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我殺皇後與國舅14
第49章 我殺皇後與國舅14
太陽從正東方升起,紫禁城方方正正的布局,讓這宮裏充滿的端正肅穆之态。清寧宮沐浴着春日的朝陽,也顯出不同以往的生機。
朱晴抱着一束迎春花,等在門邊,聞着草木清香,心神飄遠。雖然入清寧宮已有月餘,但感覺自己大膽開口求太後留人,仿佛還在昨天。
周太後閑極無聊來院子裏賞花,一屋子的女官宮女湊趣,多選一個人少選一個人對她老人家而言無可無不可,但對朱晴而言,卻是改變命運的大事。
索性那天太後心情好,對朱晴的大膽也不怪罪,只道:“晴兒?果然是個好名字,那就一起留下吧。”
如此,朱晴成為這批宮女裏第三個留在清寧宮的人。紅兒和她原本就是一個耳房的,如今進了清寧宮,也住耳房,兩人合住一間,比之前好些。小雪不是她們一屋的,跟之前帶她的曹女史住了。曹女史的房間還大些,小雪也跟着沾光。
陽光透過圍欄灑下來,朱晴往陰影裏挪了挪,花兒不能被太陽直射,不然就焉巴了,不漂亮。
等了一會兒,月兒才從裏面掀簾子出來,笑道:“老娘娘起身了,你這兒猴兒,還不快進來拜見。”
月兒主管周太有衣裳首飾,有一手極佳的梳頭手藝,梳理太後日漸稀疏的頭發,卻能讓發絲覆滿頭頂,戴上金狄髻,再勒上抹額,周太後只管富貴悠閑地坐着。
朱晴立刻露出歡快活潑得笑臉,跨步進屋,走路甚至能看出幾分雀躍來,讓人見了,無端心情好幾分。
朱晴快步到了太後面前,行了一福禮,便把懷中的一大叢亮黃色迎春花捧出,笑得眉眼彎彎,脆生生道:“娘娘,莳花處送來的鮮花兒,奴婢一瞧這迎春就眼前一亮,盼娘娘瞧它一眼,心情也亮堂堂的。”
周太後端坐上首,聞言看了一眼那從兩眼的迎春,笑道:“有幾分可愛。”
朱晴聞言笑容更大,仿佛得娘娘一句誇就足夠了。夏女官侍奉在一旁,蹙眉責怪;“娘娘素日愛的春蘭怎麽沒有送來?”
“回姑姑,也送來了,就擺在廊下。只是娘娘昨夜說滿屋子灰撲撲的,看了無趣。奴婢就想着這迎春亮眼……”
“誰要你想了?”夏女官聲音不由得高了起來。
朱晴立刻跪下,嘴裏不停分辨:“奴婢錯了,不該用自己的小心思類比娘娘……”
Advertisement
周太後聽她們說話,并不生氣,笑道;“好啦,阿夏,你就是太較真兒。我瞧着小丫頭不錯,不肯昧下莳花處的功勞,心腸是個好的。”
夏女官不同意:“娘娘就是心太軟,這沒規矩的小丫頭,還拿自己的微末見識來辦事,都不知道事先問問長輩。蘭花清雅高潔,哪裏是普通凡花可比。”
趙女官此時也出來捧場,借着夏女官的鋪墊,終于把重點說出來:“阿夏說的是,不過這小丫頭千不好萬不好,為娘娘的心是好的,只這一條,就比什麽花兒朵兒更讓人歡喜。”
“可不是嘛!”周太後被哄得高興,問朱晴:“你挑迎春,就為了亮眼。”
“不止呢。奴婢聽說,小爺要娶太子妃,娘娘明年開春就要抱曾孫,這樣的大好事,自然要有個好意頭的花兒來配。”朱晴小嘴叭叭,眉眼含笑。
“眼見着孩子也大了,就要娶媳婦兒喽,我卻老啦~”周太後幸福地感嘆。
“娘娘哪裏老了?娘娘春秋正盛,明春抱了重孫子,到時候哥哥領着弟弟妹妹走,娘娘膝下百子千孫,可不要嫌吵。”
“哪裏會吵?小爺和太子妃,帶着小小爺來請安,只有彩衣娛親、膝下盡孝,娘娘享不盡的天倫之樂勒!”
幾人又奉承起來,直叫周太後樂得合不攏嘴。
“好,好,幾個好人家的姑娘在宮裏也住了些日子了,欽天監的好日子挑出啦沒有?我可要去瞧瞧我的好孫媳。”
“回娘娘,挑出來啦,個個都是諸事皆宜的好日子。”立刻有人奉上大紅箋紙,上面寫了幾個好日子。
周太後轉頭,正想說什麽,另一名宮女捧上一個托盤,上面放着各色絲縧。都是江南新上貢的,每條都有光華流轉。
“好,好,到時給挑中的姑娘臂上系彩縧,叫太子也來瞧瞧。”
衆人哄笑起來,“小爺何等莊肅,怕不肯來呢。”
“娘娘召見,小爺怎麽會不來?”
“怕是心裏也想見一見新婦呢!”
這一會兒一個的話題,每個都說在周太後的心坎上,這樣舒心的日子,她過了幾十年。
真令人羨慕啊!
