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47章

杜将軍很看好趙毅, 也有意和趙毅結交,所以在和趙毅、沈清然聊天的時候,言談舉止,都很平易近人, 一點兒都看不到出生富貴的王孫公子應有的傲氣。

沈清然對這位少年将軍的印象還不錯, 又考慮到趙毅鐵了心要去從軍, 既然如此, 還不如直接投入肅王的麾下,為肅王效力。

肅王治軍嚴明, 賞罰有度, 賢名天下皆知。

趙毅在肅王的麾下效力,至少不用擔心被上司打壓, 同僚排擠,更不用擔心自己拿命換來的軍功被他人頂替強占。

念及此,沈清然一改之前對杜平章的冷淡,主動開口,邀請杜将軍來他們家做客。

“天色不早了, 杜将軍和幾位兵士不如和我們一起回桃源村, 用過飯食, 稍加歇息後,再回去複命也不遲。”

聽杜将軍的意思,肅王被當今天子派來負責征兵事宜,碰巧聽說了黑風寨山匪們作惡多端, 為禍一方的事, 當即點齊了兵馬, 準備為民除害。

眼看着肅王帶着訓練有素的官兵們打上門來,很會審時度勢的山匪頭子王老五連率衆抵抗的念頭都沒有, 二話不說,帶着幾個小弟就狼狽逃離了黑風寨。

肅王清繳了黑風寨,卻沒能抓到首惡,只抓到了一群蝦兵蟹将,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親自審問了被抓獲的山匪,肅王推斷山匪頭子王老五倉促之下不可能逃得太遠,現在有很大的可能還在這附近流竄。

正當肅王準備親自帶兵去捉拿王老五時,杜将軍站了出來,自告奮勇地表示,願意帶一支小隊出來追擊王老五。

肅王同意了。

如今,山匪頭子王老五已經死去,跟随王老五一起從黑風寨逃離的幾名山匪也全部被抓獲,杜将軍正應該趕緊回去,向肅王複命。

但是正如沈清然所說,天色不早了,兵士們先是急行軍地追擊逃走的山匪,之後又耐心地布置埋伏圈,最後還和被圍困的山匪們拼死搏殺了一番,這一通折騰下來,不說士兵們的體力被大大透支,眼下又累又渴又餓,就連杜将軍本人也有些疲憊。

能先去桃源村歇歇腳,在趙毅和沈清然的家中用過飯食,養足了精神後,再回去向肅王複命,自然是極好的。

Advertisement

只是……

“非我不願意去趙兄家裏做客,只是肅王有令,我等戎裝在身,外出行走,切忌驚擾百姓。軍令如山,違令者斬,我等可不敢以身犯法。”

沈清然聞言,對這位還未曾謀面的肅王殿下印象更好了。

能定下這麽一條軍令的人,必定是能體諒到百姓疾苦,民生多艱的。

身為統帥一軍的上位者,能有此憫民之心,至少心性這方面是沒得挑的。

“早就聽說肅王殿下治軍嚴明,今日觀杜将軍的言行,我才知道此言确實非虛。”

沈清然愈發堅定了要讓趙毅投入肅王麾下的念頭。

“杜将軍無須顧慮,趙毅本就在此次朝廷征兵的名單之上,四舍五入,他也算是你們的同袍了。杜将軍既然不嫌棄趙毅出身寒微,有意和趙毅結交,我們夫夫自然也願意和杜将軍結下這一個善緣。若是杜将軍願意來我們家做客,我們自然會掃榻相迎,這是朋友間的正常走動,怎麽就和違反軍令扯上關系了?”

杜将軍被沈清然說動了,猶豫了一會兒,才用不太好意思的語氣問道:“會不會太打擾了?”

“當然不會。”沈清然微微一笑。“只是,鄉野人家,有的只是粗茶淡飯,自然比不上大酒樓的珍馐美食,若是有什麽待客不周的地方,還請杜将軍不要見怪。”

杜将軍爽朗大笑,随手一揮,不在意地說道:“這有什麽好見怪的?行軍打仗可不是躺在家裏享福,經常都得風餐露宿,甚至,還得就着雪水啃硬得跟石頭一樣的幹糧充饑,那時候,若是能吃上一口熱乎的,就算是粗茶淡飯,也夠我們的士兵高興很久了。”

聽了這話,沈清然的心裏很不是滋味。

士兵們保家衛國,卻過得這麽苦,付出和收獲顯然不平等。

可即便如此,對大多數的士兵來說,能吃飽穿暖,他們就已經很知足了。

沈清然只要一想到趙毅從軍後,也要過這種大冬天裏就着雪水啃硬得跟石頭一樣的幹糧充饑,沈清然心裏就有些發堵。

不行,得想個辦法,早點把方便面弄出來。

這樣至少能讓趙毅在大冬天裏吃上一口熱乎乎的湯面,暖暖身子。

因為要琢磨方便面的事,在回桃源村的路上,沈清然明顯安靜了許多。

杜将軍和趙毅卻是相談甚歡,甚至,倆人之間的談話氛圍,頗有一種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之感。

