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95章

馬周并不在長安,他去別的地方推廣紅磚去了,暫時回不來。

好在作物推廣之事沒有那麽着急,李承乾讓李世民給馬周傳了消息,就暫時抛到腦後了。

他現在有別的事——上學第一天,他們要迎接新同學。

李承道要正式和他們一起讀書啦!

雖然早就知道了這個消息,并且昨天還能李承道玩了一天,大家已經有點熟悉了,李承乾幾個還是很興奮。

而且李承道還要行拜師禮哦!

有熱鬧可以看诶!

李承乾三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似都在忙自己的事,擺文具的擺文具,溫書的溫書,抄作業的……咳,抄作業,眼睛卻都控制不住地往外瞟。

過了一會兒,終于有人提着大包小包過來了,幾人立刻打起精神,挺胸擡頭,力求展示出前輩的風采。

然而等走近了一看,來人卻不是李承道,而是杜構。

衆人:“……”

這個場景好生熟悉,當初拜歐陽詢做書法先生的時候,杜構好像也是這樣提着東西蹭拜師的!

杜荷驚恐地瞪大眼睛:“大哥,你這是什麽意思?”

杜構臉已經紅透了,結結巴巴地說:“就、就是你想的那樣。”

“……”杜荷哀嚎,“你不去學堂了嗎?”

杜構:“要是大郎君肯收下我,我就從學堂退學。”

“你比我們大那麽多,學習進度都不一樣,阿耶不會答應的!”杜荷立刻反駁,“而且陸先生不教科舉哦,你想清楚了!”

“我想清楚了。”杜構早就不知道想過多少次,清楚地不能更清楚,“而且阿耶已經答應了。”

杜如晦有什麽好不答應的?且不說做李承乾伴讀會不會耽誤功課,即便耽誤了又如何,跟着李承乾能學到的東西、長的見識,比一味讀書更有價值。

況且做李承乾的伴讀本身就意味着好前程了。

杜構:“王爺和陸先生也答應了,只要大郎君點頭就行。”

他對李承乾道:“您念書速度那麽快,總得一直有人跟您是相近的進度,現在是蘇琛,以後就該是我了。”

當然蘇琛和杜構之間還有個李承道,李承道年紀和蘇琛差不多,但畢竟是神童,一直沉迷讀書,又有好先生教導,學習進度比蘇琛要快一些。只是受年齡所限,暫時還比不上杜構。

不過杜構不敢說,畢竟李承道身份敏感,明面上也說是一起讀書,而不是給李承乾做伴讀。

當然,大家都知道是怎麽回事。

不得不說杜構這個理由很強大,頓時就叫人無法反駁。李承乾現在已經趕上蘇琛的進度了,眼看着就要在小學堂獨孤求敗,确實需要杜構這樣的伴讀。

李承乾有點點心動,不過小夥伴的心情也是要顧慮的,他看向杜荷:“你願意嗎?”

杜荷:“我不願意!”

李承乾有些遺憾:“那好吧……”

他正要拒絕,杜構卻道:“大郎君且稍等,我和二弟商量一下。”

李承乾點頭:“那你們好好商量哦。”

杜構對杜荷微微一笑:“你五歲那年冬天,在碗裏……”

“別說了!我答應!”杜荷跳到杜構背上捂住他的嘴,氣呼呼道,“你怎麽老這樣?我答應還不行嗎!”

杜構眼睛彎了彎,對李承乾擠擠眼,示意杜荷答應了。

“那我也答應。”李承乾眨眨眼,“你剛才要說什麽呀?我想聽。”

杜荷臉一下就紅了:“不許聽!承乾你不要問,大哥你也不許說!”

好叭。

李承乾給杜構使眼色,示意以後有機會悄悄說。

說話間李承道也來了,見了杜構也很好奇。

杜荷撅着嘴說:“他不請自來,蹭你的拜師禮!”

