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回首

回首

[我看着窗外的夏天,一大片靜止不動的焦綠,點綴着耀眼的明黃。

十幾年前的那個夏天,也是這樣的平靜、明朗。]

走過了立夏,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剛剛落幕,盛夏的起點還未登場。每當這時,我總會格外地感傷。盡管高中畢業已是多年前的事了——那個曾經那麽想要逃離,後來卻反複回味的高中時代。我不知道,讓人感傷的究竟是高考還是盛夏?是逝去的青春還是故事裏的不了了之?

那些在高中時代陪伴我成長、給予我情感慰藉的,是一本又一本的青春小說。小說裏的遺憾,是愛而不得,是得到後的失去,是如煙花般熱烈綻放後瞬間化為烏有的無力。

而我的遺憾,就像是波平如鏡的湖水,映射着一幅又一幅或缥缈或凄美的畫面。偶爾的波瀾,是魚的呼吸,是風的吶喊,是鳥的任性,是雨的眼淚。湖面依舊是那個湖面,什麽都沒有發生。太平靜了,無聊得讓人想要逃離。情緒需要釋放,卻找不到發洩口。

我将青春寄放在小說裏。于是,遺憾有了歸宿。像一顆在不知不覺中生長的智齒,偶爾地隐隐作痛。每當我快要忘了它的存在,盛夏如期而至。

夏天的晚霞,是粉紅色的。她攜着一行行青春的回憶(一本本厚重的小說),緩緩地顯形了。走在下班的路上,呼吸着夏天的空氣,那是憂傷的青春氣味。

可那到底是怎樣的憂傷呢?

思考着為何憂傷的憂傷,讓我更加憂傷了。莫名的憂傷,一直伴随在我周圍,随着我走進了地鐵。我打開手機娛樂新聞,想要驅趕憂傷。然而當我看到那條熱搜時,憂傷瞬間擊中了我,“《悠悠零風》今晚開播”。

那是一部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高中時的我,透過小說,笑着見證書中的他們一起暢想着未來,哭着惋惜那些如幻影般消散的笑容與承諾。我曾一度陷入作者營造的悲傷情節中無法自拔,體驗着刻骨銘心的痛(還好并不影響呼吸),每天罵一萬遍作者沒有心。

那時的我坐在教室裏看着窗外,想象着冰冷潔白的病房。那個璀璨如太陽般存在的男孩,怎麽可以是顆照亮過天空卻瞬間隕落的流星呢?我再也不想體驗悲傷了,我想要遇見童話般的美好。可那個年代,童話故事,只存在于童話中。在小說裏,是找不到永恒童話的。那時的青春小說,總是那麽的悲傷。仿佛是在提醒我們,只有疼通過,才會留下永遠的青春烙印,那樣的青春才不算白過。

也許是那時正處于成長階段的我們,太急着體驗人生,急于證明自己什麽都懂,證明自己不是個只會念書的機器。我們一會兒肯定自己,一會兒否定自己,一會兒厭惡別人,一會兒懷疑世界。好像一天當中心情不上下左右起伏個千百回,就對不起自己辛苦地來人世走一遭,對不起我們好不容易日趨成熟的複雜精密的大腦構造。

我們并不喜歡遺憾,那些小說裏的遺憾讓我們心痛。可我們卻忍不住在沒有遺憾的時候,拼命地找尋遺憾,瘋狂地吮吸着那來之不易的心痛氣息。只要能擺脫讀書、考試所帶來的壓迫感,什麽感覺都好。

可以毒攻毒畢竟不是個良策。力度掌握得不好,只會讓人陷入更大的情緒黑洞。《悠悠零風》,是我高中時代看過的最後一部青春小說。也許是因為人們常說的後勁太大的緣故吧,看完那本小說之後,我再也不敢看這類小說了。甚至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無論多麽火爆的有關青春題材的電視劇和電影,我都沒有看。不管我那個無比熱衷于偶像劇、帥哥、追星的好朋友橙子如何給我安利,我都無動于衷。

說到橙子,我與她是在大學圖書館裏相識的。

Advertisement

圖書館如同外面的世界,有嘈雜、感動、冷清、孤獨,有火得一塌糊塗卻不知所雲的小說從來只作短暫的停留,有舊得無人問津但博大精深的書籍長眠于布滿灰塵的書架上。我穿過一排排整齊的書架以及零星的人影,來到那個冷飕飕的角落。天花板上風口劇烈的呼吸聲代替了窸窸窣窣的人語聲。

我站在那裏,想象着,當我拿起某本古籍,它便會自動在我面前攤開,閃着金光。接着我就會瞬間被吸入這金光內,去往書中描繪的那個世界。畢竟這個地方,和電視裏上演的穿越環境有許多的相似之處——與古代相關,沒有閑雜人等,甚至還有點...像古墓(封閉、陰森、不知何處吹來的冷風)。

