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開題與開學

開題與開學

春天按時到來,保證這顆星球不會死去。

——《比如搖滾與寫作》史鐵生

史鐵生著,史鐵生散文,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第251頁。

距離開學還有兩周時間,班長在班級群發消息,讓大家做好疫情防護,發了一堆表格填寫信息。

開學時需要上交兩周內的體溫表,健康碼、行程碼,還有家長知情書。

填寫返程信息,乘坐什麽交通方式回來,高鐵票是什麽時候的,公交車是幾路,自駕返校的話車牌號是什麽。

易言參加完研究生筆試之後的第二天,就聽說了疫情。如今研二了,疫情已經是第三年了。

疫情下的生活早就習慣了,面對無窮盡的表格,罵罵咧咧填上,然後服從安排,該做核酸就做核酸,該測體溫就測體溫,該戴口罩就好好戴上口罩。

生活總是要繼續的。對于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來說,沒有生病已經是極大的幸運了,不敢有別的奢望。

自上本小說完結後,易言就沒有繼續更新小說,忙得要死,壓根顧不上。

放寒假前,易言就完成了結課論文,寒假之後,為了好好完成校級項目的課題論文,看了幾本敘事學的書,整理成讀書筆記。

2014年買來的筆記本電腦早就運行的一塌糊塗,光是開機就要用十分鐘。

易言在打開電腦的時候,為了度過漫長的開機時間,都會玩手機,玩着玩着就入了迷,忘記了打開電腦原本要幹什麽。

當電腦屏幕變暗就摸一摸電腦觸摸屏,防止自動鎖屏。

易言刷着朋友圈,看到一條信息:“導師一句開題提前,我就熬夜到淩晨兩點[苦笑]”

Advertisement

畢業論文的開題去年是研二的下學期第二個月,也就是四月份,這麽說來今年就是三月份,現在已經二月中旬,馬上就要開學了。

啊?!!!!!!!

易言心驚,發消息給同學小新,在驗證了這個消息的真實性後,火急火燎地在宿舍群裏發消息——

易大師:【老張,我剛才看到小新的朋友圈,說今年開題提前了,三月中旬就開題了!】

張大聰明:【不是吧!我導師放假前還說四月份才會開題】

易大師:【我一丁點頭緒都沒有!想着先把校級項目論文寫完,開學兩個月的時間足夠去忙開題報告了,啊——】

夏洛特:【小言,別慌,你先從你的研究方向裏找一個作者,然後把他的作品看一遍,在知網查看一看有沒有能做的研究,最好是有熱度的,不然太老舊的題目,沒有創新點,導師們不同意,放心吧,從現在到開題答辯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來得及!】

張大聰明:【小事情,我現在還有兩篇結課論文呢!問題不大,來得及!】

夏洛特:【……我的安慰是給小言的,你就是個站在觀看席的比賽選手好嗎?!】

易大師:【有你們真好!我得抓緊時間,找個研究對象,寫個小說論就得了】

張大聰明:【別寫小說論,這個題目太平庸了】

易大師:【就是平庸,所以才選它!

選擇其它課題會出新出彩,但是寫不好就沒辦法畢業了。

小說論平庸,但是能保住我一定畢業!

我只要畢業就好了,不圖優秀畢業生,也不圖優秀畢業論文】

夏洛特:【那也行】

寫學術論文的核心在于用有效的論據證明自己的論點,優秀的論文是應該有鮮明的觀點。

小說論基本按照創作主題、人物形象和敘事技巧三方面進行論述,正話說了,反話也說了,這相當于什麽話都沒說,沒有表達個人觀點。

因此,小說論是一個平庸又保底的論文選題,只要認真去寫,學生就能安全畢業。

文學,是一門建立在獨立思考基礎上的藝術專業。創作者如果沒有明确的個人觀點,只會人雲亦雲,頂多是個蹩腳牌的複讀機。

做學術,更不能缺少明确的論點,如果沒有論點,還談什麽學術呢?

學校開設文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培養計劃,為的是培養出具有思辨能力的開創者,不是淹沒在群體裏的彷徨者。

不能因為恐懼他人的評價,而做一個沒有觀點的人。

易言為了安穩畢業,選擇平庸不出錯的小說論;恐懼遭到網絡攻擊,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寫小說的時候也是謹慎又謹慎,生怕戳到了某些人的敏感點,惹來麻煩。

小心又小心,平庸又平庸。

易言看了看時間,已經是下午四點了,吃完晚飯回來準備開題的事情,時間剛好。

和易母說明情況後,易言吃完飯,回到家裏快速洗漱,坐在床上,放好床上書桌,打開電腦,開始搜尋合适的作家作為研究對象。

中國現當代文學這門學科目前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比不上中國古代文學那樣源遠流長,也比不上世界文學那樣廣闊無垠。