杜構和李承道:“……”

李承道很震驚,事情還能這麽辦的嗎?

杜構臉色通紅,表情鎮定。臉面有什麽要緊?如願進秦王府讀書才是最重要的!

李承乾對此嘆為觀止,悄悄和杜荷咬耳朵:“我覺得你大哥以後肯定能成大事!”

“為什麽?”杜荷問,“因為他臉皮厚嗎?”

“他臉皮不厚呀,他自己也不好意思的。”李承乾搖搖頭,“但他為了達到目标,就算不好意思也堅持做了,我覺得比臉皮本來就厚的人還厲害。”

杜荷想了想,好像是有道理:“原來我大哥這麽厲害嗎?”

李承乾使勁點頭:“就是這樣的,你大哥就是很厲害!”

杜荷恍然,他以前都沒覺得,只知道大哥讀書好,特別喜歡管着他,有時候比管家伯伯還啰嗦。

不一會兒陸德明來了,李承道和杜構行過拜師禮,陸德明就給他們重新分組。

按照學習進度,杜構自然是單獨一組,李承乾和李承道一組,蘇琛和杜荷各自一組,總共分成四組。

這個數量有點多了,陸德明虎着臉吓唬杜荷:“你如果再不用功,就去隔壁和三郎君、四郎君一起吧!”

杜荷吓了一跳:“我會好好讀書的!”

陸德明這才放過他,這孩子不笨,就是心思不放在讀書上,屬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類型,時不時就要給他緊一緊皮。

陸德明并不是真的打算送杜荷去與李恪、李泰做伴,然而李恪和李泰知道這邊的分組後卻不依了。

都已經這麽多組了,加他們兩個怎麽了?

就是想和大哥一起上課!

結果當然是被拒絕了,蘇琛他們是李承乾的伴讀,一切都以李承乾為優先,先生的注意力也多在李承乾身上,伴讀偶爾受些忽略也是難免的。

對杜構來說,能有好先生好平臺,這點小節無傷大雅,但李恪和李泰無需如此。

李泰不懂這些,還在李世民書房滾了好幾圈。

這都是後話了。

現在李承乾和杜構看到杜荷吃癟,都捂着嘴偷笑,惹得杜荷一直瞪他們。

李承乾笑了一會兒,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蘇琛已經許久沒說話了。

他好奇地看過去,就見蘇琛埋頭讀書,詫異道:“你今天怎麽這麽用功。”

蘇琛頭也不擡:“我最近就是太懈怠了,之後還是用功一點,早點追上你和安陸王。”

李承乾同情地看着他:“那你加油。”

不可能噠,他才不會被蘇琛追上!李承乾挺着胸膛驕傲了一下,也拿出書本開始讀。

陸德明看着這一幕,微笑着捋了捋胡子,然後就開始上課。

開始上課後,杜構和李承道都有點不适應。

他們以前上課,先生不管領讀、教認字或者講解文章含義,不管是按部就班還是龐征博引,大都是先生一直說,學生只要聽就可以了。

陸德明講課卻不是這樣,他會時不時抛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等他們說完了再一一點評糾正,最後他再講解補充。

有時候說得高興,大家從書本說到三皇五帝、再說到神仙妖鬼,再到花蟲鳥獸,話題偏得不知道哪去了,陸德明也不阻止,還和他們一起玩。

杜構和李承道:“……”

杜構看自家弟弟一臉興奮,頻頻舉手發言,有點明白為什麽他讀書長進不大,卻并不顯得無知了。

李承道則是震驚,堂弟他們這樣上課,二叔都不管管的嗎?

即便陸德明照顧新來的同學,沒有非要他們發表意見,李承道也有點恍惚。好在陸德明的課不是很多,很快換成別的先生,這下就正常多了,李承道松了口氣。

回到家,李建成和端王妃鄭氏都巴巴等着呢,見到他就關切地問:“如何,可還适應?”

