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番外:天黑,仍要趕路
番外:天黑,仍要趕路
不覺天黑了仍在趕路的旅行者可能在黑暗中唱着歌,否認他自己害怕;但盡管如此,除了他鼻子底下的方寸之地外,他再也看不到前面更遠的路了。
——《抑制、症狀與焦慮》弗洛伊德
(奧)弗洛伊德著;車文博主編.弗洛伊德文集第四卷[M].長春:長春出版社,1998,第207頁。
随着周圍學生的離開,套間裏就剩下我一個人了。
我一個人住一個套間,即便套間門是關上的,心裏還是有些害怕。
睜眼醒來,淩晨三點。閉上眼睛,翻來覆去,怎麽也睡不着,直接從床|鋪|上|下來,打開燈。
一個人住真好,想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
我從宿舍窗戶向外探,外面的天依然是黑的,幾盞路燈散發出昏黃的燈光,道路上看不到行人。
洗漱完,吃一點在宿舍提前備好的零食,我打開電腦開始看文獻。
網上流傳着一句勵志話語,叫做:“你見過淩晨四點的太陽嗎?”
我想說,我見過,而且我見它比見我家親戚的次數還多。
讀研之前,我超愛睡覺,除了特殊情況,根本不熬夜。
讀研之後,時不時就要熬夜:
文獻網站不好打開,只能熬夜在淩晨下載文獻。
想要一口氣完成一篇論文,熬夜。
臨時通知交論文,熬夜。
有被動熬夜的時候,也有主動熬夜的時候,主動的次數多一些。
熬夜的時候,我的精神有些恍惚。
熬夜,是不是大人的成熟标志?
是不是一夜又一夜的熬着,我就成了大人了?
沒有人告訴我答案。
我只能安慰自己,雖然現在天黑,還是要向前走的。
如果因為黑暗就停滞不前,那麽我的面前永遠沒有路,永遠走不出黑暗。
我用盡所有的勇敢邁出第一步,然後是第二步,第三步,之後就習慣了摸索着向前進。
走着走着,天就亮了,走着走着,路就出現在自己的腳下了。
太陽總會升起,路,也一定會出現。
我不想成為和我母親一樣的人。
不喜歡現有的環境,自己也不做出改變,只是抱怨。
只是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讓別人拯救自己于水火。
如果別人沒有達到她的期望,那就以更深的怨念作為報複。
長此以往,只是在泥潭裏永遠萬劫不複。
高中的時候,我也想做灰姑娘,特別是開學的時候,有好東西要搬,那時候我就想着:要是我有男朋友,就不用自己搬這麽多東西了,多好啊。
現在不了,我清楚的認識到:世界上沒有灰姑娘,有的只是利益交換。
從高中到現在,十幾年的住宿生活,四處游蕩,早就積累了成熟的搬遷經驗。
一次搬不了這麽多東西,那就分幾次,大不了多跑幾次,或者花錢請別人搬。
世界上沒有可以依賴的人,比起指望別人,不如指望自己。
與其等待着白馬王子的拯救,不如把自己變成白馬公主。
人在世間活着,總得有個立足本事,有了本事,最起碼遇到事情,也會有解決事情的底氣。
婚姻不是評判标準,結婚的人不能算是成功者,同樣,不結婚的人也不能算是成功人士。
從法律的角度上講,結婚就是一群人想要通過婚姻這個合法方式剝奪個人財産,從而合理合法地進行利益分割,從別人那裏獲得更多的利益。
我不想結婚,我也明白:如果一個人要做出背離社會群體的行為,手上一定得有籌碼。
這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暑假了。
明年,我就碩士畢業了,我的青春就要結束了。
畢業那年,我的法定年齡是28歲,自然年齡是29歲,社會年齡是30歲。