且不談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從文、孫犁等現代文學大家,也不說當代文學中的□□、餘華、蘇童、遲子建、劉震雲等一流作家,凡是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出現過的作家,哪怕是只出現過一個名字的作家都差不多被研究過了。

自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随着市場經濟的繁榮,再加上網絡的普及,嚴肅文學逐漸式微,文學慢慢從“理想主義”轉向了“實用主義”,從精神支撐轉變為娛樂消遣,嚴肅文學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問題,多數老作家的創作巅峰不再,新作家的寫作水平火候不過。

從新作家裏選一個作為研究對象風險太大,誰知道這個作家會不會出現幺蛾子事件,被封殺了。

研究對象被封殺了,還怎麽畢業?

易言決定選擇不知名的老作家作為研究對象,從過往的讀書筆記中選出幾個不知名的作家,經過知網檢索确定了一個作家。

将其作品進行整理,做一個小說創作年表出來,按照創作年表的順序閱讀,做出一個大致的論文框架發給導師。

經過導師的批準,易言松了一口氣,準備進行細致的補充。

一個早就被遺忘的作家,因為畢業論文的要求,被一個雙非院校的吊車尾學生翻出來進行研究。

那些被同時代的偉大作品所遮蓋的文學作品再次被翻閱,其中的莫名滋味讓易言在恍惚間感受到了命運。①

就在易言為開題忙得手忙腳亂的時候,終于開學了。

一大清早,易言就開始收拾東西,錯過出行的高峰期,給易母發過一條微信之後,拽着行李箱,背着裝有筆記本的大背包踏上返校的旅程。

陽光正好,宿舍樓前的晾衣杆曬得滿滿的,遍地都是被褥、枕頭、厚衣服,栅欄上都是。

易言吭哧吭哧地爬上五樓,用鑰匙解開破舊的門,撲面而來的是夏雪茗的香薰味道,沒有預想中的黴味,推開窗戶讓新鮮空氣進來,窗簾像羽毛一樣随風飄起。

這種感覺真好。

午後的陽光不熱烈,不會灼傷人的皮膚,不遠不近,剛剛好。

看得易言覺得心裏暖呼呼的,橘黃色的陽光照射在易言的床鋪上。

等下?

睡在上鋪的易言發現自己床鋪旁邊的欄杆從兩層加高成了三層!

回想起離校前宿舍公告板上寫着:

“同學們,離校前請将自己的東西收拾好,師傅會進宿舍加高欄杆”

啊?真加高啦?買數據庫都沒有這麽有效率?!買期刊的速度慢得像蝸牛一樣,怎麽加高床鋪欄杆的速度比火箭還快!

“遇到事情不要慌,先拿出手機拍一條吐槽視頻,然後發給姐妹們一起吐槽。”

易言模仿網友的行為,在宿舍群上傳了一條視頻。

易大師:【你們快看啊!學校真的把上鋪的欄杆加高了一層!真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張大聰明:【啊????】

夏洛特:【這個學校我真服了!】

易大師:【我不懂,是怕我們睡覺睡半截突然從床上滾下去嗎?】

夏洛特:【哈哈哈哈哈哈哈說不定學校真是這麽想的】

張大聰明:【咱學校在搞笑方面挺有潛力的】

夏洛特:【在這個學校待了6年了,本科4年,研究生4年,我已經看透了學校,它做什麽我都不稀奇】

後來,易言才知道真的有學生在睡覺的時候從床上摔下來,死了。

再後來,易言才知道其他學校也有加高床上欄杆。

後來的後來,易言才知道有的高校沒有加高欄杆,而是在床邊增加了綁帶——精神病院裏用來固定發病時的患者使用的綁帶,并囑咐學生:“建議在必要時刻使用。”

收拾好行李的易言,到樓下食堂買了一根玉米、一顆雞蛋當做晚餐。

易言感慨長大真好,可以随心所欲地吃玉米。

小時候易言家裏窮,就連玉米這種東西都很少能夠吃到,吃完半根玉米想再吃半根,都會被易母罵“好吃嘴”“以後沒人要”。

經常吃的是用姥姥送來的大白菜做湯底的清湯挂面,清湯挂面吃膩了就是醬油挂面,如果欠錢了,那就是白水挂面,反正是各種挂面。

易言小時候吃膩了挂面,将挂面稱為“惡心人的玩意兒”。

但凡手裏有一塊錢,就絕不吃挂面。

當然山窮水盡的時候,易言就不會記起自己吃膩了挂面的事情,只會覺得挂面真好。

“挂面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它是我的救世主,救了我這個窮途末路的死鬼的命。”

邊吃邊哭,順便吃一口辣條,在嘴裏調調味道,增加點鹹味。

說起大白菜,易言想起來很久以前的小事。

那是上小學五年級時候的事了,易父易母都上夜班,留易言一個人在家裏。

冬天的早晨6點,外面天還是黑的,易言洗漱完,決定先看會電視再去買飯。

“咚咚咚——”有人敲門。

易言吓得關掉電視,家裏人不允許清早看電視,她是趁家裏人不在,偷看的,這可不能讓別人發現了。②

“誰啊?”易言的嗓音裏夾雜着顫抖,家裏沒人,一早就有人敲門還是會感到有些奇怪。

“咚咚咚——莉莉——是我啊——”

門外傳來敲門聲伴随着回答,聲音還有些熟悉。

莉莉?莉莉是誰?誰啊?