以前只有別人給李承道做伴讀的,現在他去給李承乾做伴讀,李建成和鄭氏不免擔心。

李承道搖搖頭,本來不想說,但今天的沖擊實在有點大,還是沒忍住跟父母吐槽了下,從杜構的事到上課方式都沒落下。

他向來是方正內斂的,在父母面前恭敬有餘,親近卻不足,自打入學之後便極少與李建成和鄭氏說這樣多的話,二人都聽得很認真。

李建成聽得有些發愣,他也沒想到陸德明是這樣教學生的,難怪承乾和他那兩個小夥伴都格外靈性。而李世民竟然也不管。

再看李承道,嘴上說着這樣不合适,其實心裏還是羨慕的。

羨慕杜構可以死皮賴臉,羨慕李承乾他們那麽快樂,這種鮮活的生活力,是李承道過去幾年極度缺少的東西。

李建成摸摸他的頭:“以後和承乾他們好好相處。”

李承道板着臉點了點頭:“父親母親若無事,兒子回去寫功課了。”

“怎麽又要寫功課,不是說陸先生布置的功課不算多嗎?”鄭氏道,“晚飯馬上就好了,一起用了飯再回去吧。”

李承道:“堂弟說他們明天一早要習武鍛煉,我不能遲到,今天得早些睡。”鄭氏皺眉:“你身子弱,習武就別去了吧?”

“堂弟說正因為兒子身子弱,才要多鍛煉,日日不是坐着便是躺着,身子只會越來越弱。”李承道安慰道,“母親不必擔心,堂弟說我不跟他們一起鍛煉,他請孫先生幫我編一套養生操,練了可以祛病強身。”

李承乾考慮得如此周到,鄭氏也無話可說,只能讓李承道去了,又叮囑他好好吃飯,寫一會兒功課就休息休息,明天鍛煉量力而行等等,李承道一一恭敬應了。

等李承道走了,鄭氏嘆了一聲:“聽見沒有,才一天的功夫,一口一個堂弟說,知道的他是去上學,不知道的還以為喝迷魂湯去了呢!”

李建成失笑:“這樣不是正好嗎,說明他喜歡現在的日子,承乾對他也好。”

“我也沒說不好。”想到今天兒子和她說了這麽多話,鄭氏心裏便高興,“沒想到承乾這麽用心,從前是我太過輕慢了,晚上我親手做點吃食,明天讓承道帶去和承乾他們一起用吧?”

她小心觀察李建成的臉色,自從搬家那日李建成得知她曾經為難過李承乾,這些日子一直沒給她好臉,直到這兩天李承道出門,夫婦都提着一顆心,關系才好轉了些。

借着這個機會,她想修複一下與李建成的關系。當然後悔也是真後悔,當時确實被兒子的病急昏了頭,居然把氣撒到李承乾身上。

跟李承乾的大方一對比,更顯得她無理取鬧了。

提到這件事,李建成臉色又不太好看了,淡淡地嗯了一聲。鄭氏信心大增,只要李建成有反應,遲早這事兒會翻篇的。

*

第二天李承乾就吃到了鄭氏親手做的點心,味道真的很不錯,他豎起大拇指:“你阿娘做飯真好吃!”

李承道抿唇淺笑,心裏有些驕傲。

中午休息時間,李承乾剛剛下課,正要帶着小夥伴和兩個弟弟一起吃飯,就見馬周從李世民的書房出來,眼睛一亮:“賓王哥哥,你回來啦?”

馬周上前來行禮,回道:“剛回長安,這就來向王爺和郎君請安。聽王爺說,是您有事找我?”

李世民一句話把馬周叫回來,具體什麽事一點沒說,剛才馬周問起,李世民也只說讓他問李承乾。李承乾點點頭:“你吃飯了嗎?要不要和我們一起吃,我們邊吃邊說。”

他好餓了呢!

