況,到時候請不來人,我尋思着家裏還有些糧食,到時候讓大山先扛一袋過來,再弄口鍋子,別人要是不願幫忙就算了,大根大牛再加上我家老頭子和大山爺幾個自己搭,一個月好歹也能搭幾個棚子,暫且先住下來,以後再慢慢加建,你看成不?”

Advertisement

熊氏和大根哪裏想到秦老太居然主動提出要借糧給他們,雖說眼下是要秋收了,但往年這個時候各家各戶正是糧食見底的時候,能借出一袋米,不可謂不是雪中送炭,⊙

她忙道:“這有啥不成的,你這又是出糧又是出人的,我和大根都不知道要怎麽感謝你和叔才好。”

秦老太嗔了她一眼:“咱娘倆這麽多年的交情了,前頭幾個月梨花上山救小寶那事我都還沒得謝你呢,你現在還跟我說這些話,你說多見不見外。”

熊氏心裏熱乎着,忙将秦老太拉到一邊道:“不瞞你說,我娘家知道了我們家這趟子事,爹心疼我,給我湊了十幾兩銀子,要是真請人,造飯吃食這一塊倒是不用擔心,至于建什麽樣兒的房子,等明兒大根去衙門回來,把秦叔請過來看一下地基,到時候再商量。”

秦老太聽說她手頭有銀子,原本吊着一顆心也終于放了下來,說實在的,他們家也是窮,幫是能幫一點,但若是大根他們自個兒真的什麽也沒有,單是建一間屋子也是夠嗆。

不過眼下好了,不用擔心了,于是笑眯眯地拍了拍熊氏的手道:“你爹娘竟這般疼愛你,那就沒什麽不放心的了,成,我回去和老頭子說一聲,讓他明兒下晌來村尾一趟,跟大根商量建房子的事。”

熊氏忙點了點頭,又道:“嬸兒,既然你家還有糧食,我們這次分出來了,少不了要買些,去外頭買也是買,您要是賣我就不去鎮上買了,免得費這個腳程,你要是不賣,回頭這批糧收上來——”

話還沒說完,秦老太就打斷道:“我這不才跟你說了嗎,回頭等建房子的時候大山跟老頭子過來,讓他爺倆扛些來就是。”

大根在一旁搓了搓手,道:“哪裏能麻煩秦叔和大山哥,我回頭自個兒去扛。”

秦老太瞪了他一眼:“回頭他們過來建房子順路背來就是,還用費你這個腳力?”

大根樂呵呵又笑了。

秦老太道:“看你們這啥也沒有的,不然晚上就帶孩子先去我家住,等棚子搭好了再過來,不然這荒郊野外的。”

熊氏搖了搖頭:“哪用那麽麻煩,大根待會兒就上山去砍些樹枝下來搭棚子,草棚子廢不了什麽功夫,只要不下大雨就不礙事,您呀,就甭擔心這些了,再差都不會比在向家差。”

秦老太雖說是好意,但自己一大家子住到別人家裏諸多不便,而且還離了大老遠的路,家裏又牛羊雞的,熊氏也不放心走開,只要有個棚子遮露水就好了,反正拿了席子和被褥,當真不比在向家差。

秦老太聽到這話狠狠地認同了,對着向家罵罵咧咧一番,這才道別回去了。

梨花看着她的背影,道:“娘,秦大娘人可真好。”

熊氏點了點頭:“咱們村,也就他們家對咱好了。”

梨花反駁道:“還有董姐姐。”

熊氏笑了:“是是是,芙寶娘也是個好的,若不是她,哎——”

說到這,想到如今已經脫離了那個魔窟一樣的牢籠,趕緊又打住了話題。

大根道:“秀芳,你娘幾個在下邊收拾一下地面,我跟大牛上山去砍些樹枝下來蓋棚子。”

梨花忙道:“我也要去。”

大根剛想說女孩子家家的就不上山了,但想到近日梨花的表現,又把拒絕的話給咽了下去,道:“可爹就拿了一把斧頭和鐮刀。”

“我不要刀,我幫着扛呗。”