青春結束之前,給自己留一個能夠獨立生活的本事傍身,這是一個不錯的決定。
不知不覺,太陽出來了,天亮了,歡快清亮的鳥叫聲開始吵到耳朵,蟬鳴聲也逐漸出現了。
這樣的生活,真的已經很好了。
日複一日,我的作息習慣養出了規律。
每天早晨六點前起床,去食堂買飯。
食堂早晨六點才開門,我有時五點就醒了,還得在宿舍裏等一會兒,才能去食堂買飯,否則就得站在食堂外等開門了。
七點開始看文獻、寫論文。
在短時間內集中閱讀一位作家的小說作品,真的會想吐。
這個作家的創作特點之一就是重複。
很顯然,他也被困在名為“童年創傷”的迷宮走不出來。
作家也會被困在時間裏,進行自知而不自控的重複書寫。
當初選擇這個作家做研究對象,也是因為他和我一樣有原生家庭的問題。
我期望通過研究文學的方式,獲得解決原生家庭的問題。
遺憾的是,這位作家給出的答案,不是我想要的。
中午十一點吃午飯,刷刷手機放松腦子。
夏天本來雨水就多,表白牆上說新宿舍漏雨,我看了後,覺得老宿舍也挺好,起碼不漏雨。
十二點繼續寫論文。
看完了小說,還要看那位作家的散文、詩歌、戲劇體裁的文學作品,作為解析小說的參考。
昨天還在讀他寫的與好友同游的游記,今天就看到了他為那個好友寫的悼文。
此刻,我才意識到我已閱讀了這位作家的半生。
這位作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我費盡心思找到幾篇當時的文章。
當我看到發黃的紙張時,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恍惚感。①
下午四點開始做運動。
長時間坐着影響到了腰椎,為了不花錢治病,選擇做不花錢的運動。
保證健康,能省很多錢。
五點吃晚飯,去洗澡,還要給樓下的流浪貓們發貓糧。
差不多七點就可以開始寫小說了。
雖然一直在寫,雖然沒幾個人看,寫得時候真的很滿足,真的很幸福。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老天不會讓我過上平靜且幸福的生活的!
我媽又打微信語音電話給我了。
哎,我是真不想接。每次家裏打來電話,我都要心情糟糕好長一陣子。
不接又不行。
“喂?阿媽什麽事?”
“之前不是填報志願了嘛,我昨天遇到了恁弟的同學,那小孩學習成績還不如你弟,他媽讓他去讀了私立高中,所以我尋思要不——還是讓恁弟也去讀私立高中,你看怎麽樣?”
又是這樣,我媽每次看別人做什麽,也都想着去模仿別人。
別人吃飯,她也吃飯,別人走路,她也走路,從來沒有思考過每個人的路根本不一樣,她非要和別人一樣。
她不服氣,她覺得自己明明更優秀,為什麽卻過得不如別人。
她永遠覺得別人的生活比自己好。
她的眼睛永遠放在別人身上。
“你要是想讓我弟去讀高中,那就去送他去讀,不用來找我,你下定決心去做的事情,沒必要去征得別人的認可。”
“你讀過書,所以問問你,如果你覺得好的話,那就讓你弟繼續去讀書。”
聽我媽這句話,我就知道,她又想推卸責任了。
我耐着性子解釋道:“你已經确定要去做這件事了,不用去找別人問,沒有意義。”
“花十萬塊讀私立高中,還是有點貴,我下不了決定。”
“你問我弟怎麽想的?他願意讀高中嗎?”
“恁弟說了,他也覺得讀高中比較好。”
真的假的?他想讀高中的話,怎麽會在高考前打電腦游戲?
怎麽不在報考志願的時候說?究竟是他想讀高中,還是因為母親想讓他讀高中?
我忽然想明白了,為什麽弟弟總是愛撒謊的原因了,因為易母在做示範。
一個家庭,沒有一個人敢說實話。
真是搞不懂,這到底在幹什麽?為什麽會這樣?
