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8章

漢人過年從臘八開始。

臘八過後,村子裏的年味兒一天比一天濃,那也是路心在西北過的第一個年。

小年祭竈,二十四掃塵,大人們為過年忙個不停,應小澄一個小孩兒也忙得團團轉。

路心經常不能理解應小澄,比如祭拜竈王爺。

“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民間傳說竈王爺會在臘月二十三這天上天庭述職,向玉皇大帝禀報這家人一年來的善行惡舉,來年福與禍就看竈王爺說不說好話了。

應小澄對這民間傳說深信不疑,就像美國小孩兒相信有牙仙子。

楊娟祭竈按習俗供奉甜食,他偷摸供奉寶貝。學校獎勵他的作業本,鉛筆,橡皮擦,他不舍得拿來用,祭竈的時候偷摸塞在竈臺上。

忙完自己家,他還要跑到路家去。

路心冷眼看他鬼鬼祟祟,怕被大人發現,将幾根鉛筆塞到竈臺上,塞完再擠到自己身邊來,松一口氣地說:“這樣就好了,竈王爺一定會幫你們家說好話的。”

“鉛筆?”

應小澄解釋:“把自己最寶貝的東西給竈王爺,老師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竈王爺連吃帶拿,肯定不會跟玉帝說我們壞話了。”

路心一直知道應小澄腦袋裏裝的東西跟別人不一樣,但每次聽見他的一些奇思妙想,還是會疑惑他一天到晚在想什麽。

西北過年有一大傳統風俗,叫社火。

這是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曾在某個時期被禁演,到80年代才重現民間,但也已經變得和最早的意義不同。

現在的社火更多是一種民間的文娛活動。每年春節各村各戶會自發組織社火隊,有踩高跷、舞獅、舞龍、扭秧歌、跑竹馬等等,十分熱鬧。

Advertisement

應小澄過年要是不看一場社火表演,過完正月十五他嘴還噘得能挂油壺,所以社火隊要不來村裏,應禾勇還得帶他去找。

萬幸的是今年社火隊會來村裏,只是隊伍剛進村就被圍了個水洩不通,孩子們得騎在大人的肩膀上才能看見社火表演。

和不情不願被帶出門的路心相比,應小澄全程都很激動,看見認識的角色還要拽路心的衣服,讓他也看看,“心心你看,那是許仙和白娘子。”

路心興致不高,但也沒想掃應小澄的興,勉為其難陪他看完社火,再和他一起回去。

-

瑞雪兆豐年。

去年差不多就是下完瑞雪的時候,路心被路家夫婦從縣城帶回來。應小澄還記得那時候所有人都以為路心是啞巴,他也這麽認為。

現在就感覺好像是一眨眼,路心突然從天而降,陪他一起長大。

“你是不是長高了?”

路心兩手插在棉衣兜裏,垂眼站着不動,睫毛很長。應小澄踩在雪地裏,用手在他頭頂量。

是真的長高了,已經比他高一點。

冬天路面冰雪未融,人走在上面,鞋底會咯吱響。

應小澄陪路心出來透氣,突然聽到很多咯吱聲,扭頭看見是王慶幾個孩子,穿着厚實的棉衣,縮着脖子慢慢走過來。

“喂,走不走?”

王慶一到路心面前說話就會變成這樣,奇奇怪怪。應小澄感覺他在模仿路心,但是又沒有掌握精髓。

“走什麽?”應小澄問。

王慶突然鬼鬼祟祟,“去看瘋老頭在搞什麽鬼。”

“他又怎麽了?”

“阿貴說昨晚瘋老頭家鬧得特別兇,我們看看怎麽回事。”

應小澄一下想起了有一次,他也從瘋老頭家聽見很奇怪的聲音,不過他一直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麽。

“去不去?不去膽小鬼。”

應小澄不會中這種激将法,只是擔心王慶他們沒事找事,招惹瘋老頭。

“他不跑出來就很好了,反正怎麽折騰都是他自己的家。”

王慶翻白眼,“不去算了。”

幾個人怎麽來的怎麽走。

應小澄看着他們的背影皺眉,快看不見了再扭頭對路心說:“心心,你透完氣就快回屋吧,外面冷,我看看他們去,他們要是欺負瘋老頭就不好了。”

應小澄轉身跑走,去追王慶他們。

瘋老頭的屋子白天一般不會有什麽聲音,安靜得好像裏面沒有人。但據住在附近的阿貴等人說,最近瘋老頭總在晚上發瘋。

大人們通常不會多管閑事,只要瘋老頭待在屋子裏,不跑出來,他想發瘋就發瘋,沒人願意跟瘋子計較。

孩子們也不是要跟瘋老頭計較,實在玩心重,沒有真怕過什麽事。

到了關瘋老頭的屋外,兩個擅長爬樹的孩子先爬上去,挂在樹上往院裏看。應小澄蹲在一旁盯着他們。

王慶站樹下問:“看見什麽沒有?”