馬周确實還沒吃飯,也不拘束,應了一聲就坐了下來。

給主子的飯菜量都足足的,李承乾他們每天都吃不完,多馬周一個也只是多一雙筷子罷了。

一邊吃飯,李承乾一邊和他說起推廣作物的事。馬周越聽眼睛越亮:“真的讓我去推廣土豆、番茄和棉花?”

“阿耶要先見一見你再決定。”李承乾吃得臉頰一鼓一鼓,“你到時候好好表現!”

馬周點點頭:“大郎君放心,您如此費心引薦,我必不會給您丢人。”

李承乾眨眨眼,沒有反駁馬周的話。其實他沒有費心,也不在乎丢不丢人,他跟阿翁又不講究這些。他只是覺得馬周合适,希望把這事交給他罷了。

但李承乾也知道自己是小孩子,懂得不如大人多,如果李淵見過馬周之後不許他負責此事,李承乾也不會再說什麽的。

馬周激動了一會兒,又冷靜了下來:“如果我去推廣作物,那紅磚怎麽辦?”

“紅磚怎麽了?”李承乾眨眨眼,“你可以同時推廣紅磚和作物啊,不一定只能選一個噠。”

馬周:“……”

李承乾小大人似的拍拍他肩膀:“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現在我們能用的人實在太少啦,到處都離不開你。你手底下不是帶着幾個人嗎?等他們能獨當一面你就輕松了,現在就多操勞一些吧。放心,這個工作做完,功勞絕對少不了你的!你知道孔先生吧?他種出了這幾樣作物,昨天剛剛被封為縣子啦!”

這個是真的,孔穎達昨天還特地跑來王府道謝。

馬周也聽說了這事,孔穎達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文人出身,卻因為種地而獲封的,還是孔子後人,大大滿足了吃瓜群衆的八卦欲,昨天和今天到處都是讨論這事的,他回京的路上就聽說了。

李承乾拿孔穎達和他作比,馬周眼睛更亮了。

李承乾語重心長道:“你有空了可以問問孔先生,看他是怎麽安排時間,同時負責那麽多東西的。好好跟他學一學,他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馬周鄭重點頭:“好,我聽大郎君的!”李承乾滿意一笑。

本來想下午帶馬周去見李淵,可惜請假沒有成功,只能讓馬周等一等,順便也為面聖做點準備,等到下午下課,李承乾就帶着馬周進宮去了。

馬周還是第一次面聖,不免有些緊張,李承乾安慰他:“你不用害怕,阿翁人很好的。”

馬周心裏呵呵,那是你阿翁,對你當然好。但要說皇帝是好人,他可不會相信。

嘴上卻應着:“是。”

到了禦書房門口,李承乾沒有像從前一樣直接進去,乖巧地停下腳步,對守門的小太監說:“我來見阿翁,哥哥幫我通報一下吧。”

小太監賠笑:“大郎君太見外了,您進去便是。”

李承乾咧開嘴笑:“阿翁不生我氣了?”

“看您說的,聖上疼您還來不及,哪會當真生您氣呢?”

李承乾美滋滋,讓馬周在外面等一下,自己先噔噔噔進去了。

馬周看在眼裏,心中十分驚訝,早就知道李承乾得寵,但也沒想到這麽得寵,竟然連進出禦書房都不用通報。

李承乾進去沒多久,就有小太監過來傳話,讓馬周進去。馬周收拾好情緒,斂袖垂目走進禦書房,恭恭敬敬行禮。

“免禮吧。”上首傳來威嚴的聲音,馬周下意識掃了一眼,就看見一位身形高大的老者,氣勢上不如秦王那般懾人,但是氣度非凡。

再一瞧,小團子李承乾正坐在老者懷裏揪胡子呢。

馬周:“……”

很好,一下就沒那麽緊張了。

“你就是馬周?”李淵打量馬周,這兩天他也讓人查了馬周的情況,知道此人頗有才華,紅磚的推廣也做得不錯。

李淵問了幾個問題,見馬周都答得井井有條,面上便露出一點滿意。

“聽說你以前喜歡喝酒,在正事上也不用心?”