那麽該選哪本書(哪個朝代)好呢?正當我思考得入迷,餘光瞥到左下方一團毛茸茸的東西緩緩移動着,貌似是一團毛發。我瞬間僵在了原地,渾身立起了雞皮疙瘩。難道奇跡真得要發生了?(我來這那麽多次,從未見過其他人或者貓,因此我下意識地認為那肯定不是人或者貓。那麽只能是......)那團毛發突然升向半空中,耳邊飄來一個溫柔的聲音:“你有看到《小窗幽記》這本書嗎?”我瞬間松了一口氣。她瘦瘦高高的,紮着一個不高不低的馬尾,戴着一副黑框眼鏡,随即我看到她拿在手中的《震川先生集》——那正是我此次想借的書。

我們就這麽認識了。由于共同的愛好,我們成了多年的好友。我們聊古詩,談人生,怼天罵地,有什麽就說什麽,沒什麽說的也要找點什麽說。

橙子是一個看起來乖巧安靜的女孩。直到我看了她的追星視頻,才知道她原來這般活力四射、熱情洋溢(甚至偶爾有點...歇斯底裏)。

當時的她十分迷戀某位韓星,對方來上海的那次,她也在接機人群中,舉着手機對着他遠去的背影,跟在烏泱泱的人群後面奔跑,激動地哭着喊他的名字。

我頭一次知道,追星是個體力活。要站得久,跑得快,嗓門大,路子廣。最好財力也夠多。

後來他結婚了,她哭了。我驚了。

“那就換一個人喜歡嘛,娛樂圈大帥哥多了去了。”

“那可是十幾年的感情啊,嗚嗚嗚。你不懂。”

“咱跟考試也有十多年的感情呢,還不是說放下就放下。別難過了。”

“xxx,大渣男!騙子!”

“就是,渣男不配咱們愛。咱換一個聽話的弟弟愛。”

“我為了他苦學韓語,熬夜給他寫了那麽多封信他從來都沒回過,送了那麽多禮物。我都舍不得給自己買的啊,他從來都沒戴過。”

當我們無數次擡頭仰望同一顆星星時,星星,從來都不知道我們的存在。

“真是太過分了!毫無人道可言!”

閨蜜情有時就是不論是非,不遺餘力,同仇敵忾。有的時候需要陪着對方胡鬧,有的時候則需要敲醒對方。

我出國做交換生的那一年,我們依然像彼此的精神支柱般傾聽着、安慰着、鼓勵着對方。我們幾乎沒有什麽時差問題。當我熬夜準備考試瀕臨崩潰的時候,她在課堂上給我打氣;當她熬夜刷評論維護偶像時,我一邊吃着飯一邊安慰她。她跟我吐槽那些為自家偶像招黑的偏執粉絲、為搶占資源而潑髒水的對家粉絲;我向她抱怨生活混亂的室友、偏見頗深的外國人。經歷了那些之後,她更愛她的偶像,我更愛我們的國家了。

[回憶到這裏,突然想到我竟不知你的青春是怎樣度過的。有沒有那個陪你哭,陪你笑的人,有沒有過痛到無法呼吸的經歷。我們從來都沒有提及彼此的青春,可我卻總是自信地以為我了解你的全部,仿佛我們已經相識了37年之久。]

看到熱搜後,我沒有第一時間守在電視前等待着電視劇的播出,但也提不起興趣去做其他事。并不是擔心劇版的改動會毀了我的回憶。我只是,沒有勇氣看。

像是一臺塵封多年的放映機,存放着故事裏的男男女女,和我的心結。我不敢想象,按下開關後,我會是怎樣的感受。偶爾感知到它的存在,就夠我憂傷好一陣的了。

沒過多久,我在地鐵上的屏幕裏看到了劇裏的片段。幾個穿着校服的少年,黃頭發的少年笑的很開心。多美好的場景啊!可是黃頭發的高中生在我的印象中是叛逆的表現,所以這個劇給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盡管這部劇一直挂在熱搜上我也視而不見。

這期間我多次收到了橙子的微信安利:“裏面有大帥哥喲你真不看嗎”

“那是個悲劇結尾啊!現在看得開心,結局得哭成什麽樣子”

“而且這服道化也不行呀!高中生染黃毛”

“是嗎我都沒注意光看臉了”

“演技你也沒注意吧”

“不太出戲就行啦”

“真是太甜啦”

“恭喜你,省了奶茶錢”

“大結局他醒了他又活過來了”

“!改結局了?”