回到桃源村,沈清然先去見了狗蛋和大魚,确認他們倆都身心健康,沒有被流竄到此地的山匪們,或者是兇神惡煞的趙毅給吓到,就放心了。

之後,沈清然又馬不停蹄地去找了陶夕,請他來家裏做飯,招待杜将軍和一衆兵士。

陶夕燒得一手好菜,當初雇人幫忙建宅子的時候,就是請的陶夕幫忙做飯,大家都對陶夕的好手藝贊不絕口。

沈清然一開口,陶夕二話不說就放下了手頭的針線活,來趙毅和沈清然的家裏做飯。

陶夕也算是幹活的熟手了,做事利落,沒多久,就張羅了一大桌子的菜,有葷有素,每道菜都色香味俱全,看得人食指大動。

沈清然見狀,索性把他們父子三人留下,大家一起熱熱鬧鬧地吃了一頓飯。

這頓飯,吃得是賓主盡歡。

趙毅還和杜将軍小酌了幾杯,喝得杜将軍面色通紅,直呼“好酒”。

看杜将軍這副喝酒喝得還不夠盡興的模樣,如果不是等會兒還要回去向肅王複命,杜将軍都想拉着趙毅,和他來一個痛飲三百杯,不醉不歸。

趙毅的酒量明顯比杜将軍更好,幾大杯酒水下肚,照樣面色如常,眼神清亮。

沈清然就坐在趙毅的身邊,此時,他看了看明顯酒意上頭的杜将軍,再看神色如常的趙毅,忍不住湊到趙毅身邊,想要趁趙毅不注意,偷偷拿走他的酒杯,淺淺地嘗上一口。

誰曾想,趙毅雖然一直在和杜将軍聊天,卻始終有分神注意沈清然。

沈清然的手還沒有碰到趙毅的酒杯,就被趙毅反手扣住了。

若是果酒之類的,沈清然想喝,趙毅也就讓他喝了,但此時,趙毅和杜将軍喝的可是趙毅珍藏的最烈的酒,味道辛辣,後勁十足。

趙毅擔心,沈清然這種平時滴酒不沾的,只一口,怕就會失去理智,昏睡不醒。

沈清然不明白趙毅的良苦用心,但卻被趙毅結結實實地吓了一跳。

偷偷瞪了趙毅一眼,沈清然不高興地抽回了手。

有客人在,趙毅沒有和沈清然糾纏,他知道沈清然面皮薄,被瞪了,也只是好脾氣地笑笑,然後就繼續和杜将軍喝酒去了。

杜将軍和趙毅聊得高興,喝了一頓酒後,更覺得對方合自己的脾氣,不知不覺就打開了話匣子,大大方方地自報了家門。

趙毅和沈清然這才知道,杜将軍姓杜名平章,祖上好幾代,都是朝廷命官,杜平章的父親,更是做到了禮部侍郎的高位,在趙毅這種平民百姓看來,稱得上是位高權重。

嚴格說來,杜平章也算是出身書香門第。

沈清然很好奇,有這樣的家學淵源,按理說,杜平章此時應該在書院苦讀,努力考取功名才是,怎麽就棄筆從戎,投入肅王麾下了呢?

因為這并不是什麽犯忌諱的問題,沈清然想不明白,也就開口直接問了。

杜平章果然沒在意,解釋道:“一開始,我确實是在書院讀書,不過我腦子笨,不如我父親和弟弟聰明,功課一直都不太好,我父親都快對我絕望了,還放出話來,說自己愧對列祖列宗,生出了我這麽一根朽木,指望我考取功名,還不如做夢來得快。”

沈清然已經很努力地在忍笑了,但還是沒忍住,不小心笑出了聲。

随後,沈清然就意識到,這樣當面嘲笑杜平章并不禮貌,正想開口道歉,杜平章就一臉淡然地阻止了他。

杜平章并不生氣,他早就知道自己不是讀書的那塊料,還自己揭自己的短道:“讀書讀不進去,那也不能怪我啊,誰讓我父親沒有給我生一個聰明的腦袋瓜子,他怎麽還有臉怪我?真是不知所謂。”

沈清然算是聽出來了,杜平章不僅不喜歡讀書,還因為曾經被父親逼着讀書考取功名這事,對父親的怨念極深。

“就在我父親差點兒因為我讀書不上進将我打個半死的時候,德妃娘娘給三皇子選伴讀,我因為年齡和三皇子相差不大,就和其他人一起進宮了。

然後,三皇子在衆多的官宦子弟中選中了我,我這個禮部侍郎的兒子就這麽搖身一變,成為了三皇子的伴讀。

之後,三皇子從軍入伍,我這個伴讀自然也就跟着去了。沒想到,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從軍後,還真讓我陰差陽錯闖出了一點名堂。”

沈清然若有所思,他依稀記得,陸文竹和他說起過肅王的身世。

一衆皇子中,肅王的出身最差,生母只是一個小小的宮女,還在生三皇子時,不幸難産去世。

按理說,這種情況下,三皇子在宮中的處境應該不會太好,但有意思的是,三皇子還未封王時,居然是貴為四妃之一的德妃幫他操持挑選伴讀的事。

這是不是能證明,德妃和三皇子的關系,起碼在明面上不會太差。

沈清然再次認真回憶了一下陸文竹和他說過的幾位皇子的出身。

大皇子乃皇後所出,是嫡長子,一出生就被立為了太子;二皇子乃賢妃所出;四皇子和六皇子都是麗妃所出;五皇子乃淑妃所出。

再加上宮女所出的三皇子。

當今天子,一共就只有六位皇子。

這位德妃娘娘,雖然貴為四妃之一,但卻沒有生育過一兒半女。

光是“無子”這一點,德妃就輸了另外三外同樣貴為四妃之一的娘娘一大截。

沈清然不确定這事涉不涉及宮廷秘聞,也不知道當初是德妃先找的三皇子,想要拉攏三皇子為自己所用;還是三皇子主動去找的德妃,想要尋求德妃的庇護。

反正沈清然能确定一點,那就是早在肅王還只是三皇子時,三皇子就應該已經和德妃暗中結成了政治同盟。

這麽看來,為人剛正不阿的肅王殿下,似乎也不是他所表現出來的那樣,腦子一根筋,只知道效忠君父。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