“沒,也沒看見瘋老頭。”

應小澄說:“可能他在睡覺。”

沒人搭理應小澄的話,樹上的人說:“地窖是打開的,不過看不到裏面……欸,他出來了。”

樹下的人聽到這耳朵全豎了起來,想聽聽聲音。不過瘋老頭的聲音沒聽見,倒是聽到樹上人嫌惡的聲音。

“噫!嘔——”

“咋了?”

挂在樹上的兩個孩子幾乎同時幹嘔,不敢再看了,從樹上爬下來。

“你們看到什麽了?”

“瘋老頭在吃老鼠。”

除了應小澄,所有孩子同時發出一聲拖得長長的,“噫——”

有孩子光聽這句話就想吐了。

應小澄的臉色也很不好看,“他為什麽吃老鼠啊?”

“你傻啊,他是瘋子,瘋子發瘋哪有為什麽?”王慶罵了兩句,似乎被惡心得惱火,轉身走了。

轉眼就剩應小澄還站在樹下。他沒有特意爬上去看一眼,只是比起惡心,要更覺得不舒服。

瘋老頭雖然被關在屋子裏,但村裏每天都會有人給他送吃的送水,不然他早該餓死在裏邊。

可如果有吃有喝,他為什麽吃老鼠?還是真像王慶說的,瘋子發瘋沒有為什麽。

應小澄摸摸心口,又揉了揉眼睛,說不清楚為什麽,只是想到如果瘋老頭的爸爸媽媽還在,看到這樣的事,心裏一定很難過。

他轉身跑回家,從廚房裏找出兩塊馍馍,想到瘋老頭是大人,可能不夠吃,又多拿了半塊鍋盔,再風風火火跑回那棵樹下。

為了爬樹,兩塊馍馍他塞棉衣兜裏了,半塊鍋盔沒地放只好先用嘴咬住,等爬上樹了,他拿下鍋盔喊:“嘿!”

過了一會兒,髒兮兮的瘋老頭從屋子走出來。

應小澄把鍋盔和馍馍丢進院子,用力喊:“別吃老鼠,吃這個。”

看到瘋老頭去撿了,應小澄才放心地從樹上爬下來。

-

這是他的秘密,他誰也沒有告訴,只是每天固定會跑出去一會兒,帶着馍馍或者鍋盔,有時是一個烤好的洋芋。

楊娟發現廚房少吃的也沒有多想,以為是應小澄還是應禾勇肚子餓。

第一個發現應小澄秘密的人,是路心。

這倒不是因為他有多關注應小澄,只是應小澄每天都會在他面前:突然想起什麽——跑出去——再突然跑回來——假裝沒事人。

傻子都該看出來這小猴兒有鬼。

他沒有選擇當面戳穿,而是等應小澄跑出去了再跟上去。

這一點也不簡單,因為應小澄跑步很快。他第一次跟就把人跟丢了,應小澄一下消失得無影無蹤。

之後兩次也是一樣。

直到第四次,不是他跟上了應小澄,是應小澄終于發現他。

“心心!”

看着掉頭往回跑的應小澄,路心第一次感覺不知所措。

“你不是在家嗎?”

路心看他抱在懷裏的鍋盔,沉默片刻才說話,“你去做什麽?”

應小澄看着他的臉,說:“這是我的秘密。”

路心扭頭就走。

“哎呀!”應小澄忙騰出一只手牽住他,“我又沒說不告訴你。”

路心冷冷看着他。

應小澄笑着說:“跟我來。”

路心被他牽着,越走越往村子深處去,他慢慢發現這是去王素芬母親家的方向,那一片的土坯房都是很老的房子。

走到樹下,應小澄開始熟練地做爬樹準備。路心站在樹下看,看他爬得比土坯牆還要高,再把帶來的鍋盔丢進去。

丢完他從樹上下來,笑着拍去手上的灰,說:“我給他丢吃的,他就不吃老鼠了,也不會有奇怪的聲音。”

路心看他連眼睛都在笑,心裏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因為應小澄就是這種人。

應小澄拉着他的手往回走,“我雖然是從家裏拿吃的給他,但我吃飯的時候有少吃一點,我給瘋老頭的,是我沒吃完的。”

這是他力所能及的一點小事,不一定對,但一定不是錯。

路心聽他說完也沒有說什麽,只是從第二天開始,會交給應小澄一個鍋盔。

多一個人出糧食,應小澄就不用擔心自己吃多了,剩給瘋老頭的會不夠。

他們對秘密守口如瓶,也沒有被別人發現。有時應小澄一個人去,有時和路心一起。

這算得上是一件好事,但誰也沒本事預知未來。

如果應小澄能提前知道那根樹枝會斷裂,他一定不會爬上去,或者那天他就自己一個人去了。

如果能早知道,他一定不會把這個秘密告訴路心。

--------------------

下一章可以寫完童年~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