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城裏采買
第30章 城裏采買
次日早上梨花醒來, 發現母親已經不在棚內。
想到昨晚睡前說好的,今早她和父親一起同去衙門,瞬間頭腦清醒, 一骨碌爬了起來。
等從草棚中探出頭來,晨曦中的山腳處還籠罩在淡淡的薄霧中, 遠處天邊一片若隐若現的紅色,父母兩人已經從山上各背了一捆竹子樹枝回來。
熊氏剛放下竹條,就見她探出腦袋, 催促道:“醒了就起來洗漱,你爹待會兒就出發了。”
梨花趕緊起身将自己收拾了一番。
大根扛的那一捆有熊氏的兩捆那麽多, 一大早就滿頭大汗, 正拿着破布條在泉邊擦汗。
梨花湊到邊上胡亂洗了把臉, 又嚼了嚼柳條淨口道:“爹,待會兒要去三爺家一起出發嗎?”
大根搖了搖頭:“不用,他們走路慢,這會兒應該已經出門了,咱腿腳快準能趕上,誰先到就在衙門等着。”
大根這些年不在家, 跟村正也沒什麽話說,懶得一路同走, 免得講話不對頭。
熊氏道:“三爺這些天幫咱家跑上跑下,你到城裏了,割一斤肉讓他帶回家去。”
大根應了一聲表示知道了。
張三爺說是個村裏的村正, 但也沒有俸祿可領,向家這麽多年這些事, 都是屋裏亂鬥,他一個外人管不了那麽多, 能做到這份上已經不錯了。
既然讓人跟着跑上跑下,總得讓人幫忙跑得舒坦。
昨晚上秦老太送來的煎餅,父女二人每人拿了半個當早飯,一邊吃着一邊上路。
梨花本來還想着去曾家小院問問董芸需不需要帶點什麽,但看着她爹急吼吼的樣子,便歇了心思,反正現在家分出來了,城裏鎮上還不是自己想去就去的,下次不那麽趕了再給她帶東西吧。
Advertisement
兩人手上沒提重物,大根又正值壯年,梨花身子情況有屬性加成,兩人一走起來風風火火,原本兩個多時辰的路程走了不到一個半時辰就到了。
兩撥人差不多同時到的衙門,大根沒想到曾經的劉有才如今的向有才也跟着來,不過他現在跟向家不對付,對這三人都沒什麽好的态度,大家見了面,一個個臉上幹幹的,眼睛都望不到一處。
也就張三爺和梨花一大一小倒聊上了話。
張三爺算是衙門的老熟人了,衙役們也沒為難他們,很快一行人在戶房那兒就順利地把土地過了戶。
把地契交給大根後,張三爺道:“大根,這事就算是成了,那地以後就好好伺候着吧。”
大根拿到了地契,原本懸着一顆心也放到了肚子裏,如今總算和向家斷得幹幹淨淨,自己這個小家,也終于能有傍身的土地,至少将來不用擔心着餓肚子。
“三叔,得虧你幫着跑上跑下才這麽順利,走,咱吃碗面去,慶祝一下。”
張三爺想着昨日他們那些破破爛爛的家當,擺了擺手道:“不了,你有錢就留着補貼家裏吧,我早上喝了粥,這會兒還不餓。”
一旁的梨花道:“三爺,去嘛,爹前兩天在山上逮了幾只野兔,賣了幾個錢,吃碗面花不了多少,您去了,我也能跟着嘗嘗面是什麽味道。”
大根也忙順着道:“就是,我閨女這麽大還沒嘗過城裏湯面的滋味,我今日也正好想領她見識見識。”
張三爺拗不過,便跟着他們往面館走去。
背後的向老二聽到大根居然能獵到兔子去賣,心癢不已,以前他來城裏也是要來上一碗面,可今非昔比,現在一個銅板也不着身,別說吃面,就算是個包子都吃不起。
又想到頭幾個月大根回來,沒有給父母上繳軍饷,定是藏起來了,這會兒就拿出來揮霍,想到這,忍不住沖着大根的背影罵罵咧咧。
沒罵完就見另外兩兄弟已經準備去牢房探監,生怕自己被落下,趕緊把剩下的話咽進肚子裏朝着他們追了上去。
這邊大根帶着張三爺和梨花兩人往集市方向去,走走停停,終于選了一家人氣不錯的面館走進去。
門口的小二一邊收碗一邊招呼道:“三位客官吃點什麽?”