馬周還沒說話,李承乾就道:“賓王哥哥說他不喜歡教書才那樣的,現在已經改了,我很久沒見他喝酒了,上回我送他蒸餾酒,他都沒有喝哦!”

李淵悄悄給李承乾使了個眼色,李承乾茫然地問:“阿翁,你瞪我幹什麽?”

李淵:“……”

他輕哼一聲,又問馬周:“朕還聽說,你在家鄉并不受鄉鄰喜愛,推廣作物是要與百姓打交道的,你如何保證能做得好呢?”

李承乾又舉手:“賓王哥哥推廣紅磚也要和百姓打交道,他就做得很好,阿翁一查就知道了,不用證明噠!”

李淵:“……”

罷了,看來是敲打不下去了。

無語片刻後道:“既然如此,就由你負責推廣作物,恒山王如此信任看重你,你可不能叫他失望。”

馬周壓下心中喜意,恭敬行禮:“是!下臣定不負聖上與王爺期待。”

之後馬周就在長安和鄉鎮來回跑,一邊繼續做紅磚的推廣,一邊安排推廣作物的事,現在還沒到春天播種的時候,主要就是制定推廣策略、選取試種區域以及對試種家庭進行簡單培訓,讓他們知道這幾種作物分別該怎麽種。

即便李淵和李世民都撥了人手給他幫忙,還有孔穎達配合,馬周也忙得不可開交。

他按李承乾說的,去找孔穎達取經,問他怎麽做到同時種植三種作物的。

孔穎達詫異地看他一眼:“我又沒有三頭六臂,如何能同時做這許多事?土豆是去歲冬天種的,棉花是去年大郎君自己在王府種的,底下人都知道怎麽種了,交給他們看着,有問題我再處理便可。我真正要管的只有番茄啊。”

馬周:“……”

大郎君!我真是信了你的邪!

“我才沒有騙你呢!”後來李承乾被馬周問起此事,信誓旦旦地說,“本來就是可以做到的啊,你看你不就做到了。你是很有能力的,要相信自己哦!”

馬周:“……”

只說他做到了,怎麽不說他累得半死?

不過結果還是很喜人的,他們草拟的推廣政策通過了李淵和諸位重臣的審批,也得到了百姓的認可,順利選取一塊試種區域,現在已經開始做培訓了,百姓也很配合。

能不配合嗎?按照政策,他們來年種出的土豆、番茄和棉花,除了規定要交給朝廷的一部分,多出來的都可以用來抵稅,或者跟朝廷換糧食、銀子,自然要用心些,産量高一些才好。

朝廷給這麽好的條件,當然也有很多限制。

比如每領一斤種子,等到明年秋天最少要交給朝廷多少産出,交不出來就要受罰(天災等自然因素導致的歉收除外),這個要求不是很高,以土豆為例,平攤到畝産就是一千斤左右,對百姓來說負擔不大,對朝廷來說,也能最大化擴大種子容量。

還有別的限制,比如損壞這些作物犯法,輕則罰款重則杖刑,更嚴重的,比如蓄意大面積破壞,砍頭也不是不可能。

其他條條框框還有很多。

在作物推廣工作順利推進的同時,李淵在別扭了一個多月後,終于頒下诏書,敕封李世民為皇太子。

消息一出,阖城歡慶。

秦王府裏也是喜氣洋洋,李世民送走傳旨的太監,就對李承乾挑了挑眉,得意地說:“現在我又比你高一級了!”

之前二人都是親王,李世民驕傲的同時,偶爾也會有一點小複雜。

現在不會了。

他,是太子了!

——比親王更厲害!

李承乾跳起來不服輸地說:“我也會噠!我也會當太子噠!”

李世民呵呵一笑:“那我還是比你厲害。”那時候他就是皇帝了。

李承乾:“……”

哼!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