“你送他去讀高中,你确定他能讀的下來?他中考才考了這點分數。”
“他差的科目都是文科,文科有什麽難的,不就是背誦嗎?你弟就是懶,不愛背書,又不是不聰明。”
行了,知道母親的想法和目的了。
“你去那個私立高中問問具體情況,看一看那個私立高中怎麽樣,再說吧。”
“行,我下午就帶你弟去那個學校看看。”
中考改革,将學生進行分流,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各得其所。
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愛讀書,都适合讀書,有的學生就是有讀書之外的本領。
與其讓他們在死讀書上浪費生命,不如選擇一門合适的技術,經過系統性的學習之後,也可以活得很好。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這句古話又不是虛的。
假如每個行業都是金字塔,這個金字塔上層的優秀人員都過得挺好的。
為什麽非要在不适合自己的領域上和別人死磕呢?
沒讀研以前,我曾癡心妄想過要讀博,想要去大學做老師。
讀研上課的第一周,我就清醒地意識到我和周圍同學的差距。
我的水平基礎真是爛得出奇,談起我的學術水平,那可真是要學術道德有學術道德,要學術水平有學術道德。②
為了不浪費時間,我在開學的第二周就放棄了考博計劃。
讀博不好嗎?
對我來說,讀博當然好,然而我的能力并不能讓我完成博士學位的學習。
既然能力不足,那也不必如此勉強自己。
就像我羨慕溫聽的雙一流學歷一樣,我羨慕雙一流院校的教學環境,但是我的能力也就這樣了。
高考的時候考不上一本,考研的時候考不上雙一流院校,就算重生了,就算穿越了,我也依然考不上。
人和人之間是有差距的,與其為這天生的差距而焦慮,不如去接納這些無能為力的現實,最起碼心裏會好過一些。
我也清楚,我畢業之後很有可能會領着和本科生一樣的工資,還是月薪三千,
這并不代表我讀研就是白費的,我曾經在考研時吃過的苦不是白吃的。
天底下沒有白走的路,更沒有白讀的書。
我自知,我所引以為傲的人生經歷,在別人看來,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上了高中,讀了中專起點的大專,通過參加一場簡單的專轉本考試,讀了一個末流的二本,以倒數第二名的成績,僥幸上岸雙非院校的平凡人生。
對于我,對于一個從來沒有下定決心、從來是服從于父母安排的女生來講,當我決定為改變自己的命運的時候,當我決定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反抗父母之命的時候,命運已經發生了轉變。
讀書是為了明智,為了清醒,為了……為了希望。
“誰讓你讀了這麽多書……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這種不能為周圍人所理解的苦惱。一個有文化、有知識、愛思考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那痛苦就是無法言語的。”③
“我要痛苦的清醒,我不要麻木的快樂。”④
書籍供養了我本就無處安放的靈魂,因為得不到優越的物質條件而産生的痛苦是不足為道的副作用。
我真的很慶幸我有書可以讀,我可以接受教育。
讀書真好,可以接受教育真好。
我真的已經很幸運了。
下午四點,我媽又打來電話。
“我下午帶你弟去學校問了,學校說已經弄完錄取了,不能再收學生了,恁弟還是去讀中專了。”
“哦。那就去讀呗,現在又不是沒有中專生提升學歷的方式,讀中專後再繼續提升學歷,天底下又不是只有一條路能走。”
“那就這麽辦吧。”
七月中旬,疫情加重的消息傳來。
梅開二度,我在超市裏又買了一堆喜歡吃的零食。
理直氣壯買零食吃!真開心!嘿嘿!
溫聽知道後,在網上買了一堆零食寄給了我,嘿嘿,他人還怪好的嘞!
我沒有告訴家裏人這件事。
我知道家裏人不會給與我任何幫助。
每當我遇到困難,遇到人生重要點的時候,家裏人一定不會站在我身邊的。
小時候,會期待,會渴望,時間久了,長大了,就習慣了,也不指望了,他們不是我的依靠。
那些不斷向我索取的人一直在說:“你太自私了!要學會多奉獻!”
那些不斷給予我的人一直勸我:“你要多愛自己一些,要多為自己考慮!”