大根是個大兵,往年也只是在營裏混,沒上過街幾回,平日都是聽到其他士兵說外頭的面怎麽好吃,以前為了多省幾文錢回家,愣是沒下過一次面館,如今進了面館一下子也不知道有啥面要吃啥面。
張三爺倒是吃過幾回,但這次不是他請客,怕叫得貴了,也不好張口。
梨花問道:“你們面館都有啥面?”
小二沒想到是個小丫頭片子做主,笑報:“有牛肉面、羊肉面、三鮮面和素面,牛肉限量,往時輕易吃不到,今日就剩最後兩份了。”
見他們仨除了那老者穿着還算過得去,另外父女倆人身上都打着一堆的補丁,随即推薦道:“客官可以試一下三鮮面,有香菇豬肉三鮮,一份才十文錢。”
好家夥,一碗面都快趕上一斤肉錢了,要不是兜裏拿了銀子,大根聽到報價就直接轉身出門去。
張三爺問道:“素面一份多少錢?”●
小二道:“素面一份六文錢,客官是要吃素面嗎?”
梨花道:“爹,要三鮮面吧。”
張三爺正想說話,大根就已經開口了:“行,聽我閨女的,小二,給我們來三份三鮮面。”
小二見他們要的不是素面,頓時眉開眼笑道:“好嘞,三碗三鮮面,三位客官稍等。”
看着小二轉身進去,張三爺壓低聲音道:“能填飽肚子就行,何必花那個錢吃三鮮。”
梨花道:“三爺,又不是天天來城裏,吃素面還不如買了白面回去揉成面條自己煮,來這兒就是要嘗一下葷腥。”
張三爺:“咱家裏的素面跟面館裏的素面可不一樣,人家這裏澆的湯底都是用大骨熬了整整一個晚上,牛肉羊肉也跟着堆在湯裏頭一起混煮,湯裏都是肉味,能吃碗素面就相當吃上肉了。”
大根道:“叔,放心吧,能吃得起。”
說着,這邊小二很快就把三碗熱騰騰的三鮮面端了上來,肉香味也瞬間撲面而來,三人不約而同都咽了一大口口水。
見小二走了,張三爺拿起筷子撈了一把面條拌了拌,口中嘀咕:“上頭就蓋了兩三塊薄薄的肉片,我買一斤肉回去都能做五六碗了。”
梨花和大根父女二人趁他說話間就已經吸溜吸溜地開吃了,第一口下去,兩人臉上皆露出了心滿意足的表情。
張三爺搖了搖頭,也趕緊開咥。
果然兩口湯下去,又忍不住贊道:“貴還是有貴的道理,就這肉湯,配野菜都好吃。”
梨花道:“我覺得那個誰,那個向老三在城裏賃房子住,肯定沒少來店裏吃面,以前向家的銀子都緊着他來城裏念書,爹的軍饷也都添在裏頭,天天在街上走來走去,到處都是香噴噴的味道,他能忍住不吃才怪。”
張三爺不說話,畢竟他前些日子來衙門辦事,還真撞見過向老三跟人進小飯館吃飯,那種地方可不是這種小面館十幾文錢就能打發的。
呼嚕着幾口一碗面下肚,大根意猶未盡。
看着對面的豬肉鋪子,想到出門時妻子交代的,沖着兩人道:“你們慢慢吃,吃完在這兒等我,我去買點肉。”
說着起身先把面錢給結了,就去了對面。
張三爺看着他的背影,道:“你爹捉了幾只兔子,怎的吃了面還能有餘錢買肉。”
梨花含含糊糊道:“大概十幾只吧,娘交代了的。”
張三爺聽說是熊氏交代,就閉了嘴。
等他們剛吃完,大根提了一斤多肥多瘦少的豬肉進了店,遞給張三爺道:“叔,這幾天連累着您幫我們打點這事才這麽順利,就一斤肉,您也別嫌少,回去給孩子們打打牙祭。”
