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值班(四)

值班(四)

第三個嫌疑人涉嫌的罪名是危險駕駛罪,也是酒駕,把護欄撞壞了。

姜海藍接過簡以珊遞過來的具結書,簡以珊介紹道,“這個人是第二次了,所以我們提的量刑建議是拘役三個月,罰金兩千元。”

姜海藍驚訝地擡眼看簡以珊,“第二次?”

簡以珊“嗯”了一次,“上次他酒駕我們沒有起訴他,現在是第二次。”

姜海藍表示明白,放過了他一次,他犯了第二次,那就不能再放過他了。

這個嫌疑人也是看起來挺老實的樣子,他向簡以珊求情,“我這個能不能監外?”

簡以珊看着他,語氣很認真,“我和你說過了,真的不行,你之前情節輕微,我們對你做了不起訴決定。你這次又犯,我們是考慮到你認罪态度好,給你提的拘役三個月。”

她問,“你看吧,要簽的話我們現在就簽。”

姜海藍給他講了一遍簽了認罪認罰具結書就不能上訴的事,并叮囑他,“你這是第二次了,不管到時候法院怎麽判,你都要吸取教訓,不能再酒駕了!”

嫌疑人最後同意了簽認罪認罰具結書。

姜海藍陪他們錄像、簽字,結束之後,她和簡以珊說了一聲,去了先前來敲門的檢察官的辦公室。

她站在門口,擡手敲了敲門。

正在敲鍵盤的檢察官助理聞聲擡起頭來,看到是她,笑着叫道,“姜律師。”

他站起身來,問道,“要喝茶嗎?”

姜海藍立即婉拒,“不用不用,我剛剛已經喝過了。”

Advertisement

“那你先在這裏坐一會兒,我去三樓叫楊哥。”

“好的。”

——

“果然。”

北宋時期,歐陽晔臉上挂着些微奇異的笑容。

既然是人,那麽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他們都是一樣的。

犯過錯之後沒有被重懲,有些人會吸取教訓,從此謹言慎行,避免再犯同樣的錯。

但有的人,會因此不把這個錯誤當回事,再犯錯之後,指望還能被寬恕被放過。

犯了法還能有“不起訴”和“緩刑”,呵呵,總有些人是不懂得珍惜的。

歐陽晔心想,不過好在他們沒有一味的心軟,可一不可二。

否則他對天幕上的這個“朝廷”可就……

明朝位面。

明武宗正德年間,清江知縣殷雲霁另有想法。

因為天底下的案件各不相同,犯人動手的原因、方式、程度也不一樣,被傷害的人……有的人無辜,有的人卻是罪有應得。

所以,對某些特殊情況進行特殊考慮是有必要的。

你我皆凡人,不能拿聖人的标準去要求百姓。

可以寬恕的……也不是不能給個機會。

明憲宗成化年間,鉛山縣知縣張昺倒是沒有想那麽多,天幕上的世界離他們太遙遠,天幕上的很多東西都看不懂,但有些能夠學一學的,不要放過學習的這個機會。

張昺手執毛筆,在紙張上飛快地寫着。

他的身旁,書童眼疾手快地将他寫滿的紙張拿開,晾在一旁。

寫滿了字的紙很快就鋪了一地。

張昺蘸墨的間隙,望着天幕上的姜海藍,心想不知道他們那裏是怎樣種植糧食的,應該不會是和現在一樣吧?

——

一個上午,姜海藍在檢察院簽了六份認罪認罰具結書。

偶有間隙,她也在回複VX,或者接聽當事人的電話及陌生人的咨詢電話。

所以少有時間給直播間的觀衆介紹檢察院的相關工作。

臨近十二點,檢察官們下班。

送走了嫌疑人的女檢察官邀請姜海藍去他們檢察院的食堂吃午飯。

姜海藍也不客氣,“好啊,那我中午就不回去了,我就在值班室休息。”

