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謀定
第76章 謀定
時近午時,日光正盛。
金銮殿檐上的垂脊獸伏在中午毒辣辣的陽光裏,仿佛就要張開大口醒來一般。
一個身着老葉子綠的內侍急匆匆從偏殿裏出來,快步向着大殿走去。
此人正是禦前伺候的秉筆太監之一——常順公公。
常順公公剛一踏入大殿,就看到殿裏烏泱泱跪着的滿朝文武。
從他奉陛下之命前往太醫院請人,到如今歸來,已過去了整整一個時辰,可這些大臣們依舊跪着……
可見陛下此番是真的惱了啊!
常順公公半點不敢耽擱,只見他快步走進大殿,也不管頭上密密麻麻的汗珠子,伏地便道:“啓禀陛下,經過太醫院的救治,陳大人的傷勢已經穩住了。”略頓了頓,常順公公又道,“只他那一身傷委實是太重了些,需得躺個十天半月的才能起身,院使大人還在為他包紮身上的其他傷口,未免陛下您憂心,特遣奴才過來告知您一聲。”
只進門前的倉促一眼,常順公公就看出了武德帝的心思,知曉他在關心陳大人,卻又拉不下臉詢問,常順公公便藉着太醫院院使的交代,将陳大人的傷情說了出來。
要不怎麽說禦前的都是人精呢?
常順公公在武德帝跟前伺候了一輩子,說到揣摩聖意,還真沒幾人能越過他去。
果然,常順公公話音才落,龍椅上的武德帝便緩下了臉色,淡淡道:“你去偏殿看着點,別讓他死了。”
“喏。”常順公公再次伏地一拜,便弓着身子退了出去。
常順公公口中的陳大人乃黔州轄內的一名縣令,名陳之渙。
陳之渙是大應十一年的一甲榜眼,時任都察院都事。
Advertisement
他曾是上京城裏出了名的“直腸子”和“沒腦子”,是門閥世家們揮之不去的夢魇。
陳之渙出身寒門,卻不依附任何黨派,他的出現,就仿佛一把鋒芒畢露的寶刀,直直地插入大應的權貴中心。
他不畏強權,無懼事故,堅持自己操守的同時,也嚴格地要求別人。他極度憎惡貪官污吏,膽子大到連武德帝也曾被他遞折子罵了滿滿十幾頁。
百姓們都很喜歡這樣敢于直言又凜然正氣的好官,他們贊美他,擁戴他。
可百姓們有多擁戴陳之渙,官場上的人就有多排擠他。因為陳之渙的眼裏,容不下為官者的任何一點兒瑕疵。
生而為人,又豈會沒有瑕疵?
陳之渙委實太過極端了些。
武德十二年秋,承恩伯家的二公子在與人出行時,大肆踩踏麥田,此事剛好被路過的陳之渙撞了個正着。
面對伯爵公子的有恃無恐,和糧食被毀百姓的涕淚橫流,陳之渙被氣得不輕,當場便以自己的官身對二公子進行了懲罰。不料動刑的小吏下手過重,導致承恩伯家的二公子被打斷了脊背,下身癱瘓,終身也無法站起!
承恩伯得知後,當即上奏彈劾陳之渙。
量刑過重乃為官之大忌。
再加上當日求着陳之渙做主的百姓臨時反口,稱承恩伯二公子已對毀壞的麥田進行了賠償,他們銀貨兩訖,并無冤屈。
陳之渙辯無可辯,武德帝遂将其下放到偏遠的黔州做知縣。
武德帝此舉看似懲罰了陳之渙,實則卻是起了惜才之心。
彼時的陳之渙委實是太偏激了。
武德帝将其遣去偏遠地區歷練,就是為了讓他看看黎庶百姓,看看世道艱辛,藉機打磨其心性,以便将來更好地為民效力。
陳之渙也不負武德帝的期望,将近三年的時間,他長進了很多,也變得不再莽撞,他所管轄的縣城是黔州轄內發展最好的一塊地方。
照理地方官員沒有調令,是不能離開其所任職的縣城的,除非該地出現了重大案情,上陳無路,當地官員才會歷經萬難,入京面聖。
此舉所要表達的不信上峰之意,不言而喻。
故而古往今來,這樣做的知縣幾乎沒有。
而今陳之渙就帶着這樣一個天大的案情入了金銮殿,且在他将事情上禀之後,當場就吐血暈厥了過去。
他是一路被人追殺着回到上京的,傷得極重。
金銮殿裏,阒然無聲,武德帝面無表情地坐在上首,他不說話,底下的人自然也不敢說話。
良久,武德帝從龍椅上站起。
他應是大病初愈,面色瞧着極為蒼白。
武德帝身量很高,卻很清瘦,那一身龍袍穿在他身上,較之春獵之時,已經很有些空蕩了。
“大應建朝至今已有十四載。”武德帝緩緩開口道,“十四年過去,國土之內竟還留有實力不小的前朝餘孽,這是朕的失職,更是爾等的失職!”