張三爺沒想到這肉居然是給他買的,吓了一跳,回過神來趕忙擺手道:“咋這麽見外,又不是別人你跟我客氣啥,這些事本也得該我跑,再說了你們家現在剛分出來,用錢的地方多,拿回去退了吧。”話說着,眼睛黏在肉上也舍不得移開。
他們家也不是什麽條件好的人家,吃肉得等逢年過節,這八九月份不年不節的,斷沒有吃肉的道理,家裏的幾個孫子天天說肚子裏刮得厲害。
大根将串了肉的竹條往他手上一塞,道:“行了叔,我待會兒還要去老丈人家,就不耽擱,您路上小心點。”
張三爺還想說什麽,父女二人就已經出了面館,他看着手上的肉,胡子翹了翹。
大根腿長,梨花走得也不慢,問道:“爹,娘說還要買大鐵鍋,現在去姥姥家,是扛着大鐵鍋跟着去嗎?”
大根:“就怕鐵匠鋪沒有現貨,得先預定咱要的尺寸,等他們打好了再來拿,要是有的現貨話,就扛着一起過去吧,不過還想買其他東西,大包小包扛着去了上羊村又返回來,也麻煩……”
“可要是去了上羊村又繞回來縣城,這一來一會兒,能費老半天的功夫。”
“算了,先去鐵匠鋪看看吧。”
兩人找人問了路,很快就到了鐵匠鋪,見到鋪子裏面挂着大大小小的鐵鍋,一下子就看花了眼。
“爹,有現貨呢。”
果然大根一見到大鐵鍋,就挪不開腳了。
等出了鐵匠鋪的時候,就已經扛着一口大鐵鍋扣在頭上。
“爹,不然先不買其他東西了,就扛着鍋子去上羊村,等回來了路上到了上次咱們買東西去姥家的那鎮子,在那買些家用回去就行,你說成不?”
大根眼睛一亮,贊道:“咱梨花可真是越來越聰明了。”
又道:“對了,昨晚你娘和我商量,說這些年一直沒得孝敬你姥家,要拿些銀子給你姥爺治病,我說要給二十兩,你娘說先給十兩,你說給多少合适?”
梨花一向遲鈍,沒想這麽寬,如今父親提起來她才記得自己姥爺每個月要花好多銀子買藥治病這個事,大舅二舅閑時都是去附近打零工掙藥錢,姥爺幹不動,但在家也力所能及地編着些籃子筐子讓兩位舅媽挑到城裏來賣,這才勉強維持得了這個家庭的開支。
“給二十兩,”梨花道,“姥爺治病花好多銀子,這要換在別家,早就不治了,可大舅二舅都沒生過這個念頭,我喜歡去姥家,就是喜歡家裏和和美美的,不像以前在向家那樣,天天被向婆子罵雞飛狗跳,姥爺要是治好病了,姥家就能一直暖下去。”
向大根聽了,笑道:“好孩子,你姥爺要是知道你這麽孝順,不知會有多高興。”
梨花道:“那是,姥姥姥爺疼我,我也該疼我姥姥姥爺,再說,我能打獵,等回頭我上山獵了獵物來賣,也能掙錢。”
大根道:“等房子蓋好了,爹和你一起去打獵。”
當了十幾年的兵,打獵什麽的自不在話下。
父女倆人又去了肉鋪和雜貨店買了三斤多的肉和一小袋零嘴,扛着大鐵鍋出了城。
“爹,待會兒你要是累了,我換你背一會兒。”
大根笑道:“十幾斤重的東西也要你個小丫頭來跟我換,那你爹我豈不是吃白飯的。”
“我這不是心疼你嘛,不需要就拉到。”
兩人正說着,卻聽到有人在背後叫道:“大根——大根——向大根——”
梨花回頭,扯着父親的袖子,一臉驚喜:“爹,是姥爺和大舅!”