“是啊 真是帥慘我了啊啊啊”

回到家後,我打開電腦,直接跳到最後幾集。我看着他蘇醒的那一刻,微光透過那雙純淨的眼神,穿透了屏幕,穿進了我的瞳孔。他回來了。那個一直存在于在幻想之中的他。那雙毫無生機的眼睛,開始變得具象化。淚水止不住湧了出來,那個清醒過來的他終于被我等到了。

小說的遺憾在劇中被抹平了。他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真為他高興。

記憶中的那個曾經總是挂着笑容,像晴天一樣充滿陽光的男孩,在消失了許久之後又回來了。現在的他,微笑起來好像和以前不一樣了,卻還是一樣的讓人感到溫暖。

朝霞的張揚化作成了晚霞的溫柔,繼續照亮着我們的心。

謝謝那部劇,賦予了他充滿希望的後半生,結束了我的青春之憾。

當播放到片尾曲時,我聽到了那個熟悉的聲音,一個曾久久萦繞在我耳邊的聲音。

那個自青春起就一直跟随着我的遺憾、那個陪伴了我無數個孤獨日夜的聲音,在青春遠逝之後竟相遇了。

我笑紅了眼眶,我不知道要怎麽去形容那種感覺,仿佛是青春的不舍在多年後回饋給大家的彩蛋。

從此,青春的回憶,不只有憂傷的味道,還有不經意的圓滿和時光碰撞的柔情。

在橙子的推薦下,我開始看起了各種青春劇。原來那些校園劇并不都像當年小說裏的那般憂傷(又或許是因為我的心境變了)。

[你問我是什麽時候認識你的,就是那年我大量補劇時,在一部不怎麽出圈但評分還不錯的劇中,我第一次看到了戲份并不多的你。由于我在短時間內通過不同的電視劇見識到了各種大帥哥,那時的我并沒有記下你的名字。

後來我在其他類型的電視劇也陸續到了你的身影。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那個好聽的名字和那張俊秀的臉龐在我的腦海中融為了一體。也不知什麽時候開始,你身上某種特別的氣質——說不上來究竟是怎樣的氣質——越來越吸引着我。我希望你能夠有更好的發展,希望你可以成為那個站在舞臺中央發光的人,而不只是站在光圈之間的半陰影中暗暗努力的衆人之一。 ]

我沒有瘋狂地追過星,沒有刻骨銘心地愛過誰。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十足冷漠的人。雖然在人前不敢承認,甚至有時候不得不裝作感情細膩以融入人群。雖然我會因為小說主人公的悲劇結尾而流淚,會因為新聞中苦命人的不幸遭遇而憤慨。可我知道,骨子裏的我,就是一個冷漠自私的人,根本不懂什麽是愛。

我沒有刻意地關注你。可僅僅是偶爾刷到你的視頻,就能讓我浮躁的心生出一絲溫柔,讓我忍不住地想要多看一會。

[細細回味一下,那時的你之于我,大概就是一朵适宜遠觀的荷花。縱然生處于魚龍混雜的娛樂圈,依然讓人感到清新脫俗、如沐春風。不時還會生出我見猶憐之情,然後羞紅了臉。

(我忍不住笑了)]

再後來,你主演的一部電視劇有了不錯的熱度。我為你感到高興,也為自己的慧眼感到驕傲。雖然我頂多只能算一個路人粉,沒有為你做過什麽數據、打過什麽榜、吵過什麽架,也沒有為你花過任何錢,但我還是有了作為粉絲的擔憂。

人們說:“人紅是非多”,“糊是最好的保護色”。

我擔心你會被各種私生打擾,一舉一動都會被過度解讀,那樣的生活得多累呀。我也害怕自己會塌房,我那本就為數不多且根基不穩固的小平房就又要少一個了。萬一你被爆出來什麽黑歷史,或有什麽三觀不正的言論,我那無處釋放的多巴胺可怎麽辦呢?

畢竟新建一個房子太不容易了。首先他得身體素質好,才能有力氣搭建房子,得長的養眼,蓋房的日子才不會顯得漫長無趣;其次他得有夠多、夠硬的物料,來做房子基材;再則呢,他必須有一個跟我契合的審美,這樣才能設計出讓我滿意的結構;最重要的是,他得有責任心有擔當,不會東蓋蓋西蓋蓋、今天蓋我家明天蓋他家、蓋到一半漲價甚至跑路。至于其它條件比如幽默風趣啦,聲音好聽啦,情商高啦,有則最好,沒有也無傷大雅。畢竟優點太多也不現實——要是一個人看起來全是優點的話,那得多可怕呀。

雖說人心不能太專一(只粉一個的話要是他塌房了,那不就相當于天塌了),但是花心呢也有花心的煩惱,就好比是越大的家庭越容易産生內鬥一樣。當時我大哥和我三哥參加同一個節目,兩人在節目上插科打诨逗樂了許多人。結果兩家粉絲在網上開啓了罵戰,說我那幽默可愛嬰兒肥的大哥嫉妒我那貌美如花大長腿的三哥,故意擠兌他。我大哥家粉絲自然是不樂意了,說我三哥蹭他家哥哥。

這太令人切齒了,我家哥哥用得着蹭嗎!

這誰家粉絲這麽讨厭?追星還追出優越感了!

哦。是我大哥家的。

好吧。

這要不是我大哥,我得連着這家粉絲跟正主一起讨厭了。

可是有什麽辦法呢。都是自家人。我只能為三哥委屈,為大哥嘆息了。

無處發洩的煩惱真讓人煩惱。

喜歡有的時候就是,自得其樂——自尋煩惱——自讨苦吃——自取其辱。

[我真慶幸,你從未讓我失望過。

那座經歷了十多年的房子,越來越牢固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