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傳聞中的孫黎

傳聞中的孫黎

到最後,穆錢總算将事情整理出一個清晰的脈絡。

鹽荒初起之時,尹平依仗着自己轄地內有一個鹽場,以假鹽充數,售賣獲利。但這樣賣出去的鹽流往何處尹平無法掌控,風險太大,正巧這時鹽場出了意外,尹平趁此機會,先用買撲會吸引商人注意,而後再用別的方法向鹽商透露最後一萬石鹽的下落。

在鹽商們上門商詢的時候,又借題發揮,編造了一個鹽場無法出鹽的謊言,讓對方心甘情願掏錢。

因為都是本地鹽商,極少有可能會将鹽再送去外地出售,增加成本,所以,只要鹽都鹽場的事一日不敗露,鹽商們都會心存期待,将鹽死死壓在手中。

可穆錢還是有無法理解的地方。比如,尹平說到底只是一個知州,他如此放肆斂財,先不說其是否有被榮州屬地上其他郡守舉報的風險,那些朝廷派出定期往返各個州之間監查特使又是否知情?

鹽都雖屬榮州,但古代的鹽場均由朝廷直接管理,他如何有權力去決定鹽場的關閉?還是說……鹽場的事只是碰巧?

穆錢垂眸思索,秦謙倒也沒催促,只安靜地看着他,還主動幫他沏茶。只不過這茶還沒沏好,秦謙就接到了穆錢遞過來的紙本。

[為何要告訴我這些?]穆錢問道。

秦謙放下茶壺,将茶盞推到穆錢跟前:“從現在開始我說的事,都屬于我私人的請求,與我的身份無關,我希望孫公子能先知道這一點。”

穆錢點點頭:[你說。]

秦謙半低着頭,盯着木桌發了一會兒呆,才緩緩說道:“我雖未提起,但我想孫公子應該已經猜到了。我之所以會出現在榮州,最開始是聽說尹大人扣押的三萬石鹽,”他擡頭,直視穆錢,“或者準确一點說,是三萬石的假鹽。”

果然如此。穆錢心中暗自得意。

秦謙繼續道:“我的門路比普通商人寬些,所以買撲會後,我很容易就收到了尹大人的邀請,只不過尹大人的謊言過于蹩腳,開價也太高,所以我們沒有談攏。我原本以為,我不買他手裏的東西,它終究不會離開榮州,我有足夠的時間去處理這件事。但後來我才發現,尹大人聯系過的商人,不止我一人。”

“我順藤摸瓜探查到了其他商人的行蹤,才發現他們大多都會在離開知州府後幾日的時間內,到鹽都鹽場運鹽。”秦謙說道這裏,自己都忍不住嗤笑兩聲,“我這才驚覺,這位尹大人或許是害怕假鹽送出蜀郡太多引起懷疑,所以才打算在郡內高價出售,而且一旦出了事,還能以‘疫病’反複為由,再申請一波赈災款。”

“這是若放在平常,拿到證據就可以抓人。”秦謙的語氣變得有些無奈,“但眼下蜀郡本就一團亂,鹽都鹽場的事已經鬧得人心惶惶,如果在這個時候,榮州知州再因為鹽的事被朝廷降罪,很有可能會讓百姓更加不安,甚至開始莫須有的猜疑。”

“眼下只有七八個商人我還能派人每日盯着,但若放任不管,時間一長,買假鹽的商人越來越多,需要加派的人手必然要增加,或許還會出現一些意外情況也不一定,這樣的辦法堅持不太久。”

“我将此事告訴孫公子,就是希望孫公子能夠幫在下想一個解決辦法。我能用我的身份向孫公子承諾的,一定将尹平按律處罰,但需要多久,我無法做主。”

“但因為這是私人請求,若孫公子願意幫忙,在下必定感激不盡,以後有能用到在下的時候,孫公子盡可開口。”

秦謙說得很委婉,可穆錢一個混了這麽久的商人怎會聽不出話中之意。這晉源以私人名義請他幫忙,就是在告訴他,他給不了錢也給不了權,總結下來就是:白幹。

穆錢自認不是什麽情操高尚的人。他之所以願意費如此大力回收假鹽,是因為他的工作疏忽,才導致假鹽被送出蜀郡。而此刻尹平的所作所為,卻與他沒有任何關系。

他稍稍低垂着頭,表情有些凝重。

秦謙本想再說着好話讓他答應幫忙,穆錢卻忽然擡頭,在紙本上寫了兩道,再伸到他眼前:[我要你幫我處理剩下的假鹽。]

算上最近回收的,散落在外的五十萬石假鹽僅剩不到十石,鹽荒也開始逐漸緩解,後續假鹽的回收難度不會太大。但更重要的是,穆錢已經沒有精力再去做這件事了。

此次南下,秦謙的目的本就是回收假鹽,只是恰好發現了有人在幫自己做事,除了一時興起搶了幾筆之外,秦謙一直都在一旁觀望,其實這本該是他分內之事,而眼前的人不知為何,卻用了“幫我”二字,似乎覺得這件事是他理所應當承擔的。

秦謙很爽快地答應了這個算不上是條件的要求,便于穆錢分開了。

此後兩日,秦謙在茶樓中見到穆錢進進出出知州府不下五次。前兩次他幾乎是被轟出來的,可有一日不知是穆錢帶了什麽進去,出來時竟有人恭敬相送,而後幾次,穆錢人還沒走到門口,就已經有人出來迎接了。

就這樣持續了大約五日,穆錢終于給了秦謙回複。他說尹平已經答應不再售賣假鹽,他至少可以成功拖延兩個月的時間,希望秦謙能找合适的機會把尹平解決了。

秦謙追問他怎麽說服尹平的,穆錢卻始終只是笑笑,沒有告訴他答案。

兩人很快到買撲場将鹽引的屬權進行了交接,秦謙甚至來不及感謝穆錢,他就已經離開了榮州。

離開之前,穆錢給秦謙留下了兩樣東西。

一罐鹽,還有一封信。

那是秦謙第一次看到細白如雪、顆粒分明的細鹽,不帶有一點雜質,味道也不會犯苦。

秦謙這才想明白那位尹大人為何會答應孫黎的要求。若有這樣品質的鹽放在他面前要與他合作,他又何必再去做那冒險的生意,只要掌握了此種制鹽方法,根本不愁沒有錢賺。

而孫黎留下的信,更是讓他感到震驚,用簡單的三言兩語就道出了一套完整的販鹽體系,從鹽場管理到各位的鹽商招引,寫得面面俱到,若真的采用他所說的方法,鹽引便無法再成為各地官員和鹽販斂財的工具。

他狂喜萬分,立刻差人去找孫黎,想同孫黎進行更加詳細的了解,他想将他所說的一切變為現實。然而,等他順着戶牌上登記的信息尋到了孫黎的家鄉,卻發現原籍地的孫黎早在年前就已經去世了。

他詢問過曾經同孫黎有過接觸的人,他們都說孫黎長得比較矮胖,談不上俊朗,更不是啞巴。

曾經與他有數面之緣的孫公子,就這麽消失了行蹤。秦謙暗自感傷,但也無可奈何。

同一時間,恢複了穆公子身份的穆錢,卻被人鎖進了一個黑暗的牢獄之中。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