武德帝雖身體有恙,可他依舊威儀,說話的聲音也仍舊有力,洽如天語綸音。
衆臣聞言大氣不敢一出。
“朕知道,你們有些人還在懷疑這事的真僞,即便陳卿已呈遞了足夠多的證據。”武德帝淡淡地說,“不僅你們,便是朕,也有懷疑。”
武德帝拿起一本奏折,視線徐徐掃過下首百官:“陳卿在此奏中言明,他曾多次上書禀明此事,卻始終沒有得到回應,朕也對此毫不知情,如此驚天秘聞,不論真假,竟不能上達天聽,究竟是有人從中作梗,還是在位者屍位素餐?“武德帝的唇角漸漸壓平,再出口的聲音蘊着無上帝威,“你們有疑,朕也有疑,那便給彼此一個明辨真僞的機會。”
“陳卿所奏一事,朕現令瑞王世子主審,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會審,不論是黔州一脈還是在朝官員,凡行跡可疑者,皆可停職查辦,這期間若有誰敢欺上罔下,行包庇之事,那他頭上的烏紗帽也不必留了!”
蘇禦、刑部尚書、禦史大夫和大理寺卿四人紛紛得令領旨。
林允南規規矩矩地跪在人群裏,聽了武德帝之言,臉色頓時大變,右手随之緊緊一握,指甲刺破掌心,尖銳的疼痛讓他慢慢冷靜下來。
武德帝此舉是要重塑官場,那他們這些年安插在朝中的暗樁,是否會被挖出?
林允南并不知曉黔州的情況。
難道除了他們,還有其他皇室之人活着,并潛逃到了黔州,還帶走了其中一支暗衛?
想到這個可能,林允南心中的怒火不覺再次騰起。
這些人,這麽些年都沒有為他所用,而今竟還敢壞他的事!
林玮一也是面色一沉。
“陛下。”就在這時,蘇衡突然挺背作揖道,“陳大人方才還提到了軍隊,為防萬一,臣建議可往黔州一帶派遣駐軍,若證實了陳大人所言,也可直接将那支反叛隊伍拿下。”
武德帝聞言颔首,可随即又陷入到另一個難題之中。
前往的駐軍可以就近調遣,但事情未查明之前,黔州城內的将領并不可用,那這主事之人……又該派誰前往呢?
大應叫的上號的武将基本都在四方鎮守國土,留在上京的開國名将不是年邁就是傷病。
蘇禦本是最合适的人選,可他剛剛才被安排了任務。
林允南垂了垂眼,心中起了個念頭。
武德帝雙目深炯,緩緩掃過下首跪地的衆人,良久,他朝衆人擺了擺手,道:“你們都先起來吧。”
“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衆臣聞言,忙謝恩起身。
因跪得太久,幾位年邁的大人起身時還趔趄了一下,虧得身邊的人眼疾手快扶了一把,才沒有鬧出笑話來。
武德帝緩緩坐回龍椅,問:“衆卿以為,此次朝廷該派何人前往黔州?”
調兵遣将乃兵部的職責範圍,兵部尚書田晉率先出列道:“禁軍統領湯大人曾在青海做過參将,青海戰亂時,也曾立過功,臣以為黔州之事可派湯大人前往。”
都察禦史唐子非聞言,立馬出列反駁道:“禁軍統領要護衛的是上京,是皇城,他所要保護的,是陛下的安危,豈能随意調遣出京!”
陛下身在皇城,沒有了禁軍統領,也還有副統領和一衆禁衛軍守護,能有什麽危險?
可這明擺着的事實田尚書是決計不能說出口的,遂只能怒瞪着唐禦史,一時間竟也找不出反駁他的話來。
“臣以為李飛可往。”另一大臣出列道。
然其話音才落,便被人駁了:“李飛身上無軍功,只怕去了也壓不住場。”
“齊将軍目前尚在京中……”
這位話沒說完,就又被唐禦史打斷:“齊将軍是因受了重傷才被陛下從肅州調回,目前傷還未愈,你就要他出去奔波,是安的什麽心?”
提議的大臣被怼得啞口無言。
此時又有人提議道:“不若就由田尚書親自前往?”