沒事,問題不大。
遠離那些不斷向我索取的人,多親近那些要我善待自己的人就好了。
學校通知中午一點,留校生進行核酸檢測。
我在食堂吃飯時,玩着手機,打開熱搜榜,不禁感慨自己真是老了。
熱搜榜上的明星,我一個都不認識。
自從去年頂流女性被爆違法事件開始,有好多明星被爆違法亂紀。
頂流跌下神壇,馬上有推手造出新的“頂流”。
一代“神”的覆滅之後,自有新的“神”出現,吸引着衆多“信徒”的“供養”。
造神行為源于欲望,寄希望于神能夠滿足造神者的欲望。
當他們發現神不能滿足他們的欲望時,神就被打入地獄。
翻着熱搜,一點想點進去的欲望都沒有。
我連明星的瓜都不想吃了,我果然是老了。
我已經老了,生活被生活的壓力塞滿,娛樂圈不在吸引着我。
娛樂圈的目标受衆不再是我,娛樂圈已經不再為我這種人“做飯”吃了。⑤
吃完飯,正好一點鐘了,測完核酸回到宿舍繼續寫論文。
核酸結果出來,和以往一樣,一切正常。
生活恢複平靜。
學校文件要求畢業論文三萬字,實際要求四萬五千字。
研三師姐寫了五萬字,研二師姐寫了六萬字。
我學術水平太差了,質量不行,那就用字數來表現我的學術态度。
八月初,畢業論文寫完了,初稿有七萬字。
寫畢業論文着實累到了,寫寫小說轉換一下心情好了。
窗外的鳥鳴有點吵,帶上20元買來的降噪耳機。
嗯,安靜多了,可以集中精神寫小說了。
還沒寫到十分鐘,不行,周圍太安靜了,耳朵太寂寞了,我得找個純音樂聽一聽。
藍色的聽歌軟件總是提醒看廣告,不喜歡,換成紅色聽歌軟件。
不對,怎麽純音樂的歌詞頁都有廣告?好在是靜音狀态,也能忍受。
算了,不換了,習慣了,這年頭什麽地方沒有廣告呢?
我們都是泡在廣告裏的行屍走肉。
選一個純音樂歌單,從第一首開始按列表循環播放。
不能關閉手機屏幕,不然音樂不好聽,要換首歌,再次打開音樂軟件頁面就有開屏廣告了。
打開一次看一次,角落裏的“關閉”按鈕不好使,只能等廣告自動結束。
呃,這首純音樂不行,太歡快了,我正在寫悲傷的情節,不适合,換一首。
嗯,這首曲子緩慢悠揚,不錯,調動了情緒。
好了,可以開始創作了。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網文圈也是日新月異,熱梗的更新速度堪比娛樂圈。
以前,看網文純粹就是消遣,好看就看,不好看就不看,都沒想過網文圈能像娛樂圈一樣熱鬧。
資本的能力不容小觑。
以前的網絡小說只有言情、耽美、玄幻、靈異、恐怖等簡單的分類,文筆上佳,多少能學到點東西運用到現實生活裏。
現在的網文類型有:ABO信息素、星際文、蟲族、克蘇魯、無限流、直播文等等,文筆簡白,讀者可從中獲得在沉重生活裏僥幸逃生的片刻歡愉。
看了15年網文的我,連這些新出現的小說類型都區分不清楚,更別提寫明白了。
新陳代謝變慢,腦子也變慢了。
這不是最恐怖的地方,最恐怖的事情莫過于自己不再想去接觸新事物了。
以前面對新鮮事物總會想着去了解,現在就算有時間,也不想了解。
社會發展的速度好像真的十分快速,最起碼比我衰老的速度要快。
不對,應該是,社會發展的有多快,我就衰老得有多快。
“趕時髦”這個詞早就過時了,現在基本等于“老土”的意思了。
意識到自己被社會抛棄的那一刻,我一時間分不清自己是27歲,還是72歲。
突然覺得自己很可笑,還沒從學校畢業,就知道自己已經被社會淘汰了。
現在寫小說都要寫個創作立意,申簽時還要像做學術一樣,填寫“創新點”哈哈哈哈哈!
笑發財了~搞得好像在寫課題立項書一樣哈哈哈哈哈!