大根背給鍋子叮叮當當,沒怎麽聽見,聽女兒叫了才回過頭,果然看到路的對面站着的兩人,其中一人挑着四五對疊在一起的籮筐,不是自己的老丈人和大舅哥還有誰。
趕忙背着鍋子迎上去:“爹,大舅哥,你們怎麽來城裏了?”
“爹每三個月要來城裏複診,今天剛好到了時間,”熊老大看着他背上的大鐵鍋道,“你這會兒怎麽不在軍營?還是你爹娘讓你們大房分出來?”
說完滿眼期待。
大根咧着嘴笑了:“這事一時候說不完,咱尋邊上找塊石頭坐下說,我和梨花正要去你家呢。”
“去我家?”熊老大和熊老漢對視一眼。
“走,那邊有片樹蔭,去樹下說。”
這會兒準備到晌午了,日頭大。
熊老大挑着籮筐扶着老父親往樹下走。
找了塊石頭坐下來後,大根這才把這段時間發生的事說了一遍。
熊家父子聽到這背後這麽一個迂回曲折的故事,仿佛聽說書一樣,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向家真不是人,居然設了一個三十多年的局,還敢這麽對幾個孩子,一群畜生!”熊老大氣急罵道,“可憐秀芳,這麽些年來被那老乾婆給磋磨都快不成人樣了,真是可惡,氣死我了——”
熊老漢聽完卻是眉頭緊皺,問道:“眼下你們是分出來了,你又不願意回劉家,也不要他們的家業,那你們住在哪兒?”
雖說劉家聽起來也不是什麽好相與的人家,可什麽都不要,他大根是硬氣了,媳婦孩子怎麽辦,硬氣又不能當飯吃。
大根道:“我和秀芳和孩子們商量了,就在那片地附近,山腳下那裏建房子。”
熊老漢聽了這話,嘆了口氣道:“你們分出來,只拿了地,一文錢沒有,想要建房子,談何容易。”
大根壓湊近兩人,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說辭壓低聲音道:“先前梨花機緣巧合之下救了個大人物,人家賞了她一百兩銀子,不過三十兩拿去還債了,現在還剩七十兩,建房子哪用這麽多銀子。”
熊老漢父子聽到他們有銀子,原本苦瓜一般的臉上也露出了笑意。
“沒想到梨花這丫頭竟還有這等本事,好呀,這麽一來,不去跟劉家湊一塊也挺好,免得又跟之前那姓向的婆子一樣,盡磋磨咱們家秀芳。”
七十兩銀子,省着點花,能花好幾十年。
大根看了看四周,見沒人路過,從懷裏摸出兩個銀錠子,塞到熊老漢懷裏道:“爹,這些年家裏發生那麽多事,我和秀芳也沒能好好孝敬您老人家,眼下手裏還算寬裕,這些銀子你就拿回去買藥,以後大舅哥和二舅哥也不用那麽辛苦。”
熊家父子兩人萬萬沒想到大根居然能舍得拿二十兩銀子出來給他們家,簡直不敢置信,這二十兩可不是什麽小錢,普通人家掙個幾十年都沒掙到。
熊老漢想都沒想就把銀子掏出來推回去道:“這哪行,你們剛分出來,十樣沒一樣的,處處都要花銀子,建房子也要銀子,大牛過兩年也該說親了,都要花銀子,你留着自己花。”
大根忙壓住他的手道:“爹你別再往外掏,邊上有人過來了,別讓人看到,這銀子是我和秀芳說好的,也是梨花拿的主意,拿出來了,是萬萬不會再往回拿的。”