“成吧。”大根妥協了。

好在半山腰就有很多小樹,父子幾人上下幾趟就扛了十來捆竹竿樹枝和藤條,熊氏在下頭已經把地面整理幹淨,就在離規劃的地基大概百來步的距離。

眼看樹枝藤條差不多了,大根讓大牛和梨花不用繼續砍樹,割茅草就行,自己就留在下面和妻子搭棚子。

大牛拿着鐮刀老老實實割茅草,梨花則調動系統尋找獵物。

今日分家,早上二房三房沒煮他們的飯,還是大根帶着梨花自己去廚房弄了飯吃,但今晚晚飯還沒着落,看樣子是要餓一晚上。

原本爹是打算明早去城裏辦土地過戶順帶買糧食回來,可還不知道啥時候回來呢。

當大牛扛了三遍茅草下山的時候,梨花也拎着兩只山雞下山了。

山下大根和熊氏手腳利索,已經把兩個棚子的框架搭好,杏花坐在一旁的石板上,把茅草一小把一小把地捆在一起,等後邊再把這些茅草綁着蓋到棚頂就行,而二牛,則負責把小公牛和三只小羊喂飽。

至于剩下的一公兩母三只雞,綁了腳拴在樹幹上,讓它們自己在樹下覓食吃蟲子。

看着梨花手裏搖搖晃晃地提着山雞,大根笑了,豎起了大拇指。

“閨女,你可真有本事。”

梨花手裏有左齊的匕首,逮起獵物來更是得心應手,笑嘻嘻道:“今晚晚飯有着落了。”

熊氏嘴角也露出一絲笑意,“從向家出來的時候我還藏了幾個地瓜,就想着今晚每人一個地瓜對付得了,沒想到今晚還有加餐。”

先前梨花逮了好幾次的兔子,熊氏如今見她再抓到山雞,已經見怪不怪。

杏花看着兩只山雞直咽口水,梨花笑道:“晚上讓娘收拾了,賞你個大雞腿。”

杏花頓時眉開眼笑,手上的動作更是快了起來。

眼看日頭掉到了山後面,天邊已是紅彤彤的一片,熊氏趴在簡易梯子上邊,催促丈夫道:“大根,先把茅草蓋上來,收拾好了再弄吃的。”

大根應了一聲,将茅草往上遞,熊氏手腳利索地将這些茅草綁在竹子架起來的棚梁上。

剛剛放羊回來的二牛道:“咦,那裏有人過來。”

大夥兒齊齊往朝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見一個年輕女人正朝着他們的方向走來,身後背着一個大背簍,手邊還牽着一個小兒。

梨花定睛一看,嘴裏驚呼,“是董姐姐。”

說着将兩只山雞往杏花懷裏一塞,歡天喜地地朝來人跑去。

大根看着風一般的女兒,笑着搖了搖頭。

熊氏低聲道:“芙寶娘莫不是給咱們送東西來的吧?”

大根搖搖頭表示不知道,“我這些年不在家,也沒見過她的面兒,不過聽你說先前生病是跟她借的銀子,梨花和杏花的事也都是她出手幫忙,聽着就是個好人,咱也早該上門去謝人家了,可回來這幾日,事兒一天接着一天來,竟把這茬給忘了,真是罪過。”

熊氏也頗為懊惱:“這些日子我也是給急糊塗了,難得人家一再地幫咱們。”

說話間,梨花已經把董芸給帶到棚子邊上

熊氏趕緊從梯子上下來,迎了上去,對方是個寡婦,大根跟在妻子後邊,不好靠得太近,咧着嘴沖着對方笑了笑。

“芙寶娘,怎麽得空過來了。”熊氏拍了拍身上竹葉子,想碰碰芙寶的小臉蛋,但看着小肉團子肥呼呼的小臉蛋,自己這粗糙的手,生怕一摸上去就把那嬌嫩的肌膚給劃破了,趕緊把手撤了回來。

“叫熊奶奶。”董芸沖着女兒道。

芙寶牽着母親的手,仰着頭看着熊氏奶聲奶氣叫道:“熊奶奶——”

熊氏還不到四十的年紀,但在村子裏按輩分叫起來也能算得上芙寶的祖一輩,被這麽個軟乎乎的孩子叫奶奶,女人心裏的喜愛都要溢出來了。

她不敢碰小孩子嬌嫩的肌膚,只是用手背蹭了蹭芙寶小指頭,道:“芙寶真乖。”

芙寶又沖着大根叫了聲熊爺爺,惹得大根直發笑,口中直道好孩子。

一旁的梨花抱着董芸的背簍過來,笑嘻嘻道:“娘,董姐姐給咱們送吃的來了。”

董芸這才接過話頭,“我也是今日才聽說村裏的事,想着你們剛分出來,什麽都沒帶出來,怕是晚飯也沒着落,我這裏離你們也近,就看着弄了些,都是粗茶淡飯,別嫌棄。”