為了反抄襲,現在的小說和論文一樣需要有各種各樣的引用注釋。
這依然無法解決抄襲現象頻出的問題。
網文屆的“反抄襲運動”如同網絡上的“女性主義”一樣畸形。
真正被抄襲的作家無處喊冤,真正的原創被喊打喊殺,真正需要幫助的女性被沖進下水道裏,真正的女性主義被埋進土裏。
有人拿着反抄襲作為工具,有人拿着反抄襲作為營銷噱頭,有人拿着女性主義掙錢,有人拿着女性主義四處尋找爆破點。
2018年是無數人懷念的一年,那年的我正在寫第一部作品。
文學理想和年輕人的憤世嫉俗讓我的第一部作品“直接流産”,直到現在,那些文字作為一組電子數據,沉在電腦硬盤裏。
現在是2022年,我為了生計,為了畢業後不受老板壓榨,開始寫着市場熱門的言情小說,雖然自己心裏壓根不相信愛情。
2020年的夏天,因為手機號連續使用了七年,移動公司贈送了一張電影票,考研成功的我在結束了兼職生活後,兌換了電影《小婦人》⑥的電影票。
電影裏的女主角喬為了能夠出版書籍,解決生計,只能同意修改小說結局,設置了一個符合當時社會要求的結局:女主角遇到了另一半,并決定相伴終生。
我為此遺憾了很久,我明白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沒有錢,怎麽吃飯,沒有錢,怎麽實現更多的理想,沒有錢,怎麽有更多的選擇權。
當時看電影感慨的我,沒想到自己也會在将來重複着喬的行為。
看了看自己的存稿,登上作者帳號,看一下有沒有什麽評論。
“看不出男女主有什麽情感,只覺得他倆像是作者手裏的積木,你一步我一步壘在一起,他們對彼此的愛意都比不上他們對寵物的感情深。”
這條評論擊中了我,讀者說的沒錯。
“作者要是不相信愛情,就別勉強自己寫言情了。”
因為不相信愛情,所以我筆下的愛情充滿質疑和權衡。
這條評論說得也對,但是我想掙錢,言情頻道來錢快又多,不寫言情掙不到錢呀。
不過,總的來說,因為小說讀者少,評論也少。
對于那位忠實粉絲,我只敢給她點贊,目前仍然沒有回複她的勇氣。
看着評論區沒有讀者發表極端言論,冷清、祥和的景象,我十分慶幸并且驕傲。
小說還沒寫幾天,我就看到了輔導員在群裏通知要開學的消息。
我截圖,發到宿舍群。
易大師:【學校怎麽這麽早就開學了?!】
張大聰明:【我們學校一直都這樣,按照校歷來,學校每個學期都是固定的二十個學周,如果上學期放假早,那下學期上學時間也早】⑦
易大師:【學校這麽有個性?!這麽特立獨行?!我之前的學校都沒這樣過,服了】
張大聰明:【之前因為有疫情都提前放假了,現在疫情已經是第三年啦,都習以為常了,所以恢複了以往的習慣】
易大師:【還說要軍訓,真是笑哭了】
張大聰明:【去年九月剛開學有疫情,新生沒軍訓,所以今年補上】
易大師:【學校人不少呢,先是去年的大一新生軍訓,之後是今年的大一新生軍訓哈哈哈哈哈】
張大聰明:【那你注意吃飯時間,記得錯過他們的吃飯時間,不然得排隊,你最讨厭排隊了】
易大師:【嗯嗯好】
還記得9年前,我也是一名剛讀大學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的高中生,現在都快30了,時間過得真快啊。
就這樣,在匆忙的開學中,我匆忙結束了人生中最後一個暑假。
除了完成了畢業論文,減肥到自己滿意的體重,驚喜地發現自己練出了馬甲線。
人生無常。
我不知道,再過不久,我的畢業論文被導師打回重寫。
我也不知道,由于寫論文壓力太大,食量大增,體重吃回去了,還比之前胖了10斤。
我真是……要哭發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