梨花也跟着附和:“是啊姥爺,您就拿着吧,我們家以後還有別的掙錢門路。”
熊老漢不同意:“那等你們找到新門路再說。”
說着又往外推,大根攥住他的手,見到真的有人過來了,雙方這才停止拉鋸。
熊老大道:“爹,既然大根和梨花孝順,您就收下吧,若是真的能把病給治好了,那一切都值了。”
熊老漢見争不過,這才捂着銀子塞回袖子裏道:“行吧,那我先拿着,梨花啊,姥爺謝謝你啊。”
梨花眨了眨眼睛:“姥爺要真想謝我,就讓大舅二舅來幫我們家建房子吧。”
熊老大一聽,咧着嘴笑了:“這還用說,你們家建房子,我和老二是該去,別說有沒有銀子的事,就奔着你們從向家分出來,也要把房子建得比他們家還好,氣死他們。”
大根道:“我多年不在家,跟村裏也少有往來,怕請不到人,今天要去上羊,就是想請大舅哥和二舅哥來幫忙建房子,沒想到剛好遇上你們,也算是巧了,不用再多跑一趟。”
“啥時候開始建,趁着現在還沒開始收稻谷趕緊開工。”`
“下晌回去就請人來看地基,明日開始。”
“行,明兒我和老二一起過去。走吧,你們也趕緊回去,我陪爹進城複診。”
梨花道:“爹,既然不用去上羊村,家裏的家當是不是也一起在城裏買了?”
大根點頭道:“那咱一起進城吧,我們再買點東西。”
熊老大把挑來的幾對疊在一起的籮筐抽了一對出來給大根,讓他待會兒買了東西可以裝着挑着回去,剩下的他抱着去平日寄賣的店裏,又囑咐大根道:“竹筐盆子啥的不用買,爹在家裏做的還剩幾個,明日我和老二一起挑過去。”
大根又是一番感謝,臨走的時候讓兩人不要把梨花救了人的事說出去,至于銀子,對外也是說外家補貼。
熊家父子自是應了下來,于是一行四人又返回了城裏,兩人去看病,兩人采買。
如今房子還沒建成,也就先緊着買一些目前急需的東西,除了先前買的大鐵鍋,又回了剛剛的鐵匠鋪,買了一個煮飯的小鍋子,鍋鏟子一個,菜刀一把。
斧頭、鋸子和砍柴刀各來一把,明日不夠用再去秦家借。
大小碗加起來也買了三十多個,一個裝豬油的罐子,鹽巴三斤,豬板油買了十斤,白面二十斤,又去裁縫店買了針線和兩匹布回去做衣裳。
加起來一共花了三兩銀子,貴主要還是那幾件鐵器貴,這年頭刀具管制嚴格,凡是鐵器類的東西都要比別的東西貴得多。
買豬板油的時候大根還想着把明天的肉一起給買了,梨花道:“爹,天那麽熱,現在買回去明天怕不是要臭了,不如以後買肉的任務交給我,我每天起來就去咱鎮上買,不到半個時辰的路,反正那兒也有豬肉攤。”
大根想了想,道:“也成,既然你不怕麻煩這事就交給你,不過今晚也買些咱自家吃。”
“昨晚上抓的那兩只山雞還沒弄呢。”
大根一愣,他早就把山雞的事給忘了,樂呵呵道:“哎呀,你看吧,家裏居然有肉了,成,那就先不買,晚上回去吃雞。”
梨花道:“爹,買幾顆糖吧,杏花愛吃。”
芙寶也愛吃。
大根自無不可,給了她二十文錢道:“去吧,想買什麽就去買。”
梨花點着手中幾個叮叮當當的銅板,開開心心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