A區檢察院的食堂是一棟獨立的樓房,就修建在檢察院大樓的後面。

姜海藍和兩個女檢察官一起走出了大樓,和檢察院的其他工作人員一起走進了食堂大門。

左手邊是打飯菜的地方,一張桌子上擺了四個盛菜的大盆,檢察院的工作人員正拿着不鏽鋼大五盤快餐打飯盤,正排隊打菜。

右手邊是十來張桌子,盛了飯菜又打了湯的人随意找了位置入座,已經吃了起來。

姜海藍和兩位女檢察官一起去拿了打飯盤,加入了排隊的隊伍。

五菜一湯。

土豆燒肉、紅燒雞塊、小炒肉、炒時蔬、麻辣豆腐。

湯是紫菜蛋花湯。

每樣菜姜海藍都打了一點,還盛了一碗湯。

看着盤子裏的菜,她心想,看起來不如A區看守所的食堂……

呃,不過也可能只是我個人的飲食習慣,我喜歡爆炒,不喜歡加湯。

——

歷史上,炒這種烹饪方式最早是在南北朝時期有記載。到了宋朝逐漸普及開來,明清時期成為主流,流傳至今。

而因為姜海藍在直播間秀了一手廚藝,看着她拿着鍋鏟在鍋裏利落地翻炒,端出一盤看起來很可口的菜。

“炒菜”未出現之前的朝代,有不少人都生出了心思。

有人找鐵匠照着姜海藍的鍋打造一口鐵鍋,然後仿着她炒菜的方式,學着炒菜。

各平行時空的廚子,也很珍惜這種跟天幕學手藝的機會,私底下自己研究怎麽複刻姜海藍做的菜。

有腦子的廚子在學習之餘,也開始“創新”。

沒有姜海藍所說的調料,別的調料行不行呢?

市場上能夠買到的菜類、肉類,也拿來“炒炒”看。

于是,從皇宮到民間,很多有錢有勢的人,都嘗到了炒出來的菜。

霎時大開眼界、驚為天人。

随後,也有些有生意頭腦的人開始開酒樓、擺攤子,試着利用炒菜賺一筆錢。

這使得炒菜逐漸在各地被推廣開來。

被很多人所接受。

因為炒菜是真的好吃。

滿足了口腹之欲的人在觀看天幕時,也希望能看到更多他們可以學習的東西。

就像漢武帝劉徹之前,好奇豆腐是怎麽做的。

明清之前,好奇辣椒、土豆是什麽。

——高樓車子那些看起來不現實,吃的總不會那麽難吧。

但姜海藍并不樂于讓大家看到她吃飯。

天幕上的食物,大家只看到過一次。

這一天,姜海藍卻帶大家看了檢察院的食堂。

五菜一湯。

肉,肉,肉。

這對秦漢兩朝的君臣都是一種沖擊。

當然不是說他們吃不起肉,而是天幕上的菜看起來就格外好吃,刺激人的味蕾。

嬴□□視着先後趕到殿內的官員們,又看了一眼天幕上排隊打菜和圍坐在一起用餐的人們,默念了一遍,“食堂啊……”

聽姜海藍的意思,她在檢察院食堂用了餐,也在檢察院值班室休息,她就不回去了,待會兒接着幹活?

嗯……

嬴政眼底閃爍着奇異的光。

開設食堂,讓官吏們在食堂裏用餐,省去他們外出或者回家用餐的時間。

雖然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其中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

真不錯。

他的官員們不知為何突地脊背生涼。

唐初。

古代機關食堂正式開設于唐太宗時期,為了不讓官員們餓着肚子上早朝,每天在早朝前都會為官員們提供一頓早餐。

到晚唐時期,工作餐制度正式确立下來。

從此一代一代往下沿襲。

天幕的出現,讓還是秦王的李世民提前有了這個想法。

不只是早朝,也不只是中央……

午餐也可,地方的州縣也可……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人在用完餐之後将盤子放到了固定地點,揚眉笑了笑,“那個盤子挺不錯的。”

可以裝好幾樣菜,也可以裝飯,很方便嘛。

——

下午兩點半,姜海藍在律師值班室重新簽到,寫上“下午”。

她順便把早上拍下的那些認罪認罰的案子,一個一個登記在《認罪認罰具結書登記簿》上。

差十分鐘到15時,姜海藍走出了值班室,搭乘電梯去未檢找負責未成年案件的謝娟然檢察官。

她還是第一次參加聽證呢,有點激動。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