熊氏自從到了大柳樹村,除了秦老太對她有幾分好臉色,其他人都是不冷不熱,向家這邊更不用說,今日兩番受人示好,怎能不感動,眼眶一下就熱了。

董芸見她鼻尖通紅,忙道:“這鍋子原是家裏不常用的,你們現在還沒添置鍋碗瓢盆,就暫且用着先,我還得回去喂豬,就不多留了。”

熊氏這才抹了抹眼睛,道:“行,今日我就先受着你的好,等回頭安頓下來了,再上門去道謝。”

董芸笑了笑,牽着芙寶的小手道:“跟熊奶奶說再會啦。”

芙寶沖着熊氏擺了擺手,轉頭又看着梨花道:“背,梨花背——”

梨花笑着走來,蹲在她跟前道:“上來,梨花背你回去。”

芙寶興奮地就往她背上撲,梨花反手托住她的小屁屁輕松起身,“回去咯,送芙寶回家咯。”

董芸道:“別寵着她,讓她自己走,就是犯懶了,你也別送,留下來和你爹娘吃飯。”

梨花笑道:“她們會給我留飯的。”

說着已經大步走在了前頭。

董芸無奈,只得跟了上去。

熊氏忙道:“芙寶娘,背簍先給你拿回去吧。”

董芸回頭:“倒不急,背簍你們先用着,我家裏還有好幾個呢。”

說着擺了擺手,走了。

背簍放着一個鍋子,提出來的時候還帶着微微的溫熱,旁邊用幹葉子稻草隔開疊着六雙碗筷,不可謂不周到。

再揭開蓋子,飯菜的香味撲鼻而來,幾人不由地咕咚地咽起了口水。

鍋底是實打實的幹米飯,上面是炒的豆角,泛着油光。

熊氏當然不敢盼着能有肉,這年頭村裏家家戶戶都窮,除了富戶劉家能頓頓吃得上肉,其他家能吃得上肉大多是逢年過節才能有,或是過年殺豬留的臘肉,家裏人口多的,臘肉根本留不到年尾,平日喝點白粥就點野菜對付着過才是常态。

但董芸送過來的卻是實打實的幹飯,自從熊氏嫁過來,幾乎就沒吃過幹飯,前頭還是靠着梨花父女壓着向家老兩口才吃上幾頓不加水的稀飯。

聽到幾人腹中皆是呱呱直叫,熊氏一把将蓋子蓋住,道:“等你們大姐回來了再開飯,手腳利索點先把棚子和鋪蓋給弄好,晚點天黑了就什麽也看不着了。”

有現成的飯了,山雞自然就留着明日再吃。

幾個孩子都是聽話的,乖乖地各自去幹活,大牛趁着天還沒黑又上山割了一捆茅草。

夫妻兩人又繼續剛剛手上的活兒,等梨花回來,兩個棚子也蓋好了,再把剩餘的茅草鋪在棚子裏,席子鋪在上邊,一個簡易的床就這麽弄好了。

“房子沒蓋好之前,大牛和二牛,跟你們爹睡左邊那間,梨花和杏花跟我睡這間。”

“等明日有空再搭一間竈房,免得下雨了沒地方做飯,回頭你爹買了鍋碗瓢盆回來也有個地方放。”

熊氏把事情一件件安排下去,丈夫和孩子們連連點頭。☉

“行了,去洗手吃飯吧。大根,你生一堆火照明。”

大根應了一聲,去抱柴火。

地基後邊山上有個泉眼,滴滴答答流下來在石頭窩裏形成了一個淺坑,坑裏滿滿的,能保持一桶水的水量,孩子們都到那去洗手。

等大根生好火,天色也暗了下來。

一家人圍在火堆邊上準備開飯。

九月份的天氣還很熱,米飯溫溫着,吃起來剛剛好,幾人皆是餓急了,盛了飯,扒拉幾根豆角在上邊就開始扒飯,周邊靜悄悄的,一時間只聽到柴火燃燒噼裏啪啦的聲音和咀嚼吞咽聲,誰也沒空出嘴巴來說話。

直到吃得差不多,熊氏揉了揉肚子道:“芙寶娘真是舍得放油,豆角裏的油滲到米飯裏,真香。”

大根在營裏的夥食也并沒有好到哪裏去,大鍋飯,別提什麽好滋味,又沒啥油水,不好吃,就勉強混個半飽,如今吃上着油豆角拌飯,喉頭一上一下翻滾着就沒停過,要不是顧着妻兒,他還能再幹掉兩大碗。

熊氏看着他,道:“你這飯量也得虧這些年去當兵了,不然待家裏能把你餓扁。”

大根嘿嘿笑了兩聲,“原也是飽了的,就是太好吃了,停不下來。”