易言年齡太小,也沒有防人的意識,直接打開了門,看到來人感到驚訝。

“啊?阿姥你咋來了?”

易言看到姥姥抱着兩顆大白菜,側身讓她進來。

姥姥進門後把白菜放到廚房,“你媽呢?”

易言給姥姥接了一杯熱水,“我媽上班去了,她和我爸一樣上夜班。”

姥姥接過水,坐到椅子上,“我以為你媽上早班呢,所以一大清早過來,就是想來看看她。”

啊?姥姥也會想媽媽?

對,姥姥也是媽媽,媽媽也是女兒。

易母生易學的時候,易言寄住在姑姑家裏,大概一周時間,母女倆都沒見面。

沒有了易母的嚴加管教,易言樂得開心,一丁點都不難過。

姑姑對易言說:“你媽想你想得哭了。”

易言聽了一愣,心裏有些惡心:“想我?怎麽可能?”

我媽一天到晚不是罵我就是揍我,要麽是嫌棄我,她怎麽會想我?還想哭了?搞得像演戲似的。

易言不相信易母會想她。

下午上學時,易言在校門口遇到了姥姥,“阿姥,你怎麽在這?”

姥姥擦了擦易言頭上的汗,笑着說:“恁媽想你了,你今天下午放學後去醫院看看她吧。”

姥姥是易言童年中鮮有的回應她的人,不經常見面,可每次見面,姥姥總會給易言買東西。

在易父和易母的“教導”下,易言小小年紀就懂得了察言觀色,明白姥姥的笑容裏帶有讨好的色彩,所以易言向姥姥提要求,“姥姥,我想喝飲料。”

她知道姥姥一定會滿足她的要求。

對城鄉接合部的小孩來說,最高級的飲料就是碳酸飲料了,一瓶2元。

易言家裏窮,只能逢年過節的時候買上一瓶,平時只能羨慕地看着周圍的同學喝。

“好,”姥姥答應了,“你下午去醫院看你媽媽,我提前買好飲料等你。”

易母生下易學的第一天,易言就去看了,周圍的人都在看弟弟,她站在一旁百無聊賴。

“你吃飯了嗎?”易母剛做完剖腹産躺在床上,看着站在熱鬧外的易言問道。

易言呆愣愣地回道:“吃過啦,我在俺姑家吃完飯來的。”

長大後的易言回想起那個時候的自己,覺得自己很可笑,反應總是慢半拍,什麽都不懂,什麽都不明白。

按照第一次看望母親的記憶,易言第二次來到易母的病房。

“你來啦!”易母高興地看着易言,“我這幾天正想你呢。”

想我?你會想我嗎?你怎麽會想我呢?你打我罵我諷刺我的時候,怎麽不想我呢?

易言表面上是個乖乖女,實際上很記仇。

易言不說話。

易母繼續問:“你這幾天吃得好嗎?”

易言:“好啊,我姑對我挺好的。”

易母呼了一口氣,“你過得好就行。”

她伸手拿起一瓶飲料,“你中午不是問你姥姥要飲料嗎?你姥給你買了飲料。”

易言接過飲料,心底一沉,看着瓶子上的茶葉圖案,默默無言,也沒有瞎胡鬧,乖乖道了一聲:“謝謝姥姥。”

也是啦,農村的老太太一大把年紀了,哪裏知道買什麽飲料呢?還不是小賣部的人推薦什麽就買什麽。

喝不上碳酸飲料,有一瓶茶飲料喝也不錯啦,總比喝白開水有味道啦。

易言喝完飲料,用飲料瓶裝了好久的礦泉水。

在那個經濟飛速發展的年代,在那個灰塵漫天的城鄉接合部,小學生能用有顏色的飲料瓶裝水都算得上有面子的事了。

易言回想起曾經和易母一起回姥姥家的時候,易母和姥姥說話的不耐煩樣子,像極了易言和易母說話的樣子。

那副神情,那個眼神,那個語氣,易母和易言作為女兒在面對自己的母親時的态度,如同一個模具印出來的。

易言嚼着玉米,咂麽出一句話:血液遺傳,是命運的代名詞。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