田晉聞言一抖,他貴為兵部尚書,确實是最合适的人選,只他年近六旬,實在不想長途奔波……
衆人也覺得由田尚書前往最是合适,紛紛表示贊同。
蘇衡朝蘇徹使了個眼色。
蘇徹出列道:“田大人年邁,只怕不宜長途奔波。”
田晉感激地看了眼蘇徹。
蘇徹頓了頓,再道:“京中之事,由三司會審,已經足夠,臣以為陛下可遣瑞世子前往黔州主持大局。”
蘇衡也點頭表示贊同:“修止确實是最合适的人選。”
決不能讓蘇禦去到黔州!
林允南垂下眼眸,隐晦地朝他身後的一人使了一個眼色。
接收到林允南傳遞的訊息,翰林院學士鄒鵬出列作揖道:“讓瑞世子前往,臣以為不妥。”
待衆人都将目光集中過來後,鄒鵬接着說道:“殺雞焉用牛刀?瑞世子乃我大應戰神,對方不過是支潛藏在深山裏的前朝餘黨,實在無需瑞世子親往。”
衆所周知,鄒鵬是純臣,是陛下的人,他雖官職不高,說的話卻很有份量,見他突然這樣表示,衆臣都很詫異,這完全不似他平日的做派。
蘇衡側目看向鄒鵬,問:“那依鄒學士之見,該派誰去?”
鄒鵬不卑不亢道:“剿滅叛軍是軍隊的事,陛下既已決定從黔州附近派遣駐軍過去,便無需再從京中遣将,由文官前往也是一樣的。”
大臣們聽了,有的贊同,有的反對。
贊成者同鄒鵬的想法一樣,認為對方既選擇隐入偏遠深山躲避,便不足為懼。
反對者則認為,不論情況如何,事涉前朝餘孽,茲事體大。
就在雙方争論不休之際,蘇禦淡聲開口道:“黔州依山而建,三面臨水,素有霧都之稱,其腹地內的地貌又以丘陵和山地為主,這樣的地方最是易守難攻,鄒院士将事情想的簡單了。”
鄒鵬聞言一噎,卻也無言反駁。
蘇禦掃他一眼,又道:“但鄒院士所言也沒有錯,朝廷确實不必再遣将過去。”
鄒鵬聽得一愣。
何意?
蘇禦沒有理會鄒鵬的不解,轉首對武德帝道:“黔州與施州比鄰,陛下可召施州守将白朗率軍前往黔州駐守,白朗曾是林帥麾下的副将,林帥是山地戰的好手,白朗當年一直跟随在林帥左右,能力不差,有他坐鎮,足可應對黔州境內的一切變故,至于京城這邊,如鄒院士所言,只需派遣個文官前往協助即可。”
衆臣聽了紛紛覺得有理,大贊蘇禦考慮的周到。
武德帝顯然也很贊同蘇禦的建議,他滿意地看着蘇禦,一會兒,溫和地問鄒鵬道:“鄒愛卿覺得朕該派何人前往黔州?”
鄒鵬嘆了一聲,道:“臣實在慚愧,所思所想遠不及瑞世子周全,但陛下既問了臣的意見,臣便鬥膽一言。”略頓了頓,鄒鵬再道,“能得瑞世子推薦,白将軍的能力定然不差,既有把握黔州不會出大亂子,那何不給年輕的官員一個機會?臣以為大理寺正林允南可當此重任。”
蘇禦聞言,不着痕跡地同蘇衡交換了一個眼神。
蘇衡也贊同道:“白将軍曾是林帥的麾下,由小林大人前往協助,對白将軍而言,是激勵。”
“修止,你怎麽看?”武德帝看向蘇禦,問。
“小林大人确實是個不錯的人選。”想了想,蘇禦又說,“李飛有勇有謀,是個将才,此番也可同往歷練。”
事情怎會進展的如此順利?
林允南垂着眼眸,掩住眼底的異色。
蘇禦不僅贊同了鄒鵬的提議,竟還将白朗舉薦了過去……
白朗是三姑母的人,由他坐鎮黔州,再好不過。
可不知為何,林允南總有種不踏實的感覺。
但這種不踏實感,在聽到蘇禦同時舉薦了李飛之後,又稍稍消散了一些。
方才的異樣……或許只是自己多想了吧……
“好。”武德帝幹瘦但修長的手指徐徐握起,出口的話音,深沉而有力,“着,即刻八百裏加急傳信至施州,命守将白朗前往黔州,
剿滅前朝餘黨。”
“林允南、李飛。”
“臣在!”
“朕現奉你二人為欽差大臣,明日便出發前往黔州,協助白将軍平亂黔州。”
“臣領旨。”林允南、李飛雙雙跪地領旨。
殿外不知何時刮起了風,吹得兩側的旌旗搖晃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