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後記

後記

前排提示,後記是我的一些絮絮叨叨,內含劇透。若你還沒看完正文,請視線上移點擊退出。期待你看完全文後,能與你再會于此。

好了,首先感謝看到這裏的人,感謝你不嫌棄我拙劣的文筆看到了最後。這是我第一次如此正式地寫文,這篇不成熟的處女作,我自知寫得不如人意,也曾多次發愁大家會不會看得不滿意。

即便如此,我也從未想過就這樣半途而廢。一則哪怕只剩一個人願意繼續讀下去,我也要對讀者負責;二則我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這個故事,即便筆力不足,我也想把它完整地表達出來。當然,後續我還會回來基于原本的劇情進行完善,争取描繪出理想中的吟游詩人與騎士的故事。

接下來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創作時的體會。

“在日本的古代文學作品中,如《萬葉集》,玉響一詞被用來形容短暫而美好的時刻,就像勾玉相碰的聲音一樣稍縱即逝。”我偶然看到這個詞的介紹,這便是名字以及故事靈感的由來。

其實玉響的絕症從開頭到結尾曾有多次暗示,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雖然結局以玉響的死亡告終,但我不認為這是一個悲劇。

湯米·巴特勒曾說:“我們太迷戀結尾了。這個世界有那麽多偉大的生命和美好的愛可以見證和體驗,但是只要結局不盡如人意,我們立刻覺得這是悲劇。或者正好相反,只要結局有一刻的救贖,一生的不公和痛苦都可以忽略不計。”

一篇故事并非只有結尾,自然不應該單由結尾決定整篇故事的性質。

其實起初動筆時,我想表達的是短暫的美好,因為分別是普通人和神明之間的必然結局,所以我心裏也曾默認自己在寫一篇過程溫馨的悲劇。但是寫得越多,思路越完整,我就越是覺得并非如此。後來我恍然明白,短暫的只是生命,而美好是不會消失的。

詩人和騎士之間有過迷茫和不解,但他們的感情一直美好純粹而不留遺憾。身體終有一天會歸入塵土,而神明亦無法挽留生命的流逝,即便如此,那些真實存在的美好會一直保留在風裏。

這從來不是悲劇。

再次感謝你看完我啰裏八嗦的一堆廢話,我的處女作便就此正式結束了。我個人偏愛原創主角和主攻視角,所以之後的同人文大多也是如此,當然,若有靈感也會寫寫原創。總之期待我們能在下篇文裏再會。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