衆人說話的時候,朱晴已經識趣起身退到一旁,這裏沒有她的舞臺。
偏偏此時有人來打破一室內的熱鬧歡快,有個小內侍進來跪下回話,小聲道;“皇帝今日沒去早朝,在昭德宮陪伴萬娘娘,聽聞萬娘娘身子不好,皇帝頒下旨意,叫內閣做金牌贊譽,請封神仙封號,為萬娘娘祈福。”
原本一屋子的百靈鳥立刻安靜得鴉雀無聲。
皇帝不上朝是常事,他老人家上朝才稀奇呢。就是萬娘娘的身子啊,從去年就說不好,一直說到今年。剛開始的時候,還有人去探病,後來病的日子多了,宮裏人就以為這是争寵新手段。
也是,萬娘娘雖與皇帝情分深,可畢竟年紀擺在那裏,可不得多耍弄些手段,才能留住皇帝嘛!
周太後聽了,眉毛都沒挑一下,揮手示意小內侍下去。那小內侍見沒被罰,立刻歡喜退下。
周太後想了想,道:“畢竟是病了,來個人,把我那尊五彩琉璃藥師佛像送過去,也是個意思。”
統領事務的趙女官還沒開口,曹女史因方才湊趣笑鬧離周太後近,便笑着進言道:“不若叫晴兒去?她天生愛笑,也能沖一沖。”
“嗯,去吧。別去太久,沾染了病氣。”周太後随口吩咐,讓人扶着自己起身去院子裏散步,沒給立刻出列跪地領命的朱晴一個眼神。
朱晴去找管庫房的姑姑領了藥師佛像,跟她一起當值的紅兒小聲詢問;“你什麽時候得罪了曹姑姑?”
現在去昭德宮可不是什麽好差事,不說清寧宮與昭德宮素來不對付,只說萬娘娘現在病重,要是朱晴送東西過去一個表情不對、言語怠慢,立刻就是殺身之禍。萬娘娘的威名,朱晴在民間的時候都聽說過,更遑論宮裏。
朱晴沒回答,因為她也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得罪人了。确切的說,自己和曹女史壓根沒有什麽往來。
朱晴不說,紅兒也不追問,只兩人結伴去昭德宮。
昭德宮本就在西六宮,原名安喜宮,後來皇帝賜名昭德宮,親自提了牌匾,昭示對萬娘娘的恩寵,謝她多年撫育、照顧之恩。
宮中規矩,若是出門,至少兩人同行。紅兒一邊走,一邊和朱晴小聲聊天:“你進了清寧宮後,性子活潑許多,以往不見你笑得這麽開心。”
朱晴想着待會兒去昭德宮,自己一個沒品級、才留頭的小宮女來送賞,不會被萬娘娘認為是挑釁吧?心裏有事兒,說話自然就慢了一拍:“哦,進了好地方嘛。剛來的時候,還不熟,自然收着性子。後來知道娘娘、姑姑們寬和,這性子就慢慢顯露出來啦。”
朱晴随時随地不忘自己的人設,經過證實,周太後确實需要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寵物型宮女,現在的宮女裏,沒有人能像她這樣收放自如,該沒規矩的活潑湊趣,該懂規矩的時候沉默謹慎。
紅兒笑笑,想說自己問的并不是這個,可朱晴的回答,放在哪裏都是沒錯的。紅兒說不清何種感覺,但本能的覺得和朱晴談不到一處。
兩人到了昭德宮,自有與她們同樣品級的小宮女過來接賞賜,朱晴問了人家名字,看她把東西安穩放在桌上,又與諸人分說了太後娘娘的慈心,請他們一定要告知萬娘娘。
萬娘娘在病中,連別宮娘娘來了都不見,她倆自然是沒福氣入宮拜見的。
“可惜沒見着萬娘娘。”紅兒嘆氣。
“早晚會見的。”朱晴回答。
萬貴妃的病情在宮中掀起陣陣波瀾,但與大局無礙。太子該選妃還是得選妃,這是關系國本傳承的大事。
經過前期選拔、後期考察,共同入宮居住的三個女子中,周太後在張監生的女兒胳膊上系了彩縧,另外兩人都賜銀還家,并未留她們在宮中做妃子或做女官。
曹女史帶着朱晴她們幾個小宮女捧着給太子妃的金銀珠寶等賞賜往暫住的宮殿送,剛走到清寧宮大門,就聽見三個內侍看哭喪着臉跑進來,進門就跪:“萬娘娘薨了!”
啥?饒是朱晴也吓一跳,她知道萬貴妃會死,但也不知道她什麽時候死啊,只大約知道在太子登基之前。太子十八歲登基、當了十八年皇帝,三十六歲病逝,還是很有記憶點的。如今太子才十七歲,按理說還有一年啊?難道是因為算的虛歲?
朱晴腦子裏還在想這些有的沒的,其他人已經反應過來,麻溜跪下。殿內傳話叫報喪的內侍進去禀告,朱晴等人面面相觑,她們這賞賜送還是不送了?關鍵是,太子妃還能如期嫁入宮中嗎?
世人皆知皇帝對萬娘娘的感情,若不是後宮太後娘娘不許,前朝谏官們拼命上折子阻攔,皇帝早就封萬娘娘做皇後了,哪裏是如今一個皇貴妃。現在萬娘娘去了,追封一個皇後,老娘娘和前朝大臣,總不能為了一個死人和皇帝硬抗吧?
領頭的曹女史拿不定主意,又轉回殿內,想聽聽太後的意思。