梨花也跟着笑眯眯道:“是吧,董姐姐做飯好吃的吧。”

不止大根,幾個弟弟妹妹也連連點頭:“好吃,好吃。”

說完又繼續埋頭扒飯。

熊氏将碗放在一旁,忍不住感慨道:“芙寶娘長得可真好看啊,也不知道什麽樣的人家才能養出這樣的女兒來,先前剛來的時候經常聽到曾婆子罵她什麽也不會,做飯不會喂豬不會下地也不行,大家都說她怕是沒待得幾個月就跑了,沒想到人沒跑,倒是學了一手好廚藝,真是讓人對這個女子感到好奇。”

梨花聽到母親誇董芸,忍不住挺起胸脯道:“董姐姐很聰明的,會認字,寫字也漂亮。”

大根道:“你又不認字,怎知道她寫字漂亮?”

梨花不服氣:“工工整整又秀氣,反正就是漂亮。”

熊氏:“聽說她祖父是個秀才,不然一般人家哪裏能養得出這麽個有學識的女兒。”

大根道:“這麽個好女人,怎麽就看上大有呢。”

曾大有那人,一個村子的一起玩,大根還是熟的,不說哪裏不好,但配上董芸,簡直就是癞蛤蟆配白天鵝。

熊氏瞪了他一眼:“一個男人家,也嚼這種舌根子。”

大根趕緊噤聲。

看着吃完飯,熊氏催着杏花和二牛兩個小的去洗碗,卻見遠處有人點着火把朝着他們家的方向走來。

待人走近了些,才發現是秦老太和兒子大山。

老太太大老遠就沖着他們道:“怕你們晚上餓着了,給你們送幾個燒餅過來。”

熊氏原本剛剛平靜下來的心緒又湧了上來,趕緊起身迎了上去道:“大晚上黑漆漆的你還惦記着這個,我原先拿了幾個地瓜過來卻忘記說了,害你又跑一趟,不過剛剛芙寶娘過來,給我們送了飯,這不才吃完。”老太太一聽董芸給他們送飯了,笑道:“大有媳婦也是個好的,上次梨花和杏花那事兒全靠她,平日看着冷冷清清的,卻不想私底下是個熱心腸。”

說着把一籃子燒餅遞給熊氏道:“正好明日當早飯。”

熊氏熱淚在眼眶裏打轉,握着她的手道,“嬸兒,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麽了,這一趟一趟的,我親爹娘都沒對我這麽好過。”

“鄉裏鄉親的這麽見外,不說咱倆往日你來我往的情分,當初你家梨花和大牛跟着上山找小寶的時候,那可是拿命搭上去的啊,我這兩張煎餅算得了什麽。”

說着把籃子往熊氏手裏一塞,就着火光看着他們搭的兩個小草棚道:“你們夫妻倆手腳還蠻快的,收拾得幹淨利索,有了這兩個棚子,就算下雨也不怕了。”

熊氏忙道:“孩子們也一起幫忙,總算是收拾出個睡覺的地方,明日大根去衙門過戶田地,再買些鍋碗家當啥的,我打算在家再弄個竈房就差不多了。”

“讓大根牽我家牛車去呗,也好把東西拉回來。”

熊氏搖了搖頭,“他還要再去一趟我娘家,先不買那麽多,拉着牛車不方便。”

秦老太連道了幾個好,“你們這才像是過日子,以前在向家那是過的是哪門子的日子,上頓不着下頓的,一個個不把人當人看,看看他們如今那模樣,真是活該。”

說着又壓了聲音道:“你不知道,下晌劉家那個老大也被那邊給趕出門了,搬進了你們的那間屋子,向家一整個晚上都在鬧,可熱鬧了。”

熊氏趕忙豎起耳朵道:“可是在商量着誰去服兵役?”

“就是為了這個事,二房三房指着大房去,大房說以前大根已經把大房的份給做完了,該輪到二房三房了,反正一個不讓一個,那個曹氏也是厲害的,二房三房算是遇到對手咯。”秦老太說完,語氣裏盡是幸災樂禍。

熊氏嘆了口氣:“就得這般厲害才行,以前我跟大根就是太老實了,才混到了這步田地。”

秦老太拍了拍她的手背道:“以前的事都過去,你們的好日子在後頭呢。”

正在和秦大山說話的大根聽到老太太說這句話,突然想起當時劉千戶說的那一句,說他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或許眼下真的應驗了他說的那句話。

轉頭望着這正在火邊把玩着匕首的大閨女,咧着嘴又笑了。

他大根能轉運,全靠這丫頭。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